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權責任法(第二版)
- 楊立新
- 8925字
- 2019-08-09 18:41:10
第四章 侵權請求權的優先權保障
《侵權責任法》第4條第2款規定了侵權請求權的優先權保障制度,即“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這里規定的就是侵權請求權的優先權保障問題。這種優先權保障制度的規定需要進行探討。本章作出以下說明,以期引起討論,進而保證《侵權責任法》規定的這一制度的貫徹實施,更好地保護被侵權人的合法權益。
一、侵權請求權優先權的產生基礎和理由
《侵權責任法》第4條第2款規定的內容應當怎樣概括,尚未見深入討論,僅在有關《侵權責任法》的釋義和解釋的書中有所涉及,且說明亦不充分。
1.優先原則說
這種意見認為,這里規定的是侵權請求權優先原則。認為民事責任優先原則就是解決責任競合時的法律原則,即一責任主體的財產不足以同時滿足民事責任、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時,優先承擔民事責任。[58]
2.優先性說
這種意見認為,這里規定的是侵權責任的優先性。認為對同一違法行為,當行為人同時要承擔侵權責任與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并且這些責任都是財產性質的責任,責任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時,責任人應當以其財產支付侵權賠償,填補受害人所遭受到的損害。[59]
3.優先承擔說
這種意見認為,當侵權人的責任財產不足以承擔全部的侵權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時,應優先承擔侵權責任,即民事責任。[60]
這些解釋都有道理,但筆者認為,把第4條第2款規定的內容解釋為優先原則、優先性或者優先承擔,都存在缺陷:優先原則是說賠償的一個原則,針對性并不強;優先性,僅僅說明侵權請求權之于刑事責任或者行政責任具有優先性而已;至于優先承擔說,并沒有作出理論性的概括。
將該條款規定的內容解釋為侵權請求權的優先權,就會大大提高侵權責任請求權的地位,使其作為一個擔保物權性質的優先權予以保障,不僅確定侵權請求權的優先性、優先原則或者優先承擔,而且對該請求權有了擔保物權性質的保障,具有物權法上的意義。不僅如此,如果這樣解釋,就可以將《刑法》第36條第2款、《公司法》第215條、《證券法》第232條、《食品安全法》第97條、《合伙企業法》第106條、《產品質量法》第64條、《證券投資基金法》第99條以及《個人獨資企業法》第43條中規定的這些內容,進行整合,統一解釋為侵權請求權的優先權,以該優先權作為侵權請求權的保障,對抗侵權人應當承擔的刑事責任或者行政責任,更好地保護被侵權人的利益,救濟其損害,就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法規競合的發生,產生了民事主體侵權請求權的優先權保障。由于侵權行為有可能由刑法、行政法、侵權法等不同部門法進行規范,因此,形成了刑法、行政法、民法的法律規范競合,侵權人可能由于同一個違法行為,同時要承擔民事責任、刑事責任或者行政責任。由于不同部門法律規范的競合屬于非沖突性競合,因此存在同時適用的可能。這樣,侵權人因同一個違法行為,既要承擔罰金、沒收財產的刑事責任,或者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的行政責任,又要承擔損害賠償等侵權責任,發生財產性的行政責任、刑事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并且應當同時承擔。如果賦予被侵權人以侵權請求權的優先權,則該請求權的地位就優先于罰款、沒收財產的刑事責任或者罰款和沒收違法所得的行政責任,使民事主體的權利救濟得到更有力的保障。這就是損害賠償請求權優先于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優先權保障賴以產生的法理基礎。正因為如此,《侵權責任法》才作出上述規定。
侵權請求權應當得到優先權保障的理由是:
第一,在我國,私人權利應當優先得到保障。我國《憲法》第33條第2-4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受害人作為被侵權人之一,是共和國公民,國家應當保障其基本的民事權利。民事權利是基本人權之一,被侵權人享有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以及其他民事權利都是私人權利,都是人權的基本范疇。[61]因這些權利受到侵害而產生的侵權請求權,保護的是民事權利,它本身也是民事權利,國家應當依法提供保障。
第二,侵權請求權是私人權利受到損害的救濟權,擔負著恢復私人權利、填補被侵權人損害的職責。同時,在侵權請求權中,大部分或者絕大部分都關涉被侵權人的生存權問題,特別是對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損害的救濟更是關系到平復傷害、恢復健康的重要利益,必須予以優先保障。設立侵權請求權優先權,就能夠保障被侵權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受到侵害能夠及時得到救濟,使之盡早恢復。
第三,關涉對被侵權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救濟問題,國家利益應當退到第二位,實行私權優先,優先保障侵權請求權的實現。在我國,長期存在一個錯誤觀念,即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要“先國家,后集體,再個人”,賠償也同樣如此。“舍小家為大家”“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仍然是調整公權與私權關系的金科玉律,因此,為公權而無條件犧牲私權是受到贊許和鼓勵的,那些為了私權實現而不依不饒的人通常受到鄙視。這些觀念都是錯誤的。國家作為保護人民的政治實體,首要任務是保障人權,國家增加財政收入的目的也是如此。如果首先保證罰款和罰金責任的實現,當受害的被侵權人無法得到損害賠償救濟時,也還是需要由國家予以救濟。既然如此,國家何必要與民爭利呢?因此,設立侵權請求權優先權,確立私權優先的原則,也是實現國家宗旨,保護人民利益的必要措施。[62]
正因為如此,侵權請求權的優先權在保障被侵權人的合法權益及救濟損害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設立這個優先權“就代表著人們在這方面的希望和努力,從而使其成為一項極具社會使命和人道主義精神的法律制度”。[63]
二、優先權的一般概念和性質
在研究侵權請求權的優先權之前,先要對優先權的一般性問題作一個說明,并且說明作者的觀點。
優先權也稱先取特權,是指特定的債權人依據法律的規定而享有的就債務人的總財產或特定財產優先于其他債權人而受清償的權利。[64]在優先權中,在債務人不特定的總財產上成立的優先權叫作一般優先權,而就債務人特定動產或不動產上成立的優先權叫作特別優先權。[65]
優先權起源于羅馬法中的優先索取權,后期具有擔保物權性質。[66]法國民法在繼受羅馬法優先權的基礎上,逐漸出現了把財產劃歸清償某些債權的概念,從而使優先權從原來的債權人之間的分類變成為物的擔保制度[67],優先權從此具有了擔保物權的性質,并且將其與抵押權并列規定,明確規定優先權與抵押權為優先受償的合法原因。[68]日本民法繼受了法國民法的優先權制度,稱之為先取特權,在民法典第二編第八章第303條至第341條作出專門規定。[69]
《德國民法典》不規定優先權,只是將優先作為特定債權所具有的一種特殊效力,即優先受償效力,認為某些特種債權被賦予優先效力的實質,在于打破債權平等原則,賦予該等債權人以優先受償的效力,但該特種債權不過是推行社會政策和基于社會公益的結果,并不改變其債權性質。因此,優先受償的權利只是特種債權的效力之一,并非一種獨立的擔保物權。《瑞士民法典》、我國臺灣地區“民法”也都沒有明確的將優先權作為擔保物權的規定。[70]
我國民法理論對優先權的性質認識并不相同。主要觀點:一是特種債權說,認為優先權并非一種獨立的擔保物權,它不過是立法政策對特種債權的特殊保護,而特種債權主要是指工資、生活費、司法費用、撫養費用等支付關系,它們是基于公法關系、勞動法關系、婚姻家庭法關系產生的,并非民法上的債權關系。[71]這種觀點顯然來源于德國法。二是擔保物權說,認為優先權是獨立的法定擔保物權,它既不是優先受償效力或特殊債權的清償順序,同時也與抵押權等擔保物權具有明顯的區別。[72]這種觀點基本上來自于法國法。在制定《物權法》過程中,多數學者持這種觀點,主張在《物權法》中規定優先權為擔保物權。[73]當然反對的意見也存在,但并不是反對優先權是擔保物權性質,而是不一定要在《物權法》中作出規定。[74]
筆者認為,優先權是獨立的法定擔保物權,理由是:第一,優先權基于社會生活實際需要而產生,其意義在于對社會政策、公平觀念等進行各種考慮,通過明確某些需要特殊保護的債權優先于其他債權受清償,而對債權平等原則加以突破。第二,我國現行法中也已經將某些優先權規定為法定擔保物權。如《海商法》第22條、第25條第1款中規定的船舶優先權,《民用航空法》第19條、第22條規定的民用航空器優先權,《稅收征收管理法》第45條第1款規定的稅收優先權,《合同法》第286條規定的建筑工程承包人的建設工程價款優先權等。第三,優先權的性質、產生、內容以及消滅的原因等都決定了其為獨立的法定擔保物權,而非單純的優先受償效力或者債權清償順序。第四,我國法定擔保物權只有留置權一種,體系不完整,增加優先權作為法定擔保物權可以完善法定擔保物權體系。[75]
三、侵權請求權優先權的概念、特征和類型
侵權請求權優先權是指被侵權人依法享有的,就造成其損害的侵權人的總財產,優先于侵權人應當承擔的財產性質的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受清償的擔保物權。
《侵權責任法》第4條第2款規定的侵權請求權優先權,是我國現行法規定的職工工資債權和勞動保險費用優先權、建筑工程承包人的建設工程價款債權的優先權[76]、船舶優先權、民用航空器優先權、稅收優先權之外的第六種優先權。
依筆者之見,侵權請求權優先權作為一種權利保障的權利,具有以下四個基本特征:
第一,侵權請求權優先權是他物權。優先權具有優先受償性、支配性、排他性以及追及性,這些性質說明它是一種物權而不是債權。[77]侵權請求權優先權同樣如此,它存在的基礎是侵權人的總財產,是被侵權人就侵權人的財產所設立的物權,具有優先受償性、支配性、排他性以及追及性,因此其性質是他物權,不是自物權。
第二,侵權請求權優先權是擔保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都是他物權,其最基本的區別在于,用益物權的基本屬性在于它對他人財產的用益性,而擔保物權的基本屬性在于對他人財產的代位性和保證性。[78]侵權請求權優先權作為一種他物權,是從屬于其所擔保的侵權請求權而存在,其目的就在于保證該侵權請求權的實現。因此這種他物權的性質是擔保物權,而不是用益物權。
第三,侵權請求權優先權是一種法定擔保物權。優先權與留置權一樣都是一種法定擔保物權,但是優先權的法定性更為強烈:首先,優先權的產生要依據法律的明確規定,債權的權利人能夠享有優先權必須依據法律的明確規定,否則當事人不得約定設立優先權;其次,優先權的效力要依據法律的明確規定,即優先權所擔保的債權范圍、優先權效力所及的標的物范圍以及優先權之間、優先權與其他擔保物權之間的順位都必須依據法律的明確規定,當事人也不能自由約定。[79]侵權請求權優先權是要由法律明確規定的,所擔保的侵權請求權范圍、效力所及的標的物等,也都必須由法律規定,因此,它是法定擔保物權。
第四,侵權請求權優先權是無須公示而產生的擔保物權。與其他優先權一樣,侵權請求權優先權屬于無須公示僅因法律規定就能夠產生的擔保物權,無須交付,也無須登記。
在優先權的類型上,可以分為民法上的優先權與特別法上的優先權、一般優先權和特殊優先權、優先于所有債權的優先權與優先于特定權利的優先權。侵權請求權優先權的類型特點是:
第一,侵權請求權優先權是民法上的優先權。民法上的優先權是指由民法加以規定的優先權[80],如《合同法》第286條規定的建設工程價款的優先權。侵權請求權優先權就是這種優先權,是通過《侵權責任法》規定的優先權,因為《侵權責任法》就是民法的組成部分,因而屬于民法優先權,而不是由民法之外的法律規定的特別法優先權。
第二,侵權請求權優先權是一般優先權。一般優先權是指就債務人的總財產或者一般財產而優先受償的優先權[81],如受雇人的工資債權就債務人的總資產優先受償。侵權請求權優先權是為了保護被侵權人合法權益而設立的優先權,其作為保證的資產不是侵權人的特定財產,而是全部總資產,包括侵權人所擁有的全部動產和不動產,因此是一般優先權。
第三,侵權請求權優先權是優先于特定權利的優先權。侵權請求權優先權并不優先于所有權利的優先權,而是僅優先于行政責任及刑事責任中的財產責任,對于其他債權,侵權請求權優先權并不處于優先地位,應當受債權平等原則約束,更不能對抗有其他擔保物權擔保的債權。
四、侵權請求權優先權的成立要件和效力
侵權請求權優先權是法定擔保物權,其成立應當具備法律規定的必備要件。其應當具備的要件是:
(1)承擔侵權責任與罰款、罰金等責任的須為同一侵權人。侵權請求權的權利人是被侵權人,相對應的責任人是造成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侵權人。不論應當承擔刑事責任、行政責任還是承擔侵權責任,都必須是同一個侵權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只有在同一侵權人應當承擔上述不同責任時,優先權才是有意義的,也是該優先權成立的要件,否則不發生優先權。
(2)侵權人須同時承擔侵權責任和刑事罰金、行政罰款等責任。同時承擔,就是在侵權人在對被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的同時,又要承擔刑事罰金或者行政罰款等責任。因此,有侵權人承擔對被侵權人的侵權責任作為前提,同時又要承擔罰金或者罰款的刑事責任或者行政責任時,才能構成侵權請求權優先權。前文所謂“等責任”,是說還包括其他財產性的行政、刑事責任,例如沒收財產、收繳違反所得等也在其內。
(3)侵權人須因同一行為而承擔不同法律責任。構成侵權請求權優先權,必須是侵權人因同一個違法行為,既要承擔對被侵權人的侵權責任,又要承擔對國家的罰款或者罰金等責任。在這種情況下,侵權人對被侵權人承擔的侵權責任就優先于罰款或罰金等責任。《侵權責任法》第4條第2款規定的“因同一行為”,特別強調的就是因同一個違法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或者刑事責任。不具備這個要件,不構成侵權請求權優先權。
1.侵權請求權優先權的擔保范圍
在一般情況下,確定優先權所擔保的債權范圍,原則上應當適用《物權法》第173條規定的擔保物權所擔保的一般范圍的規定,主要包括:主債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以及優先權人因保全和實現優先權所支出的費用。[82]不過,由于優先權是一種法定性非常強的擔保物權,因此不同的優先權所擔保的債權范圍必須依據法律的明確規定。對不同性質的優先權所擔保的債權范圍作不同的規定,是因為優先權是無須公示而產生的物權,如果不對其擔保的債權范圍予以限制,將會對交易安全造成很大威脅;同時,優先權的立法目的就在于基于社會政策以及公平考量而對某種利益予以優先保護,對利益保護的程度不同,決定了不同的優先權所擔保的債權范圍的不同。
侵權請求權優先權的擔保范圍是:
(1)損害賠償金。
侵權請求權優先權擔保的主要部分,是損害賠償金請求權,即損害賠償金之債,被侵權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造成損失,不論是財產損害賠償金還是人身損害賠償金,不論是救濟性損害賠償金還是懲罰性賠償金,作為損害賠償請求權都一律受到優先權的保護。即使確定的是精神損害賠償金,其請求權也受到優先權的保護。
其他財產性侵權責任請求權,也在主要擔保的部分之內。例如,判決恢復原狀、返還原物等侵權請求權,同樣受到優先權的保障。
(2)損害賠償金遲延給付的利息。
在侵權請求權優先權中,利息之債也受到優先權保護。不過,在通常情況下,侵權責任在判決確定之前是不計算利息的,如果判決已經確定了損害賠償金,并且規定了給付賠償金的期限,那么,超出該期限而為給付者,應當承擔利息之債,該利息之債才受優先權的保護,否則,不存在利息的賠償問題。
(3)保全和實現優先權所支付的費用。
被侵權人作為優先權人,為了保全和實現優先權所支出的費用,也應當在優先權擔保的范圍之內。在侵權人侵害了被侵權人的合法權益之后,被侵權人作為受害者,其為了救濟權利而支出的費用,并不是保全和實現優先權所支出的費用,而是為了救濟受到侵害的權利而支出的必要費用,這是在損害賠償的范圍之內的費用,為侵權責任的內容。僅僅是為了保全優先權、實現優先權因而支出的費用,才是該筆費用。不過,由此可見,不論是救濟損害而支出的費用,還是保全、實現優先權而支出的費用,其實都在優先權的擔保范圍之內,只不過是分別計算而已。
實現優先權、保全優先權的費用中,是否包括律師費,是很多人都在討論的問題。筆者認為合理的律師費應當屬于實現優先權和保全優先權的費用,按照法律規定的計算標準確定的律師代理費,屬于侵權請求權優先權的擔保范圍。
2.侵權請求權優先權的標的
侵權請求權優先權的標的,應當以承擔侵權責任的侵權人的所有物和財產權利為限。對于優先權的標的是否具有特定性,有不同看法,有的認為應當有特定性的限制,有的認為沒有特定性的限制。[83]依筆者所見,該標的的范圍原則上不受特定性限制,而僅受善意取得的限制。侵權人的一般財產即物和財產權利都為優先權的標的,如果在優先權保障期間轉讓該財產且構成善意取得的時候,則優先權人不得主張權利,其他財產均在優先權標的之內。
3.侵權請求權優先權對抗的對象
侵權請求權優先權所對抗的對象,法律必須明確規定。侵權請求權優先權所對抗的,是同一侵權人同時承擔的繳納行政罰款和刑事罰金等財產性責任。不具備侵權請求權優先權的成立要件,不能對抗先前成立或者非因同一行為而成立的罰款和罰金等責任。至于后來就同一侵權人成立的罰款或者罰金,則因為不處于同時發生的地位,侵權請求權也不存在優先承擔的效力。不過,基于私權優先原則,后發生的罰款或者罰金等責任,如果并不存在其他同時存在的民事優先權的,應以侵權請求權有優先權保障為妥。
對于其他債權,侵權請求權優先權不產生對抗的效力。例如,對侵權人自己負擔的其他債務,即侵權人的其他債權人所享有的債權,與侵權請求權具有同樣的債權性質,依據債權平等原則,被侵權人不能主張優先權以排斥其他債權人主張債權的效力。
4.侵權請求權優先權的順位
在同一動產或不動產上能夠同時產生數個優先權,因此存在數個優先權的順位問題。侵權請求權優先權與其他優先權之間的順位有以下兩種情形:
第一,侵權請求權優先權與稅收優先權之間的順位。
侵權請求權優先權與稅收優先權都是一般優先權,對于一般優先權之間的順位,通常要由法律作出明確規定,因而不需要法官進行判斷。[84]通常認為,在一般優先權中,稅收優先權優先于民法優先權,我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45條第1款規定,只要納稅人欠繳的稅款發生在其他擔保物權產生之前,稅收權就優先于抵押權等擔保物權。這種規定是不正確的,違背了國家不與人民爭利的私權優先原則,公法性的債權并不必然優先于私法性的債權;納稅人是否在抵押權等擔保物權設定或產生之前欠繳稅款無法為擔保物權人所知悉,這種規定對于交易安全極為不利。就侵權請求權優先權而言,能否對抗稅收優先權呢?對此,《稅收征收管理法》第45條規定:“稅務機關征收稅款,稅收優先于無擔保債權,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侵權請求權屬于無其他擔保的債權,但有優先權的擔保,因此,應當認為侵權請求權是有擔保的請求權,因此,應當優先于稅收優先權。反對者的意見認為,如果要規定侵權請求權優先權優先于稅收優先權,則必須明確規定,沒有明確規定就是不能對抗稅收優先權。我認為,國家不與民爭利的私權優先是確定的原則,在稅收和被侵權人權利損害救濟發生沖突時,國家稅收的權利應當讓位于救濟私權利的權利。因此,侵權請求權優先權應當優先于稅收優先權。[85]
有人會說稅收優先權屬于公共利益范疇,因此,屬于私權利救濟的侵權請求權優先權應當置于第二位,不具有對抗效力。但是,實現公共利益的最終目的,仍然是保障和促進個人利益。假如在實現公共利益的過程中可能傷害個人利益,那么第一原則是避讓,第二原則才是補償。[86]因此,這個理由其實并不成立。
第二,侵權請求權優先權與特殊優先權之間的順位。
侵權請求權優先權屬于一般優先權。按照優先權的規則,一般優先權應當優先于特殊優先權而受償,因為一般優先權所實現的價值大于特殊優先權所實現的價值,一般優先權通常維護的都是公共利益以及債權人的共同利益,或者債權人的生存權,或者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這一社會政策,而特殊優先權主要維護的是債權人或債務人的個人利益,從價值衡量的角度上自然應當得出一般優先權優先于特殊優先權的結論。[87]侵權請求權優先權關涉被侵權人的生存權,意義重大,因此,在與其他特殊優先權發生沖突的時候,應當處于優先的順位,優先得到賠償。但是,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88]應當注意的是,侵權請求權優先權不具有對抗其他債權的效力,也不具有對抗其他擔保物權以及保證的效力,而僅對抗行政罰款、刑事罰金、沒收財產、收繳違法所得以及稅收等公權力性質的權利。
【案例討論】
案情:
討論問題:
1.本案是否符合《侵權責任法》第4條規定要求,被侵權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是否享受了優先權?
2.在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與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中的經濟責任發生競合,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已經執行的情形下,應當如何保障被侵權人的優先權?
【參考文獻】
王利明主編:《中國民法典學者建議稿及立法理由·物權編》,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崔建遠主編:《我國物權法立法難點問題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劉保玉:《物權體系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楊立新:《物權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申衛星:《物權立法應設立優先權制度》,載王利明主編:《物權法專題研究》(下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沈達明:《法國·德國擔保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于海涌:《法國不動產擔保物權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