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自序 心靈寫作,讓你離自己的心更近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部長篇小說。每個生命,無論卓越超群還是普通平凡,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光環,都是獨一無二的小宇宙。

引爆自己小宇宙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那雙看向內在去發現自己的眼睛。而將這雙眼睛看到的寫下來時,便開始了發現小宇宙的旅程。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心靈寫作,便是發現小宇宙的一種方式了。

最初接觸“心靈寫作”四個字,是在美國作家娜塔莉·高柏的一本書中,這四個字被用作書名的一部分,指的就是由心而發地去寫。

當時的我,做文字編輯工作大概已經有七八年的時間了,從一枚不會寫稿的小白,經過不斷努力,在很多媒體上都能發表自己的作品,幾乎達到了每篇稿子都能“嫁”出去的狀態。

但是,我知道,我很透支地在寫,焦慮天天伴隨著我。尤其當我選擇成為一位撰稿人之后,更是如此。

我每天辛勤地碼字,每天也擔心,很擔心有一天我寫不出來了怎么辦,靈感枯竭了怎么辦。

而且,隨著發稿越來越多,越來越順利,之前發稿成功帶來的成就感會降低。

我在想,我應該怎么做才能讓自己持續地寫下去。就在這個時候,一位好友向我推薦了娜塔莉·高柏的書,我被深深吸引,一口氣看下去,收獲很大。

雖然給媒體寫稿,并不能完全按照自由書寫的方式,但這個意識對我來講,特別有用,那就是看向自己,從內在找素材。

于是,再寫媒體稿件的時候,我會有意識地選擇自己有感受的;在寫作的過程中,我也有意識地將自己當作最鮮活的個案,去探索、發現,然后用文字去呈現自己豐富的內在。

隨著這樣持續地寫作,我漸漸發現,自己的內在世界,遠比我之前認為的要豐富得多、有趣得多、值得探索得多。它甚至比我們所看到的外部世界要更豐富得多。

以前,在完成一篇稿子的時候,要翻看很多資料。進行心靈寫作嘗試后,我發現自己的寫作速度越來越快,不再是寫一寫,查一查,而是更多地從自己的體驗中、認識中、觀念中、經歷中,從所見所聞所學中去找。好似這一切素材都被融合到生命管道中,再經由我自己的生命體驗流動出來,這種感覺特別好。

當然,這不是否定輸入的重要性,我依然覺得閱讀對于寫作來講很重要。但是,閱讀是平日的功課,還需要吸收和內化,再結合自己的經驗輸出。

輸入的方式其實不僅僅是閱讀,我們平日里接觸到的人與事,所見所聞所感,對于寫作來講,都是重要的輸入。

比起過去寫稿子時常用的拼接方式,我發現用心靈去寫,更有一種渾然天成之感。

而且,我驚奇地發現,當我用這種方式去寫作的時候,稿件得到編輯的好評度更高。我也進一步意識到,帶著生命溫度的文章,才是最能感染人的。其實,在這個創作的過程中,已經帶上一種鮮活的、看不見卻能被感覺到的能量。

其實,對我來講,走上心靈寫作這條路,還跟自己的一些其他經歷有關系。

比如,2009年的我所經歷的一次人生低谷。那一年,我因為做孕前檢查,發現了巧克力卵巢囊腫,需要做手術,母親從老家來照顧我。

就在出院后一周,我忽然發現了母親的一些異樣。我督促母親去醫院檢查身體,沒想到就此迎來了一個晴天霹靂,母親患子宮內膜癌了。

接下來,看醫生,排隊住院,做手術,進行放療、化療,母親的身體在經歷著巨大的折磨。作為親人,我知道,我的家人也與我一樣,經歷著心靈的巨大折磨。

我愛媽媽,常常會在清晨醒來,一下子就墜入痛苦的深淵。我在頭腦中,不停地回憶著媽媽健康時的樣子。想起婚后,母親和父親第一次來京,我們去接他們。母親站在路邊,守著大包小包等著我,皮膚被內蒙古的陽光照射得有些許紅黑,卻透露著健康的光澤。她身體有力,動作利落,遠遠地看見我,歡快地揮手,露出那種母親專屬的慈愛的笑容……這一切還猶如昨日,現在,我卻要面對媽媽得了癌癥的事實。這種斷崖式的轉換,讓我眩暈,不知所措。

然而,還來不及去感受這種眩暈,我又要投入陪母親看病的奔波中,在忙碌、疲憊和等待各種檢查結果的心驚膽戰中度過一天。然后,我沉沉睡去,第二天早晨又進入痛苦和奔波的循環……

我不得不去面對前途未卜的恐懼,不知道媽媽的生命還有多久。這忽然讓我意識到,人都是會死的。在此之前,死亡好像還只是個概念而已,離我很遠很遠,好像與我們的生命沒有什么關系。媽媽的病,讓我意識到,無論我們能活多久,人生在茫茫的宇宙時空中,都是短短一瞬,每個人面對浩瀚的宇宙,都遠遠不及一粒微塵。

那么,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生命來一趟這個地球,到底是為了什么?

我把自己扎到書中去找答案,也曾坐在海邊,對著蒼茫的大海去感受深遠的渺小和孤獨,也曾抬頭望向遙遠的天空,去感受虛無……

然后,有一個聲音在心里越來越響亮:“生命不易,我們需要彼此溫暖前行!”

接下來,就又有了一個問題:“以我這個平凡的生命,能為別人做什么?”

起先,我特別羨慕醫生這個職業,從小目睹父親作為醫生恪守職責,在自己看病以及陪媽媽看病的過程中,又遇到過很多德藝雙馨的醫生。尤其是母親這種大病,醫生一句有力量的話,都能帶給病人很大的鼓勵。我覺得,醫生這個職業,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還覺得教師也可以,可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一言一行,去感染溫暖一個個生命。

我開始不斷地思考。

……

進而,我想到,其實任何一個職業,都是可以的;如果愿意,都可以去最大限度地挖掘它的意義。就算沒有工作的人,也可以,因為只要我們愿意,總是可以去做些什么,讓自己帶給周圍人一些溫暖。比如,一個微笑、一句真誠的贊美、一個關切的問候,都能帶給人美好。

這么想的時候,我對自己如何去用寫作的方式實現人生的意義開始漸漸清晰了。

從2000年起,我步入心理學行業,做過心理媒體的編輯,再加上我本人的一些性格特質,以及親身經歷的這么多年來寫作帶給我的個人收獲,讓我覺得可以走一條倡導“人人都可以做自己人生作家”的路。

2012年,外公去世。參加完外公的葬禮后,在返京的路上,老姨指著窗外蒼茫的草原對我說:“姥爺以前在這里打過仗。那時候,他還是個孩子,戰友都犧牲了。姥爺當時年齡小,去放馬,才躲過一劫。當時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氣,姥爺是光著身子騎著馬回到村子里的。”

對外公的思念正值濃烈,此時的故事直觸心靈。真想多聽聽,老姨卻說:“小時候,你外公都給我們講過,但常常都忘了。大了一些,開始叛逆,不屑聽他說話了。現在想聽,卻再也聽不到了!”

淚水涌了出來,車子里是很長時間的沉默。而我的內心,更是多了很多遺憾。我是一個文字工作者,卻不曾去認真傾聽外公的故事,將其記錄下來。如果,我曾經那樣做過,對整個家族來講,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啊!

歲月荏苒,時光匆匆,當日歷一天天翻過,無論你經歷了什么,毋庸置疑的是,每個人都在收獲著自己的人生故事。但到后來,留在自己記憶中的有多少,能留給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的又有多少呢?

就像我外公,出身貧寒,出生入死過。八十四年的生命歷程,一定有著太多可品味、可借鑒的生命故事,卻沒有記錄。這真的是一種遺憾。

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老了,即將與這個世界說再見了,我最希望什么呢?

我想:我一定會希望,戴著老花鏡,能在重溫自己故事的過程中,去想起那些人、那些事,然后告訴自己,我曾經來過,我曾經愛過,我曾經與這么多人、這么多事相遇過,此生無憾了。

我也一定希望,我走過的那些路都能變成鮮活的故事,留給我生命中重要的人,家族的力量就有了更鮮活的流動。當然,我也更希望,我的愛會變成一種力量,即使我不在了,這些愛與祝福,依然能夠在孩子翻看這些文字的時候,涌向他。

以己推人,每個人其實都渴望愛的流動與連接。這種認識,成了我要從事心靈寫作的很大動力。

而除了記錄的功能,心靈寫作,由于是內心真實的情感流動,因此就帶上了很強的療愈功能。

很多被鎖住的情緒、壓抑的回應,都隨著文字流動,開始呈現。寫作者,也在這個過程中,得以與曾經的往事有了連接,很多時候,療愈是自然發生的。這一點,在全書中會涉及很多。

不僅如此,由心而發地寫,回歸內心地寫,對我們的未來也是極好的指引。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寫著寫著就明白了;很多困惑的事情,寫著寫著就有答案了。尤其是在陪伴兒子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困惑和想不開的事情,只要開始寫,我就會找到那個最適合自己的答案。比如,兒子三歲左右的時候,對與小朋友的交往表現得很回避。有一次,我帶他出去滑滑梯。開始的時候,滑梯邊沒有人,他玩得很開心。但是,不一會兒,有幾位小朋友來了,他就馬上離開滑梯,去別處玩了。

當時,他即將上幼兒園。對于兒子的表現,我內心開始焦慮起來,擔心他不能很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于是,回到家,我將這件事情寫了下來,試圖整理自己的焦慮。但是,寫著寫著,筆下忽然就流露出了這樣的內容:“其實,也沒有什么好擔心的,孩子在感覺到焦慮時,遠離焦慮源是很智慧的表現呀!每個人都有適應環境的方法,不要把孩子當成流水線上的產品去加工,尊重他的節奏,全然接納他就好了!”

這樣的文字流動出來時,連我自己都被驚到了。好吧,放手接納就好。從那以后,我對兒子回避與小朋友交往的事情,真的釋然了很多。

被給予空間的兒子,按照他自己的方式與小朋友發展交往。后來,兒子將近四歲的時候,幼兒園老師反饋給我:“丁丁內在的部分被保護得特別好。比如,與人交往,他可以主動與小朋友交往,與小朋友因為某種興趣在一起玩,也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很專注地做一件事情。”

我聽了,特別欣慰。回想當時及時的梳理,我感到特別慶幸。當時通過寫作,接收到了自我的指導。類似這樣的事情很多,有時候是有關夫妻相處的,有時候是關于與周圍人關系的,有時候是關于自己職業發展的……總之,無論是哪方面的困惑,在書寫的過程中,都會經常得到一種內在的啟示。這讓我越發相信,當你肯誠實面對自己、敞開自己、擁抱自己的時候,你會得到來自更高意識維度的愛,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造物主的愛、宇宙的愛,或者你的任何信仰的愛。十指連心,寫下來,是更能規避謊言、去掉掩飾的一種方式。

當然,并非所有文字呈現都是誠實的、開放的。但是,相比快速講話,寫的行為更能讓人自我覺察到自己哪里想掩飾,哪里想逃避。如此,我們對自己的了解會更深刻。這或許就是十指連心的道理,比起用大腦產生的語言,“寫”這個動作離我們的心更近吧。

當我們越來越能傾聽自己的內心時,心靈會帶給我們豐盛的禮物。

心靈寫作,就是與內心相遇的一種方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尔市| 托里县| 鹤峰县| 扶绥县| 东辽县| 乐山市| 北川| 伊吾县| 上杭县| 陇川县| 扎囊县| 桓仁| 成安县| 紫阳县| 观塘区| 青川县| 蓬溪县| 固镇县| 沈阳市| 静宁县| 昌宁县| 泗洪县| 多伦县| 玉树县| 怀集县| 铜鼓县| 会同县| 双城市| 巴塘县| 甘德县| 永吉县| 伊川县| 奇台县| 沭阳县| 应城市| 工布江达县| 衡南县| 元朗区| 呈贡县| 岳普湖县| 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