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嘯山莊(譯文名著典藏)
- (英)艾米莉·勃朗特
- 2380字
- 2019-06-26 16:41:29
希望在人間
全書將結束的兩章(第32、33章)是屬于卡茜和哈里頓的。
這一對表兄妹的關系一開始就不正常。他們倆在教養、性格等各方面的差距太大了。卡茜聰明活潑,受過很好的教育;哈里頓卻是愚昧無知、粗魯、傲慢,連自己的名字都認不得。卡茜有意考問他:宅子的正門上面鏤刻些什么字;他卻張口結舌,只會像傻瓜似地抓抓頭皮,不知道那就是他祖先的姓氏:“哈里頓·歐肖”。
可是這個小鄉巴佬卻在暗暗地用愛慕的目光注視著像天仙般美麗、也像天仙般不可親近的卡茜。這位仙女出現在哈里頓的粗俗的世界里,把他從一片渾渾噩噩的愚昧、昏沉的狀態中喚醒了。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身上存在著那么多的缺陷,他第一次為自己不認得字而感到痛苦,他第一次開始有了上進的要求(偷偷地學文化),他第一次為自己的粗野的行為感到羞愧,甚至紅著臉來到卡茜跟前,低聲下氣地向她認錯。
可惜他這種努力向上的良好的開端,并沒有得到卡茜的賞識。她看到的只是一個骯臟、粗野、有許多壞習慣的鄉巴佬。甚至當他守候在路邊,想請求她原諒的時候,騎在馬上的卡茜卻懷著成見,還道是要來謀害她,一鞭子抽在他身上,就催促馬兒奔馳而去了(第24章)。
哈里頓并沒就此灰心,私下仍然在努力學著認字,他的雄心壯志是卡茜讀過的書,有朝一日他也能讀,——這是說,他渴望有朝一日能夠悄悄地挨近卡茜的精神世界,因此卡茜的書竟被他一本本都偷了來。
可悲的是他的起點太低了。從他原來的愚昧無知,每跨出一步,不知要付出多少痛苦的代價,而這種堅毅的進取心卻不能為卡茜所理解。她當面嘲弄他,故意模仿他念書時的那種怪腔調來羞辱他。哈里頓忍無可忍了!
一開始,因為愚昧無知而遭到嘲笑,現在又因為要努力擺脫這種愚昧無知,而遭受到更尖刻的嘲弄。到了這個地步,他完全絕望了。他氣憤得把苦心撿來的、寄托著多少期望的書本全都投進了火焰,甚至還給了卡茜一個清脆的嘴巴子。他們之間不斷的摩擦終于爆發為一場激烈的沖突。
從此在哈里頓的心目中,不再有卡茜的人影兒了——不管她長得多秀麗!也永遠不跟那些倒霉的書打交道了!雄心壯志一筆勾銷,從此他甘心墮落,又一頭扎進原來的愚昧無知的狀態中去了。他還是那個不學好、不想上進的野小子。
一位嬌生慣養、有教養的小姐,帶著偏見,看不起一個骯臟、粗野、不懂體面的鄉巴佬;而處處顯得笨拙可笑的小伙子,自尊心卻特別強烈,不容許別人的嘲弄。他用偏激的、傲慢的態度來保護一個男子漢應有的自尊心。
這表兄妹二人一開始就相處不好,彼此不斷地發生摩擦、沖突、爭吵(第18—31章),而這“傲慢與偏見”的不正常的關系,應該由希克厲負責。
首先,小哈里頓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機會。希克厲挾著仇恨,這樣說:“我把他抓在手里,比他那壞蛋老子掐住我還緊些,而且把他壓得更低,你瞧,他為自己的野蠻勁兒而得意呢。”
他要叫哈里頓永世不得翻身,在別人的眼里永遠是一個叫人瞧不入眼的蠢東西;而且永遠不會知道他是在受精神上的虐待,卻對他的壓迫者反而產生一種狗對主人般的依戀之情。
其次,他絕不容許在表兄妹間有機會發展正常的友誼。
卡茜日日夜夜侍候垂死的病人(她名義上的丈夫),快支撐不住了;哈里頓不止一次表示愿意替代卡茜熬夜;可是每一次都被希克厲攔住了。卡茜并不知情(當然更不用說領情了),只道她周圍的人,包括哈里頓在內,都是些見死不救、沒有心肝的家伙。因此,小林敦死后,她帶著布滿血絲的眼睛和一顆凄涼空虛的心下樓來,在客廳露面時,哈里頓幾次主動接近她,向她表示好感,每一次都給她用冷言冷語,加上冰霜般的臉色,打了回去。
幸虧卡茜的親愛的保姆這時來到山莊做女管家,私下給她帶來了她心愛的書本,她那枯寂的心田得到了滋潤,產生一種精神上的渴求,她開始對從小沒人愛憐的哈里頓產生了同情,愿意幫助他,和他共同享受讀書的樂趣。可是沒有那么容易!當她回過頭來主動向哈里頓表示好感時,那個自尊心受了嚴重損害的小伙子已經發誓不再和這個鬼丫頭打交道了。姑娘幾次三番想表白自己的誠意,小伙子卻認定這又是在玩弄什么取笑他的鬼花招。
但是愛,廣義的愛,在人們正常的感情生活中,是最正常的需要。特別是感情豐富的年青人更需要愛——愛人和被人所愛——來充實自己的生命。愛情對于他們,就是人生最高的幸福。
小卡茜和哈里頓最后和解了。有意義的是幫助他們倆終于解開疙瘩的,是作為禮物、用緞帶扎起來的一本美麗的書——一本象征友誼、象征知識的書。他們倆終于沖破了“仇恨”所設下的重重障礙,克服了各自的成見,學會了相互尊重——“一個是愛著,只想學會尊重對方;另一個是愛著,只想能獲得對方的尊重——他們倆都努力要最后達到一個目標。”
這在冰霜凍土中十分艱苦地萌發的愛情,一旦扎了根,誰也不能再從這一對年青人的心靈中奪走他們日夜守護著的寶藏了。希克厲這個暴君想破壞那一對受盡他壓迫的年青人的愛情,他們倆共同起來反抗他了。
那第二代的愛情,展現了十分動人的情景。
卡茜真心誠意地幫助哈里頓,使他封閉的心靈重新打開,產生了一種精神上的渴求。一旦被一種真摯的情意感化了,哈里頓這個天性淳樸的孩子證明自己是一個勤奮用功的好學生,他的啟蒙老師又是一位熱情而又嚴格的好導師,難怪他的學業進步得很快。他最渴望的是每次做好作業,能從老師那兒討得他應有的鼓勵:一個以至一連串甜蜜的親吻。
現在,哈里頓和卡茜,他們倆是表兄妹,也是導師和學生,又是一對幸福的情侶。
女作家把純潔的愛情和人類最美好的感情聯系起來,把愛情看做是一種鼓舞的動力,促使人們產生努力上進的要求。更難得的是,她把“愛”和“恨”這兩個對立面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作品的尾聲無異在向人們訴述這樣一個信念:
“愛”屬于人性的最美好的部分;“恨”是人性的被扭曲,是人性的墮落。“恨”想在人間建立絕對統治,盡管它似乎多么強大,但是辦不到。沖破了仇恨,終于建立起來的愛情,就是凍僵的、麻木的人性復蘇了,受壓抑、被扭曲的人性終于得到解放了。人類是永遠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