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10000
- 大帝歸民
- 小八快跑
- 12374字
- 2019-07-01 03:20:00
在潘美大軍的追趕下,李廷珪并未攻打慶州城,而是猛然北上,在秦直道的一座烽燧節義烽一帶安營扎寨。
秦直道是秦始皇時筑修的一條重要軍事要道,在這山嶺遍布的西北地區便是條“高速公路”。
節義烽南側秦直道經過之地有兩道大灣,足有數公里長,一側靠山,一側臨澗,兩灣之間有條數百米長狹長谷道。李廷珪觀察完地形后,立刻下令蜀軍將進入南邊大灣的直道挖開一道壕溝,后將重兵埋伏在各險要之處靜待宋軍。
潘美進入慶州城,聽兒子說李光睿、趙廷贊已降蜀,大驚。稍作思考,向朝廷發出急報,下令停止追擊,命部下或入城,或在城外安營駐防。
杜彥珪集齊六州兵馬,足有十多萬,浩浩蕩蕩地殺向淄州。
柴禹錫亦匯集各州兵力,不下十萬,從陳州出發,欲奪回蔡州。
郭從義剛剛布置好防守陣勢,突然又接旨攻擊,心中不愿,卻也只能接受。只好令傅潛留守西京,自率馬正、賀令圖、劉遇等部出汝州南下。
王超率兩萬禁軍到達宋州,由于水上作戰處于劣勢,與高懷德商議后,龜縮在城內。蜀戰船整日在汴水上耀武揚威,卻不攻城,讓人好生著急。
曹彬接旨后嘆氣搖頭不止后,只好遵旨留史珪駐守徐州,率盧懷忠、尤貴等部再次殺往宿州。
慶州的潘美屁股還未坐穩,圣旨便到,無奈下令各部向節義烽進發,剿滅蜀軍。
蜀宋大戰再一次全面鋪開。
為方便期間,我便一個一個地介紹,時間不分先后,交錯處亦不作說明。
淄州,慕容延釗正在為往哪個方向發展困惑著呢,杜彥珪的到來讓他云開霧散,當即與呼延贊、韓繼勛、韓保貞商議對策。
已成為青州降兵主將的呼延贊大笑道:“來得好,慕容,咱們可以大干一場了。”
慕容延釗笑道:“一打仗,你又來勁。呼延,我怕你了。”
“哈哈,所以先鋒非我莫屬。”呼延贊道。
“那我們呢?”二韓不愿意地道。
慕容延釗道:“宋軍足有十萬,我軍滿打滿算,能戰斗的只有三萬,諸位不可大意。”
正說著,朱知任從青州而來,進入笑道:“慕容,聽聞宋軍來攻,我又募集一萬多士兵。”
“好。”慕容延釗點頭稱贊,“呼延將軍正嫌兵力不足呢,朱大人你便帶他去驗兵吧。”
又過三日,杜彥珪已近淄州城,慕容延釗當即部署,出城布陣迎敵。呼延贊居左,二韓居右,自己居中。
杜彥珪也參加過太原之戰,但那時他只是小小的將軍,如今是十萬大軍的統帥,手下戰將不下一百,得意之余又多了幾分傲氣。小小的淄州、青州算什么,看我如何大展拳腳,一舉剿滅你們。
見蜀軍已出城布陣,人數還不到自己的一半,不禁大笑下令道:“諸位,見功立業的機會到了,放開手腳給我殺。”隨后將六州兵馬分為三部,與蜀軍針鋒相對。
這才剛剛布置下去,各部還未到位,蜀軍的戰鼓便響起,開始攻擊。
“給我殺!”杜彥珪大吼著舉起長戟,還未站穩的宋軍無奈迎擊。
四萬對十萬,以一敵二多一點。這樣一算,呼延贊可占了好大的便宜,他一對鞭至少和十名宋將交鋒。
以少打多,講究的是猛,是快。呼延贊全占了。他迅速沖到一將前,右手鋼鞭猛力擊去,那將忙舉長槍擋。“咔嚓”一聲,長槍斷為兩截,鋼鞭威勢不減,繼續向下,敲在那將頭盔上。
頭盔碎沒碎,沒看清楚,那將的腦漿四濺,頭顱已被敲碎。
他的左手鞭與此同時向旁一掃,那人忙豎長刀阻攔。又是聲“咔嚓”,長刀柄一分為二,鋼鞭實實在在地掃在他腰間盔甲上。
盔甲碎沒碎,沒看清楚。只見那將嘴中噴出大口鮮血,瞬時斃命。
“還有送死的嗎?”呼延贊雙目圓睜,厲聲喝道。
“啊”地一聲慘叫,一宋將竟嚇得落下馬,腦袋著地,昏厥過去。周圍那幾位宋將一個個顫顫巍巍不敢向前。
兵不在多,有蜀兵就行;將不在多,有慕容延釗便行。中路慕容延釗一馬當先,身后蜀軍精騎緊隨,在宋軍陣中左突右沖,任意馳騁,如入無人之境。
韓繼勛、韓保貞也毫不遜色。馬過處,宋兵紛紛倒地;刀過處,頭顱在地上滾動;弩箭過處,尸體的咽喉處插著箭。
耳邊時時傳來的慘叫聲讓杜彥珪心一顫一顫地。“給我殺!”他舉戟大喊。
身旁將領見他的坐騎紋絲不動,不禁鄙夷。讓我們去殺,你怎么不去殺呢。
本來就是六州兵力,集聚的時間又短,誰愿意在最前面送命呢。前軍已有很多將士后撤,邊撤邊還招呼同伴,“蜀軍太厲害了,快跑吧,讓他們去打。”
已被蜀軍沖得七零八落的宋陣,哪還有什么陣型可言,于是紛紛掉頭回奔。“讓他們去打吧。”哪州是他們?
“大帥,先避蜀軍風頭,撤退吧。”有人勸道。
杜彥珪大聲道:“不許撤,給我殺!”再環顧周圍,那些將領早已跑遠。
“撤!撤!”他高舉長戟高喊。
用得著你喊嗎?十萬宋軍早已自動主動激動地向后撤著。
慕容延釗、呼延贊又是一陣追擊,殺敵無數,見天色已晚,方才罷手回城。
蜀軍回城,杜彥珪摸著顫抖不已的小心臟,連忙叫停,安營扎寨,清點人數。
各部的統計很快到了他這,他長噓道:“還好,還好。”才損失兩萬人,咱還有倍數蜀軍的兵力呢。
次日,他吸取教訓,將兵力平均分配,推出個長長的平行陣型。我比你人多,你突吧,突進來就把你包圍。
蜀軍陣型未變,陣法未變,迅速向宋軍突擊而來。
哈哈,中計了。杜彥珪大喜,令旗一揮,宋軍縮小包圍圈,一層一層地撲向蜀軍。
在我面前只有實力,別提計策。慕容延釗哪管你的陣型,率兵縱橫馳騁,所到之處遍地宋兵尸首。
在我面前只有實力,別提計策。呼延贊的雙鞭如狂風橫掃,似暴雨撲面,率兵任意廝殺,宋兵慘叫連連。
在我們面前只有實力,別提計策。韓繼勛、韓保貞二人箭發刀落,近的遠的宋兵紛紛倒下。
很快,杜彥珪發現不對勁了。為什么呢,這是為什么呢?按理是我的人數多呀,怎么感覺到處是蜀兵呢?
“大帥,再不撤就來不及了。”身旁有人勸道。
“給我殺!”他高舉長戟喊道。再一看,周圍將領早已跑遠。
這次絕不能撤。“給我……撤!”他自己已掉頭催馬便跑,因為他看見有一蜀將舉著長槊沖了過來。
在慕容延釗的帶領下,又是一番追殺,直到天黑才回城。
杜彥珪也不安營扎寨了,立刻下令各部統計人數,結果讓他很想不通:兩萬。
怎么可能,這隨便算算也不止啊。就在他糊涂時,有人提醒有三州的主將陣亡,人數未清點。
這好辦。他馬上派去幾名親信臨時擔當那些無將之兵的指揮官。
過會,人數總算清楚,尚有五萬人馬。
我人數還是比你多。杜彥珪心想。當即下令原地露營休息,準備明日再戰。
雖開春,這北方的晚間還是很寒冷,宋兵們縮成一團,想睡都難以睡著。
主帥當然可以享受在營帳內休息的權力,疲倦的杜彥珪一躺下便熟睡。再醒來時,見帳外陽光高照,天地通明。
“現在什么時候了?”出帳,他問。
“已是晌午,大帥。”
“怎么不喊我,貽誤戰機。”他怒道。
話音未落,猛聽前方傳來呼喊聲:“蜀軍來了,蜀軍來了!”
什么?不帶這樣的,好不好?是我攻你守,搞錯沒搞錯啊。杜彥珪慌忙大喊:“給我殺!”發覺右手無戟,怒道:“戟,我的戟呢?”
戟未到,便見宋軍一窩蜂地往回跑。
“給我站住!”他聲嘶力竭地喊道,然而被淹沒在撤退士兵的呼喊聲中。
“給我站……”還未說完,便被奔跑的眾兵撞到在地。這個時候誰認識誰啊,比的是誰跑得快。
“大帥,撤吧。”幾個親信過來扶起他,道。
“撤屁,給我……逃。”未穿盔甲的杜彥珪慌忙爬上馬便逃奔而去。論逃,你們差得遠了。
逃回齊州的杜彥珪也不用清點人數了,用手指點點也能點得清,一千來人。很多士兵都向自己的州逃,誰還愿意跟著他呀。
淄州大勝。殲敵近四萬,降將降兵近三萬,繳獲戰馬戰車糧草物資等不計其數。
慕容延釗并未滿足,享受簡短的喜悅后,整編隊伍,訓練士兵,準備向西南進發,因為汴京在那里。
嚴格地說,柴禹錫是個文人。他聰穎伶俐,年少便成名,被人稱為“有丞相之才”。領兵打仗這是頭一遭,他清楚這都是盧多遜的“功勞”。兩人一直有隙,盧多遜劍走偏鋒,常故意向皇上提及柴禹錫“有領兵之才”,不想此次奏效。
率兵出陳州的柴禹錫忐忑不安,他的不祥預感很強烈
三四三亂戰(十九)
“柴監軍,你為何面帶愁容?是不是沒上過戰場,嚇壞了呀。”陳州兵馬指揮使竇玉取笑道。
毫州兵馬指揮使曹暉在旁大笑道:“老竇,人家柴監軍可是既有‘丞相之才’,又有‘領兵之才’的人物,待將來做了丞相或大將軍,小心收拾你。”
另一位許州兵馬指揮使蔡美在旁對柴禹錫道:“監軍勿怪,咱軍中的人就是這樣說話的。”
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柴禹錫忙道:“無礙,無礙。各位將軍,這蜀軍可不是好對付的,咱們還是小心為妙。”
“切,想我十萬大軍,還怕他不成。”曹暉不屑地道。
竇玉繼續取笑道:“監軍,你只管在后軍老老實實地呆著,別給我們添亂便可以了。”
柴禹錫忙道:“兵書上有云……”
“什么兵書,打仗靠的是拳頭,是刀槍。”竇玉揮手阻止他的嘮叨。
柴禹錫無語,心中不祥之感更甚。
蔡州王赟知宋軍必會來襲,早已布置妥當,并未死守城池,主動率兵沿汝水北上迎擊。
宋軍先頭部隊與蜀軍相遇,不敢輕舉妄動,急忙回報。
柴禹錫疑惑蜀軍為何不固守,猶豫不決。竇玉為搶功,請命道:“監軍,便讓我陳州兵先去會會蜀軍吧。”
“只怕……”柴禹錫也說不清到底怕的是什么。
“有什么可怕的。”曹暉打斷道,“這樣怕前怕后的,能打勝仗嗎。竇兄,照我說,你也別搶這個功勞,咱們三個一起上,打他個落花流水,如何?”
蔡美跟著道:“如此最好。”
竇玉“哈哈”大笑,“你們兩個啊,就怕我搶了頭功。好吧,咱仨一起上。”
“只怕……”柴禹錫說著抬頭一看,那三人已率部走遠。
見蜀軍不過兩萬來人,這三人好生開心,二話不說,戰鼓擂響,十萬宋軍鋪天蓋地地沖了上去。
王赟令旗一揮,蜀軍萬箭齊發,從空中飛向宋軍,霎時傷亡許多。
人多勢眾,宋軍依舊吶喊著前沖。又一輪箭雨到,中箭者倒地。
見宋軍已近,王赟擺轉馬頭,大聲下令:“撤。”蜀軍迅速向后退去。
竇玉三人見蜀軍這么不堪一擊,未戰已撤,得意大叫:“給我追!”
過了一片洼地,上了前方山丘后,王赟不再撤,指揮士兵就地駐防。
宋軍追到,蜀軍“箭雨”驟下,逼得他們難以前進,被迫停止追擊。
竇玉最先到,拔刀厲喝:“給我上!”宋軍向上攻去。
蜀軍利箭如雨而至,死傷眾多。
“這樣下去徒勞無功,竇兄,暫時停止攻擊為好。”趕到的蔡美勸道。
曹暉亦到,獻計道:“不如我率部沿汝水繞到蜀軍之背,前后夾擊,讓他首尾不能應。”
“妙計!”竇、蔡二人贊道。這也算妙計?
曹暉看看天色道:“如今天色已晚,明日如何?”
竇玉狂笑道:“就讓這些蜀軍再多活一晚。”三人下令原地安營扎寨。
柴禹錫來到,環顧四周,忙道:“此處地勢低洼,不宜安營。”
“那你去適宜安營的地方去吧。”竇玉沒好氣地道。
夜,周行逢、王逵等人率精兵兩萬沿東側小汝水悄無聲息地繞到宋軍之后,占據高處,靜待天明。
作為監軍,深感責任重大柴禹錫自然不會離開大軍,拂曉出帳巡查。昨日的奔波讓士兵們很疲憊,都在夢鄉中。
忐忑的柴禹錫邊走邊在思考蜀軍的意圖,突然東側傳來聲巨響,他忙望去,卻因地勢低,什么也望不到。
蹊蹺,蹊蹺啊。他忙跑到一坡,放眼一望,驚叫道:“水,大水來了!”
汝水旁,望著洶涌奔騰,撲向洼地的河水,呂尚笑了。他本以為此計難以奏效,不成想宋軍如此愚笨,竟敢在那洼地宿營。
決堤的河水剎那間已到宋營,仍在熟睡的將士們驚慌著爬起,大聲狂喊不停。
“褲子,誰拿了我的褲子。”大喊者是竇玉。
“靴子,我的靴子呢。”這位是曹暉。
“快,快離開這里。”柴禹錫驚慌喊著跑來,濺起的水花落在竇玉臉上。
他很鎮靜地道:“慌什么慌,這場面爺見得多了。”然后大喊:“快,快向后撤。”已上馬回奔。
主將給指了方向,士兵們紛紛踏水跟隨回奔。有的沒戴頭盔,有的光著腳,有的沒拿兵刃,狼狽不堪。
“向那高處。”柴禹錫一指道,此時的他倒冷靜下來。
“哪?哪呢?”其實竇玉很慌張。
曹暉已看見,率部向那處奔去。然而突然從上冒出無數蜀軍,揮著兵刃吶喊著撲了過來,當先者周行逢也。
“那,那里!”蔡美大叫道。宋軍又驚慌著奔了過去。
這還未到,又有無數蜀兵從上而下殺了過來,當先者王逵也。
王赟見宋軍已大亂不堪,丟盔棄甲,四處驚慌逃竄,笑著派人下令呂尚筑上堤壩。
不一會,水漸平靜,王赟一舉混鐵棍,大喝道:“殺!”蜀軍如下山猛虎撲向混亂的宋軍。
宋軍徹底亂了,只有挨宰的份。
午后,突圍出來的竇玉一陣狂奔后,停了下來。他的面前是汝水。回頭,一蜀將殺到。還未回過神,那將手中之刀已到,齊刷刷地從他脖頸處而過,尸首分家。
曹暉和蔡美是幸運的,帶著大概五千人馬終于突圍,向陳州逃竄而去。
最可憐的是柴禹錫。手無縛雞之力的他只好站著不動,蜀兵似乎也不在意他,從他身邊而過,追殺著逃竄的宋兵。
直到戰斗基本結束,蜀兵打掃戰場,清理戰利品時,柴禹錫大喊道:“我是柴禹錫。”
四周的蜀兵望來,相互問著:“柴禹錫是誰?”
搖頭,“不知道。”
柴禹錫那個郁悶呀,加大嗓門喊道:“我是宋軍監軍柴禹錫。”
“你便是柴禹錫?”過來的王赟問道。
看這裝束和氣勢,應是蜀軍重要任務。柴禹錫道:“不錯,敢問你是何人?”
王赟笑道:“王赟。”
原來是蜀軍主將。柴禹錫嘆道:“能敗在王將軍之手,也算是值得了。”
“哈哈。”王赟大笑道,“柴大人本該去著書立傳,怎會到戰場來呢?”
柴禹錫嘆道:“人在朝中,身不由己。”
“柴大人,你可以走了。”王赟笑道。
柴禹錫一愣,“我乃被俘之人,將軍為何放我?”
王赟搖頭道:“你非被俘之人,來去自由,不存在放與不放。”然后大聲問蜀兵:“知道他是誰不?”
“不知道。”蜀兵齊聲答道。
“你看,沒有誰俘了你。”王赟手一攤,然后便離去。
還在糊涂中的柴禹錫這才見到王赟留了匹馬給他。上馬,他奔向汴京。此戰大敗,他會承擔責任。
僅僅一戰便大敗宋軍,降者五萬多,蜀軍喜氣洋洋地回到蔡州城。
重賞有功之將,短暫休整后,王赟下令各部加強訓練,做好北上準備。汴京才是最終目標。
潘美率大軍出慶州追擊蜀軍,行至那壕溝處,見前方地勢險要,忙令停下。
“父親,為何停下?”前次富州落敗,急于一洗前恥的潘文德問道。
潘美一指前方道路兩旁山嶺,“若有伏兵,豈不悲哉。”
王藍田在旁道:“若無伏兵,豈不貽誤戰機。”
潘美嘆道:“暫不追擊,待觀察一日再做決定。”
一日過后,對面并無動靜。潘美猶豫良久,并未下令前進。
潘文德道:“前方平靜如水,何來的伏兵,父親你想多了。”
潘美搖搖頭,“你不知蜀軍之狡詐,穩妥為好,再待一日。”
次日,潘美終于下定決心,令王藍田率步兵為前軍,急速過壕,穿過谷去。令潘文德率部帶隨著跟進,自己率兵在壕外以防不測。
私心很明顯,義子和親身兒子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王藍田未想這么多,率部迅速過壕,向前疾行。見王藍田平安入谷,潘美這才下令各部過壕前進。
高處的李廷珪見宋軍大部已入伏擊圈,立即揮動令旗,下令攻擊。霎時戰鼓雷鳴,埋伏兩邊的蜀兵一齊突出,殺聲震天,撲向宋軍。
果有埋伏,聽到殺聲的潘美忙下令大軍過壕接應。
這時對面山上又冒出蜀兵弓箭手,箭如雨下,射殺無數宋兵。
大壕阻路,馬匹等根本無法快速前行,潘美無奈望著谷內,非常著急。
著急已沒用。谷內宋軍被分割包圍,上天無路,下地無門,頑強掙扎許久,殺聲漸弱,顯然已死傷得差不多了。
又過會,殺聲停止,看來宋兵已被全殲。
里面有親生兒子呢。潘美有些悲痛,下令宋軍不要過壕,作無謂犧牲。
谷內平靜許久,走出大隊人馬,最前者便是蜀軍主帥李廷珪,身后是霍犀范、霍犀猊等人押著的被俘宋兵,王藍田、潘文德都在其列。
李廷珪來到壕前,大聲道:“潘大人,我將你的兒子及宋將士歸還與你。”說完,一擺手,放了俘兵。
“父親,再給我一隊人馬,我去殺了他。”一回宋營,潘文德便大叫道,看來他心有不甘。
潘美怒喝道:“休要狂妄,退下。”你還嫌爹這張老臉丟得小嗎?
三四五亂戰(二十)
一道壕溝,兩支隊伍,對峙。
潘美又派人快馬抄小路前往靈州,下令馮繼業從后包抄蜀軍。先前聽聞朝廷要調走馮繼業后,他已馬上向趙光義懇請此時不可輕易變換各處將領。
但快馬很快回來,匯報說連馮繼業人都沒見到,靈州方面并未接到恢復馮繼業節度使職位的圣旨。
潘美搖頭,朝廷這辦事效率實不敢恭維。然而他不知,趙光義得到他的奏折后,已認識到錯誤,立刻往靈州發旨恢復馮繼業職位。只可惜人在半途便被馮繼業派人做掉。這兵荒馬亂的,誰顧誰呀,我就來個死不認賬,怎么的。
留守慶州的是潘美的二子潘文固。這夜正熟睡,猛然被城墻上哨兵跑來叫醒。“潘將軍,城外有敵軍大唐群芳譜。”
匆忙爬起,上了城墻,但見敵軍已開始攻城。“快放箭!”他大聲指揮。
留守宋兵不足一萬,又是夜間,倉促應對,對方很快便占領一處城墻。
城下的趙廷贊大喜,指揮士兵們從那處上了城墻。
李光睿、宋延渥也不甘示弱,分別占領一處,大軍一窩蜂地沖上去,進入城內。
潘文固見狀,只得率少數士兵開西門,奔向父親大營。
慶州的嘶喊聲早已驚醒潘美,他遠遠眺望,正在思忖是否派兵前去查看,便見兒子狼狽奔來。
他的心一緊,頓感不妙。
“爹,蜀大軍奪了慶州。”潘文固慌張稟道。
身后潘文德忙道:“讓孩子前去奪回。”
“慶州若失,我大軍便被置于荒郊野外,形勢不妙。”王藍田跟著道。
潘美仍猶豫不決,一向果敢的他這幾個月被蜀軍折騰得大腦也有些失靈。
此時,遠遠傳來急切的馬蹄。他疑惑不已,又是那座城池告急呢?
快馬到了跟前,氣喘吁吁地將加急文書遞給潘美。
潘美接過一看,大驚不已。京兆府米信急報:京兆府外潼關等重要關隘失守,蜀軍將到城下,懇請大軍回援。
這又是從哪來的蜀軍呢?潘美更加疑惑。但京兆府若失,蜀軍便可一路東進,直逼汴京,便等同于整個西部戰場的失敗。
這時他已不再猶豫,果斷下令潘文德、王藍田領前軍,潘文固及三子潘文清領后軍,自領中軍,連夜開拔,急行軍救援京兆府。
李廷珪見宋軍開拔,心中一喜,知王全斌已到京兆府。立刻傳令各軍自占領的各城出發,圍追堵截,侵擾宋軍。然后一揮手,蜀大軍越過那壕溝,緊追上去。
此時的長安已危險萬分。若僅鳳翔張虔昭、孫文韶此部攻長安,米信自信還能頂住,但這突然從東殺來的蜀軍讓他措手不及,驚慌不已。
蜀軍會合,立刻展開了鋪天蓋地的攻堅戰。僅僅三日,米信便感支撐不住。
老潘啊老潘,你快些回來吧。他只有默默祈求。
李廷珪才不會管你的祈求,長途跋涉而來,蜀軍上下正憋著一股氣呢。強攻三日,終于此夜攻破光泰門,大軍蜂擁入城。
接著便是慘烈的巷戰,不過還好外圍宋軍消滅殆盡,城內只有三萬不到。
再一日,張虔昭、孫文韶率軍入城,與李廷珪一起很快全面占領京兆府。唯一的遺憾,米信沒找到。
米信已與那夜混在逃兵中離開,奔向來援的潘美大軍。
潘美軍終于趨近京兆府,這一路被蜀軍侵擾不停,損失很大,但總算即將到達,心中還是很高興。
前軍的王藍田匆匆將米信引來,告知京兆府已失守。潘美驚呆,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過了許久,他突然大喊道:“大事不妙,大事不妙。”
“怎么了?”眾人不禁問道。
“我們被包圍了全能兵皇!”他癱坐在地。
不錯,潘美大軍約六萬人馬已被蜀軍包圍在渭北。
李廷珪、張虔昭、孫文韶已率兵出城,阻住他的前路;李光睿、趙廷贊率部攔住他的左側;右側從鳳翔又來一支蜀軍,正是無鴛的兩萬精騎;后為李廷珪所領大軍。
接下來的一個月,便成了潘美的一次次從各個方向突圍,又一次次被阻回。每一次便會有士兵的減少,士氣的下降。這還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糧草已將殆盡。
又是一個月,宋軍徹底崩潰。忍一時忍不了一世,這肚皮咕咕叫個不停,這每次突圍都有同伴的離去,這,這……這還叫人怎么活。有人便偷偷跑到蜀營,主動求降。
有一個就有十個,百個,千個,甚至萬個,被圍宋兵人數越來越少。
李廷珪便是在此時親自來到宋營的。他只問了潘美一句話:“降,還是不降?”
潘美搖搖頭,苦笑道:“不可降!”
李廷珪笑了笑離開。
三個兒子,一個義子,以及米信都勸道:“降吧。”
潘美仍舊搖頭,“不可降!”
“老潘,你也得為這么多將士想想啊。”米信急了。
潘美嘆氣道:“我只說不可想降,未說不可俘。”
次日,蜀軍向渭北宋軍發起總攻,未受任何抵抗便“俘虜”包括主帥潘美在內的所有宋軍將士。
望著被俘的潘美,李廷珪笑道:“潘將軍,我理解你。”
潘美的心早已碎了,沒有答話。
富州的郭從義在這之后主動降蜀,西北之地盡落蜀中。
李廷珪、王全斌再作短暫修整后,馬上東進,直向汴京。
其實在此期間,徐州方面和孟昶方面的戰斗都已結束,咱們先說徐州吧。
徐州曹彬率軍出城,攻向宿州時,才發現蜀軍并未象前次出城迎戰,而是龜縮宿州。
皇上旨意不能不遵,曹彬立刻下令向宿州城攻擊。
李處耘、李谷相視而笑,只用弓箭、飛石等防守,固守城池。
蜀軍準備充分,圍城月余,宋軍毫無進展。
城外大帳內,曹彬憂慮重重。盧懷忠和尤貴一齊進帳,發泄心中怨氣。
曹彬不覺好笑。那時你們沉不住氣,一個勁地要攻要攻,如今這攻也攻不下,退也退不得,后悔有什么用。
“徐州城內還有五萬人馬,為何不調來一部分呢?”尤貴問。
盧懷忠跟著道:“是啊,如今我們雖四面圍城,但各處明顯兵力不足,若再來個兩萬三萬的,必可一舉拿下宿州。”
曹彬很堅決地搖頭,“不可以。”
尤貴急道:“蜀軍主力便在城中,徐州之兵有何用處?”
“可別忘了沂州、海州之蜀軍。”曹彬提醒道。
盧懷忠不屑地道:“那些蜀軍只是烏合之眾,怎能奈何徐州雄霸蠻荒。”
曹彬再次堅決地道:“無我之令,任何人不可調動徐州之兵。”
兩人悻悻出帳,尤貴道:“這曹彬膽小懦弱,難以成事。盧兄,不如咱們直接向史兄借兵。”
盧懷忠點點頭,“好。攻下宿州城后,看他還能怎么說。”
宿州久攻不下,史珪早在徐州焦急不堪。見這兩位借兵,二話不說便派出三萬士兵趕往宿州。
三萬兵到了宿州城外,曹彬大驚,厲聲喝問:“何人派來的?”
“史大人。”
“豈有此理!”曹彬大怒。
盧懷忠道:“曹大人,史兄他這也是遵照皇上旨意行事,并未有錯。”
尤貴跟道:“宿州城久攻不下,曹大人難道就不怕皇上責罰嗎?”
曹彬想了會,無奈接受現實,馬上分配兵力,只希望早日拿下宿州。
哪那么容易?見又來宋兵,李處耘反而更加開心,“李大人,林將軍可以出動了。”
李谷笑著點頭,“還有楊繼業,一定要迅速拿下徐州。”
“我相信只需一夜。”李處耘滿懷信心。
“我也相信。”李谷道。
林仁肇得令后,隨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于次夜到達徐州,楊繼業夫妻也率兵到達。
王隨文、王隨武指揮火炮隊馬上向徐州城門、城墻猛轟。為了這雷霆一擊,所有火炮都交給了林仁肇。
史珪慌張中上了城頭,指揮向下射箭。
經過改裝的火炮沒受任何損失,依舊不斷吐出火舌。在那個冷兵器時代,這種熱兵器顯得特別威猛。
史珪望向宿州方向,只希望曹彬能聽到這邊的巨響,前來援救。
宿州那邊的響聲也不小,誰能聽得到。宋軍連夜攻城,蜀軍頑強抵抗,到處嘶喊聲。
終于一處城墻被轟出缺口,楊繼業大刀一揮,當先沖入。緊跟著蜀兵不斷涌入,宋兵慌忙逃竄。
楊繼業沖上城墻,史珪忙迎戰。以史珪的實力,兩人斗上百來個回合不成問題,但心慌的史珪只擋了十來個回合,便不得不以一敵二,佘賽花來也。
夫妻倆聯手,再過幾個回合,楊繼業的大刀便砍下史珪首級。
吊橋放下,林仁肇率大軍魚貫入城,很快將很少的抵抗消滅,占領徐州城。
逃竄出去的宋兵跑到宿州城外,稟報了徐州失守的消息,曹彬大驚,立刻下令停止攻擊。
“我們這就殺回徐州。”盧懷忠、尤貴聽聞史珪陣亡,悲痛萬分。
曹彬忙道:“不可,那豈不正中蜀軍下懷。”
要知道他三人兄弟情深,報仇心切,怎會理會他,竟各自回營匯集人馬,率部殺向徐州。
曹彬雖手握尚方寶劍,卻也無可奈何,眼睜睜看著他倆而去。兵是他們的兵,將是他們的將,怎么處置?真殺了他們,只怕引來士兵嘩變哪。
三四六亂戰(二十一)
見宋軍去了大半,此等好機會怎能放過。李處耘寶刀一舉,東門大開,率軍猛撲上去。
一直被你攻得難受,今日終于可以揚眉吐氣,蜀軍將士個個目含怒火,勁頭十足。
曹彬唯有指揮余下的兩三萬士兵抵抗。
北門亦開,李谷楊劍,又一支蜀軍沖出,吶喊著圍向宋兵。
曹彬見此情景,知不敵,果斷下令撤出對抗,向徐州與盧懷忠、尤貴會合。
李處耘、李谷毫不放松,一路緊追。
曹彬還去徐州做啥呢?盧懷忠、尤貴還未到城下,林仁肇與楊繼業已率部殺到。
不是要報仇嗎?好啊,我來了!
盧懷忠在林仁肇鉞下未走幾招,便被砍落馬下喪命。尤貴也不是楊繼業的對手,幾個回合一過,大喝一聲,那刀便砍下他的首級。
主將雙亡,宋兵頓作鳥獸散。逃的逃,降的降,戰斗很快結束。
曹彬之部遇到逃回的士兵,聽聞,氣得吐血。身前身后殺聲都已傳來,他長嘆聲,率殘部向西而去。
占領徐州這個重要戰略要地后,各部很快進入休整,下個目標直指汴京。
好了,終于輪到咱們的主角孟昶了。說實話,我都不知該如何來描寫他這方面的戰斗,因為結局不是很好,他撤回了襄陽。我就隨便寫上一點吧。
孟昶與兩萬多禁軍在平頂山附近與郭從文的十萬宋軍相遇。以少敵多,按說你就別攻了,占據有利地形以守代攻,說不定還有勝算。然而他沒有,兩軍一接觸,他便下令符彥卿進攻反轉人生最新章節。
大蜀禁軍鐵騎揚起的煙塵讓郭從文有些恐懼,慌忙下令布陣,弓箭手射箭阻擊。
見宋軍箭來,符彥卿馬上勒馬,停在射程之外。
箭陣很管用。郭從文大喜,下令安營扎寨,弓箭手在柵欄之后嚴陣以待,準備拒敵。
次日,換成武璋率禁軍鐵騎殺氣騰騰地攻向宋營。箭雨鋪天蓋地而來,只好又無奈地退到射程之外。
“郭大人,此法甚妙!”劉遇拍起馬屁。
馬正與賀令圖齊齊點頭恭維,“是啊,我軍不損一兵一卒便將天下無敵的蜀禁軍嚇得不敢前進,厲害,厲害。”
郭從文沒有驕傲,道:“大蜀皇帝在,誰能知道他身后還有多少蜀軍。此法雖能阻敵,卻無法殲敵,各位不可大意。”
第三日,孟昶似乎火了,親自率禁軍攻擊,箭雨又至,退到射程外,他大喊道:“彭師暠!”
彭師暠忙縱馬到他身旁,“末將在。”
孟昶笑了笑,指向宋營,“看到那面宋旗沒?”
透過箭雨的縫隙,彭師暠看見那面最高的宋旗。“看見。”
“三箭射掉它!”孟昶一指,笑道,“我要讓他們知道,論箭,他們也不是我大蜀對手。”
彭師暠算了下,“兩箭即可。”說完,挽巨弩發出利箭,不偏不倚,正中旗桿。但因距離太遠,箭到時勁頭減弱,只微微偏斜,并未倒下。
“好。”蜀軍將士們喝彩道。
再一次拉弓,弩箭飛般而去,正中剛那箭,旗桿猛然斷裂。
“好。彭將軍厲害!”眾人大贊。
孟昶笑道:“不給他們點顏色還以為朕怕他了。”
是我們怕你,成不成。旗幟的猛然倒下,郭從文等人大驚不已。這距離,這精度,太恐怖了。
“守住,一定要守住!”每個人都慌忙回營叮囑部下,無人提及攻擊。
怕了吧。孟昶得意回營,告訴大家放心休息,與趙普又到河邊釣魚。
這萬一?符彥卿與武璋可不敢大意,匆忙找來道:“皇上,敵軍數倍我軍,還是小心為妙。”
“數倍又如何,他敢進攻嗎?”孟昶笑道。
趙普在旁道:“兩位將軍放心,宋軍在箭矢用完之前不敢有所行動。”
符彥卿道:“可怎知他們箭矢用完沒呢?”
孟昶一揚魚竿,沒有魚。笑道:“符老四,你說我還有魚餌沒?”
“皇上怎會沒魚餌?”符彥卿大笑答道。
孟昶又問:“那怎么沒釣到魚呢?”
符彥卿道:“因為魚沒上鉤啊。”
“可明明魚餌少了一點。“孟昶一指道。
“那就是皇上起桿太早,魚兒只咬到一點,所以逃脫。”符彥卿很明白地道。
趙普打趣道:“符將軍,現在魚才剛咬上魚餌,正在嘗到了甜頭,下面我們只要按部就班,每天假意攻擊便是極品唐醫。箭再多,總有用完之時。”
符彥卿、武璋恍然大悟,欣喜離去。
唐糖四人竄出來,摩拳擦掌,準備捉魚。“干嘛,干嘛,你們以為我真釣不到魚啊。”孟昶連忙阻止。
“那你釣吧。”四人坐著旁觀。
孟昶嘆氣道:“常言說得好‘美女在身后,魚兒不上鉤’,你們在這,我怎么釣啊?”
唐糖撅著小嘴道:“我們不是閑著嗎?那你說讓我們做什么去?”
“是啊,仗也打不起來,好無聊哦。”達妮跟著道。
孟昶想了下,“好,交給你們一個任務,今晚去偷襲宋營。”
“好,給我們多少人?”唐糖四人欣喜答應。
孟昶伸出四個手指頭,“就你們四個。”
“啊?”四人吐出香舌。
趙普在旁笑道:“四人也太少了,就給個一千吧。”
孟昶道:“那好,給你們一千人,你們自己想辦法讓敵人以為你們有好幾萬。記住,敵人一發箭,便后撤。”
“好,但人我們自己挑。”四人也不管孟昶是否答應,已離去招人布置。
孟昶笑問趙普:“小普,你說她們行嗎?”
趙普笑答:“如果不行,你也不會讓她們去。”
君臣相視而笑,連魚兒上鉤也未發覺。
唐糖她們真會喊人,符彥卿、武璋、杜逸風夫婦、趙崇韜、李承勛、彭師暠等人全被算在一千人內。這夜無月,在馬尾扎上大樹枝,距離拉開,在敵箭射程附近來回狂奔。
原處馬蹄聲驚醒郭從文,遠望過去,煙塵漫天,似有千軍萬馬。大驚,慌忙下令射箭。
射了一輪又一輪,馬蹄聲仍不止。
宋兵不敢有絲毫懈怠,不斷發箭,箭囊中箭矢沒了便趕緊去軍需官處領取。
終于馬蹄聲停下,但郭從文不放心,生怕蜀軍趁夜襲來,又下令射了幾輪方才停下。
望著不遠處箭矢,唐糖她們開心之極,下令將士們撿來堆在孟昶大帳外。
清晨孟昶出帳望見,不禁一笑,立刻下令將箭發給士兵。“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老大,誰說我們沒有啊,咱們大蜀什么都有。”趙普過來笑道。
孟昶笑道:“小普,你說為啥一樣的箭,敵人送來的箭就讓人這么開心呢。”
趙普道:“慕容處、王赟處、徐州處都已獲勝,正全力以赴準備進攻汴京。昭遠也已到蔡州進行總協調。”
孟昶點點頭,“相信李廷珪、王全斌也不會讓朕失望。”
“我們跟他們玩到什么時候呢?”趙普笑問。
“你說他們的箭還能維持幾日?”孟昶問。
趙普伸出兩個手指:“最多兩日[psycho-pass]撕裂重罪全文閱讀。”
“那就再玩兩日。”孟昶笑道。
兩日后,馬正、賀令圖、劉遇紛紛來到大帳,向郭從文抱怨箭矢已將盡。
郭從文也慌了,不停問著怎么辦,怎么辦。
“看那蜀軍不過兩萬來人,咱們殺將過去便是。”馬正道。
劉遇忙道:“馬將軍不要被眼前情景迷惑,這蜀軍虛虛實實,實實虛虛,很難捉摸透徹。”
賀令圖在旁取笑道:“看來劉將軍被蜀軍打怕了。虛又如何,實又如何,我們將近十萬大軍,難道還怕他不成。”
馬正跟著附和。
“都別吵了。”郭從文厲聲道。
三人不再吭聲。
想了下,郭從文道:“為探蜀軍虛實,馬將軍,你率部先行攻擊。賀將軍、劉將軍分別在左右。”
馬正得令,立刻率部向蜀營掩殺過去。
符彥卿、武璋率禁軍早已列陣等待,見敵軍靠近,萬箭齊發,射向宋兵。拿你的我會還回去,你的箭還給你。
沖鋒的宋兵霎時倒下一片,停下腳步。
稍作停頓,馬正又指揮大軍殺將過去。
箭雨到來,死傷無數,宋兵掉頭回撤。
不能這樣丟了面子。馬正高舉利劍,“逃跑者,斬!”
宋兵無奈只好再一次沖鋒。
蜀軍可不管你這么多,又是萬箭發來。
如此幾個回合,宋兵死傷好幾千。郭從文遠望,連忙鳴鑼收兵。
“馬將軍,知道蜀軍厲害了吧。”回到大帳,劉遇取笑道。
馬正仍氣,“若不是郭大人收兵,我一定能殺到蜀軍面前。”
郭從文喝止雙方爭執后,道:“看來此法不通,應另尋他法。”
“夜襲!”那三人齊道。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孟昶是英雄,自然也想到了。他正在布置禁軍,準備著。
這夜又無月,夜襲先鋒賀令圖率部摸向蜀營。遠遠的,蜀營靜悄悄一片,看來沒有一點防備。
漸漸靠近,賀令圖興奮地大喊道:“殺呀!”宋軍呼喊著撲了過去。
就在這時,無數支利劍劃破夜幕的黑色,飛射過來。
“啊!”中箭者數千。
沒關系,只要殺到蜀營便是勝利。賀令圖仍大喊著:“殺呀!”
“啊!”又一輪箭到,中箭者又是數千。
“撤啊!”賀令圖見蜀軍早有防備,馬上大喊道。
“啊!”蜀軍的箭沒有停下,射倒數千。
這一次次的數千,你有多少個千啊?賀令圖逃回營時,身邊士兵余一半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