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倉庫管理

一、倉庫作業流程

倉庫的技術作業過程,大體上可分為收貨→保管→發貨三個階段(圖4—3)。按其作業順序可具體分為:物資提運(或接運)、卸車、搬運、檢驗、入庫、保管保養、備貨、包裝、出庫集中、裝車、發運等作業環節。按其作業性質可歸納為:貨物檢驗、保管保養、裝卸搬運、流通加工、包裝和運輸等內容。上述作業階段或作業環節,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形成一個完整的倉儲作業系統。

圖4—3 倉庫作業流程圖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促使倉庫機能也不斷發展和完善。倉庫在各個領域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倉庫”和“保管”的含義也正在逐步改變,從而對倉庫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生產和流通的客觀規律,合理地組織各種物料的儲存;準確迅速地組織好產品的入庫、出庫業務;努力提高倉庫的利用率;提高庫存物質的保管和養護、維修、配送;確保安全,提高效率;加速周轉,提高經濟效益。

二、物資維護保養

貨物維護保養是通過一定的環境條件及具體技術措施,保持使用價值。維護保養工作主要有以下幾項:

1.創造適合于物資儲存的環境條件

(1)溫度條件。溫度升高會促進各種類型的化學反應,也會影響形態(如軟化),造成儲存物資的變化。應根據不同物資性質確定不同的限制溫度。

(2)濕度條件。各種物資在一定含水率范圍內能安全儲存,控制儲存環境濕度,使物資處于安全水分范圍內,起到保護作用。

(3)密封隔離條件。儲存物資與其他外界物資的接觸,是物資在儲存期間劣化的因素之一,有的儲存物需要在一定密封條件下才能保證質量。密封也能有效地創造一個適宜的濕度條件,對物資起到保護作用。

2.對部分所存物資進行個別技術處置

(1)個別物品的封裝。需要特殊防護的物資,當環境條件不能滿足要求時,可以個別進行封裝,為其單獨創造條件。

(2)物資表面的噴涂防護。在物資表面涂油及噴施一層隔絕性物質,可以有效將所存物資與環境條件隔離開來,起到維護作用。

(3)物資表面施以化學藥劑。化學藥劑的種類不同,可以起到防霉、防蟲、防鼠作用。

(4)氣相防銹保護。在金屬表面或四周施以揮發性緩蝕劑,使其在金屬制品周圍揮發出緩蝕氣體,達到防銹目的。

(5)噴水增濕降溫。在環境濕度或溫度失控狀況下,可以小面積個別噴水或浸水,以迅速防止化學反應的激烈進行,達到維護保養目的。

3.進行救治防護

對已經發生變質損壞的物資,采取各種救治措施,以防止損失的擴大,救治措施有除銹、破損修復、霉變的晾曬等。

三、合理化儲存

儲存合理化的含義是用最經濟的辦法實現儲存的功能。但是,儲存的不合理又往往表現在對儲存功能實現的過分強調,因而過分投入儲存力量和其他儲存勞動,所以,合理儲存的實質是在保證儲存功能實現的前提下盡量少投入。

(一)儲存合理化的主要標志

1.質量標志

保證被儲存物的質量,是完成儲存功能的根本要求,只有這樣商品的使用價值才能得以最終實現。

2.數量標志

在保證功能實現前提下有一個合理的數量范圍。目前管理科學的方法已能在各種約束條件下,對合理數量范圍作出決策。

3.時間標志

在保證功能實現前提下,尋求一個合理的儲存時間,往往用周轉速度指標來反映時間標志,如周轉天數、周轉次數等。

4.結構標志

從被儲物不同品種、不同規格、不同花色的儲存數量比例關系對儲存合理性的判斷。尤其是相關性很強的各種物資之間的比例關系更能反映儲存合理與否。

5.分布標志

指根據不同地區儲存的數量與當地需求比來判斷對需求的保障程度。

6.費用標志

倉租費、維護費、保管費、損失費、資金占用利息支出等,都能從實際費用上判斷儲存合理與否。

(二)儲存合理化的實施

ABC分析法是儲存合理化的基礎分析方法,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解決各類的結構關系、儲存量、重點管理、技術措施等合理化問題。ABC分析法的應用,在儲存管理中比較容易取得以下成效:第一,壓縮總庫存量;第二,解放被占壓的資金;第三,使庫存結構合理化;第四,節約管理力量。

1.ABC分析法的一般步驟

(1)收集數據。按分析對象和分析內容,收集有關數據。例如,要分析產品成本,則應收集產品成本因素、產品成本構成等方面的數據;要分析針對某一系統的價值工程,則應收集系統中各局部功能、各局部成本等數據。

本例(表4—1、4—2)擬對庫存物品的平均資金占用額進行分析,以了解哪些物品占用資金多,以便實行重點管理。應收集的數據為:每種庫存物資的平均庫存量、每種物資的單價等。

(2)處理數據。對收集來的數據資料進行整理,按要求計算和匯總。本例以平均庫存乘以單價,計算各種物品的平均資金占用額。

(3)ABC分析表。ABC分析表(表4—1)欄目構成如下:第一欄為物品名稱;第二欄是品目數累計,即每一種物品皆為一個品目數,品目數累計實際就是序號;第三欄是品目數累計百分數,即累計品目數對總品目數的百分比;第四欄為物品單價;第五欄是平均庫存;第六欄是第四欄單價乘以第五欄平均庫存,為各種物品平均資金占用額;第七欄是平均資金占用額累計;第八欄是平均資金占用額累計百分數;第九欄為分類結果。

表4—1 儲存物為36種的ABC分析表

制表按下述步驟進行:將第2步已求出的平均資金占用額,以大排隊方式,由高至低填入表中第六欄。以此欄為準,將相應物品名稱填入第一欄、物品單價填入第四欄、平均庫存填入第五欄、在第二欄中按1、2、3、4……編號,則為品目累計。此后,計算品目數累計百分數,填入第三欄;計算平均資金占用額累計,填入第七欄;計算平均資金占用額累計百分數,填入第八欄。

(4)根據ABC分析表確定分類。按ABC分析表,觀察第三欄累計品目百分數和第八欄平均資金占用額累計百分數,將累計品目百分數為5%~15%,而平均資金占用額累計百分數為60%~80%左右的前幾個物品,確定為A類;將累計品目百分數為20%~30%,而平均資金占用額累計百分數也為20%~30%的物品,確定為B類;其余為C類,C類情況正和A類相反,其累計品目百分數為60%~80%,而平均資金占用額累計百分數僅為5%~15%。

(5)繪ABC分析圖。以累計品目百分數為橫坐標,以累計資金占用額百分數為縱坐標,按ABC分析表第三欄和第八欄所提供的數據,在坐標圖上取點,并聯結各點曲線,則繪成如圖4—4所示的ABC曲線。

圖4—4 ABC分析圖

按ABC分析曲線對應的數據,ABC分析表確定A、B、C三個類別的方法,在圖上標明A、B、C三類,則制成ABC分析圖。在管理時,如果認為ABC分析圖直觀性不強,也可繪成如圖4—5所示的直方圖。

圖4—5 直方圖

(6)確定重點管理要求。ABC分析結果,只是理順了復雜事物,搞清了各局部的地位,明確了重點。但是,ABC分析主要目的更在于解決困難,因此,在分析的基礎上必須提出解決的辦法,才真正達到ABC分析的目的。目前,許多企業為了應付驗收檢查,形式上搞了ABC分析,雖對了解家底起一些作用,但并未真正掌握這種方法的真諦,未能將分析轉化為效益。

按ABC分析結果,再權衡管理力量與經濟效果,對三類庫存物品進行有區別的管理養護,見表4—2。

表4—2 重點管理要求

2.多重與多標準ABC分析

目前,我國對ABC分析的原理、方法研究尚不夠透徹,在應用上也不甚靈活,有人甚至產生一些誤解,認為ABC分析只能分成三類,只能按固定模式進行。其實,ABC分析還有許多靈活、深入的方法。例如:

第一,分層的ABC分析。在物品種類較多,無法全部排列于表中,或即使可以排成大表,但必要性不大的情況下,也可以先進行品目的分層,以減少項數,再根據分層結果將A類品目逐一列出,進行個別的、重點管理。

以某倉庫庫存品目3439種的ABC分析為例,用分層方法進行分層排列的ABC分析表,如表4—3所示。

表4—3 分層的ABC分析表

第二,多種分類方法。除了按計算結果分成ABC三類外,在運用中也常根據對象事物的特點,采取分成三和六類以上的方法。如分成五類、十類等。

以上方法都是一般ABC分析方法的簡單延伸,在實際工作中常常遇到更復雜的情況,例如,分類要滿足這樣的實際要求不止一個目標,而是多個目標,只按庫存金額這一個目標進行單重分類并不能解決其他管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應用多標準分析,在品目太多時也可進行多重多標準ABC分析。

(1)多重ABC分析。多重ABC分析是在第一次ABC分析基礎上,再進行一次ABC分析。

仍以表4—3的分析為例,分層的ABC分析中A類的品目種類有346種,對于管理工作來講,這仍然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在這346種物品的集合中,仍然會遵循“關鍵的少數和一般的多數”的規律,因此,可以對這一集合群再做一次ABC分析(二重分析)。其結果,原A類中又劃分出A、B、C三類,分別冠以A—A、A—B、A—C,以使管理者了解A—A為重中之重,在管理上確定對應的有效管理方法。同樣,在B類中如果也需進行分析的話,可按同樣道理,劃分出B—A、B—B、B—C三類。C類本來屬于“一般多數”,在管理上往往不需細化,所以一般而言,C類不再進行二重分析,但是如果管理者認為有必要進行這一分析,則也可分成C—A、C—B、C—C三類。

于是,按二重ABC分析,實際形成了七類或九類的分類:

七類分類:A—A、A—B、A—C、B—A、B—B、B—C、C。

九類分類:A—A、A—B、A—C、B—A、B—B、B—C、C—A、C—B、C—C。

在品目種類非常多的情況下,還可以進行第三重、第四重分類。

(2)多標準ABC分類。在實際工作中,管理目標往往不是一個,例如,一般管理,往往看重物品價值,按價值進行分類,但是,單價高的物品,可能數量并不大,因此按總價值為目標的分類就會有不同分類結果。還有更復雜的情況,在一個企業中,有的人關心價值;有的人或部門關心各種物品的供貨保證程度,物品價值可能不高,但一旦出現供應的中斷會帶來巨大損失,他們希望能按這種供應保證程度或供應中斷的風險大小進行ABC分析,以正確地確定不同的管理方法;企業中的倉庫管理人員還可能關注保管的難易程度或物品在倉庫中可能損壞的程度,希望以此為目標進行分類,以分別制定管理辦法。

不同的要求形成了不同的標準,如果分別按不同的標準分類,可能是同一集合的物品,有若干不同的分類結果,這無疑會造成分類的混亂,反而會增加管理難度,違背了分類的初衷。多目標分析分類方法,就是針對這種情況的分類方法。

多標準ABC分類的基本原理可以雙標準ABC分類為代表,其具體做法是:

①數列排列法。以表4—4所舉36種物品分類為例,由于這一數列較大,在本書中不易表達,所以,此處將其縮合,即減少一半數量,序號1、2合為一種,3、4合為一種,依次類推,數列元素由36個縮減為18個,并分別以1~18編號,根據表4—4以價值為標準的分類結果,形成以下數列相應的分類(表4—4)。

表4—4 單標準數列分類

再按另一個標準對這18種物品進行ABC分析,如供應保證程度,并比較兩個目標的輕重,以確定兩個標準的優先序號(此外假定價值分類程度重要),仍以數列形式排列見表4—5。

表4—5 雙標準數列分類

雙標準分類結果使物品重要性程度的組合結果出現新情況,需對分類結果進行調整,其中編號9~18的物品分類位置沒有變化,皆為CC類,編號1~8的物品中,1、2兩序號為AB類,仍居最重要地位,3~8編號中,第三號BA的地位為冠,也確認為原序號,在4~8五種物品中比較,CB(第8號)顯然位置最低,排于第8位,其次是BC(第4號及第6號),結合后的重要程度顯然要低于第5號BB、第7號CA,因而其排序后降至第6、7位。最后只剩下BB及CA的比較(第5號及第7號),兩者的組合等級相近,關鍵要通過判斷兩個目標輕重,特別強調哪一個目標來最終確認其位置。假如價值目標重要性很高,則BB居于CA之前,假如保證程度標準與價值相差無幾,也可將CA居于BB之前。兩種物品序號相連,總的管理重點地位是相同的,具體管理措施可分別制定。調整后的組合分類前八種物品排序見表4—6。

表4—6 組合分類結果

②坐標法。將橫坐標與縱坐標分別表示不同標準的分類,其中,縱坐標較橫坐標有較重要地位,其分類寫于前,橫坐標分類寫于后,形成圖4—6的坐標圖,將表4—5的分類結果填于坐標圖中,便可清晰地看出組合分類的結果。

圖4—6 坐標法雙標準分類

用三向坐標體系,根據上述原理也可作出三標準分類。用數列方式也可以作出三標準以上的多標準分類。多標準分類會出現很復雜的分類情況,人工操作難度過大。因此,多標準分類結果可以形成物品的分類編碼,采用光電識別或計算機識別方式進行更精細的管理。

③多標準的模糊分類。多標準分類就是對那些不明晰的物品(如表4—5中前8種)應由專家進行一對一的強制性對比,排出重要性順序。再根據A、B、C三類所占的比例關系圈定出A、B、C三類,這可以解決標準多、分類難度大、類別過多的弊病,把復雜的問題簡化。

表4—7為按多標準強制對比方法確定組合分類的簡化了的例子。在強制對比時,專家們必須根據多標準,在兩個對比元素中比較出一個較另一個重要,并以重要一方計1分,次要一方計0分列于此表,按統計的分值大小排列出重要性順序,再按比例數決定A、B、C三類。

表4—7 模糊方法的多標準強制對比分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甸县| 尖扎县| 衡东县| 花莲县| 青冈县| 双鸭山市| 九台市| 雅安市| 石嘴山市| 监利县| 定结县| 关岭| 利辛县| 汾阳市| 丹寨县| 临猗县| 屯昌县| 家居| 华阴市| 筠连县| 阜新| 灵宝市| 南充市| 岢岚县| 皋兰县| 宝应县| 江门市| 巴南区| 锡林郭勒盟| 巴塘县| 沙河市| 黎川县| 康乐县| 邵阳市| 房产| 富川| 绥德县| 巨野县| 潜江市| 宁远县| 克什克腾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