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不起的蓋茨比(世界文學名著名譯典藏)
- (美)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 2730字
- 2019-06-19 15:31:24
導讀
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1896—1940)是美國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他被認為是“爵士時代”——20世紀20年代——的文學代言人,在美國文壇上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菲茨杰拉德出身于中產階級家庭,私立學校畢業后,于1913年考入普林斯頓大學。在校期間,他試寫過劇本,自組過劇團,并為校內文學刊物撰稿,后因身體原因中途輟學。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1917年他應征入伍,但并沒有派往歐洲戰場,而是隨部隊駐扎在亞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市近郊。在此期間,他結識并愛上了當地一名法官的女兒姬爾達·塞爾。同時,他開始創作自己的第一部小說——《人間天堂》,該小說于1920年出版。小說以普林斯頓為背景,描述了美國戰后一代表面光鮮亮麗、實則懶散倦怠而理想幻滅的生活。小說大獲成功,從而奠定了當年他與姬爾達成婚的物質基礎。
這對年輕夫婦后來移居紐約,并以奢華夸張的生活方式聞名。為了維持這種生活方式,菲茨杰拉德開始為各種雜志撰寫故事。1922年,他出版了第二本小說——《美與丑》,小說描述一位藝術家和他的妻子如何毀于放縱無度的生活。1921年生下他們的女兒弗朗西絲·斯科特后,菲茨杰拉德夫婦在巴黎和法國東南部的里繼埃拉地區生活了一段時間,并成為旅法美國名人圈中的重要成員。
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蓋茨比》成書于1925年,小說的背景被設定在現代化的美國社會中上階層的白人圈內,細膩準確地展現了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社會生活風貌,細致入微地描繪了當時被稱作“爵士時代”的那種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狂熱場面,揭示出所謂無論貧富貴賤,通過個人努力皆能獲得成功的美國夢的本質只不過是用金錢作為衡量成功與愛情的唯一標準而已。而以創作素材論,讀者可以窺見作者本人的若干重要生活痕跡。
耗費了作者大量心血的另一部小說——《夜色溫柔》寫成于1934年,描寫了一個精神病醫生與其富有的病人結婚,從而在精神上備受煎熬的曲折故事。該部小說雖然受到后人的高度評價,但剛出版時反響平平。
在菲茨杰拉德的晚年生活中,他的妻子罹患精神病,揮霍無度,給他帶來極大的精神痛苦;經濟上的拮據使他一度要去好萊塢寫劇本賺錢,以維持家庭的龐大生活開支。1940年12月21日菲茨杰拉德猝發心臟病,死于美國洛杉磯,年僅44歲。描寫電影工業場景的未完成小說《最后一個巨頭》出版于他死后的1941年。菲茨杰拉德還結集出版了四本短篇小說集,它們分別是:《時髦女和哲學家》(1920);《爵士時代的故事》(1922);《所有痛苦的年輕人》(1926);《雷維爾的節拍聲》(1935)。
綜上所述,菲茨杰拉德的文學作品生動反映了20世紀20年代“美國夢”的虛幻之境和破滅之態,展示了大蕭條時期美國上層社會“荒原時代”的精神風貌,他的人生經歷和作品都可以證明,他是美國“爵士時代”當之無愧的代言人,是美國20世紀初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一生有成功和輝煌的一面,亦有苦澀和失落的一面,因而曾被人稱作“失敗的權威”。他的生命中交織著一系列基本的人生矛盾:雄心與現實,成功與失敗,得意與潦倒,熱情與頹廢,愛情與痛苦,夢想與幻滅,金錢與貧困,理想與迷惘……這些矛盾沖突在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中有著生動的描繪,讀者雖不能在其中找到現實的答案,但自會得到心靈的洗滌和心智的啟迪。而集其大成者毫無爭議的非《了不起的蓋茨比》莫屬,它奠定了作者在美國現代文學史中的地位。
《了不起的蓋茨比》故事情節梗概大致如下:尼克·卡拉韋是一位來自美國中西部、在紐約從事債券投資生意的年輕人,并與一位年輕富翁杰伊·蓋茨比相鄰而居。該富翁居住于紐約長島的一座豪華別墅內,以經常舉辦奢華喧囂的家庭聚會而遠近聞名。蓋茨比的巨額家產來源常成為出席他家聚會賓客茶余飯后的談論對象,且不乏對其不利的種種流言飛語。而卡拉韋在蓋茨比家邂逅的賓客大多數對蓋茨比過去的經歷不甚了解,有的甚至與他以前素未謀面,更談不上與他有什么交情??ɡf在紐約亦遇上了他的遠房表妹黛西以及她的丈夫,也是卡拉韋的大學同學湯姆·布坎南。他出身于富貴人家,身體壯碩,曾經是紐黑文橄欖球隊的強力邊鋒。蓋茨比與黛西是一對昔日情人,雖然已時過境遷,黛西已嫁作他人婦,但蓋茨比仍對黛西抱有幻想。后來在蓋茨比的精心策劃以及卡拉韋的協助下,兩人再次相逢,舊情復燃。隨著兩人的私情因見面次數的頻繁而逐漸曝光,矛盾達到了高潮。在紐約城一家飯店的客房內,湯姆與蓋茨比公開攤牌。蓋茨比當著眾人的面宣稱黛西將離開湯姆,與他結合;而黛西亦稱她現在愛的是蓋茨比,但對待湯姆卻態度游離曖昧;湯姆則揭發蓋茨比實為一私酒販子,發的是不義之財。鬧得不歡而散后,黛西和蓋茨比開車返回長島,其他人乘坐另一輛車稍后尾隨。在心理層面上,如果說在此之前卡拉韋還是一個局外旁觀者的話,經過這場爭辯,他已完全站在了蓋茨比一邊,成為他唯一的和真正的朋友。
在返回的途中,黛西駕駛蓋茨比的車撞死了梅特爾·威爾遜,而后者正是湯姆的情婦。她誤認為是湯姆開車來接她,正準備上前攔住汽車。她的丈夫威爾遜原先認定是湯姆撞死了他的妻子,后來在湯姆的指證下,將蓋茨比誤認為肇事者,在開槍射殺他后自己飲彈自盡。而黛西在湯姆面前刻意隱瞞了她開車撞死梅特爾的事實真相,從而間接導致了蓋茨比的殞命。在整個故事的結尾處,蓋茨比的葬禮的出席者除了其父親、卡拉韋、一個戴“貓頭鷹式眼鏡”的昔日客人,以及四五個家仆外,竟然別無他人,其他蓋茨比生前對其叨擾不已的各色人等都避之唯恐不及,比之他舉辦家庭聚會時賓朋盈門、觥籌交錯的宏大場景,其死后的孤苦伶仃、悲慘凄涼場面讓人不僅感嘆人情的冷暖,世態的炎涼,從而也深刻揭示出金錢至上、享樂至死社會的丑陋本質。
菲茨杰拉德能夠寫出《了不起的蓋茨比》這種振聾發聵的文學作品,與其家庭背景和個人的生活閱歷密切相關。由于出身于社會較為富裕的階層以及文學創作上的成功,他能夠以“局內人”的身份盡情享受富人階層的奢華生活;而秉持小說家的社會良知和敏銳的觀察視角,他又能以“局外人”的冷峻目光客觀審視這種生活的腐朽沒落本質。有鑒于此,文學批評界有人將菲茨杰拉德稱為“雙重視覺者”。在處理“金錢與愛情”這一永恒文學主題的駕輕就熟程度上,美國文學界無有能出其右者。而在寫作技巧上,采用印象派的寫作手法,筆調既熱烈又冷峻,行文流暢,文字優美,運用意象和象征,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戲劇中含有諷刺,美麗和自信中流露出憂郁和悲劇性是菲茨杰拉德小說創作中的主要美學特征。
因其思想性和文學藝術性,《了不起的蓋茨比》被美國蘭登書屋評為20世紀百部最佳小說之一;美國學術界權威在百年英語文學長河中選出100部最優秀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高踞第二位,儼然躋身于當代文學經典行列,而菲茨杰拉德亦被譽為與海明威和??思{并肩齊名的著名美國作家。
另有根據該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和游戲面世。
譯者
2012年4月于珞珈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