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嶺峰之觀:基于環境的企業發展戰略
- 鄧志雄等
- 2150字
- 2019-06-19 16:03:41
04 科技文化生產
在個體與社會系統的發展過程中,距今大約3萬年前,由于人們在社會生產和生活過程中計數和交流的需要,慢慢產生了符號和語言,逐漸發展出文字與計算。日積月累,人類通過對客觀世界和人類社會各種信息所揭示的事物規律性的認識和總結,產生和獲得了知識與科技,逐漸建立并不斷完善地球之王獨有的科技與文化系統,深刻而廣泛地揭示和解釋了無機世界和有機世界的本質聯系,推進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改造,同時也進一步加快了對人自身的認識,促進了企業和社會的發展。企業于是隨之變化:從單門獨戶、手工作坊到大規模流水線工廠,從獨資企業、無限合伙、股份公司到有限公司、有限合伙,從機械化、電氣化到信息化,從互聯網、物聯網到人工智能。市場于是隨之變化:從以物易物到一般等價物,從銅本位、金本位、紙幣本位到電子貨幣,從貿易市場、股票市場、產權市場到網絡電商。文化交流方式于是隨之變化:從語言、書報、廣播等傳統方式到電視、計算機、手機、網絡、自媒體等新方式。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平臺等技術的深入發展,現代科技文化產業正越來越多地被賦予智能的力量。未來幾十年,人類將進入社會發展的泛智能化階段,各種智能產品快速向工作生活場景全維度滲透,萬物互聯互通和智能化潮流正不可逆轉地沖擊和改變企業和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
符號與信息系統揭示事物本質聯系的能力取決于數據的充分獲得和對數據間規律性聯系的挖掘認識能力。計算機、手機、網絡等強大的信息收集和處理工具與設施,帶來了社會數字化能力的快速提升,使科技文化系統以爆炸式方式迅猛發展。AlphaGo按照圍棋基本規則將人類存有棋譜的幾十萬盤圍棋博弈生成的小數據,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快速展開自我對打形成幾千萬盤的大數據,再迅速從這幾千萬盤模擬對弈中產生的大數據中總結出在各種不同棋勢下任意一個落子的價值分析和最佳的行棋應對策略,無可爭議地在圍棋比賽中戰勝了人類圍棋高手,展示了一條利用小數據產生大數據,再由大數據認識揭示新規律的科技進步新路徑[19]。這就意味著,摩爾定律[20]揭示的芯片技術進步速度,也許同樣可以用來描述人類信息與知識生產量的擴張情況。現在全球每天平均產生1000萬TB以上的數據;每過兩年,中國產生的信息量就會翻番。2017年8月,中國無錫的國家超級計算機中心已開始探索利用“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創造含有10萬億個數字粒子的虛擬宇宙。網絡已經改變了世界的連接、組織和運行方式,與現實世界并存的虛擬數字世界正變得日益清晰而豐富起來,不斷增強著人類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
需要強調的是,第一、二、三產業發展的基礎在于科技文化產業的發展,而科技文化產業發展的根基在于辦好教育。人是學習型動物,人類社會是學習型組織。通常,人在母體內完成人類基因復制后,還要接受20多年的人類知識復制,掌握好人類對宇宙、社會和人自身已有的規律性認識,然后才能參加工作、從事生產、進行科研。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和大學教育,培養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能力,對社會發展帶來重大影響。這在三次工業革命過程中體現得非常充分[21]。中國的傳統教育是道德文化傳授型的,重農抑商對工商業發展促進作用較弱,致使工業發展遲緩。英國在傳統傳授型教育的基礎上推行工匠型職業教育,培養支持“瓦特”們發明和改進蒸汽機、紡織機等,使得英國成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領先國家。柏林大學開創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一體化教學模式,實現了從經院式大學到研究型大學的教育轉型,成就德國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人認識到大學應成為科技研究開發中心而不只是純搞學術的象牙塔,并于1946年設立了風險基金公司(ARD),創建了一種傳授型、研究型、創業型相結合的大學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套以學術研究為基礎的高科技企業孵化機制,成就美國成為了第三次工業革命世界中心。當前,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醞釀、即將爆發。中國對創新型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對科技人才的生產和利用能力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大。我們應抓住戰略機遇,把教育、科技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加大產學研用合作與協同,及時將中國大學和企業的雙重數量優勢轉變為雙重創新優勢,共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爭取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世界中心,將中國建設成為強大的創新型國家。
為此,我們的企業必須擁有更加強大的信息網絡系統,使之能與全球科技與文化系統建立起最廣泛而安全的連接,不斷推進企業提升配置全球資源的能力。相關行業領軍企業則應加快向平臺型企業轉型發展,將與本行業生存發展相關的企業、學校、研究機構、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社會媒體和各類消費者最大限度地吸引到一個超強的網絡平臺上,彼此互動、信息共享、優化結構、增進交易、同解難題、協同創新、共享發展。
在這方面,航天科工集團建設航天云網[22]的探索實踐已經取得初步成效。航天云網堅持的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能力協同、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理念,得到廣大企業的普遍認同,已經發展成為中國工業互聯網的典型代表。從2015年6月到2018年9月,在航天云網上注冊的企業用戶已超過214萬戶,且還在以每月3~5萬戶的增速快速增長。相關企業可結合自身實際,綜合考慮如何共同用好航天云網實現協同共享發展的路徑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