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章
新浪漫劇:啟蒙文化的現代主義表達

新浪漫主義本是傳統浪漫主義的一種延續和發展,最早的倡導者為英國的斯蒂文森和奧地利的霍夫曼斯泰爾,但由于其特點與后來的現代主義有相似之處,五四時期就把所有的現代主義流派都稱為新浪漫主義。孫席珍先生曾說:“新浪漫主義是世紀末的文藝思潮的總稱,它包括了頹廢派、象征主義、神秘主義及唯美主義四者”孫席珍:《近代文藝思潮》,見《孫席珍文論選集》,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頁。,當然決不只是上述四者,“現在我們總稱為 ‘現代派’的半打多的 ‘主義’就是這個東西。”茅盾:《夜讀偶記》,百花文藝出版社,1958年版,第2頁。同樣,五四時期的新浪漫劇實際上也是指的象征主義、表現主義和未來主義等現代派戲劇。

現代主義戲劇在20世紀的中國基本上沒有形成大的氣候,只是在五四時期和80年代出現過兩次短暫的熱潮,且前者被稱為“新浪漫劇”——如同前述,而后者則被冠之以“探索劇”。一般認為,新浪漫主義和新浪漫劇在五四時期的興盛一方面是緣于那個時代的開放性,即對西方的東西,不管什么,都放手地“拿來”,尤其是“拿”最新的、最時髦的東西,以期“迎頭趕上西方最近的風尚”李歐梵:《中國現代文學中的現代主義》,見《中西方文學的徊想》,三聯書店香港分店1986年版,第25—26頁。——而作為現代主義的新浪漫主義思潮和新浪漫劇正是最新奇和最具有獨創性的;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五四落潮后知識分子“普遍存在著苦悶悲觀情緒,內心矛盾痛苦加深,現代主義情調與他們的心情適應”孫慶升:《中國現代戲劇思潮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99頁。。以上看法無疑不是不對,只是失于膚淺。事實上,新浪漫劇之在五四時期興起(80年代探索劇的興起與此相同)絕非僅僅出于時人趕時髦、求新異的心態和知識分子托寄感傷情懷的需求,甚至不只是關乎文學藝術的內在機制和發展規律,更有著深層的文化動因——它的衰微同樣如此;而對新浪漫劇及整個現代主義戲劇在20世紀中國的命運的文化層面的考察則不僅能夠深刻揭示其興衰根源,而且,或許還有利于我們對中國文化的性質、特征及其現代化歷程的進一步認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安县| 钟祥市| 娱乐| 神池县| 革吉县| 开封市| 靖州| 阳东县| 乌拉特中旗| 新昌县| 白玉县| 黄骅市| 蓬莱市| 天水市| 南京市| 苍溪县| 宣武区| 公主岭市| 西林县| 乌拉特前旗| 兰西县| 营口市| 章丘市| 绵竹市| 罗定市| 柞水县| 呼和浩特市| 谷城县| 万安县| 蒲江县| 宁阳县| 长海县| 河津市| 镇坪县| 增城市| 利津县| 汝城县| 岳阳县| 靖安县| 绥江县| 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