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小排長策動大獨立

蔣鼎文在翊忠公學整整讀了8年書,那時的學制沒有嚴格的限制,只要愿讀,就可繼續上學。蔣鼎文在此打下了扎實的文化根基,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的洗禮,更重要的是確定了人生的目標:從軍報國。蔣鼎文自小做事果斷,很有主見,他認為要有所作為,必須走出家鄉這塊狹小的天地,蔣子朗也鼓勵他到更大的舞臺上去摔打錘煉。1912年下半年,也即18歲那年,他與父親商量,雖然4年前投考陸軍小學未成,但還是要從軍和讀書,于是決定先投考杭州的學生軍。從軍后不久,又考取了浙江的陸軍學校,從此成為一名亦文亦武的學生兵。

清末的浙江,已經開始改革軍制,那時各部隊缺乏基層軍官,因而須先辦軍事學校,培養骨干,再充實到軍隊中,這樣部隊的軍政素質才能得到提高。當時率先創辦的浙江軍事學校有武備學堂、弁目學堂、炮工學堂和陸軍學校等。

浙江武備學堂1900年由巡撫聶緝榘創立,校址在杭州蒲場巷,即現在的大學路。第一任總辦為聯豫,兩年后伍元芝出任,第五期后改任三多。學校聘用日本教官,總教習為齋藤實,炮科教習為三宅逢造,工科教習松島良吉,步科教習高木朝雄和上月三郎等人。教學方式和課程仿照日本士官學校,附設武備小隊,為學生實戰練習指揮之用。前后8年,辦了6期,畢業學生共230余人。

1922年于杭州與父及弟蔣鼎五合影

浙江弁目學堂創始于1906年。時浙江巡撫張曾敭派李益滋籌備新軍第一標,蔣尊簋籌備第二標。第一標以武備練軍作為基礎,而第二標還沒有基礎和人員,于是蔣尊簋在海潮寺創辦了一所弁目學堂,并主持招考學生100多人,分成兩個中隊,一年后即告畢業。畢業的學生編成第二標一個營和一個學兵隊,還有一些畢業學生則轉送炮工學堂繼續深造。

在弁目學堂的教學中,蔣尊簋特別注重術科教育,他用學科理論結合術科應用施教,使學生領會甚快,所以弁目學堂出身的學生有不少成為優秀軍事人才。蔣尊簋是同盟會會員,亦是光復會會員,與徐錫麟、秋瑾、陳其美、陶成章等交往甚密,因而他在教學中灌輸革命思想,使不少教職員和學生都加入了光復會,在稍后浙江的辛亥革命運動中,弁目學堂的師生起著有力的推動作用。

炮工學堂于1907年冬開辦,以日本士官學校出身的金騏為總辦,分設炮兵將校科、工兵將校科、炮兵弁目科。聘用日本人三宅逢造、松島良吉、永田貫一為教習。將校科學生以曾在武備、弁目學堂畢業和部隊中現職軍官為主,以培養特兵科軍官為目的。弁目科學生由部隊中挑選優秀士兵,并招收青年學生充實,以培養特兵科軍士為目的。

1908年以后,依照清政府陸軍部統一規定,浙江應辦陸軍學校一所,學制三年。蔣鼎文是這樣記述他的軍校生涯的:

清末,浙江杭州設有都督府,都督府辦有一所陸軍中學,紹興設有分都督府,分都督府也辦一所陸軍中學。民元以后,紹興分都督府撤銷,紹興的陸軍中學也就與杭州的陸軍中學合并為一,改稱大通陸軍學堂。學堂的學員分為兩種,一種學員隊,學員隊的構成分子是民元時參加起義攻打南京天保城的浙軍干部。清末軍隊中的下級軍官素質很低,有的認字很少,因此,把他們調到大通陸軍中學來受訓,帶職支八成薪。普通支隊長哨官等原來支四十元的,調訓時便支三十二元,待遇算是很優厚的了。另外一隊為學生隊,便是從學生軍考選的學員,我是考進去的,我們考進去的人素質比較好、也比較整齊,可是一個月只支七塊半錢。交去三塊錢的伙食費,剩下四塊半錢,由于當時的物價低,四塊半錢已經夠零用了,我一生所崇拜的李筱和師,就在隊里教授軍事學。臺灣《口述歷史》第9期,第6頁。

經過近三年的軍事學校教育錘煉,蔣鼎文于1914年冬季畢業,隨即分配到浙江督軍署守備隊第四團見習,為該團團附伍文淵所賞識,不到3個月,即升為第二連少尉排長。蔣鼎文還與畢業于陸軍小學的寧海人褚善佐相談投契,兩人結成生死之交。褚時任第三連排長。

辛亥首義后,浙江的軍政還是一派混沌。軍政府都督為湯壽潛,內部組織甫定,即接到滬軍都督急電,南京戰事劇烈,屢攻不下,亟待援兵。湯等經商議,派浙江新軍精銳一協一標及敢死隊,并加派馬步炮工各一隊,及巡防營混合隊,由朱瑞率領前往。其時張勛堅守南京,尚無退意。浙軍援兵抵達后,奮勇當先,節節進逼。江寧(南京)諸山環繞,形勢險要,張勛軍隊居高臨下,憑險頑抗,黃興所率民軍進攻甚感困難,未有大的進展。浙軍新援士氣正盛,奮不顧身,屢退屢進,尤天保山一役,傷亡慘重,經過多次苦戰后,終于攻克,遂驅逐張勛所部,光復南京。當時黃興任民軍副元帥,對浙軍戰力大加贊賞,曾有授朱以第五軍軍長職銜之議,浙軍聲望一時鵲起。

蔣鼎文1915年服務于浙江督署守備隊

湯壽潛就職未久,發覺內部意見龐雜,事權不能統一,即有擺脫都督一職之意。1912年元旦,南京臨時總統府成立,邀湯壽潛出任民國政府交通部長,蔣尊簋被公推為民國首任浙江都督。蔣尊簋出任之后,大刀闊斧,廓清繁雜事務,深孚浙江軍政各界之望。

然在5月間,風云突變,朱瑞攻下南京后竟不肯返浙,明里暗里窺伺浙江都督一職,大有逼走蔣尊簋之勢。朱瑞號介人,浙江海鹽人,畢業于南京陸師學堂。蔣尊簋任浙軍第二標標統時,朱為蔣部事務官。攻克南京后,朱雖負時譽,然在浙江軍政界中,其資歷、聲望還是較淺。民國初始,時勢動蕩不定,野心勃勃的袁世凱極欲物色人才,以作心腹分布各地,借以自固。朱瑞同鄉、同族朱福詵與袁世凱頗有交情。朱是前清翰林,曾任豫、黔兩省學政,他在袁世凱處保薦朱瑞升職,多言朱如何如何可用,袁始有撤換浙江都督之意。不久借故遷怒蔣尊簋,明令朱瑞取代。浙省軍政人員聞訊大嘩,深不以為然,紛紛辭職。朱感窘迫,乃羅列財政支絀、黨派爭執、軍隊內爭等種種原因,以事多棘手為由,不敢返浙上任,并虛電請袁氏收回成命。朱此舉實是一箭數雕,既向袁報告浙江混亂不定的局面,又暗示上峰有整飭的必要,也試探袁對他的委職決心是否堅定。如有,則依袁為靠山,不怕軍政界的反對,即可返浙就任;如無,則乘機可下臺階。袁電示朱瑞,不準辭職,并令其盡速即位。蔣尊簋見袁起意,也順勢急于擺脫困局,迭電促朱早日上任。至此,朱權術得逞,達到以退為進目的,便于1912年8月21日出任浙江都督一職。

朱瑞首先向袁獻誠,次則頻頻調換人員,以鞏固其根底不深的地位。他保薦屈映光署民政司,提升陸師同學葉頌清、金華林分任第六師師長和參謀長,調呂公望到嘉湖任鎮守使。此種非常舉動招致各派反感。浙江陸軍原分四派:士官派為蔣尊簋、周承菼等;陸師派為朱瑞、葉頌清等;保定派為呂公望、童保暄等;武備派為夏超、張載陽、周鳳岐等。這四派當中,日本士官派思想先進,所學軍事知識現代系統,符合時代潮流;武備派資格雖淺,但人數眾多。浙省軍民體系分治后,朱瑞以興武將軍督理浙江軍務名義,建將軍署于西湖邊,屈映光則以浙江巡按使名義設省公署于蒲場巷。

蔣鼎文就是在這樣紛繁復雜的情況下,開始其職業軍人生涯的。可以想見,在如此派系林立、政見紛爭的浙江軍政界,不可能不對下級軍官產生影響,特別是軍校培養出來的下級軍官,他們具有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抱負,這些青年才俊思想活躍,嗅覺敏銳,一旦形勢有變,他們不可能不作出自己的抉擇。

1915年秋,袁世凱稱帝之聲甚囂塵上,后來籌安會也成立了。然浙江的軍政首領朱瑞和屈映光卻上表擁護捧場,引起浙江軍政各界強烈不滿。12月21日,袁為籠絡朱、屈,特封朱瑞為侯爵,屈映光為伯爵。未幾,蔡鍔等首先在云南起義聲討袁世凱,一呼百應,黔、湘、桂、川等省相繼獨立,反對帝制聲浪一浪高過一浪。袁無奈取消帝制,回復大總統名義,把軍政大權交給段祺瑞執掌。山雨欲來之際,浙江的有識之士感到倒朱的時機已經成熟,便密謀驅逐辦法,而蔣鼎文則成了其中的急先鋒,他是這樣回憶的:

民國五年,(我)升任中尉排長,那時浙江督軍是朱瑞,參謀長金華林,這兩個人都是北洋分子,他們對于總理所倡行的革命異常冷淡,有時甚至反對革命,是十分的官僚。我在守備隊時期,既對時局前途懷有理想,所以便交結了一班擔任下級干部的朋友,準備將來共圖大業。他們也都是有抱負的熱血青年,其中和我最知己,浙江獨立助我最大者,為第三連的區(褚)排長,后于民國十九年死在杭州,壯志未酬,很是可惜。

民國五年,袁世凱帝制自為,朱瑞為迎合袁氏意旨,獻媚勸進,制造民意,擁護帝制。我們這班熱血青年的低級干部對于袁氏之倒行逆施,以及朱瑞的無恥諂媚行為,莫不義憤填膺,密謀驅逐朱瑞,浙江實行獨立,并聯合各省獨立推翻袁氏,共謀國是。那時我才23歲,已與張炯先生密取聯系,張炯先生是革命先進王文慶先生派來浙江做聯絡工作的。我早就說通了下級帶兵官褚佐等人在西湖密商舉義事項,把守備隊中不可靠的排長看管起來,以兩個排為起義的基干,號召了守備隊大約有一個團的兵力,集中在城外報國寺和車站兩處,宣布響應云南護國軍,浙江獨立,聯合各省推翻帝制。

當時浙江的兵力還有另一個師、一個旅(童葆暄當時擔任旅長)、炮兵一連、警察一連、機關槍連一連。如果他們與我們對敵,我們是難以支持的。由于我們以大義相號召,他們對我們的行動深表同情,采取了觀望態度。朱瑞不太十分明了底細,以為大勢已去,就偕同參謀長金華林夤夜乘坐小火輪逃走。浙軍旅長童葆暄乘機率部隊占領督軍署,輕易的占領杭州。童葆暄權任督軍,浙江繼云南之后宣布獨立。浙江獨立之后,東南震動,各省紛紛響應。袁氏莫可奈何取消洪憲,憂病而死。浙江獨立就是我以中尉排長策動的一件大事。臺灣《口述歷史》第9期,第7—8頁。

一般的書籍,包括陳肇英本人也認為,浙江驅逐朱瑞,陳肇英出力甚多。對此,蔣鼎文以親歷者的口吻,斬釘截鐵地否認這一“文飾”:“陳肇英先生在他紀念七十大壽的宏文上說,他曾參與浙江獨立,其實他根本沒有參加西湖之會和舉兵一事。”臺灣《口述歷史》第9期,第7—8頁。無疑,作為倒朱的親歷者,蔣鼎文的說法很有價值,值得研究者重視。

城頭大王旗的顏色并未發生實質變化。朱瑞走后,屈映光集軍政大權于一身,做了臨時都督。屈與朱本為一路,都依附于袁世凱。這次浙省倒朱獨立,屈映光玩弄了嫻熟的政治手腕,他一面與武備、保定二派敷衍,以保地位;一面密電袁世凱,謂被浙江軍界全體所逼,迫不得已而宣告獨立,并聲明他忠袁之心依然。次日又補上一電,謂所發前電萬不可見諸明令,誰知補發電文未到京,袁政府已經發表命令以屈為巡按使兼總司令。各方再次大嘩,紛紛發電責問,謂浙江名為獨立,而總司令仍由袁世凱任命,滑天下之大稽無有過于此者,要浙當局以人格為重。武備、保定派的夏超、周鳳岐等人則趁勢逼迫屈映光去職,而推呂公望繼任。然呂繼任之后,夏、周又運用各種手法迫使呂公望也辭去浙督一職,以圖取而代之。正是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當呂辭職后,北洋政府卻派令北洋系的楊善德為浙江督軍,并任命齊耀珊為浙江省長。北京政府此舉使夏、周功敗垂成,浙省的軍政現狀比原來的更糟。這批要人猛然覺醒,現在需要團結一致,共議如何拒楊、齊入浙掌權之計了。

自辛亥光復以后,浙江上下一直標榜浙人治浙,軍人之間雖時有權力之爭,但總是本省人執掌。現突聞楊善德帶兵入浙和齊耀珊出掌浙江省長的消息,不但夏超、周鳳岐等大為恐慌,即紳商學各界亦驚詫莫名。于是暫時罷息紛爭,共謀對付之策,連日召開會議,然苦無良策,只得推湯壽潛、徐定超等電報馮國璋,表示浙人強烈反對楊、齊出任,請他力促挽回,以消除不穩定隱患。

楊善德聞浙人群起反對,表示暫緩赴任。北京政府不準從緩,嚴令楊即赴浙上任。同時急令楊善德,囑其此次入浙,不宜多帶軍隊,以和緩氣氛。楊電請呂公望到滬面商一切。兩人會晤后,決定減派兵力,僅帶四個營部隊入浙。楊于1917年1月11日率參謀長趙禪及龔、王二團長等20余人,乘車到杭,暫駐梅東(登)高橋大營,翌日步行至督署接事,并復京報告浙事已布置妥洽。齊耀珊稍遲,亦于同月23日乘車到杭,出任省長之職。

張勛復辟成功,蔣鼎文又與王文慶、張炯、褚輔元等密謀在臺州獨立,以圖抵制復辟,然事泄,而在紹興起義的張太清等人則遭難。蔣鼎文、王文慶等人遭通緝。《蔣鼎文將軍紀念集》,臺灣1976年印行,第42頁。

張勛復辟曇花一現,北洋派系入浙既成事實,頓使蔣鼎文他們這批激進軍官感到空前壓力,也感到再待在浙江軍界,不但前途無望,而且有生命危險。于是果斷地決定離開浙江,到革命策源地的廣東,去參加孫中山的護法政府以實現自己的理想,從此開始了他人生新的軍人生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堡县| 双流县| 特克斯县| 富裕县| 凉山| 稻城县| 绥芬河市| 怀宁县| 黔江区| 阳泉市| 京山县| 府谷县| 府谷县| 晴隆县| 纳雍县| 读书| 滁州市| 临夏县| 东丽区| 南丰县| 咸宁市| 克东县| 丰宁| 靖州| 博白县| 长沙县| 永春县| 介休市| 民乐县| 从化市| 沁源县| 长葛市| 赫章县| 宁乡县| 城市| 定西市| 建昌县| 宜兰市| 南澳县| 白河县| 泊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