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而后生
歷史很有意思。楚霸王項羽在巨鹿之戰中應用了“破釜沉舟”的經典戰術,而他的奪命對手韓信,也因為井陘之戰的“背水一戰”而名揚天下。這兩人,運用的都是同樣的兵法,遵循的是同一個理論:置之死地而后生。
《孫子兵法》的《九地》篇里就講述了這個謀略。這個謀略就是依據人生軌跡是波浪的曲線特點制定的觸底反彈、絕地反擊的戰術。
項羽的破釜沉舟、韓信的背水一戰,都是將士兵逼到絕路死地,讓一幫亡命之徒只能一往無前。
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時候,吃飯沒著落,退路被切斷。于是,士兵斗志被煥發,潛能被激活,求生欲望燃燒,如何能不撒開腿就沖?如何能不全力以赴奮勇殺敵?所以,擅長打仗的軍事家有時候會故意創造這種絕境,去激發士兵的斗志;而擅長打仗的軍事家不會把敵人逼到這種絕境,因為擔心自己的士兵絕沒有這種狀態去跟這幫瘋子拼命。
太史公司馬遷說:“知死必勇。”
人生就是這個規律。所以有時候,我們也要把自己逼迫到這個位置,要讓自己沒有太多的選擇和退路。有時逼得自己沒有選擇和退路的時候,人反而會激發起高昂的斗志。
沒有選擇,無法逃避;沒有退路,反而能絕處逢生。
一位清華大學教授在中央電視臺《開講啦》欄目里說:人要學會消滅選擇,選擇太多成了這個時代人們最大的困惑。他的意思是說,人在只有一個選擇而沒有別的選擇、不得已的情況之下,是最能迸發出自己也想象不到的能量的。
其實,他就是告訴人們,在做選擇時要學會置之死地而后生。
他講了一個故事:他小學從北京轉學到江西的農村,老同學欺負新同學。大家合伙整他,頭一天就把他的褲子給扒了。他告訴老師,老師不以為然,也沒為他伸張正義。他害怕告訴媽媽,因為家里人一定以為自己惹是生非,反而會揍他。所以,他沒有選擇,只能自救、自保。他因此準備了三招:第一,褲子不用松緊帶,而是用繩扎起來;第二,開始練跑得快,有人欺負就趕緊跑;第三,觀察別人打架時如何防守反擊。后來有一天,有同學結伴過來欺負他的時候,他先是在教室里猛跑,多個孩子就在后面追。接著,他突然回頭迎著領頭追的孩子撞過去。結果,那個孩子被撞倒,碰到課桌受傷了。從此,他被欺負的命運就徹底改變了。
所以,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背水一戰,事情反而能得到徹底的解決。
演員宋丹丹在小品里有一句臺詞:“女人,就得對自己狠一點。”我們可以套用一下:人,有時候就得對自己狠一點。逼自己一把,逼得自己沒有退路,逼得自己沒有選擇,反而能讓人生綻放出更大的光芒。
置之死地而后生,黑夜的極致就是光明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