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8.禁止厚葬

原文

齊國好厚葬,布帛盡于衣衾,[1]材木盡于棺槨。[2]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盡則無以為蔽,[3]材木盡則無以為守備,[4]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對曰:“凡人之有為也,非名之,則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槨過度者戮其尸,[5]罪夫當(dāng)喪者。”[6]夫戮死,無名;罪當(dāng)喪者,無利,人何故為之也?(《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七術(shù)》)

注釋

[1]衾(qīn):被子;此指覆蓋尸體的單被。[2]槨(guǒ):

外棺,古代棺外的套棺。[3]蔽:用來遮擋的東西,指衣被、簾帷等類生活用品。[4]守備:指武器、車船等軍用裝備和柵欄等防御設(shè)施。[5]度:尺度,法度。戮(lù):陳尸示眾。[6]夫(fú):那。當(dāng):當(dāng)值,主持。當(dāng)喪(sāng)者:主持喪事的人。古代喪禮以死者嫡長子為喪主。

譯文

齊國人舉行葬禮喜好大操大辦,結(jié)果布帛都拿去做了死者的衣服和被子,木材都用去做了棺材。齊桓公為此很傷腦筋,就把這個問題告訴了管仲,說:“布帛都用光了,就會沒有拿來做常人用的衣被、簾帷等的東西了;木材都用完了,就沒有拿來制造武器、車船、柵欄等的材料了。人們無休止地大操大辦喪事,要禁止這種陋俗該怎么辦呢?”管仲回答說:“大凡人們做事,不是用來求名,就是用來求利。”于是就發(fā)布命令說:“棺材(衣被)超過規(guī)定的標準,就把死者的尸體當(dāng)街示眾,并對喪主治罪。”把死者的尸體拿來當(dāng)街示眾,讓他顏面掃地;將喪主治罪,使其無利可圖。這樣,人們?yōu)槭裁催€要去做呢?

解說

喪葬制度本是子女對親人去世表達哀痛的形式,合理的喪禮是必需的。但是有時喪禮成為一些人向社會顯示自己孝敬親人以博取名譽的手段,甚至變成彰顯自己身份地位和財富等的表演,這樣的厚葬就屬于陋俗。不過,只要演化為一種全社會的風(fēng)氣習(xí)俗,要加以改變就不容易。管仲從人趨利避害的本性出發(fā),制定相應(yīng)的法律條文。死者被暴尸示眾,不僅羞辱了死者,對整個家族都是很沒臉面的事情;喪主受處罰,恐怕要損失錢財。韓非由此總結(jié)出其中的治國原則有二:一是要針對人性制定相應(yīng)的法律措施;二是既然要禁止某種行為,就必須嚴刑重罰,而且做到違法必究。如管仲僅為移風(fēng)易俗,措施足夠狠辣,其效果也是可以想見的。

將人的本性定義為趨利避害,并以此作為處理經(jīng)濟和政治問題的出發(fā)點,其發(fā)明權(quán)屬于管仲。現(xiàn)在《管子》一書大部分篇幅研究經(jīng)濟問題,其基本觀點便是人類的自利心理是其行為的根本動力。管仲以人的自利本性為依據(jù)提出并論證他的經(jīng)濟思想,同時并不否認仁義,所以他說:“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管仲非常善于采用經(jīng)濟手段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從經(jīng)濟角度解釋歷史現(xiàn)象。例如,當(dāng)時桓公見周王室財政很困窘,想讓天下諸侯給周王室繳納貢賦,又不想得罪天下諸侯,管仲就獻計說:“江淮一帶盛產(chǎn)三脊茅叫菁茅。請?zhí)熳优蓪B毠賳T把產(chǎn)菁茅的地方都圍起來看守。然后周天子舉辦封禪泰山的大典,并號令天下,諸侯要參加盛典,必須抱一捆菁茅來才有資格。”結(jié)果,諸侯們聞令都趕緊派人帶黃金跑到江淮購買菁茅,菁茅的價格一路狂飆,一捆居然賣到百斤黃金。憑借著管仲的菁茅之謀,周天子在長達七年的時間里不求諸侯朝賀貢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宁县| 葫芦岛市| 桃园县| 南陵县| 碌曲县| 闻喜县| 固镇县| 定陶县| 泊头市| 莒南县| 贵港市| 正阳县| 玉林市| 商洛市| 常熟市| 大连市| 额敏县| 略阳县| 韩城市| 观塘区| 万山特区| 大英县| 随州市| 周口市| 武乡县| 定安县| 赤壁市| 敖汉旗| 沙坪坝区| 无棣县| 昌都县| 武邑县| 新蔡县| 吴桥县| 长汀县| 法库县| 宁明县| 霸州市| 尤溪县| 华池县| 安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