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曲:地獄篇、煉獄篇、天國篇
- (意)但丁
- 7711字
- 2019-09-02 10:18:41
第二十七章
那團火焰因為不再說話,已經直豎起來,穩定不動,在和善的詩人的許可下[1],離開我們而去,那時,在它后面來的另一團火焰促使我們把眼睛轉過去向著它的尖頂,因為從那里發出了一種雜亂的聲音。正如西西里的公牛(它的第一次吼聲來自用他自己的工具制造它的那個人的哭聲,這是公正的)經常借受害者的聲音吼叫,所以它雖然是黃銅做的,卻仿佛被痛苦所刺穿;同樣,罪人的悲慘的話,由于起初沒有通路或出口從火焰中發出,就轉變成火焰自身的語言[2]。但是,當那些話從火焰尖頂上找到了出路,使火焰尖頂如同舌頭在這些話通過時那樣顫動起來以后,我們就聽見他這樣說:“啊,你呀,我的聲音是對你而發的,你剛才用倫巴第方言說:‘現在你走開吧,我不再催你說話了[3]’,雖然我來得或許遲了些,請你不要厭煩停下來和我說話;你瞧,我并不厭煩,盡管我在燃燒著呢!如果你是剛離開我從那里帶來我一切罪過的可愛的意大利國土,墮入這幽冥世界的,就請你告訴我,羅馬涅人現在是在和平還是在戰爭中,因為我是烏爾比諾和臺伯河發源處的山脈之間那個地區的山里的人[4]。”
我還在俯身注視,我的向導捅了我的肋部一下,說:“你來說吧,因為這個人是意大利人。”我已經準備好了回答,就毫不遲延地開始說:“在下面隱身不見的靈魂哪,你的羅馬涅在它的暴君們心中不論現在還是過去都無時無刻不處于戰爭狀態;但是,我剛才離開那里時,并沒有公開的戰爭[5]。臘萬納現在和多年來一樣:達·波倫塔的鷹伏在上面保護著它,同時也用翅膀遮蓋著切爾維亞[6]。那座曾經受長期圍困,使法國人變成血淋淋的尸堆的城市,又處于綠爪的控制下[7]。殘酷處置蒙塔涅的、維盧喬家族的老惡狗和小惡狗,在它們慣常肆虐的地方把自己的牙當做鉆使用[8]。那只從夏天到冬天就轉變陣營的、住在白色獸窩里的小獅子,統治著拉摩內河畔的城市和桑特爾諾河畔的城市[9]。那座一側被薩維奧河沖洗的城市,猶如它坐落在平原和山之間一樣,生活在專制和自由之間[10]。現在我請求你告訴我們你是誰;你可不要比別人[11]不愿意說,這樣你的名字就能留傳下去。”
那團火焰以自己的方式咆哮了一會兒后,尖端就晃來晃去,然后發出這樣的氣息[12]:“假如我相信我的話是回答一個終究會返回世上的人,這團火焰就會靜止不搖曳了;但是,既然果真像我聽到的那樣,從來沒有人從這深淵中生還,我就不怕名譽掃地來回答你[13]。我是武人,后來當了束繩的修士[14],我確信這樣束上繩子就可以贖罪;要不是那個大祭司[15]的緣故,愿他遭殃!我的信念一定會完全實現,是他把我拖回到我原先的罪惡中去了;他是怎樣和為什么做這件事的,我愿你聽我講。當我作為母親給予我的骨肉的形式[16]時,我的行為不像獅子,而像狐貍。各種陰謀詭計我都知道,而且把這些詐術運用得那樣巧妙,使得我的名聲傳到了天涯海角。當我發現我的年歲已經到了每個人都應該落帆卷纜的時候[17],以前使我喜歡的事,那時使我憎惡,我經過悔罪和懺悔當了修士;唉,我真不幸啊!這樣做本來是會有效果的,無奈新法利賽人之王在拉泰蘭附近進行戰爭[18],不是對撒拉森人,也不是對猶太人[19],因為他的每個敵人都是基督教徒,沒有一個曾去攻占阿克,也沒有一個曾在蘇丹的國土經商[20],他不顧自身至高無上的地位和圣職,也不顧我身上那條曾經常使系著的人消瘦的繩子[21],卻像君士坦丁把在希拉提山洞中的席爾維斯特羅召去給他治好麻風病一樣,把我作為醫生召去治好他的狂妄的熱病[22];他要求我出謀劃策,我保持沉默,因為他的話像醉漢說的。于是,他又說:‘你的心不要疑懼;從現在起我就赦你的罪,你指教我怎樣把佩內斯特里諾夷為平地[23]吧。你知道,我是能鎖、能開天國之門的;因為我有兩把鑰匙,對這兩把鑰匙我的前任并不珍惜[24]。’這時,他的強有力的論據迫使我感到,沉默比獻計更壞[25],我說:‘父親哪,既然你洗掉我現在必然要陷入的那種罪,那么,長許諾、短守約的策略會使得你在崇高的寶座上勝利[26]。’后來,圣方濟各在我死后來接我[27];但是黑[28]中的一個對他說:‘不要把他帶走;不要讓我吃虧。他得下來,到我的走卒隊里去,因為他獻了那條詭計,從那時起一直到現在,我時刻準備著去揪他的頭發;因為不悔罪的人是不能赦免的,也不可能既悔罪而同時又想犯罪,因為這是自相矛盾,不能成立的。’哎呀,我真不幸啊!當他抓住我,對我說:‘也許你沒想到我是邏輯學家吧!’我多么震動啊[29]!他把我帶到米諾斯那里,米諾斯把尾巴在堅硬的脊背上繞了八遭[30],在盛怒之下咬了咬尾巴,說:‘這個人該到受賊火燒的罪人當中去[31]。’所以我就在現在你看到我的地方,穿著這樣的服裝[32],懷著悲痛的心情行走。”
當他這樣說完話后,那團火焰就彎下來,搖蕩著它的尖端,慘然離去。
我和我的向導,我們倆繼續前行,順著巖石一直走上另一座拱橋,這座拱橋橫跨在一條壕溝上,負有制造分裂罪的罪責者,都在這條壕溝里償還罪債[33]。
[1] 維吉爾允許尤利西斯走開的話,見注③。
[2] “西西里的公牛”指雅典的能工巧匠佩利路斯(Perillus)所造的銅牛。這是一種殘酷的刑具,把罪犯關進銅牛肚子里,活活烤死,因為造得巧妙,銅牛被燒紅后,受刑者的慘叫聲就能變成牛吼聲。他把這種刑具獻給西西里島上阿克拉加斯(即今阿格里琴托)城的暴君法拉利斯(Phalaris,公元前570—前554在位)。法拉利斯命人首先把佩利路斯本人關進去做試驗,結果他就是第一個被他自己所造的銅牛烤死的人。詩人認為,他作法自斃,活該如此。
詩中用銅牛被燒紅后受刑者的慘叫聲變成牛吼聲作為比喻,來比擬火焰中罪人的悲痛的話,起初聽起來亂哄哄的,好像火被風吹動時發出的響聲一樣。
[3] 這兩句話是維吉爾對尤利西斯所說的原話,維吉爾是倫巴第人(見第一章注⒇),所以他的話里帶有倫巴第方言(其中第一個詞“現在”原文是倫巴第方言istra)。在中世紀,倫巴第亞泛指意大利北部的廣大地區,包括羅馬涅(Romagna)在內,從火焰中對維吉爾說話的鬼魂是羅馬涅人圭多·達·蒙泰菲爾特羅(Guido da Montefeltro),所以他聽得出維吉爾對尤利西斯說的話里有倫巴第方言。
[4] “山脈”指亞平寧山脈,臺伯河發源于其中的科羅那羅山(Monte Coronaro)腳下。“那個地區的山里”指蒙泰菲爾特羅伯爵領地(Contea di Montefeltro),圭多是那里的封建主,詩中始終未提他的姓名,但敘述的事實足以證明指的是他。
[5] 根據但丁所下的定義,“暴君”是那些“不是為公眾利益執行公法,而是用公法來為自己謀求私利者”(《帝制論》卷三第四章)。這里指當時在意大利北方城市內部的斗爭中取得政權的家族代表或黨派首領,其性質和身分類似古代希臘城邦的僭主。“我剛才離開那里時”指1300年春天,即但丁虛構的游歷地獄的時間。“并沒有公開的戰爭”,因為經過二十五年接連不斷的戰爭,羅馬涅各城市及暴君們于1299年4月簽訂了普遍和“永久的”和平條約。
[6] “多年來”指臘萬納自從1270年以來就在達·波倫塔(Da Polen-ta)家族的統治下。1300年,弗蘭齊斯嘉·達·里米尼(見第五章)的父親老圭多·達·波倫塔執掌政權,他的孫子小圭多(Guido Novello)對但丁非常景仰,在他的邀請下,但丁最后定居于臘萬納,完成了《神曲》最后的篇章。達·波倫塔家族的紋章圖案是一只鷹,據拉納(Lana)說是黃地兒紅鷹,據本維努托(Benvenuto)說,這只鷹一半是銀白色襯著藍地兒,一半是紅色襯著黃地兒。
切爾維亞(Cervia)在臘萬納東南,是亞得里亞海濱的小城市,因經營鹽業相當富庶,曾隸屬臘萬納。
[7] 指羅馬涅中部的城市福爾里(Forli),當時掌握在吉伯林黨手中,教皇馬丁四世派法國人讓·代普(Jean d’Eppes)率領教廷和那不勒斯安茹王朝聯軍進攻羅馬涅的吉伯林黨,從1281到1283年長期圍困福爾里,守城將領就是圭多·達·蒙泰菲爾特羅(但丁對火焰中的鬼魂敘說此事時,還不知道這個鬼魂是他),1282年5月1日,圭多指揮守軍突圍出擊,擊潰敵軍主力,然后回擊攻入城內的法國騎兵,“使法國人變成血淋淋的尸堆”。這一戰績顯示出圭多的卓越的軍事才能。
“又處于綠爪的控制下”指福爾里在奧爾德拉菲(Ordelaffi)家族統治下,這個家族的紋章是黃地綠獅子;“綠爪”指綠獅子的爪。從1296年起,斯卡爾佩塔·德·奧爾德拉菲(Scarpetta degli Ordelaffi)就掌握福爾里的政權,1303年,他被選為佛羅倫薩白黨流亡者的領袖,但丁在福爾里和他相識。
[8] 這里講的是里米尼(Rimini)城的情況。“老惡狗”指馬拉臺斯塔·達·維盧喬(Malatesta da Verrucchio),他是弗蘭齊斯嘉的丈夫簡喬托和她的情人保羅的父親。他的家族從蒙泰菲爾特羅遷移到維盧喬堡,這個地名就成為他的家族的姓氏。馬拉臺斯塔于1295年打敗了蒙塔涅·德·帕爾奇塔提(Montagna de’Parcitati)為首的吉伯林黨,成為里米尼的統治者。“小惡狗”指他的兒子馬拉臺斯提諾(Malatestino,意即小馬拉臺斯塔)。“殘酷虐待蒙塔涅”指馬拉臺斯塔俘虜了蒙塔涅后,將他囚禁起來,最后背信棄義地在獄中殺害了他。據說,他把蒙塔涅交給自己的兒子馬拉臺斯提諾去看管。“后來,父親問他是怎樣對待蒙塔涅的,他回答說:‘我的老爺,他被看守得非常好,雖然他離海很近,但是,即使他想跳海淹死自己,也是不可能的。’馬拉臺斯塔這樣查問了幾次,都得到同樣的回答后,終于說:‘我看你并不知道怎樣看守他。’馬拉臺斯提諾會意,就殺害了蒙塔涅和另外幾個人”(引自本維努托的注釋)。
“它們慣常肆虐的地方”指里米尼。“把自己的牙當做鉆使用”意即老惡狗和小惡狗用牙齒狠狠地咬人;詩中以此來比擬馬拉臺斯塔和馬拉臺斯提諾父子在里米尼和其他受他們管轄的地方實行殘酷的統治。
[9] “小獅子”指馬吉納爾多·帕格尼·達·蘇希亞那(Maghinardo Pagani da Susiana),死于1302年,他的家族是吉伯林黨,紋章是銀白地兒藍獅子。他統治著拉摩內(Lamone)河畔的城市法恩扎(Faenza)和桑特爾諾(Santerno)河畔的城市伊牟拉(Imola)。他在羅馬涅支持吉伯林黨,但由于幼年喪父,受過佛羅倫薩政府的監護之恩,始終同佛羅倫薩的貴爾弗黨站在一起。因此,早期注釋家都把他“轉變陣營”解釋成他“在羅馬涅是吉伯林黨,在托斯卡那是貴爾弗黨”。對于“從夏天到冬天”的解釋,則有分歧:拉納和本維努托從地理意義上理解,認為夏天指托斯卡那,因為它方位靠南,接近炎熱地帶,冬天指羅馬涅,因為它方位靠北,接近寒冷地帶。這種解釋失于穿鑿附會。布蒂和佛羅倫薩無名氏則從時間意義上理解,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馬吉納爾多常常從一個季節到另一個季節轉變陣營,站到另一個黨派方面去。現代注釋家大都認為,但丁用這句夸張的諷刺話來說明馬吉納爾多在政治上反復無常,在羅馬涅各派系、各集團的紛爭中,忽而站在這一方,忽而站在那一方。這種解釋比較確切。
[10] 指拉于福爾里和里米尼之間的城市切塞納(Cesena)。這座城市在亞平寧山余脈北麓的平原上,薩維奧(Savio)河沿著城西側從南向北流去,它在政體上是個自治城市,但并未真正實行自治,而由圭多·達·蒙泰菲爾特羅的堂兄弟嘉拉索(Galasso)掌權,他以人民首領(Capitano del popolo)和市長(podestà)的身分進行統治,但他并不是殘酷壓迫人民的暴君,所以切塞納比詩中提到的其他城市享有較大的自由。
[11] “別人”在這里指誰?對此有兩種不同的解釋:早期注釋家以及大多數現代注釋家認為指但丁自己,在當時的語言用法上,altri或altrui(別人)用來指io(我),是一種不突出自己的、客氣的表達方式。但丁的意思是說,既然我已經樂意回答你所問的情況,希望你也同樣樂意告訴我你是誰,好讓你的名字長久留在世上。但有些注釋家認為“別人”指但丁所遇到的其他鬼魂,他們都很樂意回答但丁的問題,但丁希望這個鬼魂也同樣樂意回答。前一種解釋更符合詩中的情景。
[12] “以自己的方式咆哮”意即發出火焰的獨特的響聲。“氣息”意即言語。臺拉契尼(Terracini)指出,這三句詩寫出圭多的靈魂回答但丁時猶猶豫豫的神態。
[13] 圭多的靈魂在火焰中看不見但丁是活人,以為自己是對一個剛入地獄的靈魂說話。深層地獄里的罪人因罪孽深重,絕大多數都不愿意被認出來,讓世人知道自己的情況。圭多也是這樣。
[14] 圭多·達·蒙泰菲爾特羅是羅馬涅吉伯林黨首領,綽號“狐貍”,維拉尼在《編年史》卷七第八十章中說他是“他那個時代意大利最精明、最優秀的軍人”。生于1220年左右,1268年,任霍亨斯陶芬朝末代皇帝康拉丁的代表,1275年統率羅馬涅吉伯林黨和被放逐的波倫亞及佛羅倫薩吉伯林黨聯軍,擊敗馬拉臺斯塔·達·維盧喬(見注⑧)統率的波倫亞貴爾弗軍,同年又在切塞納附近擊敗貴爾弗軍,占領切塞納和切爾維亞。1282年,指揮守軍抗擊讓·代普率領的教廷和安茹王朝聯軍對福爾里的長期圍攻,使敵人傷亡慘重(見注⑦),次年福爾里市民向教皇屈服,把圭多驅逐出境。1286年,圭多自己也向新教皇屈服,與教會和解,但被流放到皮埃蒙特。1289年,離開流放地,被推舉為比薩吉伯林軍司令對佛羅倫薩作戰。教皇為懲罰他違反禁令的行為,宣布開除他及其家族的教籍。在圭多的指揮下,比薩吉伯林軍獲得了數次勝利。1292年,他自立為烏爾比諾城主,打退馬拉臺斯提諾多次對該城的進攻。不久以后,他再次與教會和解,1296年成為方濟各會修士,1298年死于阿希希(Assisi)修道院。“束繩的修士”即方濟各會修士,因為這派修士腰間都系著一條象征修道和悔罪的繩子。
[15] “大祭司”指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16] “母親給予我的骨肉”指圭多的肉體,“我”是圭多的靈魂說話時自稱。“形式”在這里是經院哲學名詞,經院哲學家把理性靈魂(anima razionale)稱為人的肉體的形式,也就是說,它是肉體的能動性、有生命力的因素,人活著時,靈肉結合,死后靈肉分離,靈魂就不再是肉體的形式,因此,這句詩意即我活著的時候。
[17] “落帆卷纜的時候”指老年。但丁在《筵席》第四篇第二十八章中說:“正如良好的水手走近港口時,把帆落下來,以適當的駕駛方式進港;同樣,我們也應該把我們的世俗活動之帆落下來,全心全意皈依上帝,使我們能完全寧靜和平地進入那個港口。”他還說:“我們的極高貴的意大利人圭多·蒙泰菲爾特羅”就是這樣,他“落下世俗活動之帆,在老年皈依了宗教,把一切世俗的樂事和工作統統丟開。”這里和在詩中一樣用“落帆”的時候來指老年,并且把這個比喻用在同一人物身上,但在《筵席》中稱圭多為極高貴的意大利人,肯定他在晚年悔罪自新,皈依宗教,不問世事;在《神曲》中則改變了對他的看法,把他放在深層地獄里,顯然是由于但丁后來才知道圭多為教皇出謀劃策,重犯舊罪的事。
[18] “新法利賽人之王”指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新法利賽人”指一切卑劣的教士和僧侶,這些人和《圣經》中陷害耶穌的偽善的法利賽人一樣,在宗教的外衣下掩藏著他們的罪惡行為。
“在拉泰蘭附近進行戰爭”意即在基督教中心羅馬作戰,因為拉泰蘭宮當時是教皇的宮廷。這里所說的“戰爭”指卜尼法斯八世在1297年對羅馬科倫納(Colonna)家族進行的斗爭,這個家族拒不承認切勒斯蒂諾五世退位(見第三章注⑿)有效,因而也不承認卜尼法斯當選教皇合法。卜尼法斯對科倫納家族宣布破門律,開除其教籍,限他們在十天內降服,他們逃避到帕勒斯特里納(Palestrina)城堡(即詩中所說的佩內斯特里諾城堡)內,抵抗了一年半之久。
[19] “撒拉森人”指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這句話說明卜尼法斯進行的斗爭并不是對基督教的敵人穆斯林和猶太教信徒。
[20] “阿克”(Acre)是巴勒斯坦的瀕海城市,十字軍東侵時被基督教徒侵占,由耶路撒冷圣約翰騎士團管轄。這座城市在基督教徒手中達百年之久,是基督教在巴勒斯坦的最后一個堡壘,1291年被薩拉森人攻克。曾去參加圍攻阿克的人,當然就是站到異教徒一邊去,成為基督教的叛徒。“蘇丹的國土”指埃及馬木路克蘇丹統治的地區。阿克陷落的消息傳到羅馬后,教皇尼古拉四世立即試圖組織十字軍奪回這個城市,并且宣布禁止基督教徒與埃及蘇丹統治的地區進行貿易,違禁者一律開除教籍。
[21] “至高無上的地位”指教皇作為教會領袖的地位。“圣職”指教皇作為僧侶的職位。“那條曾經常使系著的人消瘦的繩子”指方濟各會修士腰間系著的繩子,修士們由于禁欲悔罪,身體消瘦;“曾經常”原文是solea,為過去未完成時態,在這里帶有諷刺意味,言外之意就是說,這是從前的情況,如今教會已經腐敗,修士們貪圖享樂,不再真心修道。
[22] 據中世紀傳說,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公元306—337在位)因迫害基督教徒患了麻風病,夜里夢見圣彼得和圣保羅告訴他,把在索拉克忒(Soracte)山(即詩中所說的希拉提〔Siratti〕山)的洞穴中逃避迫害的教皇席爾維斯特羅(Silvestro)一世找來,就能治好他的病。他派人去找,席爾維斯特羅來到后,給他一施洗禮,他的病就立刻痊愈了。索拉克忒山在羅馬城北,距離羅馬約三十六公里。卜尼法斯的“狂妄的熱病”指他為人狂妄,懷有極大的權力欲和野心,企圖打敗所有的敵人。
[23] “佩內斯特里諾”(Penestrino),即今帕勒斯特里納鎮,位于羅馬東南一座陡峭的小山上,距離羅馬約三十公里。科倫納家族在這座城堡中抵抗教皇軍的長期圍攻,直到1298年9月,教皇答應對這個家族實行大赦后才投降。
[24] 據說,圣彼得作為基督在人間的代表和第一任教皇,掌握著天國之門的鑰匙,因為《新約·馬太福音》第十六章中耶穌對圣彼得說:“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也就是說,圣彼得掌握著決定人的靈魂能否得救的權力,歷代教皇作為他的繼承者也都有這種權利。詩中所說的“兩把鑰匙”,一把是開天國之門的,象征赦罪,使人得救的權力,一把是關天國之門的,象征開除教籍,使人不能得救的權力。中世紀歷史上有不少的教皇利用這種神權作威作福。
“我的前任”指教皇切勒斯蒂諾五世,他在加冕后不到四個月就退位(見第三章注⑿),卜尼法斯八世用偽善和譏誚的口吻說,這表明他對這兩把鑰匙所象征的權力并不珍惜,實際上,切勒斯蒂諾退位是受卜尼法斯本人(當時還是樞機主教)的慫恿,他為了實現自己做教皇的野心而出此一舉。
[25] 教皇以基督授予自己的權力作為論據來說服圭多,圭多覺得教皇的論據是強有力的,因為他作為方濟各會修士,受入會誓約的約束,必須服從教皇。此外,卜尼法斯的話也暗示出威脅之意,圭多覺得,自己如果再不答應,勢必激怒教皇,受到開除教籍的懲罰,因此,他認為,拒絕教皇的要求比重犯策劃陰謀詭計的罪,后果更為嚴重。
[26] 圭多給教皇貢獻的計策是“長許諾、短守約”,也就是說,要多答應敵方所提的條件,但要少履行諾言。“在崇高的寶座上勝利”意即取得對敵人科倫納家族的勝利,從而使自己的教皇職位得到承認和鞏固。卜尼法斯八世采納圭多的計策,答應寬恕科倫納家族,恢復他們的地位和職位,他們信以為真,交出帕勒斯特里納城堡,向教皇投降。事后,卜尼法斯八世公然背信棄義,將帕勒斯特里納夷為平地,并且繼續迫害科倫納家族。
[27] 圣方濟各前來接引圭多的靈魂進天國,因為圭多是束繩的修士。
[28] 神學家把天使分成九級,(Cherubim)是其中的第二級,阿奎那斯在《神學大全》第一卷中說:“
釋義是知識淵博。”詩中所說的“黑
”指的是因追隨撒旦反抗上帝而隨入地獄變成魔鬼的
,他們變質后仍然保有一部分知識,所以這個黑
能運用形式邏輯中的矛盾律來和圣方濟各說理,抓住圭多時,居然以邏輯學家自詡。
[29] “震動”意即猛然覺悟。圭多現在才認識到,他相信卜尼法斯所許諾的欺騙性的赦罪,是錯誤的。他知道對他的指責確有根據;他獻了奸計而又始終沒有懺悔(辛格爾頓的注釋)。
[30] 表示判決圭多的靈魂入第八層地獄。
[31] 意即讓圭多的靈魂墮入第八惡囊中去受火焰焚燒的懲罰。“賊火”(見第二十六章注⒂)。
[32] 意即被火焰包圍著。
[33] “巖石”指第八惡囊上的天然石橋。“另一座拱橋”指第九惡囊上的拱橋。“在這條壕溝里償還罪債”意即在世上散布不和的種子、制造分裂者,死后靈魂在第九惡囊中受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