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周圍的人討論:怎樣的人才最受歡迎?也許有人會說,長相出眾的人最受歡迎;也有一些人會說,能力出眾的人最受歡迎。這兩點,我們都不可否認,但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更重要的是應情應景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就是人們說的“口才”,因為任何人都免不了要與人交流和說話,一個“會說話”的人,必定能夠將自己的智慧、優雅、博學通過出色的口才展示在眾人面前,從而使自己更容易受到周圍人的喜愛。
然而,要與人交流,并非只是簡單地說話,而是要溝通,所謂溝通,指的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交流的通暢。從溝通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知道,溝通必須是雙向的,這樣一來一往,才能夠算得上是真正成功的交流。為此,我們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要想獲得好的效果,就不能一味地說,而忽視了溝通對象的存在。
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常常會產生疑問,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說了很多,孩子好像一句話也沒聽進去呢?為什么一和愛人說話就吵架呢?為什么向領導建議,卻被駁回呢……溝通似乎很難。其實這一切只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溝通的要義所在——直指人心的溝通才是最有效的溝通。
人際交往中,我們常常佩服那些溝通能力強的人,他們似乎有著某種魔力,在三言兩語間就能搞定一切難題。那么,何為溝通能力強呢?其實,就是能夠打動人心,把話說到別人的心坎上。真正的溝通能力,不僅是擁有滔滔不絕的說話能力,更重要的是有見機說話的技巧,善于說話的人不一定說得很多,但是,他說的每一句話都能夠恰到好處。而那些善說者之所以能將話說到點子上,還在于他們能夠通過語言來影響他人的心理,說出對方想聽的,了解對方所擔心的、顧慮的等。這樣,我們就找到了與他人進行良好溝通的那把鑰匙。
良好的溝通離不開心理學。在這個世界上,最難以捉摸的其實是人的心理,為此,一定要懂得“攻心”,以“心”為重。因此,我們在訓練自己溝通能力的同時,還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學會察言觀色,了解對方的心理,以此來決定什么時機該說什么話,什么時機不該說什么話,或是該說多少話。
對于心理學,一些人認為它高深莫測,甚至以為只要學了心理學就能看透他人的心思。實際上,心理學并沒有如此神奇。但盡管如此,了解心理學倒確實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他人的心理,從而幫助我們找到更好的溝通對策。
在本書中,我們就將從心理學的角度,從各個細小的方面來探討如何通過心理技巧來達成溝通目的,以此來幫助大家解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疑慮和困惑,進而幫助我們達成所愿。
編著者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