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化知縣知州史料選輯
- 俞信芳
- 805字
- 2020-07-16 10:58:38
唐代縣令
陸明允,字信夫,吳郡人。宣公贄之從子。元和三年(808)以集賢校理出為奉化縣令。是年大旱,出現人相食之慘狀。明允輯和縣民,發庫糧以救濟道路之餓者,全活數萬人,治行為天下第一。又在龍潭溪疊石障水,鑿渠引流,下通廣平湖達于江,溉田數千頃。其堰所注曰“資國渠”,曰“新河”,至今賴之。在任五年(元和八年,813)逝世,當地百姓立祠祭祀。
《萬姓統譜》卷一百十一:“陸明允,字信夫,吳郡人。宣公贄之從子,元和三年以集賢校理出為奉化縣令。悃愊無華,視民如子。屬歲大旱,鄰境人相食,明允輯和其民,振廩食以給道路之餓者,全活數萬人,治行為天下第一。復于龍潭溪疊石障水,鑿渠引流,下通廣平湖達于江,溉田數千頃。其堰所注曰‘資國渠’,曰‘新河’,至今賴之。在邑五年卒,民立祠祀焉。”(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十二《浙江》四:“市河,縣東南五里。亦曰新河,又名新渠。唐陸明允導大溪水由資國堰注市橋河,東折而北出,繞流六十里,至縣北三十六里東耆堰,接奉化江,灌田至數十萬,又通舟楫,以便商旅,后漸廢。”雍正《寧波府志》卷十八《名宦·奉化》作“元和二年”,又曰:“有司致祭之。”光緒《奉化縣志》卷十六《職官表》上作元和三年任,曰:“陸明允,案《松江府志》:于邵有《送奉化陸長官之任序》。(后附)”至正《四明續志》卷九《祠祀·神廟·奉化州》:“靈祐廟,州東北五里。唐元和中令陸明允有治行,民德之祠焉。宋淳祐中賜今額,封永康侯。”雍正《寧波府志》卷十《壇廟·奉化》:“靈祐廟,縣東北五里,岳林寺右,祀唐元和間令陸明允。事詳《名宦傳》。宋崇寧初,民祠之,有李中《記》。淳祐中賜額,封永康侯,有朱伯圭《記》。明嘉靖間知縣高廷忠置祀田十三畝,為牲幣之需。歲以七月二十四日致祭。”光緒《奉化縣志》卷六《水利》:“市河,縣東南五里,即新河,又名新渠。唐縣令陸明允導大溪水,由資國堰注市橋河,循三山為廣平湖,下為斗門,通鄭家淫,至沈家莊入縣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