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中國建筑常識
  • 林徽因
  • 1089字
  • 2019-07-03 18:20:48

第二章
中國建筑發展的歷史階段原載于1954年12月《建筑學報》第2期,署名: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

建筑是隨著整個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它和社會的經濟結構、政治制度、思想意識與習俗風尚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經濟的繁榮或衰落,對外戰爭或文化交流和敵人入侵等都會給當時建筑留下痕跡。因此我們不能脫離這一切,孤立地去研究建筑本身的發展演化;那樣我們將無法了解建筑發展的真實內容,不能得出任何正確的結論。

中國建筑也是如此。它隨著各個時代政治、經濟的發展,也就是隨著不同時代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產生了不同的特點,但是同時還反映出這特點所產生的當時的社會思想意識,占統治地位的世界觀。生產力的發展直接影響到建筑的工程技術,但建筑藝術卻是直接受到當時思想意識的影響,只是間接地受到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影響。

現在我們試將中國四千年歷史中建筑的發展分成若干主要階段、將各個階段中最有代表性的現存實物和文史資料中的重要建筑與建筑活動的敘述加以分析,說明它們的特點,并從它們和整個社會發展狀況相聯系的觀點上來了解觀察這些特點:看它們是怎樣被各個不同時代的勞動人民創造出來,解決了當時實際生活所提出來的什么樣的復雜問題;在滿足當時使用者的物質的和精神的許多不同的要求時,曾經創造過些什么進步傳統,累積了些什么樣的工程技術方面的經驗和取得了什么樣的造型藝術方面的成就。

這些階段彼此并不是沒有聯系的。相反,它們都是互相銜接不可分割的;雖是許多環節,卻組成了一根整的鏈條。每一時代新的發展都離不開以前時期建筑技術和材料使用方面積累的經驗,逃不掉傳統藝術風格的影響。而這些經驗和傳統乃是新技術、新風格產生的必要基礎。

各時代因生產力的發展,影響到社會生活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又都一定要向建筑提出一些新的問題、新的要求。這些社會生活的變化,一大部分是屬于上層建筑的意識形態的。因此這些新問題、新要求也有一大部分是屬于思想意識的,不完全屬于物質基礎的。為了解決這些新問題,滿足這些新要求,便必須嘗試某些新的表現方法,滲入原來已習慣的方法中,創造出某些新的藝術體形、新的藝術內容,產生出新的藝術風格;并且同時還不得不揚棄某些不再合用的作風和技術。這樣,在前一時期原是十分普遍的建筑特點,在內容和形式上便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改變,后一時期的建筑特點就開始萌芽。這就是建筑的傳統與革新的必定的過程。

在相當一個時期之內,最普遍的、已發展成熟且代表著數量較大、為當時主要類型的建筑物的風格特征的,我們把它們概括地歸納在一個歷史階段之內。因此這個階段中,前后期的實物必然是承上啟下的、有獨特變化的一些范例。我們現在很不成熟地暫將幾千年的中國建筑大略分成如下七個階段,為的是能和大家將來做更細致的商榷和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至县| 淮南市| 贵港市| 美姑县| 新昌县| 田阳县| 横山县| 肇源县| 莲花县| 应城市| 克拉玛依市| 北碚区| 元朗区| 察雅县| 武邑县| 合山市| 贵港市| 和林格尔县| 铜鼓县| 庐江县| 井冈山市| 江油市| 东阳市| 土默特左旗| 奉化市| 额尔古纳市| 景谷| 桓仁| 盐边县| 怀集县| 遵义县| 高密市| 长寿区| 门源| 驻马店市| 农安县| 青河县| 十堰市| 正安县| 阿勒泰市| 常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