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的威力是不可輕視的,就像銀行理財廣告語所說,你不理它,它不理你。手機,有時一天也沒個信息,有時在你全沒指望的時候,卻會傳來一個意外的驚奇。
段婕泡在圖書館,媽媽找了她半天,因她手機關機而聯系不上。食堂晚餐后回到寢室給手機充電時,段婕才接到噩耗,家里又出事了!
聽到爸爸被公安局抓走的消息,如雷轟頂,當時就懵了,一屁股坐到床上。左娜和艾一曼驚問是怎么回事。她把媽媽在家那邊的哭訴復制到學校這邊來,也把媽媽那天塌地陷的絕望傳染過來,淚水如小溪在流淌。
為什么我想安安靜靜地讀書都不行,生活怎么這樣復雜?我好害怕,我好難受……
“無論我怎樣使生活變得更有規律,混亂的世界都是難以預測的。”——伊麗莎白·穆恩說。殘酷的現實又一次把段婕拉出校園,逼迫她去研修社會大學的人生成長課程。段婕迅速地清理東西,然后跟魏中勤打了個電話,叫他幫忙把放在圖書館的書籍收拾一下。魏中勤從她的哽咽里聽到不祥,他趕到四號門。遠遠看到她:那么熟悉,弱小的身軀永遠背著一個鼓鼓的連他都難以拿起的黑包,里面裝的不僅是書籍、女生用品,還裝著許多責任和不期而至的悲痛。魏中勤放慢步子,有點游疑,多想去幫她去分擔一點,哪怕一點……可是他能做的,只有鼓勵的話,而這些話段婕現在不那么愛聽了。魏中勤的內心也在煎熬,他還是鼓足勇氣安慰了幾句,表示要送她回家。段婕忍著淚說不用,向他揮了揮手,一個愴然的背影就這樣遠去。
在趕回家去的公交車上,段婕一直淚雨不晴。家啊,是一個什么地方,我竟然不知道了……
那年遭到強拆以后,經過千辛萬苦,問題總算得到解決,當地政府落實了經費和土地補償。段婕的爸爸段長青是個有追求有決心的人,為異地重建家園日夜奔忙,終于部分恢復了原段家灣代表性的老房子。新的段家粗具規模,那門口一對清初風格的“門當戶對”尤其打眼。這是段家祠堂的原物,段長青的理想是以此為根基,通過自己的努力把這里完善成段家祠堂。以前回家的時候,段婕為爸爸媽媽的辛勤勞作取得一點點成果而高興,他們的許多想法都跟她商量,她也發現自己慢慢變成爸爸的好幫手了,給他的很多建議都被采納,還說她遺傳了他的能力和才華。哈哈真開心,她為自己加油。
豈料世道兇險詭異,段長青在蓋房過程中跟毗鄰的某銀行單位結下梁子,基建中的銀行圍墻把段家門口砌成一條窄巷,段長青認為這塊公共地段的歸屬尚有爭議,應該協商解決。銀行涉嫌違規超高建房被勒令停工后,那圍墻傾傾欲倒有礙觀瞻和安全。去年5月的一天,一場暴雨把這里沖得七零八落,天晴后段長青索性拆除了這道圍墻重作美化處理,以便為仿古木樓的建成舉行活動。他甚至認為這是在幫銀行做好事,以后重建也得做道透視院墻。
銀行何等強勢,這頭大象早就對鼻子下面活躍的小老鼠很不耐煩,懷疑銀行超高建房行為曝光來自于段長青的舉報。一年后諸事擺平,要拿段長青祭旗重新開工,正好抓住拆墻這個把柄,把民事糾紛弄成了刑事訴訟。當地有關部門也積極配合,出具文件論定段長青涉嫌損壞公物,一堵破墻被計算價值超過了五千元,以達到刑事拘留的標準。段長青被派出所帶走了。
段婕永遠也想不通,自己的爸爸會和十惡不赦的“罪犯”劃上等號,會繼哥哥之后又關進那森嚴壁壘的監牢。這么多年來,段婕都是在讀書,讀書,讀書,學而優則仕,從沒有給家里擔當過什么。這一次,她要付出全部身心投入一場營救工程了,只要爸爸能出來,她要付出一切。90后女大學生段婕開始不情不愿地面對這個渾濁不清的社會。
回到家里,段婕放下一切就擁抱著媽媽,孤苦伶仃的媽媽呀,你是多么可憐啊,兒子不在了,整天都在跟惟一的女兒打電話,不知道我的下落,都快急瘋了。她第一次覺得媽媽比自己還弱小,需要她的支撐和安慰,自己不能哭,還要強作笑臉。屋子里滿是人,舅舅和姨媽還有姑姑,都等待著她回來。大家族上次的關注是她的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這次的關注卻是爸爸的一份刑事拘留通知書!親情,在災難的時候顯現出它的無比寶貴。
耿處長的話沒有說錯,當今社會就是人治社會,沒有人脈關系就寸步難行。段婕從媽媽手里接過爸爸臨別時留下的電話本,從密密麻麻的數字中尋找電話號碼,有選擇地一個個打過去,給劉姐打,給耿處長打,一遍遍重復著事情的經過、冤情的產生并表達訴求,祈求得到大家的同情。她做得比媽媽更好,強壓內心激動盡量保持冷靜,顯得謙恭有禮。在給大一暑假支教時的學長雷鳴打電話時,竟哭得很傷心。段婕所打出的幾十個電話中包括市長熱線。站在旁邊的媽媽長吁短嘆,眼淚花花地說,你爸爸走的那天丟下一句話,要我們多找馮老師,我已經跟他說過了。是的,和馮老師也處在熱線聯系中。馮老師動用他的人脈資源,“啟動應急機制”,跟段婕連續幾天都在網上交流。一老一少,心靈碰撞,挨得如此之近。
與此同時,同學們的電話和短訊不斷。班上的QQ群從來沒這么火爆,大家都在同情關注、憤怒譴責,也出謀劃策。其中魏中勤在推波助瀾:不能再這樣消極下去,我們法律人必須為權利而斗爭!加油!拿出改變社會的勇氣來!魏中勤在網上第一次發出召集帖:下午去段婕家,給她鼓勵和支持,要去的一點二十在五號門集合!去安撫一下她的情緒,給她一點鼓勵!那天,魏中勤和汪勇、馮薇薇、向丹、曾晶一起出現在段家祠堂。那是下午4點的時候,三個女生擁抱著段婕,像親姐妹;兩個男生簇擁著媽媽,像準女婿。沒有什么場面比這更令人感動,驀然間,段婕感到大學的主要收獲就是友情,終生銘記。她為向丹拭去淚痕,要她好好的,不要為自己擔心。幾個同學在仿古木樓前跟她分別擊掌,鼓勵她堅強,發誓支持她營救父親。雖一再挽留,他們仍不吃晚飯就走了。魏中勤回頭從心里叫了一聲段婕,舉起右拳,像在重慶渣滓洞時演示過許云峰向江姐的訣別。
網絡幾乎是惟一的宣泄通道。同學們接著不斷地呼吁:我們和段婕一起度過難關!段婕加油,我們都支持你!很快,魏中勤發在網上的呼吁被屏蔽,打電話也可能被監聽。同學們勸他,這個社會要保護好自己才能幫助別人;看來以后還是要收斂含蓄一點,小心把我們以散布煽動性語言被抓進去啊!盡管如此,在詢問段婕之后,魏中勤仍發出了說說:事情進展不容樂觀,大家要做好時刻斗爭的準備,身為法學專業的學生,我們要維護法律的尊嚴,拿出法律人的勇氣!于是,同學們在空間里千方百計:有的說,叫段婕在微博發起事件話題,大家頂起,這樣擴散的力度更大一些;有的說,這種私下解決問題的方式是行不通的,簡單地說,我們即使轉發了也僅限于學生群體,引不起公眾的主意,別人公安局都懶得鳥我們。個人覺得,我們應該坐在一起協商對策,然后一起走出去,以學生的名義走出去,就怕人數少了不夠。制造新聞,讓媒體來介入;先看事情的進展如何,如果實在走投無路的話,也只有這一條路啦!——所有這些,除了表示同情、憤恨和對友情的真誠,還表現出于事無補的弱小,畢竟都是學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也許只有上街燒日系車時才能顯示出他們的強大。
偌大的華北,已經安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白天不懂夜的黑,就像你不懂我傷悲。段婕仍發表說說,真懷念在圖書館安安靜靜簡簡單單學習的日子。得到熱情回復:小段婕加油!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伴隨著陣痛!加油,你行的!生活會好起來的!祝福!家丑不可外揚。段婕很不愿意讓同學們知道此事,哥哥進去了,爸爸也進去了,這種事情多不光彩,何況她還是個黨員。但當一個人窮途末路無技可施的時候就不得不求訴他人,吁請同情關注。段婕知道同學們和馮老師等人都很忙,跑路找人的事還得靠自己。“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魯迅《吶喊》里的這句話讓她感同身受,溫故而知新,在一次次面對冷遇后反復默讀。烈日當空,天氣炎熱,段婕身上滿是熱汗,像要膨脹。有一次走著走著步子趔趄,差點休克。人潮洶涌,誰理睬這弱女子?覺得自己像“走在無垠的曠野中……只有咬著冷冷的牙”。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所求援的那些叔叔伯伯輩,有的在老屋復建落成時前來賀喜過,對段婕還贊不絕口,現在卻一反常態好像不認識她似的,電話里的語氣和見面時的表情都表現出冷漠。這都是可以理解的,別人憑什么要搭理你。最不能容忍的是在看守所,那個警官看她的眼光好色,訕笑著像是在挑逗一個妓女。那話里有音:似乎只要滿足他就能滿足她。她收起了卑微的笑容轉身而去,眼珠也不轉過去,擲給這家伙一個輕蔑的背影。那時,她想到過哥哥段煉,可惜他也失去自由,不然可以代替她很多,以免這樣受辱了。
在那樣的“受難周”,盡管遭受著人性最惡毒的言語攻擊,面對著最猙獰的面孔,心涼至絕望的那一瞬,段婕的精神沒有坍塌。她覺得自己還是幸運的,因為同學們和馮老師等人的支持,讓她感受到善與美的存在,有著保持一份陽光、好好活下去的希望。馮老師深夜起草給銀行行長的信段婕讀過一遍又一遍,眼淚把鍵盤也打濕了。“我敬愛的伯伯老師終于忍無可忍地出來說話了,他道出了這背后太多的利益糾葛與爸爸的辛酸與無奈,既是祈求,更是控訴!展現了世上最稀缺也最寶貴的良知……”
天網恢恢,密而有疏,如今網絡總算不能完全屏蔽一切。段婕發過幾條帖子,包括轉發馮老師給銀行行長的信。“千辛萬苦地找到關押我爸爸的地方,希望能夠見一見我爸爸,哪怕只是得到爸爸還活在這個世上的消息。可是,我得到的卻是冰冷的回答:人在這兒,不得見!等我多問一句時,對我卻是嘲笑和強硬的轟走。”爸爸被關了七天后仍不能釋放,激怒了媽媽,愛夫之痛使她鋌而走險,拿起禮花火箭對準那些砌墻的人把他們嚇跑。“天哪,媽媽要用火箭擊退黑惡勢力!”段婕把驚呼發在網上,跟帖者云集,其中有“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的贊語!她第一次這樣深度介入網絡,像一個漁民廣泛撒網,自己也急急如漏網之魚。
曾經有過同歸于盡的沖動,段婕還是冷靜地歸于理性。她愿意相信人民政府,她曾奮筆疾書,給市長這樣寫道:曾經在那段最艱辛的日子里我寫過無數封信,彷徨過,哭泣過,也吶喊過,但我一次又一次感到的只是蒼白與無力……近幾年,隨著現代城市化進程,我們平靜的農耕生活在外界的沖擊下難以為繼,如《百年孤獨》的小村莊一樣。父親安居樂業的夢想真的實現了嗎?現實總在給他開玩笑,他在來之不易的安定中,一心一意地謀劃著保護和傳承,希望將中國傳統的農耕文明發揚。但是卻面臨著又一次的排擠與壓制,不幸被卷入無可躲避的爭地糾紛之中……記得法學泰斗江平在針對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公權力與私權利的平衡、呼吁社會正義時發出了“我能做的只是吶喊”。我對爸爸為保護傳統文化執著而艱辛的追求從最初的不理解變為堅定的支持,自己想做的并不只是吶喊。在這里,我既想表達作為一名大學生的擔憂,也想替文化程度不高但一直堅持學習進步的父親分擔一些憂愁,所以特向市長您寫下這封信。希望您在百忙之中對我家的困境有一點關注與支持,為一位底層農民排憂解難。——信寫完了,她不知道寄向哪里,總不能像中學課文中契訶夫《凡卡》的那封信,寫給“鄉下爺爺收”吧。
同學始終是段婕的精神熱線,他們專注地看到她發出的信息:真的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你們的轉載和發帖等給了我非常大的幫助!剛剛接到區宣傳部的電話,他們說問題可以解決,不要弄得影響不好,讓我明天交一些材料過去。在你們的幫助之下,終于有人理會我了。希望大家能夠繼續轉載和在其他論壇發帖和跟帖,我相信備受冤屈的爸爸能夠平安回家;縱使知道背后有再大的陰謀,縱使有太多的冤屈,但是一切都只是希望爸爸能夠平安回來。事情有了很大的好轉,至少爸爸應該不會被逮捕了,謝謝大家。天道酬勤,很幸運,我還是有所相信。一切都會結束,平靜一點的生活總會到來;在很多人的幫助下,爸爸回家啦,也許后面還要面臨很多的問題,不過最困難的一個星期終于過去了,謝謝親愛的你們,謝謝!我也懂得,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快快成長,雖然這時候是伴隨著疼痛,但更多的是溫暖,我還是那個我噢,很快會回學校啦,真開心!
事情的解決出乎意料。馮老師的一個當老板的學生跟這家銀行行長打了個電話,敦促他馬上撤訴放人。這個億萬富翁在該行的存款數額足以左右行長改變主意,何況對一介農民殺個下馬威的目的已經達到。各種行政渠道的努力竟然都抵不過那只看不見的手,“刑事糾紛”在攸關經濟利益面前迎刃而解。當然,行長仍是大贏家,小農民屈服了。那段圍墻聳起來了,像萬里長城一樣巍然。
終于,段長青獲釋了。段婕生平第一次看到爸爸流淚,在看守所的大門口委屈地哭了,像個孩子。她和媽媽一起抱住爸爸,三個人哭成一團。在那一刻,她想自己要成為一個強者,能夠支撐起一夜之間就蒼老了的爸爸和媽媽。
一大群同學出現在段婕期盼的視野中,朝他們歡呼:段婕!段叔叔!應阿姨!還獻上來三大束鮮花。這是熱烈而繽紛的場面啊,四十多個人,來自荊大和武大、華師等校,是她大學、高中乃至初中的同學好友,一群青春蓬勃的90后,在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之下,他們歡笑著,迎接善良和正義的回歸;他們跳躍著,迎接美麗而純潔的同學。段婕有一種凱旋的感覺,流貫全身的血脈感動是人間真情,是親愛的同學們饋贈給她的無限友情。
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在段家祠堂門口的同學大合影,為這場風波劃上了句號,也為大四這年定格了經典。它迸射著發自心靈的狂歡,展現出遠比后來的畢業照更昂揚的生氣。魏中勤的雙手舉得最高,心在歡呼;段婕比任何人都顯內斂,她臉上的淚水已干,心結卻還沒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