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在貝尼尼之前,雕塑作品就已經被賦予了長存不朽的期望。當現代雕塑家端詳或研究一尊古跡的時候,他們看到的是將必朽的人轉化成某種更為純粹、清冽且更加持久的存在:神祇與英雄。在古代人和那些推崇他們的現代人(十六七世紀的人們)看來,“美”就是理念,通過它,那些超凡的完美典范才擺脫了純然朽物的遮蔽,最終變得可見。藝術的天職乃是為作為理念的美賦以形式,而雕塑的特定意義恰恰在于令美可感可觸,同時又全然不朽。對于繪畫和雕塑何者能夠更好地傳達生命的活力這個問題,雙方的擁護者展開了競爭。雕塑家宣稱,雕塑具有可以觸知的三維度,必然占據上風——但是畫家或許會反駁說,不是這樣,因為用于雕刻的材料是沒有顏色也沒有血性的石頭。雕塑家還可以辯駁說,人體形式中所具有的自然之優美已經通過大理石的純白和堅硬而得到升華,藝術的作用無非是對之加以選揀編排。油彩繽紛花哨,陶土平平無奇,石料卻是純粹的。事實上,在雕塑家的鑿刻下,石材的剛性越強,成品就愈顯高貴。雕塑的成就在于對必朽且具有缺陷的自然加以修正,而非對之進行模仿。

眾所周知,米開朗基羅為自己賦予的使命就是從大理石中釋放出美的理想形式,他相信這些美一直被困在石料之中。因此,他的《大衛》(David,1504)所具有的雄偉力量,恰恰在于其猶如冰封的靜止姿態,不似人間所有。只是在那件《哀悼基督》(Pietà,1498—1489)之中,在刻畫基督那具殘破脆弱的身體時,他才絕無僅有地將目光投向那種激發情感的自然主義。不過,這具身軀躺在圣母的腿上,她那不老的、無懈可擊的美貌,反而令她看起來不像是一位母親。不過接下來,米開朗基羅也沒用多少心思去表現常人的身體,更不要說去模仿人們日常的模樣了。他所癡迷的事情是讓人更接近神。所以不論他所刻畫的人物有多么高的地位[哪怕是教皇尤里烏斯二世(Pope JuliusⅡ)],對他來說也不過就是一個人像而已。當米開朗基羅被人問到那件出了名的失敗之作(美第奇家族半身像),問到為何這些胸像看起來好似他常用的模特,他回答說,不出一千年,沒人會知道(他的意思可能是,沒人會在乎)這些胸像到底像誰——由此輕描淡寫地打發了人們對他的非議。

與此相反,吉安洛倫佐·貝尼尼則極為關心事物的相似性,而且在他看來這不僅是外表的相仿。真正的相似(也就是他在自己的雕塑中想要捕捉到的東西)是品格的生動,這體現在身體和表情的運動變化當中。或許正因為貝尼尼同時是一位天賦極佳的畫家(在他以80多歲的高齡去世的時候,據說已經畫了不下200幅作品),他才解決了兩種藝術形式之間這場經年累月而又始終沒有結果的爭論。如果繪畫能夠造成某種感知,令人能夠體會生命當下的溫度與生動,那么,在他看來,雕塑也一樣能夠做到。石料也可以被表現得像自然的動作一般鮮活。冰冷的大理石具有光潔的特性,從中可以營造人間的戲劇。

貝尼尼改變了石料的屬性(stat,“靜立”的拉丁文,這是大理石的常規性質)。他刻鑿的人物仿佛擺脫了地心引力,逃離底座的束縛而奔跑、扭曲、旋轉、喘息、尖叫、狂呼,或者在強烈情緒導致的陣陣痙攣中蜷起身體。貝尼尼采取各種危險而驚人的雕鑿,由此而得以令大理石展現出從未有過的形態:飛升或飄動,涌動或顫抖。他創作的人物不再受制于石樣的精靈,跌入劇烈的運動。這些人物中很多都像是在養成一般,自然地向著空氣與光線生長。再加上水的奔涌(就像貝尼尼所設計的那些眩目豐沛的噴泉),藝術家儼然成了第二個造物主,成為各種元素的最高操控者。因此,在羅馬的圣天使橋上,貝尼尼雕刻的天使在陽光中向上飛升。在圣彼得大教堂里,他用來支撐圣彼得墓上方華蓋的銅柱也不是靜止不動的:它們與活著的生命一起交纏翻滾,蜜蜂和藤葉覆蓋了銅柱的表面。在華蓋之外,在大教堂最遠的盡頭,安置著圣彼得本人的寶座(cathedra Petri),這是整個羅馬教宗的基座,眾使徒用指尖將寶座托起,就像一張神圣的浮筏懸在一塊充氣的墊子上。

這是魔術。而且正是這一點解釋了,為什么在貝尼尼身后,他會受到諸如喬舒亞·雷諾茲爵士(Sir Joshua Reynolds)之類藝術家的攻擊;因為在他們看來,貝尼尼就是一個低劣的巫師或演雜耍的,為了贏得喝彩和崇拜而貶低了他所選擇的創作材質本身的純凈——這與米開朗基羅完全相反。針對巴洛克風格的藝術家貝尼尼的兩項主要譴責在于:第一,他總是過分表現情感(這是違背古典藝術之克制原則的一大罪狀);第二,他總是竭盡所能地用石材來模仿其他材料的表面和肌理(例如鋼鐵、毛發以及肌膚)——他違背了石料自身的完整性。批評者抱怨道,貝尼尼越是讓大理石看起來更像其他物質,他就越是將觀者從莊嚴的頂峰拉開,直至將其拽到世俗的地面。

毫無疑問,與其生前身后的眾多雕塑家相比,貝尼尼具有轉化表達的神奇天分。他的作品確實否定了石材那剛硬不屈的特性,而對于自己要將石材變得柔軟而富有彈性的決心,他本人也從未表示悔過。據同時期的傳記家菲利波·巴爾迪努奇(Filippo Baldinucci)所述,貝尼尼喜歡夸耀,大理石在他手中能夠變得像蠟一樣易變,像面團一樣柔軟。貝尼尼刀下的石料的確變成了其他物質:麻繩,精鋼,發束——質地各異的發絲,無論是毛糙還是密實,無論閃亮還是絲滑。繃緊的肌肉上面跳動著青筋,眼睛的虹膜似乎捕捉到一絲反光(這簡直是不可能的)。兇猛狂吠的大狗張開下巴,露出了尖尖的牙齒,一陣風拂動了棕櫚樹的葉子。光線如何能夠穿過極為平滑的表面,極為精巧的鉆頭鉆到多深就能造出暗影,貝尼尼懂得這些,憑借這些知識他甚至能夠讓我們看到人物的肌膚沁出汗珠。所有這一切都使得貝尼尼看起來更像是一位杰出的戲劇家,就像他的畫家天賦令我們仿佛在其雕出的石像身上看到了顏色。同樣,他的第三職業(羅馬戲劇的作家、制作人和演員)則意味著,他將雕塑看作一種具有高度表演性的藝術。他的同代人無不驚嘆于他的這種精湛技巧,認為他擁有如偉大變形者一般的天賜技藝,他一定被上帝親吻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西省| 库伦旗| 阜城县| 镇赉县| 宁明县| 固原市| 区。| 商南县| 太原市| 班玛县| 柏乡县| 临洮县| 黑龙江省| 四平市| 涡阳县| 东乌珠穆沁旗| 铜梁县| 金川县| 炎陵县| 饶河县| 小金县| 天柱县| 德州市| 宁夏| 乌拉特后旗| 灵石县| 雷州市| 左权县| 岳西县| 西宁市| 肇东市| 固镇县| 花垣县| 宁陕县| 瑞安市| 临武县| 连城县| 巫山县| 永靖县| 拜城县| 定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