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從墓志看北宋府州折氏之婚姻和喪葬習俗

北方民族大學 孫昌盛

唐末至宋代,陜北緣邊地帶是黨項人的聚居地之一。由于這里蕃漢雜居,中原政府采取的一貫政策是對有威望的黨項大族豪酋封以官職、委以州邑,進行羈縻統治。府州折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折氏家族興起于唐末,經五代,活躍于北宋河東路麟府豐州(今神木、府谷),具有藩鎮色彩的地方勢力。北宋政府允折氏世襲府州知州,僅北宋一朝,折氏從折德扆任永安軍節度使起至折可求降金,據守府州達6代,13位蕃官,這在北宋是不多見的。折氏“撫鎮一方,控扼二虜”,成為北宋河東路之屏障。關于府州折氏,學界已有不少研究成果〔日〕畑地正憲:《五代、北宋的府州折氏》,《食貨月刊》(臺北)復刊第五卷第五期,1975年,第229—248頁;韓蔭晟:《麟府州建置與折氏源流》,《寧夏社會科學》1981年第1期(試刊號);戴應新:《折氏家族史略》,三秦出版社,1989年;周群華:《五代北宋時代的府州折氏》,《甘肅民族研究》1990年第3、4期合刊;周群華:《“折家將”與遼、金和“楊家將”的關系述論》,《社會科學研究》1990年第6期;韓蔭晟:《麟府州折氏述論》,《首屆西夏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5—49頁;李裕民:《折氏家族研究》,《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2期;陳君愷:《北宋世襲地方政權府州折氏與中央政府關系初探》,《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五屆討論會》(臺北)國史館,2000年12月;趙海霞:《鮮卑折掘氏與黨項折氏》,《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第2期;高建國:《府州折氏族源、改姓的新證據》,《西夏學》第九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高建國:《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內蒙古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年6月;高建國:《府州折氏與遼的關系》,《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4年第5期。,多是關于府州折氏的族源、折氏的歷史和經濟、與北宋中央政府的關系,以及在北宋抗夏、抗遼、抗金中的作用等。而對于折氏家族的社會生活,諸如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宗教信仰等方面關注得還遠遠不夠。本文以折氏家族墓地中出土的十幾方墓志材料為主截至目前,折氏墓志出土有:折繼閔神道碑、折惟正墓志銘、李夫人墓志銘、慕容氏墓志銘、折克臣墓志銘、折克行神道碑、折克柔墓志銘、折克儉墓志銘、折克禧墓志銘、折可存墓志銘、折渭州(可適)墓志銘、折可復夫婦墓志銘、曹氏墓志銘,此外還有折嗣祚碑、折御卿墓志殘碑、折惟信墓志殘碑、折繼新墓志、折繼全墓志、折可大墓志殘碑。這些墓志資料詳見韓蔭晟:《黨項與西夏資料江編》上卷(寧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戴應新:《折氏家族史略》和高建國:《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附錄。本文中折氏墓志材料大部分引自高建國:《鮮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附錄。,從風俗的角度對北宋府州折氏的婚姻和喪葬進行簡要論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安县| 岚皋县| 灵寿县| 衢州市| 广州市| 资中县| 喀什市| 孙吴县| 蕲春县| 阆中市| 平南县| 岗巴县| 西乌| 外汇| 锡林郭勒盟| 彭州市| 清远市| 远安县| 福海县| 石渠县| 宝丰县| 浮梁县| 灵宝市| 金寨县| 外汇| 竹山县| 科技| 宜君县| 远安县| 克拉玛依市| 阳西县| 南投市| 百色市| 郸城县| 乌什县| 博白县| 玛曲县| 临武县| 独山县| 辽中县| 湘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