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表達的藝術:教你簡單有效的說話方法
- 趙磊
- 1364字
- 2019-08-23 19:06:54
比喻手法的運用使你的談吐更加妙趣橫生
比喻是文學創作中常用的一種修辭手法,它能將抽象的事物變得形象生動,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還能將深奧的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以說明,令人更加容易接受。其實,在口語交際中,善用比喻也可以很好地達到這樣的效果。
關于比喻的妙用,戰國時代惠施曾經說過:“(比喻)以其所知,喻其之不所知,而使人知之。”在日常的發言和交談中,恰當地運用比喻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說服他人時,比喻比羅列一大堆枯燥乏味的證據更加令人信服,并能使人豁然開朗,無須多言,深意自明。
比喻是一種高超的說話技巧,它不僅可以化枯燥乏味為生動有趣,化深奧難懂為淺顯易明,化抽象概括為具體形象,化冗長繁復為簡潔扼要,還可以顯示說話者的機智幽默,委婉得體,舉重若輕。在日常交往中,或許會遇到一些令人尷尬的話題,這時與其直接回答,不如巧妙地運用比喻來回答,既不回避,又保全了自己的面子。例如,在紐約國際筆會第48屆年會上,中國著名作家陸文夫被問及對于性文學的看法時,依照中國人含蓄內斂的性格,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似乎有些難堪,于是陸文夫巧妙地用了一個比喻作答:“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禮品時,往往當著別人的面就打開來看,而中國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離開后才打開盒子。”大家聽到這個形象有趣的比喻都發出了會心的笑聲,接著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陸文夫用比喻將一個敏感的難題解答得簡練而又圓滿,由此可見比喻的妙用。
田甜的婆婆從鄉下來了,一開始,大城市出身的田甜對這個穿著土氣、滿嘴方言的鄉下老太婆不以為然,甚至還有一點兒看不起,但是時間長了,婆婆充滿鄉土氣息、妙趣橫生的比喻令田甜不由得刮目相看。
聽說公公婆婆的婚姻完全是媒妁之言,婚前兩人連面都沒見過,于是田甜奇怪地問:“既然婚前沒有感情,媽你跟爸現在的感情怎么那么好呢?”婆婆說:“我們就好比一壺冷水,放在爐子上,時間越久,溫度就越高,到最后自然就沸騰了唄!”田甜被婆婆生動的比喻逗笑了。
田甜帶婆婆出去逛街,買了一大堆東西,回到家,田甜問婆婆:“逛街的感覺好嗎?”婆婆笑著回答:“逛街讓我體會到了變身的感覺。”田甜好奇地問:“為什么?”“出門是兔子(跑得快),付錢時是鵝(抬頭挺胸),回家是駱駝(背了一大堆)。”田甜聽了不禁哈哈一笑。
田甜覺得自己的老公什么都好,就是只知埋頭搞科研,不太善于同人交際。有一次,田甜又因此在數落老公,婆婆笑瞇瞇地說:“閨女,你喜歡夏天的蚊子和青蛙不?”“當然不。”田甜說。“那不就是,蚊子和青蛙天天在耳朵邊聒噪,但沒人喜歡;公雞每天只在天亮的時候叫一聲,但大家就都起床了。所以說得多不一定有用。”果然,沒多久,老公的一項科研成果獲了大獎,老公被提拔為技術科長,田甜這才領會婆婆的智慧:“你媽說你會‘一鳴驚人’,這話一點兒不假!”
老太太并沒有多大的學問,但是她巧用比喻,令所說的話妙趣橫生,充滿了生活的智慧。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人若想有打動人心的好口才,光將事情說得清楚明白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妙語連珠、幽默風趣,才能給人藝術上的美感。一個通俗形象的比喻,勝過長篇大論的敘述,它基于聯想、富有想象,不僅給人以哲學上的啟迪,更能體現出說話者的機智與幽默。所以,我們在訓練自己的口才時,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形象思維能力,將比喻巧妙地用于說話論證之中,使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