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關于加快榆林養殖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調查與思考

國家統計局榆林調查隊

近年來,榆林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快速發展,合作范圍覆蓋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農村新技術引進、農業信息化工程建設、農村經紀人、農機應用等領域,已經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有效載體。特別是由于榆林市畜牧業具有獨特的發展優勢,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主線,通過加強現代特色畜牧業示范項目建設,著力培育了一批規模較大、運作規范、經濟效益好、紐帶作用明顯的養殖專業合作組織,有力地推動了全市現代畜牧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為準確把握養殖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狀況,我們對部分農村、合作社和企業的發展模式、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等方面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加快榆林市養殖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必要性

(一)加快養殖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是廣大養殖戶面臨的現實需求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廣大散養戶和小規模養殖戶普遍存在管理、技術、銷售等方面難題。有一年冬季因持續寒冷天氣,沒有加入合作組織的養殖戶遭受了更為嚴重的經濟損失。部分村(如榆陽區白城臺村)已經認識到成立專業合作社的緊迫性,也有的村(如榆陽區恍惚兔村)擬轉變養殖品種以抵御養豬市場風險。

(二)加快養殖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是促進榆林市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目前,榆林市處于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的重要階段。現代畜牧業具有布局區域化、養殖規模化、品種良種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商品市場化、服務社會化為特征。這就要求養殖戶必須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化工業裝備養殖場,用現代經濟科學管理養殖場。加快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有助于拉動養殖基地建設,有助于拓寬畜產品流通渠道,有助于推動畜牧業產業化經營,從而進一步促進現代畜牧業發展。

(三)加快養殖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是保障城鄉居民畜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手段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畜產品消費量持續上升。而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頻發,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加快畜牧合作組織發展,有利于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培訓工作,提高畜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養殖戶依法經營意識和科學用藥水平,從而進一步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

二、榆林市養殖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模式

(一)“合作社/協會+農戶”模式

榆陽區大紀汗村仔豬生產合作社吸引10余戶農民參加,采取統一母豬品種、統一飼養技術、統一配種時間、統一飼料、統一防病、統一銷售仔豬的運作模式,僅生產仔豬一項戶均純收入2萬元以上。形成高效養豬“1225”生產新模式(飼養10頭以上母豬,年出欄200頭肉豬,種植20畝玉米,年純收入不低于5萬元),戶均純收入10萬元左右,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米脂縣益民養殖專業合作社對養殖戶實行“四提供一回收”,向社員提供雞禽、飼料、藥品、技術服務,回收全部合格雞蛋,2009年正式投產運行當年社員數達140多戶,戶均收入3.7萬元。靖邊縣東坑鎮養豬協會直接帶動農戶1000多戶,輻射到2500個農戶家庭,每年平均近1500余人接受養豬技術科普宣傳。

(二)“企業+基地+農戶”模式

靖邊縣天夏陜北白絨山羊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建成天夏陜北白絨山羊良種繁育場,存欄種羊350只,形成良種羊核心群,在生產范圍內選育和培育優質種羊,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銷售,與農民結成經濟利益共同體。目前,已累計為周邊養殖戶提供種羊360多只,有效地促進了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帶動了當地養羊業的良性循環發展。綏德縣天鵬畜禽有限公司與農戶簽訂定單合同,通過提供雞苗、疫苗、飼料、設備、技術服務、鮮蛋回收等一系列配套服務措施,在全市及周邊地區帶動養殖戶4000多戶。

(三)“項目+養殖場+農戶”模式

受2009年啟動實施的現代特色農業(畜牧)示范項目帶動,目前,榆林市已初步建立以市畜禽良種繁育場豐潤PIC祖代場為核心場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全市建立生豬父母代擴繁場10個,年出欄3000頭以上商品豬規模養殖場60余個,生豬產業得到較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發展項目也為促進當地羊子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靖邊縣袁生宇從2007年開始,多方爭取項目經費15萬余元,在黃蒿界鄉6個行政村建起配種站,為當地養殖戶開展羊子配種工作,加速了該鄉白絨山羊改良的步伐。

(四)“政府+合作社+農戶”模式,即“一村一品”帶動下的專業合作組織模式

2007年以來,在“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進工程的帶動下,榆林市145個示范村絕大多數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加速了全市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了農民收入持續大幅增長。靖邊縣積極推進畜牧業生產方式由粗放經營向規模化、標準化轉變,已建成10個“一村一品”家庭適度規模養羊示范村,不僅使羊子養殖實現了規模化、標準化經營,而且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五)產業化模式

府谷縣孤山鎮通過科學化管理、專業化生產、商品化運作的產業化模式,大力發展養殖業,讓全鎮農民從中受益。在鎮政府的大力支持引導下,李家洼村村民李永忠投資900萬元建成存欄15萬只雞的現代化養殖場。養殖場雇傭工人40多人,工資在1000元至2000元之間,附近的村民既在養殖場上班,又在空閑時間照顧自家的農田,在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的同時還給他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三、榆林市養殖專業合作組織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榆林市畜牧合作組織發展迅速,養殖專業合作組織在擴大畜牧生產經營規模,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經營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畜牧合作組織發展進程中依然存在以下幾點困難和問題:

(一)覆蓋范圍有待于進一步擴大

養殖專業合作組織覆蓋面窄,很多養殖戶亟待加入。我們調查的以畜禽養殖為主的農村中還有大部分散養戶,難以有效抵御市場經濟和自然災害的養殖風險。大多數農民適應市場經濟的意識和能力不強,缺乏懂技術、會經營、市場開拓能力強的人才,更談不上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組織。

(二)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

按照合作社法的要求,合作社的設立、運行應該有與之相適應的一整套規章制度。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部分組織者缺乏對合作社的運行、管理能力,僅僅能夠做到簡單聯合,能夠做到依法建立、按章管理的專業合作社寥寥無幾。企業、合作社、農戶之間缺乏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運行機制。

(三)輻射帶動能力較弱

上述五種發展模式中,“企業+基地+農戶”的養殖模式輻射帶動能力相對較強。但是據我們了解,目前榆林市還沒有一家國家級龍頭企業。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農戶數看,榆林市平均僅為2256戶次,輻射帶動能力十分有限,只有發達省份的20%左右,而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平均帶動農戶7.6萬戶。

(四)品牌知名度不高

榆林市畜牧業具有獨特的發展優勢,其中橫山羊肉正式被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在全國都享有盛名。雖然有部分企業、合作社申請注冊了商標,但是沒有形成有影響力的品牌。絕大多數企業、合作社缺乏品牌意識和營銷手段,擁有商標的品牌主體也往往由于宣傳不夠,知名度不高,導致品牌認知度低、市場占有率低。

(五)產業化水平低下

據了解,榆林市肉類加工量僅占全市產量的3%,而且粗加工多,精加工少,不能滿足城鄉居民對畜產品多樣化、優質化、專用化、營養化的消費需求。養殖專業合作組織之間還沒有形成生產、銷售、加工一條龍的服務體系,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經濟效益相對較低。

四、加快榆林市養殖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思考及建議

據了解,2010年榆林市畜牧業占農業總產值超過40%,畜牧業已經成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重要產業。通過以上調查分析,我們認為,如何進一步加快養殖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是促進榆林現代畜牧業發展、建設全省重要畜牧業基地的重要課題。鑒于當前加快養殖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結合榆林市養殖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主要模式、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推動全市現代畜牧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一)積極倡導農民創辦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合作社+農戶”模式,進一步擴大組織覆蓋面

養殖戶積極主動的參與是養殖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壯大的基礎,養殖大戶的帶動則是加快養殖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關鍵。因此,要積極開展宣傳和培訓教育活動,在基層干部和農戶中普及合作組織的設立登記、組織構成、經營管理、政策扶持及法律責任等基本知識,大力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成功典型以及優秀帶頭人的先進事跡,改變廣大農民群眾對合作組織的模糊認識和傳統觀念,進一步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要積極引導農村中的養殖大戶牽頭領辦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充分發揮養殖技術、管理水平及資金、銷售網點的優勢,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二)鼓勵支持企業聯合、創辦專業合作組織,發展“企業+協會/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充分發揮其連接農民和市場的橋梁紐帶作用

把握和對接市場是養殖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壯大的根本。專業合作組織在經營過程中,能否及時解決養殖戶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組織農民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生產經營,直接決定著農民能否持續增收,決定著農村經濟能否持續繁榮。因此,要鼓勵和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養殖基地,聯合或創辦專業合作社,提高農產品的商品化率和生產的市場化程度。要引導養殖專業合作社主動與龍頭企業對接,成為龍頭企業穩定的優質原料生產基地或生產加工車間,依靠龍頭企業的品牌優勢、信息優勢和銷售渠道,促進企業、合作社、農民的“三贏”。

(三)圍繞榆林特色畜牧業示范項目和富民工程的建設,以項目帶動模式和“一村一品”帶動模式,充分發揮政府在加快養殖專業合作組織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要整合提高涉農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率,利用畜牧業產業化發展項目的實施,將中、省、市涉農項目資金進行有效的整合,集中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帶動養殖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和養殖戶的加入,促進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要立足區域、資源優勢,結合產業帶建設,逐步形成和壯大“一村一品”產業格局,在鼓勵農民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同時,構建“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以產業化體系拉動一村一品發展。

(四)突出抓好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建設,走產業化發展道路,不斷提高畜牧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要延長畜牧業產業化經營鏈條,培育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重點發展冷卻豬、羊肉,低溫肉制品、肉類的分解細化加工,皮革絨毛由初加工轉向高端成品,提高畜產品加工檔次和附加值,解決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要強化畜產品品牌意識,加強區域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推進特色商標的申報注冊保護工作,鼓勵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傳統的產品申報名牌產品。要精心做好品牌策劃,充分利用各種展銷會、旅游文化節大力宣傳我市農產品,擴大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場占有率。

(五)規范養殖專業合作組織的設立、登記、管理、利益分配等各個環節,加大政策扶持、科學引導、合理指導力度,提高合作組織的市場競爭力

市場競爭力是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生命力所在。要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法和相關法規制度,制定相關的扶持、優惠政策和相應的管理制度、規范,引導合作社經營者規范運作程序。要建立全方位的培訓機制,加大對養殖專業合作組織的培訓力度,有效解決政策把握不準、理解片面的問題,解決簡單注冊、起步標準低的問題,解決發展目標不明確、效益發揮不明顯的問題,解決農民出資比例與盈余分配的問題等,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撰稿:白建琴 張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山县| 淮阳县| 鹤峰县| 贡嘎县| 甘南县| 龙门县| 惠来县| 西安市| 汕尾市| 都兰县| 如东县| 涪陵区| 仁化县| 茶陵县| 广德县| 武夷山市| 永康市| 惠水县| 保定市| 巴林左旗| 勃利县| 金平| 扎兰屯市| 尚志市| 信阳市| 商南县| 都兰县| 昂仁县| 县级市| 泌阳县| 东光县| 香港| 南汇区| 马公市| 江油市| 杭锦后旗| 于都县| 台湾省| 浪卡子县| 方城县| 山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