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歲月的詩行
書名: 愿所有的孤獨有所懷念作者名: 趙永富本章字數(shù): 834字更新時間: 2019-06-05 11:09:49
作者|湘諾
很久沒有回去了,因為生活所迫,一直在他鄉(xiāng)累奔,這是我從大學(xué)讀書起,就流浪在外的緣故吧。
二零一九年的三月,我再次回到故鄉(xiāng),一天,在收拾老屋時,發(fā)現(xiàn)父親和母親保留的煤油燈,但,它已經(jīng)已經(jīng)多年沒用了,北遺棄在角落,布滿了灰塵,一時間認不出它原有的模樣來。但那些苦澀而濃烈的記憶,還是再次殺到了我的胸口,地震一樣搖晃,覆蓋在我的心上。
一九九二年,在GZ省BJ市威寧縣的大山里,一位嬰兒呱呱落地,他被取名為寶兒,這個人就是后來的我。從他的記憶深處,找不到現(xiàn)在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而是最開始的柴火,后面的煤油燈。
我五歲的時候,家里晚上照明用的是柴。天一黑,父親就把從松樹上劈下來帶有松汁的柴,聚合在鐵盆里,再點亮。
后來,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稍稍好點,就開始用煤油燈來照明。家里的煤油燈是用小型的輸液瓶結(jié)合棉線來制作的。棉線是母親最心愛的寶貝,因為母親用它縫補我和哥哥姐姐的衣服褲子,母親很舍不得用,每到除夕夜,總要把自己收藏著為下一步縫制衣褲的棉線拿出來,
貢獻在煤油燈上。
那些光芒,照亮了除夕的團聚和闔家歡樂,照亮了那個年代的時光,照亮我兒時的光陰和記憶。
我上小學(xué)的時候,每天晚上,都在煤油燈下寫作業(yè),寫文字。有時候,夜風襲過來,打在燈光之上,光影晃動著,我的文字晃動著落到紙頁上,扭扭曲曲的,像極了那些折皺的日子。
再后來,“電”這個概念得到了逐漸的普及。萬家燈火,鄉(xiāng)情深,這是當時故鄉(xiāng)的艱苦奮斗歷程。如今,我依稀記得,父親為了載電桿,架電線,在冬天冒著雪走過的足跡,仿佛那一串串腳印,遺留了太多的鮮為人知,以至于為此落下風濕的父親,如今依然疼痛。
電桿從木質(zhì)的換到水泥的,再從水泥的換到鐵電網(wǎng)結(jié)構(gòu)式,這之間,血與淚凝聚了多少的汗水?電燈的光從微黃,換到亮,再到耀眼的亮,這么多年了,這燈光,一直照亮,一直在我的心里和靈魂里。
二零一七年,我大學(xué)畢業(yè),經(jīng)過社會招考,在黔中任教。每當夜幕降臨,我在遠鄉(xiāng),總會不由自主地抬起頭,遙望那方遠山,心里的朦朧,又逐漸在微微的燈光里清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