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科
刺兒菜Common Cephalanoplos
菊科 薊屬 Cirsium setosum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根狀莖,地上莖直立,高20~80厘米;葉橢圓形或長橢圓披針形,長3~10厘米,寬1.5~3厘米,全緣或羽狀裂,有硬刺,兩面有毛,無葉柄;頭狀花序單生莖端,雌雄異株;雌株頭狀花序較小,雄株頭狀花序較大,花序長可達25毫米,總苞片內層較長,頂端長尖,有硬刺,花紫紅色;瘦果長卵形,冠毛羽毛狀;花果期4~8月。

逸聞趣事
英國有3個島: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蘇格蘭歷史上遭過一次外敵入侵,由于力量較薄弱,蘇格蘭軍隊連吃敗仗,邊打邊退,一天退到一座山上據守,居高臨下,占據有利地形。敵軍不敢貿然猛攻,相持之下,天黑了,蘇格蘭兵很疲勞,讓哨兵連夜不睡,注視敵人動靜,其他士兵先睡一睡消除疲累。半夜,敵軍士兵尖叫起來,原來他們碰上了山坡上密生的一種奇花。此花為草本,有一尺多高,葉片羽裂,有許多尖硬的刺。花序頭狀,總苞也有刺,敵軍士兵不知,遂被刺扎,腳上出血了,痛不可忍。他們以為是蘇格蘭出兵的防御武器,一下子亂了陣,連忙后退,敗下山去,而蘇格蘭士兵驚醒了,一齊沖下山殺敵,大敗敵軍。這一仗讓蘇格蘭士兵保住了自己的國家不被征服,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奇花退敵的戰役,人們不禁要問,這奇怪的花到底是什么花呀?原來那山坡上長滿了的奇花叫“薊花”,又叫“刺兒菜”。蘇格蘭人民由此選薊花為自己的國花。
北京海淀區西邊,原有大片水域或濕潤的旱田,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我多次經過那里,見田地中長了一大片刺兒菜。令人驚奇的是,刺兒菜花開得好,植株特高,遠遠高過書上記載的最高1米的數值,我拔了一根,一量,竟高達2.5米。可見土壤肥沃,能使雜草猛長。潛力之大,出乎我的意料。
生于田野、路邊、荒地,為雜草,其嫩莖葉可作豬飼料。
菊花Florists Daisy
原產于我國
菊科 菊屬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莖基部木質,分枝多,有白色短柔毛。葉有柄,卵形或披針形,長5~15厘米,寬3~4厘米,先端鈍或銳尖,基部近心形或寬楔形,羽狀深裂或淺裂,裂片長圓狀至近圓形,邊緣有缺刻和鋸齒,正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密生白色短毛,葉柄長或短。頭狀花序單生或數個集生于莖枝頂端,直徑2.5~15厘米,隨品種不同差別大、總苞片3~4層,外層卵形、卵狀披針形,綠色,邊緣膜質,內層長橢圓形,邊緣寬,褐色,邊緣膜質;舌狀花冠白色、黃色、淡紅色、淡紫色至深紫色;管狀花黃色或由于栽培變異而全為舌狀花。瘦果不育。

這里說菊花是指有花植物中的菊科。這是一個最大的科,有千個屬以上,23000多種。我們通常觀賞的“菊花”,是屬于菊科菊屬中的一個種。這個種從古代起經人工的精心培養到今天有了極多的品種,還說不出準確的品種數目。
菊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在講到梅花和牡丹花之后,就想到了菊花。談菊花又應先了解所謂的“菊花”。其實它是一個“花序”,因為它的花,常是許多朵花集中起來生在一個總花托上的,從外表上看好像一朵花,有一些人不知底細,常這樣去看它。
菊花在古代寫作“鞠”,此字之意其花開后向下傾,好像鞠躬的樣子。另有一說指“鞠”為“窮”之意,即它開花以后,這一年就不再有別的花開了,窮盡了。《禮記》云,“季秋之月,鞠有黃華。”“華”即指花,黃華就是黃花之意,可見遠古時的菊花只有黃色的花,但就是這黃色的菊花,歷代詩人詠菊花詩中多注意菊花黃色。如有詩云:“家家爭說黃家秀。”唐李白:“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宋代陸游的“黃花芬芳絕世奇”。唐白居易詩云:“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唐詩有:“家家菊盡黃,梁國獨如霜”。縱觀以上古詩主要說菊花黃色,但第二句說明偶有菊花白色等,說明花色有變異。

古代人重視菊花,除了觀賞之外,恐怕還在乎菊花可食,可入酒,可入茶;白居易詩云:“更待菊黃家釀熟,共君一醉一陶然。”此外,還有重視菊花的傲霜精神,如蘇東坡歌頌菊云:“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凡此種種,歷代以來菊花幾乎成了人人喜歡的花。你若問:古代誰人最喜歡菊花?我看晉代陶淵明,又稱陶潛,為愛菊第一人,人們稱他為“菊花神”一點不為過。他從仕途歸田之后隱居,經日與菊花為伍,自得其樂,他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句,為人吟誦至今。
園藝品種很多,以花徑大小,管狀花、舌狀花數量及形態為分品種依據。菊花除觀賞以外,藥用價值很大,如杭白菊、貢菊為著名藥用菊花,有明目、平肝功效。
逸聞趣事
陶淵明是晉代人,喜愛菊花。他一生不得志,雖然學問大,卻不被朝廷重視,只做過卑微的小官。他41歲就決然于重陽節隱歸故里,過田園生活。他的那個家只有蒼松綠竹,加上與雜草相混的叢叢菊花。從此陶淵明再也未入仕途,仍過他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士生活。此后,人們更重視菊花,稱菊花為“花中隱士”。
古代關于菊花還有一個笑話。相傳有一次,宋代的蘇東坡去看望王安石。王不在,蘇見其桌案上有一未寫完的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東坡見了笑王知識淺薄。蘇自思菊花能抗霜凍,哪有掉落地下的呢!蘇就在王詩之后續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后王回家,看見蘇東坡給自己詩后加了兩句,認為蘇知之不多,就任命蘇到黃州做新官,蘇新上任后,一日大風,他見后園菊花紛紛落地,深感自己錯怪了王安石。

款冬(冬花、虎須)Coltsfoot
分布在我國華北、西北,長江以南的湖北、湖南和江西,非洲、歐洲和北美洲也有
菊科 款冬屬 Tussilago farfara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綿毛。早春時,先生出幾根花莛,高5~10厘米,有白茸毛,有互生的鱗片狀苞葉10多個,紫褐色,頭狀花序直徑2.5~3厘米,頂生;總苞片1~2層,有茸毛;邊緣花多層為雌花,花舌狀,黃色,子房下位,柱頭2裂;中央花筒狀,兩性,花冠5裂,雄蕊5,花藥基部有尾,柱頭頭狀,不結實。雌花結的瘦果,長橢圓形,有5~10棱,冠毛淡黃色。葉后來生出,基生,寬心形,長3~12厘米,寬4~14厘米,邊緣有波狀疏齒,齒端增厚,呈黑褐色,背面密布白茸毛,網狀葉脈,主脈5~9條,葉柄長5~15厘米,有白綿毛。北京花期3~4月,果期5月。

款冬花,我是在北美的加拿大無意中看見的。從地面冒出幾根花莛,頂上生出一頭狀花序,花序周邊有舌狀花,中央有管狀花,花序外被白色綿毛,未見葉子。據說葉子要稍后一些才生出來。花莛的下部連在土里面橫生的根狀莖上;花莛梗子上有細如鱗片的小型葉子,有十多個,呈淡紫褐色。先出了花序之后,再出葉子,也是基生的,葉有長柄,葉片寬心形,長達12厘米,邊有疏齒,背面一片白色的是茸毛。葉脈掌狀,葉柄長15厘米,有白綿毛。
款冬的花和葉分開生出來,不在一個枝條上,與眾花不一樣。
款冬有多個別名,如冬花、艾冬花、看燈花。《本草綱目》解說款冬花:“……款者,至也,至冬而花也。”《本草衍義》說:“百草中,惟此罔顧冰雪,最先春也,世又謂之‘鉆凍’,雖在冰雪之下,至時亦生芽……”“看燈花”一名意思是,元宵節看燈時,為款冬花開花時期。唐代名詩人張籍曾作詩稱贊款冬:
“僧房逢著款冬花,出寺吟行日已斜,十二街人春雪遍,馬蹄今去入誰家。”
多見于河邊及溝谷的水邊沙質地帶。
旋覆花Inula
分布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東部、中部各省區及福建、廣東、四川等省地
菊科 旋覆花屬 Inula japonica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達70厘米,有長伏毛。葉狹橢圓形,基部漸狹或有半抱莖小耳,無葉柄,邊緣或有小尖頭疏齒,背面有疏毛和腺點。頭狀花序直徑2.5~4厘米,排成疏傘房狀,梗細;總苞片5層,條狀披針形,只外層較長;舌狀花,鮮黃色,頂端有3小齒;筒狀花長5毫米,雄蕊5,花藥合生,套于花柱外。瘦果圓柱形,長1~1.2毫米,有10條溝,頂端截形,有疏短毛,冠毛白色,有20多條,有微糙毛。花果期4~10月。

秋天九月間,旋覆花開了,從莖頂上單生一個頭狀花序,它的舌狀花黃色。那樣子有點兒像向日葵,只是小得多,直徑也就3厘米左右,但黃色鮮亮,而且一見就有一片。北京山區以山坡及山溝地為多。
北京極多見,常說的旋覆花多為此種。生于海拔300~2300米,以山地為多,在山坡、路邊、草地、農田邊、河邊、林緣等地常成片生長。
逸聞趣事
《花史》里記載了一個有關旋覆花的神奇故事。應當非真事,但極離奇,有趣:“從前有個詩人,出外旅游,看見野地里旋覆花開,好一片金黃色。那小型花盤極像金錢模樣,不覺詩興大發,就此吟詩。吟著吟著,一下子入了夢,夢中見一女子給他好多金錢,開口笑說,這是給他的潤筆。詩人一會就醒來了,摸摸懷中有物,拿出一看,是一把金錢花。”自這個故事流傳起,人們又稱旋覆花為“潤筆花”了!
近緣種
歐亞旋覆花British Inula
Inula britanica

又稱大花旋覆花。與旋覆花的區別為:本種葉基部寬大,心形,有耳,半抱莖;葉長圓,披針形,頭狀花序稍大,直徑2.5~5厘米;總苞直徑1.5~2.2厘米。而旋覆花葉基部漸狹或急狹或有半抱莖小耳,橢圓形或長圓形,頭狀花序直徑2.5~4厘米,總苞直徑1.3~1.7厘米。
本種花果期7~10月。
近緣種
線葉旋覆花Lineariifolia Inula
Inula lineariifolia分布在我國東北、華北、東部省區

又稱窄葉旋覆花,最大特點為葉窄,條狀披針形,邊緣反卷,基部漸狹無小耳。頭狀花序徑1.5~2.5厘米,總苞片外面有腺、柔毛。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北京各區縣極多,生山坡、路邊、河岸、草地,海拔100~500米地帶。
煙管薊Pendulate Thistle
分布在我國東北、華北和陜西
菊科 薊屬 Cirsium pendulum

形態特征
二年或多年生草本。高達1.2米,有短根狀莖,莖直立,上部分枝,有蛛絲狀毛。莖下部葉在花期已枯死,葉寬橢圓形,長15~30厘米,寬2~8厘米,先端尾狀尖,基部漸狹成有翅的短柄,葉片羽狀深裂,裂片邊緣有尖齒或刺;莖中部葉狹橢圓形,長8~18厘米,無柄,微抱莖或不抱莖;上部葉小。頭狀花序,單生枝端,徑3~4厘米,下垂,有長梗或短梗,密生蛛絲狀毛;總苞卵形,長2厘米,基部凹下,總苞片8層,條狀披針形,先端有刺尖,常向外反曲,中肋暗紫色,背面多少有蛛絲狀毛;花冠紫色,長達23毫米、管部細長。瘦果長圓形,長3~3.5厘米,稍扁,灰褐色,冠毛灰白色,羽狀,長18毫米。花果期7~9月。

煙管薊頭狀花序較大,開花時,花序向下彎曲,極像一柄一柄的煙斗,人們叫它煙管薊是有道理的。為什么叫薊?因其葉羽狀裂,裂片邊緣有刺,它花序的總苞片也是尖銳刺狀,完全屬于薊一類的成員,故叫煙管薊。這植物還是像煙斗形有趣,因此人們在野外見到時,也不怕它的刺,總要采來觀察。
煙管薊花序紫色,形象特殊,栽培為觀賞草花也是合適的。
北京多見,百花山、東靈山、妙峰山、密云山區均可見。生于山溝濕處及林緣草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