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蚩尤作兵

公元前2000年前后,中國文明的發展進入一個重要歷史階段。在歐亞草原文化的影響下,黃牛、綿羊、小麥、家馬相繼傳入中國,如河南柘城縣山臺寺遺址出土9頭黃牛骨架,以及通過科學的浮選法在山東聊城教場鋪、膠州趙家莊、日照兩城鎮和日照六甲莊四處考古遺址,均發現龍山時代炭化的小麥遺存,絕對年代在距今4000年。[75]同時,西方冶金術亦傳入中國,如山西陶寺龍山時代遺址和墓葬出土的砷銅鈴、紅銅環和銅容器殘片。[76]

我們認為,歐亞草原冶金術的傳播,絕非簡單的銅器本身從一地到另一地的傳播,而是掌握冶金技術的工匠親臨其境,直接參與冶鑄活動。1952年,在伏爾加河下游卡林諾夫卡村的一個木槨墓文化(或稱“施魯巴那文化”[Srubna Culture])墓地發現過一座鑄工墓。據報道,“墓中發現了一具男骨架,骨架旁有一件石杵,腳旁則放有一套冶鑄工具(圖1-17:1),現藏圣彼得堡埃米塔什博物館”[77]。1963年,新疆社科院考古所在阿爾泰山南麓切木爾切克墓地17號墓(M17)發掘出土了七件石器,計有:單系耳銅鏟石范一套兩件(圖1-17:2),匕首和錐的單范同式兩件,圓錐形漏斗一件,小石缽一件,小石臼一件。范上無氣孔,無內模,無使用痕跡,應屬母范或明器,[78]那么此墓當為鑄工墓。類似的銅鏟石范在塞伊瑪-圖爾賓諾古墓亦有發現(圖1-17:3)。[79]如前所述,安陽殷墟不僅發現塞伊瑪-圖爾賓諾式倒鉤銅矛,而且婦好墓還發現一個類似塞伊瑪-圖爾賓諾銅人的玉人,生動反映了中國與歐亞草原之間的文化交流。換言之,歐亞大陸冶金術的傳播是隨青銅時代鑄工的遷徙而具體實現的。

1-17 1~3.分別為伏爾加河下游卡林諾夫卡村附近木槨墓文化、阿爾泰山南麓切木爾切克文化、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墓地中出土的冶鑄工具

許多中國古籍提到蚩尤冶金作兵的古史傳說。例如《尸子·地數》曰:“造冶者,蚩尤也。”[80]《世本》曰:“蚩尤以金作兵器。”[81]《管子·地數篇》記載:“葛廬之山發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矛戟,是歲兼并者諸侯九。雍狐之山發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為雍狐之戟,芮戈。是歲相兼者諸侯十二。”[82]蚩尤后來與黃帝爭天下,在河北涿鹿發生大規模軍事沖突,史稱“涿鹿之戰”。《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83]《逸周書·嘗麥解》曰:“蚩尤乃逐帝,爭于涿鹿之阿,九隅無遺,赤帝大懾。乃說于黃帝,執蚩尤,殺之于中冀。”[84]

為了調查三皇五帝的傳說,司馬遷到各地采風,“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于海、南浮江淮”[85]。在廣泛收集民間傳說和實地調查的基礎上,最終寫成《五帝本紀》。關于涿鹿之戰,司馬遷寫道:“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86]

關于蚩尤的藝術形象,《初學記》卷九引《歸藏·啟筮》說:“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87]南朝任昉編《述異記》記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鬢如劍戟,頭有角”[88]。在考古材料中,蚩尤像見于山東漢畫像石(圖1-18:1)。[89]1975年,殷墟婦好墓出土了一個頭上長角的玉人,[90]似即戰神蚩尤像(圖1-18:2)。1959年,河南省洛陽市東郊西周墓還出土了一個西周玉人(圖1-18:3),與殷墟婦好墓出土蚩尤玉雕像如出一轍,現為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蚩尤部落后來融入炎帝部落,西周以來作為兵神成為齊國典祭的“八主”之一。[91]

1-18 1~3.分別為漢畫像石蚩尤像、婦好墓出土玉人和西周玉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宁省| 甘德县| 锡林郭勒盟| 兰坪| 开鲁县| 龙井市| 望江县| 安图县| 西畴县| 连州市| 奉新县| 介休市| 富源县| 东莞市| 海城市| 乐山市| 太和县| 湘阴县| 曲阳县| 盐边县| 乌拉特中旗| 两当县| 和龙市| 沙坪坝区| 嘉荫县| 明溪县| 甘德县| 阿克苏市| 宝山区| 泰宁县| 信阳市| 克拉玛依市| 隆子县| 镇雄县| 秦安县| 渭南市| 五峰| 镇赉县| 荥阳市| 尤溪县| 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