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竺可楨國立浙江大學年譜(1936-1949)
- 李杭春
- 2字
- 2020-03-23 14:44:51
1938年
1月 [吉安]
1月1日[玉山] 有一、二年級學生已到玉山。吳鏡清設法撥車。
1月2日[玉山] 一年級學生120人由儲潤科、夏濟宇帶隊從常山徒步到玉山。有多輛機車在金華、蘭溪、衢州被扣。
1月3日[玉山] 學生已到玉山者300余人。
1月7日[玉山] 經多日交涉,路局車輛子夜到站,共14節,擬為浙大專車,學生等均已上車。并帶炮兵營車3節,故又生變故,專車被留弋陽。另有2318、TP163等7車在玉山未掛出。
同日 滯留金華最后一批圖儀700余件,晚裝車運往玉山。《西遷紀實》“大事記”附錄第6頁
同日 王世杰卸任教育部長,陳立夫繼任。《王世杰日記》第79頁
1月8日[貴溪] 至貴溪。浙大專車自貴溪發出。催玉山將7車發出。
1月9日[南昌] 至南昌。浙大專車載首批學生子夜到樟樹。
1月10日[南昌] 氣象研究所西遷重慶。初于通遠門外興隆街19號租賃房屋作辦公和宿舍,后會同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共同租住曾家巖(中四路139號)穎廬二樓全部房間。
1月11日 抵吉安。
1月12日[泰和] 2318號車子夜到樟樹。赴泰和,察看大原書院、上田老村和新村。晚回吉安。
同日 教育部密電建德浙江大學,謂熊式輝復電指定吉安青原山、泰和大原書院蕭姓大廈為該校臨時校址,徐圖集中泰和,并已電該區專員縣長協助。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卷宗五-5320-1-6
1月13日 所有滯留玉山的儀器車輛,盡行開出。《西遷紀實》第10頁
1月15日 至吉安鄉村師范召集會議,到胡剛復、李喬年、盧亦秋、張藎謀、周承佑、沈魯珍等,決22日吉安開學,一星期后考試,2月7、8號左右遷泰和。
同日 馬一浮一行15人由桐廬附船至建德。《馬一浮全集》第二冊(上)第512頁
1月16日《申報》漢口版報道,杭州校部16日為敵軍50余人用煤油縱火,全部燒毀,校圖書館所有重要圖書,概被運走。《申報》(漢口版)1938年1月20日第1版
1月17日 下午召集特種教育常務委員會,到周承佑、張藎謀、胡剛復、李喬年、盧亦秋、沈魯珍等,章誠忘記錄。定全校于2月10號左右移泰和,一年級住大原書院,二、三、四年級住蕭宅。
1月19日 TP163車抵樟樹。致電陳立夫,報告吉安學期學程安排。《全集》第23卷第533頁
同日 致函教育部,以浙大教職員180余人、學生420余人、圖書儀器1200箱遷抵吉安情形報備教育部。《全集》第23卷第534頁
1月20日《申報》漢口版報道,留杭敵軍尚有五六千人,進駐西子湖濱。《申報》(漢口版)1938年1月20日第1版
1月21日 最后一批師生舟行抵吉安。《西遷紀實》第10頁
1月22日 致電教育部陳立夫,報告《四庫全書》留建德實不安全,以運內地為是。學生已假吉安中學與鄉村師范全部復課。《全集》第23卷第535頁
1月24日 下午召集會議,到莊澤宣、鄭曉滄、盧亦秋、胡剛復、李喬年、沈魯珍,推定工讀委員會:莊澤宣、毛啟爽、沈魯珍、陳柏青、梁慶椿、吳馥初,以辦報、合作社、中小學、修理馬路及助理等五項為補救貧困學生之法;推定教職員住屋委員會:周承佑、莊澤宣、滕熙。
1月25日 齊學啟和押行李學生17人抵樟樹。浙大由浙贛路運儀器11車,計209噸。由學校出函申謝此次遷校非事務人員出力者:齊學啟、李絜非、夏濟宇、儲潤科、林汝瑤等五人。晚至南昌,又赴武漢、長沙,2月5日回吉安。
同日 馬一浮一行17日建德解纜,備嘗風霜雨雪,始抵開化。“目睹戰禍之烈,身經離亂之苦。”《馬一浮全集》第二冊(上)第512-523頁
1月26日[南昌] 至南昌江西省農業院,談浙大與之合作。
同日 最后一批行李、圖儀到吉安。《西遷紀實》第10頁
1月28日[漢口] 與《申報》(漢口版)稱,浙大移至吉安繼續開課,現有學生400余人,課外即從事訓練民眾,喚醒民眾,暨抗敵工作,并協助地方辦理鄉村教育,期使大學生與社會有密切聯絡,得到實際經驗。《申報》(漢口版)1938年1月28日第2版
1月31日[漢口] 漢口教育部晤陳立夫,允與財部商浙大浙省協費月一萬元改由中央直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