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充分利用了府州特殊的地理環境

歷史上,府州、麟州(神木)一帶是游牧民族生存的地方。唐宋之際,多年遷徙駐足而發展的黨項族逐漸占據了這里。折氏家族一說是黨項化了的鮮卑族,一說是黨項族。由其出生地“云中”地望看,鮮卑族的可能性大。

府州在唐代以前還不見經傳。唐末五代時,逐漸有了鎮、縣、州的名字,發展很快,設置層級很高。“漢祖建號晉陽,引兵南下,從阮率眾歸之。尋升府州為永安軍,析振武之勝州并沿河五鎮以隸焉。”歐陽修等:《舊五代史·折從阮傳》,中華書局,1976年,第1648頁。

這里很清楚,后晉時折從阮歸附后府州的政權建制進一步提高,但早在后唐以前已經解決了鎮、縣、州的設置問題。這中間,經過幾代人的經營,到折從阮時府州已發展成為節度藩鎮層面上的永安軍。折從阮、折德扆父子先后為永安節度使。

宋朝建立后,永安軍很快發出了歸附的信號。宋太祖時,府州折氏先后四次入朝,其中建隆二年(961)折德扆的入朝影響深遠。“爾后子孫遂世為知府州事,得用其部曲,食其租入”,儼然一地方豪強勢力,成為朝廷扶持的一處權力特殊的小王國。戴應新:《北宋〈折繼閔神道碑〉疏證》,載《中國考古學會第一次年會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第457頁。乾德元年(964),永安軍節度使折德扆“卒”,宋太祖允許其子折德勛襲父職。雖然是僅比節度使低一級的防御使一職,但府州知州一職是世襲的。此時,宋朝已實行“徙鎮”政策,但對于府州折氏家族卻顯特殊。不久,即任命折德勛的弟弟折御卿知府州事。可見,折氏家族與中原統治者保持著密切的政治隸屬關系。即使到了宋朝,同樣贏得了高度信任。趙匡胤通過“杯酒釋兵權”以消弭藩鎮節度勢力,在打擊地方勢力的過程中,折氏家族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由折從阮到到折御勛,祖孫三代多次入朝中原,而且配合中原出兵攻打其對手契丹、北漢。為何后唐、后晉、后周對府州如此看重,一是府州折氏擁有重兵,二是地當要塞所在。府州雖然不大,但地當險要,不但控扼著黃河,而且控制著這里重要的三角地帶,是出可進、退可守的險地。廣順元年(951),郭威滅掉后漢建立后周,劉知遠的弟弟、河東節度使劉崇不服,在太原稱帝,建立北漢。其間北漢政權雖然得到契丹的支持,但府州所在的永安軍節度使就牢牢掌控著黃河邊上的重要通道。因此,后周也不敢小視府州,是其在北部的重要依賴。顯德元年(954),后周世宗再次提升府州為永安軍節度使,折德扆任節度使。宋代建立后,面對遼、夏的挑戰,府州的作用與影響力仍然在發揮著重要作用,朝廷在對待府州問題上也表現出謹慎的態度。

從深層看,五代時期實際上是一個半割據現狀。這種背景無論對于后唐、后晉,還是后周,其政治去就都依賴于軍事。而府州穩坐一方,既不添亂于世,也不示弱于人,牢牢地抓著手里的軍隊。在那個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年代,后唐、后晉、后周都想把府州抓在手里。府州節度使不僅手里有軍隊,而且與邊地蕃漢民族和睦相處,有能征善戰的少數民族武人,也有諳熟地理與掌故的漢族軍人,府州后方是鞏固的。從府州古城看,它就是一處要害堡壘,它就是一面鏡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安县| 石林| 磐安县| 江都市| 卫辉市| 凤冈县| 台东市| 开鲁县| 中方县| 比如县| 黄山市| 乌拉特前旗| 宣武区| 武安市| 南丰县| 安庆市| 尤溪县| 新干县| 靖安县| 额敏县| 廉江市| 新密市| 蕲春县| 宁强县| 镇沅| 丘北县| 福贡县| 县级市| 临澧县| 莱州市| 渝北区| 莎车县| 志丹县| 谢通门县| 蕲春县| 囊谦县| 泰顺县| 北碚区| 衡南县| 雷山县| 汾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