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在清華大學法學院任教以來,每個周末我會利用半天時間,與我指導的研究生(包括碩士生與博士生)進行一次案例討論。2004年初,曾有研究生建議,將每次討論的內容記錄、整理后出版,我當時毫不猶豫地拒絕了。2010年底,在讀博士生丁慧敏(現已獲得博士學位)多次提出相同建議,并且承諾負責整理討論內容,其他研究生也表示愿意承擔將錄音轉換為文字的工作。于是,我便答應“試一試”。
2013年底,丁慧敏博士按照刑法學的體系,將2010年底至2013年6月期間的討論記錄進行了歸納整理。她整理后,我通覽了全稿,在文字上作了少量修改,也刪除了部分意義不大與表述不清的內容。此外,在整理過程中,既刪除了相對簡單案例的討論內容,也刪除了研究生的部分發言內容(書中標明的“學生”顯然不是同一人)。我確實不知道本書是否具有出版價值,但我還是覺得會有讀者希望“看一看”。
每次討論時,大體上由我先描述案情,提出問題,然后圍繞案例展開討論。我的準備既不系統,也不充分,每次的討論內容可謂隨心所欲,五花八門。我之所以重點準備案例,是因為案例討論最能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學生最缺乏的也是這種能力。當然,在討論過程中,研究生也會提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特別需要向讀者說明的是,在討論過程中,不管是研究生的發言還是我的發言,都是沒有經過準備的,大家暢所欲言,無所顧忌,所以,作為討論內容整理而成的本書,一定錯漏無窮,舛誤盡顯。如能得到讀者的不吝指教,我一定好好“改一改”。
特別感謝丁慧敏博士!也十分感謝參加討論的所有研究生!至于今后是否繼續出版討論內容,我還要“想一想”。
張明楷
2014年2月18日于清華明理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