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之道
一個朋友要去歐洲某個小國,我一看地圖,驚訝它那么遠。他跟我說,飛機是從你看的背面飛,背面就沒那么遠。
我一下子想起了陰陽之道,也想起了老子在《道德經》里面所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經典語句。
地球是圓的,沿著一個方向走會越走越遠,但最終會越來越近,因為沿反方向就會更靠近起點。這個結構特點似乎決定了生活在它上面的人和事物也遵循同樣的規律——陰陽之道。
一陰一陽謂之道。
《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中國哲學的基礎,諸子百家的思想都是從這里啟蒙發展的。而一陰一陽的概念,正是《易經》構建理論體系的基本元素。
萬事萬物都是一體兩面,一陰一陽如影隨形。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并且陰陽互動,陰極成陽,陽極成陰,最終陰陽合一。
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二章寫道:“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意思是,萬物都有陰陽兩面,懷抱著陽而背對著陰,陰陽調和才能成一統,才能和諧。
老子又在《道德經》第二章寫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這些都是陰陽相對的概念。意思是說:天下有美的概念,丑也就形成了;有善的概念,惡也就形成了。所以,有和無、難和易、長和短、高和下、音和聲、前和后都是同時產生的。
為什么說有這個優點的人必定有那個缺點,有這個缺點的人必定有那個優點?這其實并不是上帝公平分配的問題,而是因為事物有陰陽,優點背后就是缺點,缺點背后就是優點。所以,優點也是缺點,缺點也是優點。有的人的性格特點導致“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其實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整體觀、兩方面就是陰陽之道的核心思想:正面不是全面,還有反面;表象不是整體,還有本質;現在不是一切,還有將來;一時不是所有,還有一世。
所以,好事里面隱藏著壞事,壞事里面又夾雜著好事。事物不是單一靜止的,而是復雜變化的,是陰陽的統一體,是矛盾的統一體。
陰陽之道和現代引領著世界潮流的計算機語言二進制的0和1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就這樣在這里交匯了。0和1創造構成了電子世界,有了它,人類和科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陰和陽這兩個元素也是人類社會的構建基礎,最典型的例證和應用就是男人和女人,其重要性大家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人生應該重視陰陽之道,了解陰陽之道,看懂陰陽之道。人生應該處陽守陰,重視正面,也要重視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