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物的產生
如今,我們都知道,在人類有記載和傳說之前,那些生物知識是根據層巖中遺留下來的生命體痕跡和化石得到的。在巖層中,我們發現了很多骨骼、纖維、貝殼、果實、根莖、爪印、足跡等遠古遺留下來的痕跡,它們依附在頁巖、砂巖、板巖、石灰巖中,原始雨水沖刷而成的洼坑和原始的潮汐波痕也被保存下來了。眾所周知,正是因為我們堅持不懈地研究這些巖石記錄,地球上的古生物史才得以完整的呈現出來,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成就。沉積巖就像受到了多次焚燒仍然保留在圖書館的書頁一樣,經過毀壞變得混亂不堪,失去了原來的樣子,所以我們看到的沉積巖并不是分層排列的。很多學者將畢生精力都傾注在這些研究上,我們對這些記錄進行了整理以供大家參考??茖W家們推斷,這些巖層記錄了大約16億年的歷史。
地質學家把這些巖石中最古老的巖石叫作“原生巖”,因為這些巖石中沒有任何生命痕跡。北美洲有大量裸露的原生巖,根據它們的厚度,地質學家推測它們至少有8億年的歷史了,這幾乎占到整個記錄的一半。我一再重申,這個事實有著重大的意義:從海洋陸地形成到現在的上半期,地球上沒有任何生命的痕跡,在這些原生巖中雖然有潮汐和暴雨遺留下來的痕跡,但沒有任何生命體的跡象。
當我們進一步探究巖石記錄時,慢慢發現了生命的印記,并且不斷增加。地質學家把最先出現生命印記的時期稱為“古生代早期”。生命出現的第一個證據,是發現了一些像小貝殼、植形動物的軀干和花狀頭、海蟲、甲殼蟲以及海藻等相對簡單的低等生物印記。三葉蟲是人類發現的最早的生物,它很像蚜蟲,并且和蚜蟲一樣會蜷成球狀。之后的幾百年,海蝎子在地球上出現,它較之以前的生物更加強壯靈活,而且適應性更強。
在生命剛誕生之時,動物的軀體都比較小。身長大約只有9英寸的海蝎子算是最大的。這個時期沒有任何動植物的生命痕跡,脊椎動物和魚類的生存跡象也沒出現,只有淺水以及潮汐漲落留下的生物痕跡被保存下來。從巖屑、巖洼中取一滴水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我們就能知道古代早期的生物模樣,我們驚訝地看到,這滴水中的小貝殼、小海蝎、海藻以及植形動物除了體積之外,與地球上曾經出現的巨大笨拙的被稱為生物之王的古生物竟是出奇地相似。
然而,我們要清楚,雖然古生代早期的巖石向人們展示了生命的存在,但是其卻無法告訴我們生命的起源。一個化石的形成,必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生物有骨骼,或者有像硬殼一樣僵硬的部位,并且有巨大的身軀和體重能夠在泥土上留下痕跡。否則,生物體就無法形成和留下化石,也就不能證明它們曾在地球上生存過。現在也是一樣,雖然地球上生存著無數小型軟體動物,但因為它們沒有能力留下印記,就不能給未來的科學家留下它們存在過的證據。由此推斷,過去也許有無數類似的動物存在,它們曾經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直至消亡也沒留下任何跡象。也許有許多低等、無殼無骨、軟體的生物曾經在我們所說的“無生代”的湖泊以及溫暖的海洋淺水域里生存過,而綠色浮藻也曾在有陽光的巖石海灘上大量地繁殖過。巖石上的記錄就像無法顯示他人生活記錄的銀行存折,所以不能把它看作是過去生物的完整記錄。生物只有進化到有了堅硬部位或者有了支撐的莖,可以留下痕跡了,才能被寫進史冊。石墨是一種分離狀態的碳,它出現在比化石巖更古老的巖石中。一些專家推測,或許這種物質,是通過其自身旺盛的活動,在化合狀態中分離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