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回頭且說那劉季,他奉了縣令之命,正押送一批刑徒去驪山服役。
這批刑徒是去驪山修筑秦始皇陵的。
秦始皇即位的時候,按照前朝的慣例,就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這陵墓的墓址就在今天陜西臨潼的東南。
話說這這驪山陵,高五十余丈,周圍有四五里之遙,墓基很深,墓基用銅液灌注,墓中筑有各式各樣的宮殿,宮殿中還筑有百官的位次,與咸陽宮中的情形是一樣的。
墓中飾有珍奇珠寶無數,配以水銀做成的百川、江河、大海之象,以機械使其運轉,活靈活現。
墓中的日、月、星、辰用明珠做成,用人魚膏做成長明燈,墓中能夠長明如晝,有有模仿自然的功效。
墓內設有機弩暗器,防止世人和后人盜墓。
驪山陵的地面上,建有陵園,石階、石闕,巧布其間,陵園平面呈長方形,橫窄直寬,壘土夯筑的圍墻不僅高大,而且筑為內外兩重。
內墻周長3800多米,外墻周長6294米。墳丘在內圍墻的中南處,現今仍有76米高。
墳丘下面有地宮,地宮呈長方形,長460米,寬400米。東、西、北有通往深處的甬道。周圍有陪葬的兵馬俑坑,今已發掘的有三處。甬坑總面積為12600平方米,陶俑與真人無異,數目在6000個左右。
始皇陵墓的規模世所罕見。
為了修筑此陵墓,大秦朝廷征集了全國的刑徒及奴隸78萬人服役,日夜不停地修筑。
棺槨用北山巴蜀的優質木材,制作棺槨的總工程十分浩大。當時的人編有歌謠:
“望石甘泉口,渭水不流,千人歌,萬人吼,運石堆集如山阜。”
我們從這歌謠中,就可以想象出修建驪山陵墓的艱辛,就可以想象出驪山陵墓的規模宏制。
始皇死后,二世安葬始皇時,就下令將后宮無子女者全部殉葬,二世還殘酷地下令把修陵墓的工匠全部活埋了。
二
今天,劉季押著的這一批刑徒,正是往驪山服役去的。
刑徒們自知此去定無回歸之日,所以就在中途紛紛脫逃,弄得劉季好生煩惱。
劉季天性愛酒,喝酒者自然會誤事。
一些刑徒摸準了劉季的愛好,就乘其喝醉之時逃走了,逃走者都隱入山中去了,不見了蹤影。
話說這一天,劉季押送的這批刑徒走到了豐邑西部的大澤之中。
這大澤之中,道路泥濘難行,時而會有龍蛇出沒。
劉季走得困乏了,酒癮又上來了,便傳令叫歇下了,休息休息再走。
歇下之后,劉季心中暗思:此驪山之行不知可有歸期,家中自有老父妻兒,道上自有兄弟好友,實在是不忍心棄之不歸。劉季想到這里,一時心中煩悶,就喝起酒來,借酒澆愁。
可是,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澆愁愁更愁。
這劉季的酒那是越喝越煩,越煩呢,他就越喝。
不一會兒,劉季就醉意朦朧起來了。
刑徒們在劉季的耳邊聒噪,吵吵嚷嚷,哭哭啼啼的,他們自知此去無歸期,家中的一切,自此無法照應,他們的啼哭,是自苦了在那里哭號。
刑徒們的凄慘之情,令人慘不忍睹。
劉季本是個狹義心腸的人,實在見不得這種場面。刑徒們的那種凄慘的情景,實在叫人同情,劉季見了,一時惹動了他那狹義的心腸。
看著現在這個情形,劉季心念一動,突然有了自己的主意。
于是,劉季仗著酒意,竟去解開了那些刑徒們的繩索,并高聲對他們說:
“諸君聽我劉季一言!君等若到驪山,必服苦役,難免一死,不得還鄉,我今將君等釋之,給以生路,君等逃命去吧!”
可以逃命歸鄉,刑徒們驚喜萬分,但是,現在有了天天都在想的機會,刑徒們反而不逃走。
為什么?他們感激劉季,他們不想因為自己的逃走而給劉季帶來殺身之禍。
人們都給劉季跪下了,齊聲對劉季說:
“劉大人,你是好人!我等逃了,你是死罪呀!我們不能逃哇!”
劉季對他們說:
“你們快逃吧!你們自去照看家人吧,不要管我,我自有辦法,我以后舍了亭長不做,遠遁山林了!”
刑徒們聽得劉季如此說,這才千恩萬謝而去。
就有那么一些年輕的丁壯者不愿意離去,他們一起圍住了劉季,邊叩頭邊說:
“承蒙劉大人狹義慈悲,放我等逃命。但是,劉大人,我們無路可去呀!劉大人,您釋放了我們,您就違了國法,您就無路可走了!我等愿意從此跟隨著大人,亡命山林,生死相隨!”
劉季見了眾人要跟隨自己,這倒是劉季心中希望的局面。
劉季見大家要跟隨著自己亡命天涯,豪氣頓生,他扶起眾人,振臂一呼,高聲道:
“兄弟們,若是大家愿意跟著我劉季,那從此以后,你我就是亡命天涯的同命兄弟!我們避入山中,生死相隨!從今往后,若有我劉季一口飯吃,就有兄弟們的一口,我們嘯聚山林去吧!”
眾人歡呼起來,一百多人都跟著劉季大哥亡命天涯去了。
于是,劉季就帶領著眾人往那芒湯山中而去。
劉季命令一個人在前面探路,大隊人馬隨后疾行。
劉季知道,他們得盡快離開這個蛇蟲出入,官兵易捕的大澤。
可是,前面探路的人還沒走出多遠,就驚驚慌慌地跑回來,神色緊張地說:
“劉大人,我們另擇道路而行吧!”
劉季聽得如此說,一驚,忙問:
“前面有官兵么?”
探路者回答:
“大人,官兵倒沒有,但是,前面有一條巨蛇擋道,長約數丈,我們不能前行!”
“有大蛇當道?”劉季聽了,也吃了一驚,但是,酒壯英雄膽,劉季仗著酒意,就高聲地對大家大聲說:
“咄!大丈夫行路,豈畏懼蛇蟲!”
于是,劉季拔出佩劍,沖到最前面,斗著膽,揮動佩劍,將那大蛇斫為兩段,然后踉蹌而行,竟棄那大蛇而不顧。
劉季踉踉蹌蹌地行了數里后,酒涌上來了,終于支持不住,就在道邊平地躺下了,呼呼大睡起來。
那走在后面的人,走到劉季斬蛇的地方,卻看見有一位白發的老太婆在那兒痛哭,哭得很是傷心呢。
眾人見老人家哭得那樣傷心,很同情,就問她為什么哭,為什么如此傷心?老人家回答說:
“有人殺了我的兒子,你們說我傷心不傷心?我怎能不哭!”
眾人都很奇怪:沒見看有人殺人哪?再說,人被殺了,死者在哪里?我們不見死者呀!于是,大家就問老人:
“你兒子死在何處?因何而被殺?誰殺的?”
老人指著死蛇說:
“我兒系白帝之子,化成白蛇來擋道,是來向赤帝討封的,不料卻被那赤帝之子給斬殺了。老身因心中悲痛,故而痛哭。”
眾人都認為老太婆是在說瘋話或者是在說胡話,就勸她不要亂說,正勸說時,老太婆卻突然隱身不見了。
老太婆突然隱身不見了,這事真的很神異,眾人都大吃了一驚,他們馬上追上劉季,向他報告了這件事。
劉季此時酒已醒了,聽了眾人的報告,心中暗喜:我乃是赤帝之子?這是上天助我成其大事呢!
從自此后,劉季就以赤帝之子自居。
那隨行的一幫人知道了劉季乃是天之驕子,是神靈一般的人物,就對他又敬仰又畏懼。
這一幫人,將那劉季的神異一傳十,十傳百的,久而久之,人們都知道了這劉季不是一般人!乃是赤帝之子。
諸位,劉季在這豐西澤斬蛇的事情在沛縣流傳很廣,人們傳說,那白帝之子被劉季斬殺以后,為了報復這殺身之仇,后來呀,就化作王莽,來篡奪了劉季創下的大漢江山。
且說劉季今番聽了眾人之言,心中大喜,自此就以赤帝子自居,并把自己是赤帝之子的神異之事,那相面老者之言,他出身的奇巧之事,叫眾人散布出去,在沛縣及附近一帶廣為流傳。
沛中的子弟們聽得了這些傳言,認為劉季將來必成大事,都愿跟隨著劉季。
如此一來,劉季的身邊很快便聚集了一批人,他們嘯聚山林,劫富濟貧,與官軍對抗。
劉季從此成為了沛縣人們心目中的豪杰。
三
且說沛中子弟都愿意跟隨在劉季的左右,劉季就率領著這幫兄弟們,在芒碭山一帶出沒,活躍于山林、沼澤之間,避開官府的追捕,干一些劫富濟貧的勾當。
他們這一群人,有水澤之隔,有芒碭之險,還有人慮的勝算,官軍們雖然時時在圍剿追捕他們,但是,卻難以奈何得了這一方好漢。
諸位,劉季在山林水澤之間,做一些劫富濟貧、對抗官府的勾當,把想做的事情做得風生水起的,倒也很逍遙。
可就是有一樁事,劉季放不下,那就是,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劉季就會想念起妻子孩子來。
劉季有時又覺得,做大事的人就不應該兒女情長的,他一想到自己思家,就覺得自己很沒出息,就努力地不去想,可是,這世界上許多的事情就是那么怪,劉季越是想克制住自己不去想,那妻子兒女的影子就越是往那腦海里鉆,讓劉季有時竟然夜不能寐。
季十分想念妻子,那呂雉究竟是怎么個情況呢?
且說這呂雉呀,每日里,雖然在田間、家里兩頭忙碌,但是,心中卻總是很掛念丈夫,怕他冷呀,怕他熱呀,怕他餓著,更怕官府逮住他。
因此,呂雉只要抽得開身,她就必定要挎籃負筪的,穿過那茫茫的豐西水澤,去那芒碭山中尋找丈夫,為他送衣送食,傳遞一些消息。
那芒碭山,隱伏在茫茫的林海之中,林中荊棘遍布,古木參天,芒碭主峰四周高崖峭壁,少有路徑,隱藏在密林中的幾條入峰的小路上,四處隱藏著劉季的暗哨。
劉季不僅在入峰的小徑上伏有暗哨,而且讓這些暗哨們哨哨相連,互有暗號,消息互通,一有風吹草動,消息就會暗中相傳,很快就會傳至劉季的大寨之中。
劉季的大寨,就暗藏在峰巔上的密林深處。
大寨的四周有寮寨警戒,一有哨兵傳來的消息,寮寨上就會吹響號角,號角一響,大寨中的人霎時就會遁隱于密林之中,如同影子一般,你是再也尋不見的。
官軍的多次剿捕,都在山寨中的這種高度的警戒中宣告失敗。
且說這一日,劉季到崖邊的寮寨處察看,當劉季正和哨卒說著話時,卻聽得不遠處的小徑上,窸窸窣窣的響,仔細一聽,似乎是有人正向他們這里走來。
劉季一招手,衛兵和哨卒們立即將那有響動的地方暗中包圍起來,迅速地撲了上去。
突然,劉季聽得士卒們發出一聲歡呼,都在那里歡叫:
“嫂子!嫂子,你怎么來了?你是如何找到這兒的?”
劉季一聽,知道是妻子呂雉又來看望自己來了。
劉季趕忙奔上前去,一把拉住妻子的手就不松開。
夫妻倆拉著手,久久相望,劉季突然想起了什么,他就看著妻子,奇怪地問:
“娘子,我有一事不明,你說,這深山密林的,你怎么就總是能夠找到我們?”
呂雉聽了,狡黠地笑著,對劉季說:
“妾身自有妙招,夫君猜猜看,為妻的是怎么找到你們的!”
劉季搖搖頭,說:
“我還真不知娘子是怎么找到我們的!”
呂雉笑而不語。
劉季心里疑惑,不由得回想起這一年多來,每次呂雉去尋找自己時,無論自己藏在何處,她總是能夠很快地就找到了自己。劉季很奇怪這件事,也很擔心,因為妻子能夠這么輕易地就找到了他們,那么官軍豈不是也能輕易地找到他們!
劉季心里著急,就追問呂雉能夠很快地找到自己的原因。
呂雉見丈夫那著急的樣子,就笑著說:
“夫君哪,你不知道,無論你避在何處,上面總有紫色的云氣罩著,妾身只要望見那云氣,就會知道夫君在那里,所以特別好尋找。”
眾人聽得呂雉如此說,都用驚異的眼光打量著劉季:還有這等事?!這劉大哥還真神了!大哥的頭上有王者之氣,將來一定是王者之人呢!
從此,弟兄們看劉季充的眼神就不一樣了。
不料,紫氣罩著芒碭崖的事驚動了官府,秦王聽得說有這等事,急了,急忙登上高臺,夜觀天象,果然望見梁地的芒碭山方向有紫氣蒸騰。
秦王心中大驚,急忙召來丞相李斯,急令他前往芒碭山,令其代君鎮此王氣。
李斯卻是不信這個的,但是,君王之命不可違,只得奉命親往。
李斯和一行人歷盡辛苦,終于來到了芒碭山中,查知那紫氣出自一座千仞絕壁,就令人將此崖涂黑,再在崖前用狗血噴之,還在崖前筑臺,叫術士作符作法,鎮其王氣。
此崖因此就叫做“厭氣崖”,至今還在呢。
這就是:好漢自有壯舉,
英雄豈是天定!
經得滄海動蕩日,
他日涉江不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