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鳴鶴大屋

古鎮“鳴鶴”一名,始于唐代。唐代名臣虞世南之重孫虞九皋字鳴鶴,九皋在長安進士及第后不幸病逝,鄉人聽到噩耗后悲慟不已,為追思虞氏家族在本地的事跡,遂將故鄉以“鳴鶴”稱之。至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十月,建鳴鶴場大使署,鳴鶴場之名至今已近千年。鳴鶴場中心有鹽倉基,古為產鹽之地,唐時已具規模,北宋咸平年間設鳴鶴買納場,元泰定二年(1325年)設鹽課司,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鳴鶴場鹽倉基。鹽倉基南靠鹽倉山,即鳴鶴山。

鳴鶴大屋多有馬頭山墻,有三馬墻、四馬墻,最多有五馬墻,僅在鹽倉村就有馬頭墻17處。馬頭墻鱗次櫛比,高高聳立,莊重肅穆,是封建社會等級森嚴的反映,馬頭越多,說明主人官職越高。在鳴鶴場,馬頭山墻以五馬頭最高。

鳴鶴場五馬頭墻現存建筑主要有三幢。一幢為沈氏大屋,據傳沈氏先人曾在北京開銀樓,積財后捐官,故可建五馬山墻大屋。另一幢為葉氏新三房大屋,新三房大屋位于沈氏祠堂東側,為三進五間樓屋,一面為五馬山墻,可見祖上官職不低。還有一幢是葉方周大屋,位于鹽倉基東側,這是鳴鶴場現存唯一一座兩面都是五馬山墻的大屋。房子不大,為一進三間二弄二樓,圍墻甚高,比一般圍墻還高一些,已有250~300年歷史了,葉方周先生的祖先應有過一定官職,后代寓居外地,詳情已不可考。

鳴鶴場四馬頭墻現存建筑亦有三幢。一幢是廿四間走馬樓,一幢是葉氏六房大屋,還有一幢四馬頭山墻即為下街葉氏四房大屋。值得說明的是,廿四間走馬樓和葉氏六房大屋規模都比葉氏三房大屋要大,但馬頭墻卻少一馬,這是封建等級制度在建筑上的體現。

鳴鶴大屋幾乎都分布在鹽倉山旁。著名的有測天樓、葉氏廿四間走馬樓、沈氏大屋、葉氏大屋、葉氏崇敬堂大屋、方氏總祠堂等。

測天樓

東晉時虞聳所建造的世界上第一座天文觀測站測天樓是鹽倉山旁最早的一幢古建筑。虞聳和其侄河間太守、天文學家虞喜,就是利用這一高樓,觀測日月星辰的變化,發現了“歲差”。這距今約有1700年的歷史了。

葉氏廿四間走馬樓

葉氏廿四間走馬樓可謂鳴鶴上街最著名的古建筑了,是康熙年間溫州同仁國藥店創始人葉心培的后代所建。廿四間走馬樓位于上街西路122號,該建筑為七間二弄二十四間格局,兩層樓房,占地1000多平方米,五馬山墻,樓道相互貫通,梁架結構獨樹一幟。原先大門和堂前還掛有“大夫第”“致敬堂”的匾額。沿著狹長的青石板弄堂,走近廿四間,雕刻精細的花卉和鴛鴦,別致曼妙的格子窗,嵌有磚制龍鳳和蝙蝠圖案的墻壁,四合院里每一個細節都藏不住古樸淡雅的風韻,使廿四間走馬樓立馬生動鮮活起來。

沈氏大屋和沈氏宗祠

在廿四間走馬樓東面,是被稱為“銀行弄”的沈氏大屋。沈氏大屋氣勢宏偉,磚雕大門頭,上書有“云洙分華”四字,大屋共三進,每進五間,呈狹長狀,深100余米。在第二進中間大廳,還留有四張捷報,因年代久遠,三張已模糊不清,只有一張還依稀可辨:“本官學報,貴府相公沈名祖梁高中庚辰科歲試入泮慈溪縣第四十二名?!?/p>

沈氏大屋后面,白洋溪與鳴鶴河交匯處,原建有沈氏宗祠。宗祠占地數畝,進大門后,是一進一排近二十間高屋,中間為三間二弄大廳,氣勢奪人,新中國成立后改為糧站,后又被酒廠買入,現已荒廢,野草叢生。

葉氏大屋

沈氏大屋周圍,聚居著葉氏六房族人。鳴鶴國藥業始于康熙年間葉天霖。葉天霖靠做藥材生意發跡,成為鳴鶴首屈一指的富商。他為六個兒子建造了六幢用料上乘、結構考究、很有氣派的深宅大院,有高聳的圍墻、馬頭墻,門前有旗桿、照壁、石凳、石獅等。

大房大屋在翁家岙一帶,三興橋東,太平天國年代被火焚毀。原占地20多畝,正廳七間二弄,坐北朝南,前后三進,外還有廂房數排,另有花園、馬房等,屋內還有里弄、外弄等走廊。在現大房路中段,尚存一排十余間外廂房,梁柱做工精美,用料上乘。屋后有一棵三四百年的文旦樹,旁還存一原裝原配的青石側門。

二房大屋在沙灘橋旁,占地十余畝,有屋前后三進,每進五間兩廂,其宅坐北朝南,址界東到姚家弄,南至沙灘橋,西近隱山腳,北至四房池一帶,后改為慈溪酒廠。二房主人為葉聲聞,初名書,字鏡炎,號艾庵,縣學廩貢生,著有《守瓶齋詩稿》《吾山集》等。據傳二房大屋還是當時名聞一時的白湖詩社舊址。

三房大屋在岳廟西,現已破毀,其址東到岳廟河,南臨街河,西連進士門頭,北對四房大屋。三房大屋坐北朝南,前后三進,第一進門廳;第二進三開間硬山造正廳,明間為六架抬梁帶小卷棚前廊;第三進后堂和外圍墻,多年前已被拆除。二、三進兩側為九間一弄的東西廂房。現存主體建筑用材粗大,岳廟河旁尚存一長排半墻高的青石屋基,氣派不減。三房主人葉燕(1755—1816),字載之,號白湖,又號次庵,少有異稟,作文千言立就,嘗師從鄞人蔣學鏞,務為根柢之學,涉獵經史,時人稱其為“萬斯同”,全祖望一輩人,嘉慶三年(1798年)舉人,候選教諭。著有《白湖詩文集》《林湖草》等。

四房大屋在三房以北,四房大屋主體坐北朝南,連后花園占地十余畝,大屋南北、東西各深有100多米,大門朝東,進入儀門通道,正大門朝南開,前立有四根旗桿、一對石馬,中間是一大明堂,正面是三間高大二層堂前,兩旁為兩排各近二十間二層樓房,東西各有三個出入門頭,分別為秋記、金記和大記,樹記、康記和佳記,每個門頭之間的房子有五間二弄,都以四馬山墻相隔,當時輝煌一時,現部分已毀。四房主人為葉煥,字春陽,號譜山,官刑部員外郎,著有《水石居遺稿》。四房大屋還為當時名聞一時的白湖詩社舊址。白湖詩社,活動約始于清嘉慶年間,鼎盛于道光年間,遐邇聞名,獨樹一幟。

五房大屋在岳廟東,前有照壁,為七間二弄二廂房建筑,現馬頭墻已毀,大門頗闊,舊前有三個月洞門,其中兩個洞門尚存,可謂代表性的古宅建筑。最令人惋惜的是門樓上原本非常精美的磚雕圖案已被毀壞,兩個人物塑像的頭部被敲損,再難恢復原貌。五房主人葉燦,字星若,號星五,國子監生,著有《星五詩草》,時人稱其詩有生新之致,于諸昆季能獨開生面,但早卒,令人惋惜。

六房大屋位于上街西路106號,為七間二進樓屋加廂房格局,屋內建筑工藝、人像圖案等均屬上等,是現存鳴鶴大屋中較宏大者,十分注重細節。六房大屋旁還有一幢小六房大屋,為一進五間樓屋,規模也頗大。六房主人葉煒,字允光,號意亭,官刑部主事,著有《鶴麓山房詩稿》。

葉氏崇敬堂大屋

在沈氏祠堂河西邊,有葉氏崇敬堂大屋,這是葉氏六大房外最負盛名的一支。崇敬堂始祖是創辦溫州葉同仁國藥店的葉心培。康熙年間,葉心培四方行醫,到溫州娶蕭氏為妻,以此起步,艱辛創業,規模很大,溫州有條街叫大新街,都是他的藥店、棧房,生意行銷福建北部和浙江麗水、金華等地,過去鳴鶴崇敬堂子孫均有股份。崇敬堂大門上方雕有“居仁由義”四個篆字,內為三間二廂樓房格局?!拔幕蟾锩睍r期被用作鳴鶴知青廠,現側門頭上廠名還在。

方氏總祠堂

鹽倉基廣場正北,有鳴鶴場規模最大的方氏總祠堂。祠堂坐北朝南,為三進,每進十一間的大開間,大門高大氣派,有柵欄,前有旗桿。此祠堂為三北方氏總祠堂,堂號六桂堂。1970年前后毀于大火,祠堂后有方家園、方家弄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磐安县| 胶州市| 清水县| 醴陵市| 讷河市| 佳木斯市| 镇巴县| 舟曲县| 平塘县| 济阳县| 子长县| 瓮安县| 子长县| 塔河县| 石棉县| 南涧| 沁阳市| 鸡西市| 威远县| 合山市| 京山县| 铜鼓县| 嘉鱼县| 松溪县| 兴化市| 嘉鱼县| 香河县| 湖南省| 汝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昭平县| 井研县| 项城市| 右玉县| 镇康县| 余干县| 朔州市| 枝江市| 玉田县| 隆回县| 汉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