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母親是孩子人生的總設計師

孩子的成長來自媽媽的點滴教育

培養和教育孩子是一項艱苦而偉大的工程。面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各種挑戰,獨生子女的培養和教育是擺在每位媽媽面前的一道嚴峻課題。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課,伴隨每個人直到永久。

母親,在每一個孩子的人生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她不僅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承擔著對孩子的搖籃教育,也是孩子的終生老師,關系到孩子的終生教育。

母親培養孩子健康成長,其過程繁雜而有趣,重點不是在如何“養”大,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好行為和好品德。怎樣教育好孩子是許多媽媽最為關注和頭疼的事情。其實,媽媽們想教育好一個孩子并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兌現的,必須從生活中的點滴行動做起。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與責任感

很多孩子在小時候出于好奇,總會很積極的幫著媽媽干些事情。可當他慢慢長大后,媽媽吩咐他做一些事情時他總是懶于去做。這時很多的媽媽就會因為疼愛孩子而包辦所有的事情。其實,媽媽這樣做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長。長期下去,會使孩子缺乏獨立性、責任感。所以,平時媽媽們應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比如擦地、刷碗、倒垃圾等家務。

不失時機地去鼓勵孩子

作為媽媽,平時多給孩子一些表揚和鼓勵是有必要的,有利于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準則,也有利于增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互信任,同時也有利于發現孩子的長處和優點。媽媽看到孩子的一點點進步就肯定他鼓勵他,耐心引導他,以實際行動支持他。這樣,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

尊重孩子,維護孩子的尊嚴

孩子也是有尊嚴的,媽媽要學會尊重孩子。當孩子犯錯時,媽媽不要在別人面前訓斥、指責孩子,要給孩子留一份尊嚴。最明智的做法是,找個適當的時機和孩子溝通,盡可能地用積極的方法,鼓勵、提醒孩子,讓孩子自覺的朝家長預期的方向發展。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媽媽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應鼓勵孩子挑戰自我,增強自信。

適當地對孩子進行挫敗感訓練

媽媽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挫敗感,這樣有利于孩子在挫折與失敗面前更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現在的孩子從小養尊處優,家里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轉,一遇見困難就有大人去解決,孩子從小就沒機會獨立去面對困難,以致造成孩子心理承受力的脆弱,獨立面對困難時就變得手足無措,無所適從。日本的孩子走路摔倒時,父母從不去扶他起來,為的就是從小培養孩子面對困難的能力,讓孩子變得有韌性。

多與孩子交流和溝通

媽媽要注重與孩子的交流,了解孩子生活和學習的氛圍,了解孩子與人相處的能力等。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改正缺點、克服困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和及時更正他的不良習慣和品行。很多孩子每天放學回家,都會把在班上的一些事情講給媽媽聽,媽媽要通過評判孩子所講的事情讓孩子知道什么是美與丑、對于錯。如果孩子喜歡上某一個歌星或影星,媽媽要和他一起收看有關的節目,并且加以分析,同時要告訴他,只能喜歡,不能盲目崇拜。

教孩子學會寬容和理解

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受不了任何打擊和委屈。這也是許多花季悲劇產生的原因。孩子在與別人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生矛盾,這時,媽媽應告訴他要學會寬容。當然,也不能一味的忍讓,對方有錯誤要明確指出,然后告訴他“我不計較,我們還是好朋友”,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形成大大咧咧的性格。這種性格會使孩子在以后深受朋友們的喜愛。

多給孩子充充電

有益的閱讀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種營養注入,好習慣的養成對孩子一生有益。因此,媽媽在有空的時候別忘了多帶孩子去書店轉轉。當然,并不是每次去都要買書,而是要利用去書店的機會,增加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時間,要讓孩子知道讀書不僅僅可以獲得知識,還應該是一種自覺的行為習慣。

如果媽媽們掌握了正確的教育方法,那么,教育起孩子來就顯得游刃有余了。

媽媽和孩子的感情更親密

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媽媽與孩子之間有著血緣關系,每一個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這是人的天性。特別是現在很多的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就成了媽媽的掌上明珠。媽媽無微不至地關懷、體貼、照顧,對培養孩子純潔的心靈、高尚的情操、堅強的意志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非常有利的。然而,要使孩子健康地成長,光有母親愛孩子的情感基礎還不行,還必須要培養孩子愛母親的情感。試想,一個人連自己的媽媽都不愛,怎么可能會去愛別人呢?所以,作為母親必須從小培養孩子愛父母的情感,這是孩子所有情感的基礎。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孩子具有愛父母的情感呢?

媽媽要身體力行,為孩子樹立美好的形象

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并且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媽媽和孩子朝夕相處,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使他們終身難忘。所以有人說:“孩子是家長的翻版。”媽媽要孩子愛自己,就必須在言行上起到示范作用,用自己美好的形象去感染孩子、熏陶孩子。例如,在天冷時,媽媽可以說:“寶貝!天涼了,你冷嗎?”在孩子做作業時,媽媽可以說:“孩子,媽媽為你準備一杯熱飲料,趁熱喝了吧!”此外,媽媽還可以時常詢問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狀況等等。

媽媽要時時、處處對孩子表達自己愛的情感

作為母親,在生活上要關心、體貼孩子;在學習上要鼓勵孩子積極向上;在品德上要嚴格要求孩子。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媽媽對于孩子的一些健康、合理的精神需要,應盡量給予滿足,如買課外書、玩具、參觀、游覽等,讓孩子感受到母親對他的愛。同時,對孩子的優點,媽媽應適當地進行表揚;對孩子的缺點或錯誤要進行具體分析,然后采用正確的方法予以矯正。如孩子是好心干壞事(想幫媽媽洗碗,卻不小心打破了碗),是由于好奇心進行了破壞(由于想探索玩具的秘密,不料弄壞了玩具),還是明知故犯等,不同情況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媽媽這樣做,在孩子的潛意識里面會認識到,母親是很關心他的,是與他站在同一立場上的。這樣,孩子就會逐步增強愛母親的情感。最不可行的就是,在孩子犯錯后,媽媽不問青紅皂白,一概責罵、訓斥甚至棒打。這樣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時間長了會造成孩子對母親的仇視與記恨。母子對立怎么可能培養出孩子愛母親的情感呢?

教育引導孩子以行動表達對母親的愛

除了讓孩子具有愛母親的情感外,母親還要引導孩子以行動來表達對自己的愛。對低年級的孩子,家長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引導:

第一,培養孩子對家長有禮貌

孩子對媽媽有禮貌是孩子愛媽媽的最直接的表現,也是最起碼的要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媽媽必須嚴格要求孩子:平時與家長說話要用禮貌用語;家長問話要回答;早上起床要說“爸爸、媽媽早”;上學去要與爸爸、媽媽說“再見”;晚飯后休息時要與爸爸、媽媽說“晚安”;有事出門要得到爸爸、媽媽的同意;事后回家要告訴爸爸、媽媽自己回來了;當爸爸、媽媽工作、學習、休息時不去打擾。媽媽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不久你的孩子就會養成對父母有禮貌的行為。

第二,引導孩子分擔家務勞動

媽媽要讓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這樣做不僅能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習慣,也能增強孩子愛父母的情感。如:爸爸燒菜沒佐料,可以讓孩子去買;星期天媽媽為全家人洗衣服(也包括孩子的),可以讓孩子把全家人的手帕洗一洗;下雨了,讓孩子把晾在外面的衣服收回家。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懂得不能總讓爸爸、媽媽關心、照顧自己,自己也要關心、體貼爸爸、媽媽,要為他們分擔一些家務勞動。

第三,讓孩子從小學會體貼家長

在爸爸生病的時候,媽媽可以讓孩子為爸爸端湯送藥;可以讓孩子在爸爸床頭放上一瓶鮮花,以此讓爸爸得到寬慰。當孩子羨慕同伴的某一玩具、某件衣服,而媽媽因家里經濟拮據而不能為他增添時,就要給孩子講清道理,教育孩子體諒家里的困難。此外,有時間的話,家長可以經常與孩子談談自己在工作崗位上勞動的忙碌與辛苦,讓孩子理解父母,聽從父母的教導,接受父母的意見,讓父母少為自己操心,安心工作。經常這樣引導,孩子就會懂得體貼父母。

孩子愛父母是孩子愛人民、愛祖國的思想基礎,培養孩子愛父母的情感是每位媽媽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我們每位媽媽都來重視這項工作吧!

想想自己要當什么樣的媽媽

有人把家庭比做人生之海中的一艘小船,孩子憑借父母之船遮風擋雨,劈波斬浪。父母兩人如能齊心協力,即使在滔天的波浪中也能維系小船的平衡,讓孩子感受到安全;父母離心離德,心不往一處想,勁不往一處使,哪怕是風平浪靜也可能翻船,孩子同樣遭受“滅頂之災”。因此,家庭既可以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搖籃,也可能成為孩子的毀滅之舟。

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媽媽是最有發言權的。因為,從孩子出生到學前,這段人生的啟蒙教育大多是由媽媽來完成的。但是媽媽也有許多類型,下面作以簡單分析:

期待型

期待型的媽媽不顧子女的天賦,把自己的夙愿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希望著子女完全按照自己臆想的要求和標準去做,這樣的媽媽對孩子往往期望值過高。倘若媽媽持有這種態度,而子女的能力不能達到媽媽的要求時,就容易使子女的意志消沉、自卑、冷淡,沒有活力,缺乏自制力,個別嚴重的甚至造成孩子自殘、自虐、自殺等行為。如果你是這種類型的媽媽,那么,你該適當的反思一下自己了,以免日后造成嚴重的后果。

過度保護型

過度保護型的媽媽對孩子所有事情都不放心,恐怕自己為孩子考慮的不周全,總擔心自己微小的疏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雖然這類媽媽一切都為孩子著想,但是孩子卻不見得領情,因為他們會感到壓抑、受拘束、沒有自由呼吸的空間。如果你是這種類型的媽媽,在教育孩子時請注意將你看管孩子的尺度再放寬一些,讓孩子有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也許他會把事情搞得一團糟,但是你不給他嘗試的機會,他永遠也長不大,永遠也無法自立。只有媽媽適當的放手了,孩子才會一步步邁向成功。

驕縱型

驕縱型的媽媽對孩子過度的溺愛放縱,不管孩子怎么做,她都支持,都認為是對的,哪怕是孩子犯了嚴重的錯誤她也從不嚴厲批評。這類媽媽培養出來的孩子看似幸福,實則相反,孩子常因缺乏耐力和自制力,經常得寸進尺、貪得無厭,而且不愛自己動手,長大以后他會變得好吃懶做,生活自理能力差。如果你也在以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么,你的孩子以后的一切惡果都是你現在一手造成的。所以,你現在必須注意嚴厲管教子女,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棄惡揚善。這個轉變過程要把握好度,循序漸進地改變。

放任型

放任型的媽媽內心希望給孩子一個自由生活的空間,因此,對孩子的事情一般讓孩子獨立做主,從不過分干涉。但由于媽媽與孩子接觸時間少,沒有全面了解孩子的想法、情緒等,容易讓孩子感到媽媽對自己疏于照料,而且不受重視。所以,媽媽在寬容孩子的同時,也應給予他適當的指導及約束,因為孩子畢竟很小,他沒有能力分辨善惡美丑,需要媽媽做積極正確的指引。

過度贊譽型

過度贊譽型的媽媽常會對孩子的優點過度贊譽或夸大。這類媽媽總是忙于讓子女在各個方面出類拔萃,從學業、課余生活到穿衣打扮。孩子在媽媽的贊譽聲中成長,使他們習慣了聽溢美之詞,也愈發地失去了上進心,他們很難融入環境,也承受不了失敗。

過度冷漠型

過度冷漠型的媽媽會很注意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很少與孩子溝通,她們認為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更加堅強。但是,孩子總希望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并得到別人的承認。所以,媽媽的冷漠往往會讓他們感覺到媽媽不夠重視自己,從而愈發缺乏自信,變得膽小。甚至有些孩子為了彌補親情上的缺失,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引起別人的注意,其行為往往過激。

過度情緒化型

過度情緒化的媽媽在處理與子女的關系時,完全從自己的興趣和情緒出發。今天她高興,就會興高采烈地與孩子們分享,孩子說什么她都會同意;但如果她第二天情緒不好了,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與這樣的媽媽生活在一起,會從此失去安全感,變得異常焦慮,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樣做才能讓媽媽高興。

通過上述的介紹后,你想做一個什么樣的媽媽呢?如果你屬于上述類型中的一種或幾種,那么,從現在開始你就應該掌握科學的教子方法和心理技巧。只有這樣,才能使你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成為真正的合格母親。孩子在你的精心培養下,才會成為一個心智全面發展、健康有為的合格人才。

媽媽夸獎孩子也要講究技巧

大多數的媽媽都知道贊美孩子是教育孩子的一種策略和方法。贊美是促進孩子不斷改掉缺點、毛病,不斷進步、成功的關鍵。但是被鮮花和掌聲包圍的孩子往往經受不住失敗和挫折的打擊。因此,媽媽夸獎孩子也要講究方法,如果方法不對就會適得其反。

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媽媽在實踐中總結出的夸獎孩子的技巧:

夸孩子要力求客觀實際

媽媽在準備夸獎孩子時,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也就是說,只有在孩子做了值得夸獎的事情時才去夸獎他。媽媽如果對孩子無原則地加以夸獎,特別是孩子做了錯事時,也仍然盡說好話,就會使孩子養成是非不分、驕橫跋扈的壞習慣。例如,在孩子朗誦時,有的字讀音不太清楚,當他讀對時,媽媽要及時給予肯定和夸獎;當他讀錯時,也要給予客觀的評判:“你讀錯了?!弊尯⒆羽B成正確的是非觀念,使其感到被夸理所當然而不是牽強附會。同時針對孩子的不足,也應給予積極鼓勵,樹立其自信心。如對孩子說:“多讀幾遍,相信你會讀準確的!”

媽媽夸獎孩子要就事論事

媽媽夸獎孩子時,不要直接贊美孩子整個人,而應該贊美孩子的具體行為,也不要夸大其詞,言過其實。例如,當孩子畫一幅不錯的兒童畫時,千萬不能說“真聰明”而應說“喲,這幅畫畫得不錯”。要知道,過分的贊美,會給孩子播下愛慕虛榮的種子。

媽媽夸獎孩子要掌握分寸

在孩子經過努力做出了成績,或者他做完了應該做的事,都有權得到贊美。但須注意不要重復贊美。

夸具體不夸全部

有些媽媽在夸獎孩子時慣用“寶寶,真棒”“寶寶,真聰明”“寶寶,真乖”等比較籠統的詞。其實,媽媽總是籠統地表揚孩子,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也許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飯,媽媽與其興高采烈地表示“寶寶,你真棒”,不如告訴他“謝謝你幫媽媽端飯,媽媽很開心”。有針對性的具體表揚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應該怎么做,如何努力。

家長對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如果都用“聰明”來定義,結果只能是讓孩子覺得好成績是與聰明畫等號,一方面他會變得“自負”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們面對挑戰會采取回避,因為不想出現與聰明不相符的結果。

媽媽在留心孩子的努力后真正做到“夸具體”

家長首先要對孩子做事情的整個過程有所了解。有時你親眼看見孩子付出的努力,在總結孩子成績的時候,不妨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說出來。比如孩子寫完作文后,你可以說:“文章的開頭很好,你能想出這樣的開頭實在不容易;中間的描述能感覺出你經過了仔細的觀察;結尾的一句話也比較精彩,用它來點題很恰當……”這樣,你把孩子在作文上所花費的辛苦一一說了出來,愉快自信的笑容立刻就會洋溢在孩子的臉上。

如果你沒有親眼見到孩子的努力也沒關系,你可以用提問的方式讓孩子自己說出努力的過程,這中間不失時機地加以適當的點評,同樣可以給孩子一個有益的贊美。

試試這樣夸孩子:

有益的稱贊:我喜歡你的卡片,很漂亮,也很風趣。

(孩子的感覺):我的品味不錯,我可以信賴自己的選擇。

無益的稱贊:你總是這么體貼。

有益的稱贊:非常感謝你今天洗了盤子。

(孩子的感覺):我很負責。

無益的稱贊:你比其他人做得好。

有益的稱贊:你的作文有幾個新的想法。

(孩子的感覺):我也可以有創造性的。

無益的稱贊:你寫得不錯,當然了,你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

媽媽掌握鼓勵和贊美孩子的技巧,就會成為天下最了不起的媽媽,你的孩子也會成為天下最幸福的孩子。

媽媽要教給孩子值得教的東西

舐犢之情是為人母的天性,但愛,需要理性。母愛是偉大的,過分溺愛孩子的媽媽卻是可憐、可嘆、可悲的!到底應該怎樣去愛自己的孩子,每一個媽媽都應具有清醒的認識。

現實生活中,有的媽媽忙于工作,忙著賺錢,無暇顧及對子女的教育,孩子小的時候扔給爺爺奶奶,長大了便交給學校,推給社會,錯誤認為只要給他們殷實的經濟保障就夠了。實際上,這種放任教育法,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是一種不健康的“愛”。

媽媽在施愛前要考慮一下,孩子究竟需不需要

媽媽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兒女的身上明顯是不對的。這樣兒女不但不會開心,更不會對媽媽感恩。例如,一個小女孩的媽媽,在自己小時候就特別喜歡穿花裙子、帶花。于是,在她有了女兒以后,她就想著把自己的女兒也打扮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媽媽給小女孩買了花裙子,而且還給小女孩留了長發。每次外出時,媽媽總會找出最漂亮的裙子和很漂亮的頭花,為女兒精心打扮一番??墒?,女兒喜歡穿運動服,每一次都會哭鬧著不要這些,但每次媽媽都是以不穿就不帶她出去為理由來強迫她穿裙子。

媽媽不要包辦,要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

發生問題的時候,媽媽要先考慮一下問題的所有權是誰,不要剝奪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例如,燦燦和小朋友小寶,一起拿著小筒子、小耙子、小勺子在玩沙子。突然,燦燦的媽媽聽到燦燦大哭了起來,于是她連忙過去看,原來是小寶把燦燦的小筒子拿走了。燦燦的媽媽就跑過去幫燦燦要了回來。燦燦媽媽的這種做法顯然剝奪了燦燦自己解決問題的權利。其實,媽媽應該鼓勵孩子自己去找小寶要回屬于自己的東西。這樣的話,燦燦在以后遇到困難時就不會退縮,并且會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問題。長此以往,媽媽就會培養出一個勇敢、堅強、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進的孩子。

媽媽不立即服務,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媽媽要學會等一等,不要立即反應。讓孩子經歷自然合理的行為結果。例如,芮芮很喜歡玩積木,小時候她每一次玩完后,就不管了,任由積木滿地都是。每一次媽媽都會馬上收拾起來,免得看起來亂亂的。其實,孩子小時媽媽幫著收是沒錯的,但是媽媽更應該做的是,在一邊幫孩子收的時候,一邊告訴她這樣做會很干凈很整潔;再訓練她自己來收拾。她如果不馬上收拾的話,這時媽媽也不要馬上幫忙,積木就在那里放著。結果在她第二天再玩的時候,發現東西缺了,下次她就會自己主動收拾。

媽媽不要為孩子開“專利”

很多媽媽因為孩子小,所以視孩子為家庭中的地位最高者,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但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媽媽自己平時是一個很有規律的人,卻顧及到自己孩子小,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常會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漫不經心,有始無終。

在孩子提出要求時,媽媽不能輕易滿足

有的媽媽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有的媽媽還給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并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孩子任性,媽媽不要事事遷就

在日常生活中,媽媽不要無原則地一味遷就孩子。對于孩子的正當的、合理的要求,應當盡量滿足,一時辦不到也應該說明原因,對于不合理的要求堅決不予遷就。對于孩子任性的壞習慣,媽媽要予以“冷處理”或轉移注意力。在孩子大哭大鬧時,媽媽可用一種新的事物或某種強烈刺激吸引和轉移他的注意力,或采取“冷處理”辦法,即暫時不要理睬,等他安靜下來后,再跟他講道理。這樣就會使他慢慢感到亂發脾氣或大哭大鬧“要挾”不了大人,任性的毛病就會自然得到克服。

媽媽應教給孩子學會感恩

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不懂得感恩就背離了人性;不會感恩的人,帶給社會的只能是冷漠和殘酷。所以,家長在為提高子女的智商而努力的同時,也千萬別忽視了對孩子“情商”的培養。

懷有感恩的心,就是時時對自己的現狀心存感激,同時也要對別人為你所做的一切懷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媽媽要教育孩子別人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無論是父母撫養他們,是老師教給他們知識,還是朋友給予他們友情以及其他人給予的幫助,這一切都是“恩情”。

在孩子知道什么是“恩情”之后,即認識到他平時從親人、從他人、從社會那里得到多少恩惠,等日后有機會當以更大的誠意和實際行動給予回報,而這種回報不僅僅是物質上的,還包括情感方面的回報,哪怕是一句簡單的“道謝”都會讓人感到無比的欣慰。此外,媽媽要讓孩子知道,并非報大恩大德的大舉動才叫報恩,對父母的點滴孝行,對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關心也是一種報恩。孩子如果能常懷感恩之心,不僅能培養他們與人為善、與人為樂、樂于助人的品德,促進他們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對其今后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都會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那么,作為媽媽應如何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讓他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呢?

言傳身教,讓孩子識恩

感動能激活人追求真善美的心理,使人愿意為了美好的理想去做任何事情。要讓孩子學會感恩,媽媽首先應該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要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去教育感染孩子。例如,當孩子把自己手中的東西塞到媽媽的嘴里時,媽媽應該積極回應:“謝謝!真的很好吃?!碑敽⒆咏o你端來一杯水,你一句“謝謝你為媽媽倒水,媽媽很感動,你是一個懂事的孩子”會讓孩子深深感動,并讓孩子知道恩情和回報。

時時事事,教孩子知恩

媽媽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首先是讓孩子知恩。媽媽應該從身邊事做起,要讓孩子知道對給予自己生命的父母、對照顧自己的親人、對幫助自己的同伴、對教給自己知識的老師、對做出可口飯菜的廚師叔叔,甚至一棵樹、一朵花、一棵小草等,都對自己有恩。對父母、親人祝福“節日快樂”,對老師說一聲“您辛苦了”,對照管生活的叔叔阿姨說一聲“感謝你們為我們做好吃的飯菜”,等等。關鍵是時時事事,給予孩子熏陶。

體驗教育,助孩子體恩

感恩實際上是一種心情,是一種心境。媽媽要運用體驗的方法,讓孩子將自己置身于他人的處境,為他人著想。例如,當孩子撕壞圖書、捏死小螞蟻時;當孩子摘樹葉、踐踏小草時……媽媽可以啟發孩子想想自己被別人踩了是什么感覺,被別人打了又是什么感覺,讓他們從中知道對待比自己弱小的生命應給予幫助,從而反省自己的不良行為。

實踐活動,引導孩子感恩

雖說大恩不言謝,但感恩一定不要僅發于心而止于口。對自己需要感謝的人,一定要把感恩之意說出來,把感恩之情表達出來,要讓孩子以行動回報父母、老師、同學、親人的恩情,讓他們在實踐中知恩、感恩、報恩。例如,“三八”婦女節給奶奶、外婆、媽媽送上一杯甜甜的糖水,讓她們感受自己對她們甜美的愛;父親節給爸爸送上一張自己親手做的感恩卡;重陽節給爺爺奶奶唱一首感恩的歌;教師節為教師做一件小事,等等。媽媽要讓孩子知道,對別人給予自己的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幫助和關懷,也不要忘了感恩。還可讓孩子每天說一句感謝的話,例如:感謝建筑工人讓我們坐在溫暖的教室里;感謝送水叔叔為我們送來清涼甘甜的水……

孩子的心猶如一片凈土,種植感恩,就會收獲仁愛、關懷、寬容和幸福。從小給孩子的心靈播下感恩的種子,讓他們對一切美好的事物心存感激,那他們將會以坦蕩的心境、開闊的胸懷來應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來報答父母、師長,報答社會。

媽媽要善于挖掘孩子的興趣

孩子的興趣越廣泛,他的學習就會越好,他的眼界就會越開闊,對某些學科就越能理解得全面與透徹。

孩子的各種課外、校外的興趣活動也會促進孩子的課內的活動。比如:喜歡閱讀文學作品,就可能對語文課感興趣;喜歡植物,就可能對生物課感興趣;喜歡機器,就可能對物理感興趣,等等。

孩子能否形成積極的、穩定的興趣與媽媽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因此,媽媽們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精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獲得智慧的關鍵。好奇心是孩子們的天性,也是他們敢于探索新知、敢于創新的動力。創造精神就像是一雙巨大的翅膀,能帶著孩子在知識的天空里展翅高飛。父母可從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開始,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

很多媽媽都應該有這樣的經歷:很多孩子會指著大人習以為常的東西問:“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可是有些父母會對孩子說:“問這么多,煩不煩?”也許,孩子的好奇心就在父母的不斷喝斥聲中被扼殺了。

世界上第一架飛機的發明者萊特兄弟,小時候是一對富有好奇心的孩子。有一次,兄弟倆在大樹底下玩,兩人產生了爬上樹去摘月亮的想法,結果把衣服都鉤破了。他們的父親見此情況,不僅沒有責罵他們,而是耐心地開導他們。在父親的引導下,兄弟倆日夜為制作能騎著上天的“大鳥”而努力。這期間,父親不失時機地買了一架酷似直升機的玩具送給他倆,這更加激發了他們對制造升空裝置的濃烈興趣。萊克兄弟不斷地學習升空技術方面的知識,翻閱了大量有關飛行的資料。最后,在父親的鼓勵下,經過多次試驗,兄弟倆終于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

其實,我們的媽媽也可以像萊特父親那樣,注意傾聽孩子的問題、想法,尊重孩子的觀點,積極地引導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獨立思考、探索新知的能力。這樣,孩子就能在不斷地發現和思考中增強創新能力。

為孩子創造一個愉悅的學習環境

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特別愛聽故事,在你給他講小人書中的故事時,他常常是一邊聽一邊迫切地想認識書上的字,這種主動要求學習的精神是非??少F的。媽媽可以利用這一時機因勢利導,適當教孩子認認字。不要求孩子寫,更不要求孩子記這些字,只要他們能認識,能把一個小故事讀下來就行。孩子聽得多了,讀得多了,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這些字。當孩子在閱讀課外書刊時,媽媽可利用讀物內容,作為與孩子對話的內容。這樣,孩子在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可以不時地受到啟迪,并逐步養成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知識的興趣與習慣。

帶孩子到大自然、社會中去開闊眼界,提高學習興趣

媽媽可以經常有意識地帶孩子去大自然中觀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比如,春天可帶孩子去觀察花草樹木的生長情況;夏天帶孩子去游泳、爬山;秋天帶孩子去觀察樹葉的變化;冬天又可引導孩子去觀察人們衣著的變化,看雪花紛飛的景象。孩子通過參加各種活動開闊了眼界,豐富了感性認識,提高了學習興趣。媽媽最好還能指導孩子參加一些實踐,如讓孩子自己收集各種種子、搞發芽的試驗、栽種盆花;也可以讓孩子飼養些小動物。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可以啟發他們把看到的、聽到的畫出來,并鼓勵他們閱讀有關圖書,學會提出問題,學會到書中找答案。這樣,孩子的興趣廣泛,知識面擴大了,學習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

發展孩子多方面的興趣

有一些孩子由于受家庭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在三歲左右就開始對畫畫或樂器產生興趣。特別是孩子進了幼兒園以后,在老師的誘導下,他們的興趣愛好出現了第一次飛躍。最先使孩子產生興趣的一般是畫畫、唱歌和表演,當然這些都是模仿性的。對鋼琴、電子琴、手風琴的興趣都可以在幼兒期喚起,這時不是要求孩子能達到什么水平,而是以喚起孩子對各種樂器的興趣為主。下棋更是如此,很小的孩子就喜歡跟大人下棋,當然更喜歡和小朋友們一起下游戲棋。媽媽只要做有心人,為孩子們提供一些條件,準備一些簡單的器具,多給孩子講講自己的見聞,多與孩子一起玩,孩子的多種學習興趣就會逐漸培養起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历史| 高雄县| 恩平市| 新安县| 湟源县| 本溪市| 邵阳市| 盘锦市| 通河县| 应城市| 天峻县| 石楼县| 班玛县| 河东区| 太和县| 重庆市| 博野县| 大化| 汉川市| 闽侯县| 丹阳市| 通河县| 尼木县| 普定县| 泸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太湖县| 龙口市| 普格县| 涡阳县| 阿拉尔市| 玉树县| 奉新县| 茂名市| 依兰县| 周至县| 高安市| 军事| 旺苍县| 望奎县| 嘉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