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甲艦與前無畏艦百科圖鑒
- 張恩東編著
- 1942字
- 2019-07-30 17:08:39
序二
得知張恩東先生在創作一部有關蒸汽鐵甲艦、前無畏艦的著作,最初著實有些意外,因為在我的印象中,張恩東先生的研究范圍主要集中于風帆時代的西方海軍與艦船,其《不列顛的崛起——英國巨艦與海上戰爭》等一系列介紹風帆時代歐洲海上強國海軍與軍艦的著作,可謂國內開先河之作。相對于藍天碧海、白帆鼓浪,充滿著英雄主義、浪漫主義情懷的風帆時代,煤煙蔽日,機器轟鳴之聲不絕于耳的鐵甲艦時代,則顯得與之格格不入,可以說是和風帆戰艦時代迥異的另一個世界。以我之前的個人所見來看,中國國內關于海軍史、艦船史的研究中,從風帆動力到蒸汽動力時代,因為研究對象的特點區別實在是太大,所涉及的知識、史料都有很大的不同,于是就有一道界限分明的門檻,常見的情況是各有自己的范圍研究,不易相通。而想到這一層面之后,我似乎明白了張恩東先生創作這部鐵甲艦新書的用意和價值。
在世界海軍歷史長河中,鐵甲艦、前無畏艦時代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在這個時代的最初,作為海上新王者的鐵甲艦,乃至蒸汽動力的其他艦船,普遍還帶有著風帆戰艦的很多特征,無論是艦型、帆裝,還是艦材,都和風帆時代的軍艦沒有什么明顯區別,只是軍艦主甲板上矗立的大煙囪,才讓人感受到了一絲新意。猶如壯麗的生物進化過程,最初仍然殘留的風帆時代的艦船特征,隨著約半個世紀的技術進化而漸漸褪去,到了這個時代的末期,我們已經能從此時的海上霸主前無畏艦乃至其他艦船身上,看到新時代即將來臨的征兆。
短短半個多世紀的鐵甲艦時代,實現了海軍艦船從古代通向現代的偉大進化和轉變,是搭建在古代海軍通向現代海軍之間的一座重要橋梁。如果無法把握鐵甲艦時代的海軍及其裝備技術的發展,則不會知道風帆時代的艦船將走向何處,也不會清楚無畏艦乃至現代艦船從何處來。
不僅如此,鐵甲艦、前無畏艦時代事實上是伴隨著人類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巨變,即工業革命而產生的。在這個時代,西方帝國主義列強憑借著工業革命先發優勢,加大全球擴張的腳步,傳統的海上強國英國、法國等競相在新的時代試圖繼續保持海上優勢,德國、俄國等后起的強國,則希望在這一時代超越前者。而在遠東,處于落后地位的中國、日本感受到西力東漸的壓力,也先后建設西式海軍、獲取鐵甲艦,或希望借此自保,或希望借此實現擴張崛起。
世界海洋上風起云涌,海軍戰略、戰術以及兵器裝備的發展、實踐豐富多彩。張恩東先生在完成了對風帆時代西方主要強國海軍歷史、艦船歷史的研究、寫作后,開始全面研究特殊的鐵甲艦時代,正是沿著海軍史、艦船史的脈絡而行,能把研究的關注目光拓展到這一層面,令人欽佩。
與風帆時代以及后來的無畏艦時代都有所不同的是,鐵甲艦、前無畏艦時代的軍艦,尤其是其主力艦——鐵甲艦、前無畏艦的發展,顯現出了一種令人激動的氣質。這個時代,舊有的風帆戰艦設計秩序已經被顛覆,而新的通行的艦船設計規律尚未形成,加之各種新武器、新裝備層出不窮,
海軍界有關海軍戰略、戰術的思想也是因時而變。由此使得鐵甲艦的設計、發展沒有千人一面的乏味感,設計師們可以百家爭鳴,盡情馳騁思想、潑灑才華,出現在世界大洋上的鐵甲艦各種各樣,既有造型敦厚古板者,亦有奇形怪狀恍如天外來客者,林林總總令人目眩。這樣的特點,既使得閱讀和研究鐵甲艦、前無畏艦的歷史會非常有趣,也是對研究者功力的極大考驗。
張恩東先生的這部新著,以國別為分類,包括了從19世紀中葉法國“光榮”號、英國“勇士”號到無畏艦出現之前的全世界所有主流鐵甲艦的資料,精心考證艦史、參數。更為難得的是,本書還十分用心地成功完成了一項極有可能出力不討好的任務,張恩東先生在記述各鐵甲艦艦史、參數的同時,融入了對19世紀鐵甲艦發展過程、脈絡的清晰梳理,對各種鐵甲艦形式也做了準確描述。不難看出,因為對風帆戰艦的熟稔,在處理鐵甲艦的設計、構型、帆狀時,張恩東先生得心應手,這也為風帆戰艦的研究者、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可以進行延展的重要范例。
在讀張恩東先生新書的樣稿時,我經常會想到一本古籍,即清末中國駐德公使許景澄編纂的《外國師船圖表》。
作為中國第一本世界海軍年鑒式的著作,《外國師船圖表》努力收集介紹19世紀80年代的各國國情、軍艦情況、武備情況,苦心孤詣地想為當時海防有待振作的祖國開啟一扇能夠看到世界海軍的窗戶。其中的一些介紹軍艦發展源流的文字,和張恩東先生這部著作中的相關內容恰有異曲同工之妙。許景澄當時在《外國師船圖表》中介紹的西方最新的軍艦,已經成為張恩東先生這部著作中的歷史。一百多年前的先行者是為了海軍建設的實用而編著、介紹世界的軍艦,而張恩東先生的新著則是為普及海洋、海軍文化而著,相信本書中所描繪的一艘艘鋼鐵巨艦縱橫往來,海上群雄競起的時代,能夠補充我們關于海軍、艦船的知識版圖,能夠帶給我們關于海洋、海權的更多思考。
陳悅
2018.3.31
于山東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