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盡管林偉在剛開始編寫唐弢年譜時就跟我說起過,但當我打開他發來的書稿文檔時,還是有驚喜交加的感覺:2012年12月他寫作完成并在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了《魯迅詩歌注析》,獲得了讀者的廣泛好評。只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業余時間,又完成了幾十萬字的《唐弢年譜新編》。即使是一個專業研究人員,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取得這樣的成果,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更不要說他還領導著一個單位,是在業余時間內完成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梢娏謧ピ趯W術研究上表現出來的艱苦努力和堅強意志,確實令人欽佩,而這部《唐弢年譜新編》因為具有扎扎實實的學術質量值得充分肯定。
對于歷史人物的研究來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充分掌握準確的資料,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正確理解人物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中的行為動機,才能合理闡釋他的言行對于社會產生的具體影響,才能科學評價這個人物的社會貢獻、時代意義和人格特質。因此,廣泛搜集相關資料,并進行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的爬梳剔抉,可以說是人物研究的第一步。林偉從編寫年譜著手切入唐弢研究,這種堅持從科學實證出發的研究方法,雖然非常辛苦,但確實是做學問的基礎,這樣的學術路徑值得肯定和贊許。當然,搜集資料來不得半點的主觀推測和虛構想象,需要的倒是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搜尋,雖然他自己說只花了半年的時間就完成了資料搜集工作,但從目前完成的年譜的廣度和深度來看,林偉在這方面是下了苦功夫的。當然,由于以往的長期積累和隨時關注,大量的前期工作是在不經意間完成的,但要全面地掌握唐弢在文學創作、魯迅研究、社會活動和人才培養等各個方面的資料并非易事,尤其是把最大限度還原歷史真實作為研究的指導思想,其中需要克服的困難也就可想而知了。從目前成稿的情況來看,雖然不能說林偉的資料搜集工作已經不再有補苴罅漏的空間,但他所達到的水平應該在目前的唐弢研究中走在最前沿了,唐弢的雜文寫作、詩詞創作和有關魯迅的著述,林偉在年譜中作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記錄,唐弢的人生軌跡和心路歷程,也通過他的作品和社會活動予以最深刻地反映。這本年譜的史料價值也因此而顯示出來。
在林偉之前,傅小北、楊幼生編寫的《唐弢年譜》已經問世,這部年譜雖經唐弢本人審閱,是開唐弢研究之先河的早期成果,但無論在資料的搜集,還是在歷史事件的表述上,都還有很多需要補充、完善的地方。林偉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對自己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不僅表現在資料搜集方面,而且在內容的安排上同樣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對于當年發生的那些影響中國社會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以及對于唐弢的人生軌跡產生現實影響的文壇要事,林偉都加以簡明扼要的表述,通過提綱挈領式的介紹,使處在歷史的驚濤駭浪中的唐弢的各種行為,有了一種“意識到的歷史內容”,揭示了傳主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展開行動的深層依據。這就有助于讀者更加全面地把握人物的行為邏輯和思想境界,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人物對于人民、國家和時代的貢獻。而在完成人物每一年的人生經歷的介紹之后,還對這一年傳主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歸納,這不但在寫作的體例上形成了每一年的“始”與“終”的呼應,而且在內容上體現了對歷史行進的步伐和生命的節奏感的展示,這樣的安排正是林偉匠心獨運的成功之處。
年譜的編寫并非人物生命歷程的被動記錄,也不是人物所作所為的簡單羅列,而是需要用歷史的眼光、分析的方法去考察、去辨析,有些內容即使是傳主本人的回憶也會出現有違客觀事實的差錯,至于其他人的記述更有出現誤差的可能。所以,年譜的編寫者就需要通過自己的考證,對現存資料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比較,尤其是那些只依據孤證就得出來的結論,更有必要加以深入的研究。林偉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對于那些明顯不符合史實的材料就加以明確的否定,對于那些幾個方面的材料互相矛盾的問題,就把相關的說法都錄以備考,暫時的存疑就是為了在進一步的研究中弄清真相創造條件,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也是學術研究所必需的。正是通過深入的考證,林偉對唐弢生平的各個方面的系統把握,使這本年譜較為全面、準確、系統地反映了唐弢作為作家、學者、導師和革命者的光輝一生,應該說能夠為唐弢研究的深入開展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唐弢原籍浙江鎮海,這里的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斗爭中有著光榮的傳統,同時還涌現出努力為中國的現代化做出重要貢獻的一大批志士仁人,他們以熾熱至誠的家國情懷活躍在歷史舞臺上。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林偉,自然熱愛家鄉、崇敬先賢。因此,他對唐弢這樣的先輩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敬畏之心。這也就是他能夠克服種種困難完成這樣一項艱巨的研究課題的內在動力??梢?,林偉在唐弢年譜的編寫中,是帶著對傳主很強的肯定性情感開展研究和寫作的。正如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金沖及先生在談到史學家的情感時所說:
任何人寫他筆下的歷史的時候,怎么能夠沒有感情呢?因為司馬遷愛恨分明,所以《史記》才寫得那么好。西方希羅多德的《歷史》,寫了對希臘的愛國主義精神、雅典的民族精神的高度熱愛,才那么打動人。反而是那些冷冰冰地羅列一些事實、數據的文字,讓人讀起來很乏味。寫歷史沒有感情,這個歷史很難成為真正有價值的歷史。
林偉懷著對先賢的崇敬之心編寫唐弢年譜,正是這樣一種心情使他對傳主的平生業績和杰出貢獻做出了充分的肯定。但是,作為歷史人物來說,特定的生存環境和特殊的人生道路又總是在歷史大潮中展開的,誰都無法超越時代螺旋形前進的客觀規律,那些在今天看來完全錯誤甚至荒唐的歷史事件,在進行的過程中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清醒的認識并自覺加以抵制的。因此,個人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做出一些錯事,在人生道路上出現一些弱點、缺點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站在今天的視角去審視歷史人物,卻不能因為情感上的親近和崇敬,忽略甚至有意掩蓋那些缺點和錯誤,那就會違反歷史研究“不虛美、不隱惡”的基本原則。林偉在唐弢年譜的編寫中很好地把握了這一點。例如,沒有因為對于鄉賢的熱愛而掩蓋他在反胡風運動中所發表的那些隨波逐流的批判文章。正是抱著真實記錄歷史事實的理念,林偉在寫作過程中始終把還原歷史真實作為自己的坐標,這樣的觀念和方法當然值得充分肯定,也只有這樣,這本《唐弢年譜新編》才有可能為唐弢研究提供準確、全面和客觀的歷史參照系。
林偉的第一本學術著作——《魯迅詩歌注析》出版之后,我曾經寫過一篇讀后感,文中對林偉在業余時間堅持不懈地從事學術研究加以充分的肯定。這里,我要重申這一點:一個基層單位的黨務工作者,每天需要處理的工作該有多少;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又有多少家務事要操勞,今年他的女兒參加高考,需要操心的事情也就特別多。在這種情況下,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寫作的時間也就顯得格外寶貴。就是在繁重的工作和家務之余,林偉能堅持自己的理想與追求,自覺做一個學習型干部,去“擠”出時間鉆研學問,大學畢業20多年來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矢志不渝地前行,確實讓我在肅然起敬和倍感欽佩之外,更為他的成才成功感到欣慰與驕傲。
1988年9月到1992年7月,林偉在浙江大學中文系(這是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和浙江農業大學四校合并前的浙江大學中文系,不是現在由杭大中文系組建的新的浙江大學中文系)學習,當時我正在浙大中文系任教。因為我們都是從原來的鎮??h分出來的北侖人,更重要的是他那質樸踏實的人品,勤勉刻苦的學風給我留下很好的印象,所以和他有較多的交往。1993年我南下廣東,雖然每年都回寧波老家探親,但來去匆匆,沒有機會再與他聯系。在分別二十多年之后,我從廣州退休到浙江萬里學院工作,有一天忽然接到林偉的電話,說他從報紙上看到我回來的消息,找了好幾個相關人士才得到我的電話號碼,并且專門過來看我,令我既興奮又感動。尤其是他在學術研究道路上已經取得的成績,更是令我刮目相看?,F在,他的第二部著作即將問世,希望我寫篇序言,雖然現代文學不是我的專業,對于唐弢先生也缺乏深入的研究,但是為了表示我的祝賀與鼓勵,還是拉拉雜雜寫了上面這些文字,其中不準確、不深刻的地方在所難免,只好請林偉和讀者們批評指正了。
期待著林偉有更多的學術成果問世,期待著早日讀到他的《唐弢評傳》。
2015年6月28日于寧波北侖江星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