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齊家:父慈子孝與長幼有序

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

——孟子[191]

歷史中國的“家”與今天人們通常理解的“家”其實很不同。今天的家是由雙親及其子女構成的核心家庭,是以婚姻為基礎、同居共財的最小或最基本的生活單位。在歷史上,至少秦漢之后,這樣的家通常被稱為“戶”,或“五口之家”。除了受農耕生產效率的塑造外,在一定程度上,春秋戰國之后歷代王朝也著意用政治法律塑造“戶”。中央集權的國家稅賦制度需要全國大致統一公平的賦稅單位,五口之家從功能上更能有效回應這一制度需求。[192]今天,快速工商城市化的社會正侵蝕或重塑中國人傳統理解的家,城市中如今一般只是三口之家,丁克家庭也不少了,甚至,不管喜歡不喜歡,還會出現同性家庭。因為在任何社會,家庭的功能其實都不僅限于生、育子女,總會伴隨其他功能。甚至,只要稍稍留心自古以來民間的說法:“少年夫妻老來伴”,也能察知其中一二并感嘆古人的明智。

由此可以理解歷史中國的“家”相當不同。因為小農經濟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有許多麻煩都不是核心家庭(五口之家)能獨自應對的,一定需要更多人的合作。除了修路修橋、抗旱抗澇或抗擊土匪這類集體行動外,甚至婚喪嫁娶蓋房子這類事情也需要鄉親鄰里搭把手。小農們基本無法獲得政府的援手。雖有集市,也無法從市場購買服務產品。疆域遼闊的中國,至少自西周開始,歷代王朝就已實際形成中央與地方的縱向分權治理,鑒于人力、財力和信息的有限,代表皇權的政府沒有可能有效介入中國社會下層和底層,長達數千年間,“皇權不下鄉”是基本格局。但小農們還是有許多事要辦,就只能利用和挪用他們現有的資源來創造可用作履行其他功能的更大群體。不限于同居共財的五口之家,利用親屬關系,他們沿著父系脈絡來擴大這個“家”,并以聚居來實現和便利群體的組織和交流。

由此出現的“家”其實是家族或宗族(前者是五服之內,后者通常出了五服,盡管兩者有時也通用;此后均簡稱為“族”或“家族”),在地理分布上則是村落。常常始于一戶人家,若無戰亂引發人口遷徙,就會形成單姓村落。[193]甚至本章后面以及下一章的分析還會提示,單姓村落是一種有功能的制度,是村民著意維系的。在組織結構上,這種“家”則成為了一族,由眾多有共同宗法血緣關系的同姓小家庭構成。針對不同的需求,各地村落往往還會產生諸如“戶”“室”“房”或“房支”之類的概念。[194]村落/家族意味著這個群體可以長期延續,超越個人和核心家庭的生命周期,成為一個理論上壽命無限的組織體,類似今天的“企業”或“社團”,可以穩定履行,也一直履行著,農耕村落社區的種種政治、經濟、宗教等復雜功能。因此,費孝通指出,傳統中國的“家”其實是一個事業組織。[195]

理解了這個“家”,就可以清楚儒家所謂的“齊家”完全有別于現代社會學研究的以婚姻生育為中心的家庭問題,不是現代新儒家更關注的什么政治/道德/倫理/心性哲學問題,也不是今天商界學界合謀編造的古代個人“成功學”問題,而是針對古代農耕中國社會現實不得不面對的政治學/法學的制度問題。但不是什么婚姻家庭法問題,而是傳統農耕中國最基層村落社區的組織建構和秩序維系問題,也就是今天的基層政權建設問題。并非夸張,在儒家經典中,但更在中國歷史上,“齊家”一直是同“治國”和“平天下”并列的一個重要憲制領域。這個領域內有其自身獨特的組織、構成和治理的難題,不只是靠不上政府,有些是政府也無能為力。因為依法是治國的,用來“齊家”多少就不那么靈光了,有時還很尷尬。即便今天也如此,夫妻吵架,鄰里糾紛,婆媳不和,真上法庭的還是少,上了也可能引發“秋菊的困惑”。但這個領域及其諸多制度應對,對于歷史中國的構成,意義重大;它與“治國”和“平天下”這兩大憲制難題非但勾連,而且互補,因此是歷代政治精英都不得不關注的重大憲制實踐問題。[196]秦漢之后的中央集權實踐也沒改變[197],皇權與紳權分治一直是中國憲制基本格局。[198]在農耕村落,尤其是同姓村落,所有最重要最麻煩的關系確實可以大致歸為三種家庭關系,即父子關系,兄弟關系,以及包括但不限于夫妻關系的男女關系。用“齊家”來概括農耕村落的構成非常貼切。

本章集中討論村落組織、結構和治理中的父子和兄弟關系;下一章討論對于確保農耕村落組織秩序穩定更為重要的男女關系。我將努力重現為現代社會變遷遮蔽的傳統農耕村落必須面對的那些特殊、多樣和復雜的麻煩,潛在的重大風險,并從此來理解農耕村落中演化出來的那些堪稱精微細致周密的制度措施,自然也就有了其語境化的合理性。

經驗導向,但我沒打算陷入過于瑣細的所謂“深描”,我會構建并分析“理想型的”[199]農耕社區組織和秩序問題。除非有其他注明,本章和下一章都以單姓村落為預設的分析范例。這一選擇有必要,也有理由。許多典型的農耕村落通常都始于一個家庭,北方地區的許多地名、村(莊)名都留下了顯著的痕跡,受戰亂影響相對少的南方村落的宗族更是證明。[200]因歷史變遷,許多單姓村莊后來變成了多姓村落;有些村莊也許從一開始就是幾家構成[201],但共同的農耕生產生活方式,“遠親不如近鄰”的長期互動,都會令家族以及家族間的組織和秩序維系,與單姓村落有相似之處。對多姓村落可能出現的特殊情況我也會保持適度敏感,對其中在我看來有一定學理意義的特殊問題也會給予關注。換言之,寫作是問題導向的,不是描述導向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圳市| 宜兴市| 罗江县| 师宗县| 甘南县| 祥云县| 江山市| 安西县| 凤阳县| 渝北区| 昔阳县| 西丰县| 抚远县| 磐安县| 肇州县| 安义县| 盖州市| 平乡县| 灯塔市| 葫芦岛市| 台前县| 东源县| 武城县| 中山市| 齐齐哈尔市| 酉阳| 南江县| 大余县| 高淳县| 班玛县| 黔西县| 平邑县| 遵化市| 恩施市| 临漳县| 壤塘县| 扬州市| 迁西县| 安多县| 东辽县| 抚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