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級標簽:重塑用戶心智的傳播之道
- 閆躍龍
- 1903字
- 2019-06-19 16:02:08
自序
2017 年,我正好四十歲,決定從京東離職。彼時,很多人不理解,說你帶著 60 多人的大團隊,各種項目做得風生水起,為什么要離開?
他們又豈能知道,我的內心早就澎湃不已。現在已經是超級個體的新時代,誰不想出來闖一闖,自己做一個弄潮兒呢?
就拿自媒體來說,對于個體而言,以前從未有過如此好的時代。17年前,我就是通信行業的知名博主、行業“大V”,但實際上卻名不副實,因為那時全靠第三方平臺,作者和粉絲無法直接連接。第三方平臺推你,你的文章閱讀量就高;它不推你,你的文章就根本沒有什么閱讀量。那時候讀你文章的人,叫作讀者,而不是粉絲。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微信的出現,個體開始迅速崛起。微信等平臺提供了諸多賦能的工具,讓個體可以發揮自己的專長去連接粉絲,從而脫穎而出。
但從個體到超級個體,能脫穎而出的前提是你必須有一技之長。
舉個簡單的例子,滴滴出行正火的時候,很多出租公司受到沖擊,但是對于司機這樣的個體來說,卻是機會,因為他們有一技之長:開車。
還有,當社交電商火爆的時候,人人都能賺錢的時代并沒有如期而來,反而是“代購”“寶媽”這些群體搞得風生水起,因為他們已經在自己的社交圈中積累起了相當數量的粉絲。
所謂的一技之長,具體來說,就是你必須要有差異化的優勢,而且能持續深耕,形成自己的特色。
這就是超級標簽。
每一個牛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超級標簽,而你要想成為牛人,也必須如此。
這也是我決心離開公司,自己創業的原因所在。我堅信,我有這樣的超級標簽,我希望在實戰中檢驗、實踐這樣的超級標簽。
說起我的經歷,實在有些獨特。我大學和研究生期間,學的是熱物理,畢業后去了 IDG 旗下的《通訊世界》雜志社,從記者一路做到總編,然后在公關公司干了四年,在 2012 年加入京東,先是做公關,然后做新媒體營銷,直到后來在消費品事業部做市場部總經理。
看起來,我的經歷是不斷的“變”,首先是行業之變,從熱物理到通信再到電商;其次是領域之變,從媒體到公關再到營銷;最后是角色之變,從記者到公關人再到企業部門負責人。由此可知,我經歷了營銷傳播的整個鏈條,包括了上、中、下游的所有環節。
但實際上,又是“不變”的。無論怎么變,我做的都是“傳播”,形成的是“傳播專家”這個標簽。在做記者時,我在傳播新聞事實;在4A公司時,我在幫客戶進行傳播;在電商企業時,我在做電商業務的傳播。
更重要的是,我在傳播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了超級標簽的力量所在。用戶為什么選擇這個品牌,而不選擇那個品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品牌已經在用戶心智中樹立起了一個正確的超級標簽。
而且,企業和人在這方面是一致的。我在企業時曾經面試過不少人,深刻感受到,不少的候選人沒有超級標簽的思維。他們不斷地跳槽,結果讓自己的身上貼著數不清的標簽,而每一個標簽都很弱,根本夠不上“超級”。就像挖井,每一口井都挖得很淺,可能有的馬上就要挖到水了,他們卻半途而廢。
超級標簽是一種思維方式。俗話說,思維方式決定行為方式。這么多年,我漸漸意識到,思維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正確的思維,細節工作做得再多,都有可能偏離主航道。即使你再努力,但這種努力也對你的職業和人生成長幫助不大。
在本書中,我希望將一些重要的思維方式介紹給大家。
比如,用戶思維就是很重要的思維方式。什么是用戶思維?就是以用戶為中心。新營銷和傳統營銷最大的區別就是用戶思維——從用戶中來、到用戶中去——多發揮用戶的力量,讓用戶幫你策劃,讓用戶幫你傳播。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所以,超級標簽是一種思維方式,要建立超級標簽,同樣需要思維方式的變革。在本書中,介紹了很多類似的思維方式。因為我堅信,思維方式的變革,比起學到一些簡單的技巧更有價值。
從行為方式的創新到思維方式的創新,就是一種思維方式:升維。正如劉慈欣在《三體》里面所說,不同維度的生物之間,有巨大的能力差異,就像人類和螞蟻一樣。
在傳播中,升維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本質上是從當下的做法中跳出來,從更高的維度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樹立一個更高維度的超級標簽。
這些思維方式的創新,不僅僅用于傳播,也用于商業模式的突破和創新。對于個人的職業發展來說,也極具啟發性。
我在研究傳播的同時,也在做自媒體。有了超級標簽的諸多新思維方式之后,我看一個公司、參加一場活動,自己也會有新的思考和洞察。
誠然,在這個時代,對企業來說,傳播的難度越來越大,因為流量越來越昂貴,對用戶的時間爭奪也越來越激烈。對個體來說,要想脫穎而出也越來越困難。這個時候,更要有超級標簽的思維方式。無論是企業品牌塑造,還是個人職業發展,從一開始就要進行超級標簽的設計,而且要進行持續的強化。
希望本書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以上,是為序也。
閆躍龍
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