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驗心理學(第四版)
- 朱瀅
- 1923字
- 2019-08-16 17:36:01
前言
《實驗心理學》自2000年出版以來,這已是第三次修訂,且本書于2012年被評為教育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實驗心理學》隨著心理科學的發展不斷地進行了修訂。2009年第二版時新寫了第7章“注意”、第9章“心理語言學”、第11章“社會認知”和第12章“意識”;2013年第三版時新寫了第2章“實驗設計與準實驗設計”、第13章“眼動實驗法”和第14章“腦認知成像技術”等。還新增了Science兩篇文章作為附錄:《團體自我》和《學習的兩種革命》。第8章“記憶”增加了互聯網對記憶的影響等內容,同時也刪除了一些過時的內容;2014年重印時刪除了附錄中《道德的本源》一文,增加了新的附錄《猴子的大腦調弦分享美味》,這是Nature上的一篇文章,介紹了人們首次使用兩只猴子同時進行決策的研究。還增加了《檢驗“水稻理論”》一文,介紹了Science上關于中國南方人與北方人心理上的差別的研究報告。
本次2016年第四版新寫了第4章“反應時”,還對第9章“心理語言學”做了修改,第11章“社會認知”介紹了研究自我的新范式。附錄中刪除了《拓撲性質知覺理論》一文,增加了三篇文章:《〈科學〉和〈自然〉雜志2015年的兩篇心理學文章》《心理學與人類學對恐怖主義的研究》和《隨機序列生成中賭徒謬誤的神經學習機制》。
2017年本書重印時,附錄增加了兩篇文章。附錄6《集體記憶》一文介紹了互聯網在群體水平上怎樣影響著我們的記憶,以及美國人是怎樣遺忘他們的總統的。附錄7《怎樣面對來自人工智能的威脅?》一文介紹了認知科學家關于發展人工智能的建議;由于本書篇幅所限,我們刪掉了原附錄1《團體自我》和附錄2《學習的兩種革命》。
本書各章的執筆人如下:第1章、第2章、第3章、第5章視覺部分、第10章、第11章:朱瀅(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第4章:張明(蘇州大學心理系);第5章聽覺部分、第9章:楊玉芳(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第6章:吳艷紅(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第7章:范津(美國紐約Mount Sinai醫學院);第12章:耿海燕(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第13章:白學軍(天津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第14章:劉嘉(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第8章:朱瀅與吳艷紅。另外,張天陽(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協助修改第2章;顧曉思、劉勛(美國紐約Mount Sinai醫學院)參與第7章寫作;陳黎靜、趙黎明、江愛世和劉文理(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參與第9章寫作,張力(首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協助修改第3章。韓玉昌教授、卓彥教授、郭春彥教授與金志成教授曾為本書撰寫過相關章節,我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有幸參加了1983年《實驗心理學》的編寫(赫葆源、張厚粲、陳舒永等編,北京大學出版社),后來主編《實驗心理學》,至今已有30年了。我感到,《實驗心理學》30年來的變化,從一個側面折射了中國心理學發展的歷程。1983年的《實驗心理學》是“文革”之后教育戰線百廢待興時期的產物,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本《實驗心理學》,其影響深遠;2000年正值世紀之交,當年出版的《實驗心理學》強調了生命科學是21世紀的帶頭學科,相應地,心理學已處在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階段。我們在2000年的《實驗心理學》中,不僅有一章介紹認知神經科學的重要技術手段——腦認知成像技術,而且許多章節均有介紹認知神經科學的內容;2009年第二版《實驗心理學》,為適應中國心理學在2000—2009年的快速發展(例如,有心理學系的6所大學競相建立功能磁共振成像中心),增加了“社會認知”一章,并在書后增設“附錄”部分,或全文刊登Science上有關的文章,或介紹有關的重要問題,作為書中正文部分的有益補充。另外,2000年以來的《實驗心理學》,逐步介紹了我國心理學家在知覺、社會認知方面開創性的研究;第三版的《實驗心理學》作為“十二五”國家級教材,內容更加新穎,顯示了中國心理學正與國際心理學同步前進的態勢。
實驗心理學的教學目的在于訓練學生去理解心理學的研究,或者說為學生讀懂心理學實驗報告、學會做心理學實驗打好基礎。教師掌握了這一點在教學內容上就不會與其他心理學課程重復。學生逐漸領會了這一點,在學習上就會有所側重,學得也更主動些。還有一點請教師注意:由于各個學校給予實驗心理學的授課時間、實驗條件各不相同,因此,教師應該從本書選取適當內容進行教學。
《實驗心理學》(2000年版)問世以來,一些熱心讀者來信指出了書中一些印刷上或表述上的錯誤,使我們得以及時的修訂,我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另外,吳艷紅教授為組織書稿做了許多工作;王程、劉盼同學參與了書稿的錄入;北京大學出版社的陳小紅編輯一直為《實驗心理學》的出版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近年北京大學出版社的趙晴雪編輯也積極參加了本書的編輯工作,我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誠懇歡迎讀者對書中的錯誤和缺點批評指正。
朱瀅
于北京四季青望福園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