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章 | 大遷徙

原因及遷徙路線

為了把斯巴達和雅典的歷史順利地敘述到馬拉松戰役前夕,我們犧牲了時間性的完整而遷就地區的一致。當然,希臘大陸上的城市比在愛琴海和伊奧尼亞地區希臘人的移民城鎮古老。同時,這些城市也經常向外拓展殖民地。這些殖民地對希臘歷史意義重大,我們現在必須加以敘述。還有一個在正常順序上令人困惑的現象,那就是有幾個殖民地不僅后來成長為比其母城更大的城市,而且在藝術和財富的發展上也占了先。希臘文化的真正創造者并非我們今日所說的希臘國家的希臘人,而是那些為逃避多利安人的征服,在外國海岸上奮力抵抗以期獲得立足之地的人。由于他們對邁錫尼文明的追憶和驚人的精力,遠在馬拉松戰役以前創造了作為西方世界文明先驅的藝術、科學、哲學和詩。因此,希臘文明是母城承繼了這些子城的成就。

在希臘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就是希臘人迅速廣布于整個地中海地區。英國散文家佩特(Pater)曾說:“在希臘早期殖民史中,這或許是最燦爛、最生動的插曲。”在荷馬之前希臘人也是游牧民族,似乎那時在整個巴爾干半島都充滿著這種游牧民族的流動,但是而后爆發于愛琴海島嶼和亞細亞西部海岸的諸次遷徙則主要由多利安人的入侵造成的。所有各地的希臘人都設法在征服者勢力以外的地區覓求新居和自由。早前各邦政治黨派和家族宿仇的斗爭也促成了人民的遷徙。戰敗者有時寧愿出走或被放逐,而勝利者也盡量鼓勵戰敗者大量出走。特洛伊戰爭的幸存者有的就在亞細亞落居,另一部分人由于船舶遇難或冒險而定居于愛琴海諸島嶼,有的在經過艱苦的旅程后回到故園,但發現他們的王座和妻子都已被他人占有,只好又回到船上,設法在異邦重建家園和尋求財富。對希臘本土而言,當時的殖民和近代歐洲殖民一樣具有很多利益,例如:殖民地可以成為剩余人口的轉移地,培養冒險精神,也可成為農業歉收時的“保安閥”(safety valve);殖民地為本國產品建立了外國市場,也形成了食物和礦物輸入的戰略倉庫;最后,殖民地也建立了一個商業帝國,由于在這個帝國內貨物、藝術、生活方式和思想的頻繁交換,促成這個包羅甚廣的希臘文化。

大遷徙沿著5條主要路線——埃奧利阿、多利安、歐克森(Euxine)、伊奧尼亞及意大利。最早的遷徙開始于希臘本土的北部諸邦,因為北部諸邦首先感覺到了來自北方和西方侵略的沖擊力。在公元前12世紀和公元前11世紀,從色薩利、弗西奧蒂斯、阿托利亞和波奧蒂亞川流不息的內遷逐漸緩慢地跨越了愛琴海,到達特洛伊一帶,并且在那里建立了埃奧利十二城聯盟(Aeolian League)。第二區(線)的遷徙從伯羅奔尼撒開始,成千上萬的邁錫尼和亞加亞人逃避所謂“赫拉克勒斯后裔的歸返”。其中一部分在阿提卡、一部分在歐波埃(Euboea)定居,更有很多人移入基克拉澤斯群島,冒險渡過愛琴海,并在西小亞細亞建立了所謂伊奧尼亞十二城(Ionian Dodecapolis)。第三區(線)的遷徙是由多利安人的入侵造成的,大批多利安人涌入伯羅奔尼撒,再進入基克拉澤斯島,征服了克里特和昔蘭尼,并且圍著羅得斯群島建立了所謂多利安六城(Dorian Hexapolis)。第四線是從整個希臘開始,這次遷徙止于色雷斯海岸,在達達尼爾海峽普羅彭蒂斯(Propontis)和歐克森海沿岸建立了100座城市。第五線向西移至希臘人所謂的伊奧利亞島嶼,自此越過意大利及西西里,最后到達高盧和西班牙。

僅有設身處地的細心想象和敏銳地回溯我們自己的移民歷史,才可真正體會到這個歷經一個世紀的遷移所遭遇和克服的困難。離開祖墳所在地及由家神所呵護的田園,遠征陌生而毫無保障的異域(雖然假定是由希臘諸神所守護),這可以說是相當大的冒險。因此,這些遷徙的民眾都從家鄉帶一把土,以便到達新地區后撒布于異鄉,他們還從家鄉的公祠祭臺上嚴肅地取下火種,以便點燃異鄉的爐火。理想的新居應建在海岸上或接近海岸的地方,以便在遭受內陸敵人攻擊時可乘船(船被視為希臘人的第二個家)逃避;更理想的地點則是一個有山地保護的沿海平原,該山地可在后方對進攻之敵形成障礙,在城市內有衛城可對城鎮實施直接防御,而在海上則有一個由海岬所掩護的海港。有了以上幾點,再加上一條就是理想樂園:能沿商業航道或河口,如此就可接受由內陸運至的貨物以供出口或交換。在這種條件下,繁榮發展僅是時間問題。理想地區幾乎全部已被人占據,想要獲得,必須依靠策略或強力從他人手中取得。關于這方面,希臘人的道德觀念也不比我們高。在很多情況下,這些遠征異域、尋求自由的人,常使當地居民淪為奴隸。更常見的是,帶給當地居民一些希臘禮品,利用優越的文化誘惑當地居民,向當地婦女獻殷勤,也承認和崇拜當地的神祇,以便能與當地居民和睦相處。他們通常不破壞當地民族的純潔性,也經常在他們眾多的萬神殿中發現類似當地神祇的神座,以便能在宗教信仰上取得和諧。最重要的是,這些移民用希臘手工藝品同當地人民交換谷物、礦產及牲畜,然后向整個地中海地區輸出——主要是向大城市,或其所來自的母城,也通過這一方式,長達數個世紀之久與其母國保持一種虔敬關系。

這些殖民地一個一個逐漸成長,因此,希臘已不像荷馬時代的狹長半島,而是散布于自非洲至色雷斯及自直布羅陀至黑海東端各獨立城市的一種頗為松散的結合。對希臘女人來說,這也是一個劃時代的杰作,在這個時期,她們比任何時期的生殖力都強。通過這些繁忙、充滿精力和智慧的中心,希臘人向整個南歐撒布一種微妙而不穩定、人類稱之為“文明”的奢華種子。如果缺乏所謂的“文明”,生命里就再沒有美,歷史也就沒有意義。

伊奧尼亞的基克拉澤斯群島

從比雷埃夫斯沿阿提卡海岸南行,再轉東繞過蘇紐姆的多廟海岬,就可到達塞俄斯(Ceos)小島。如果我們不懷疑斯特拉博和普盧塔克兩位記述的權威,就會相信那種令人難以置信的記載,也就是在這個地方“曾經有一種法律,強制到60歲的人吞飲毒芹(hemlode)做的毒藥而死,以便其余的人可以有充足的糧食”,并且“在700年中未聞有犯奸淫行為者”。

這也可能就是她的最偉大的詩人在中年后自愿從塞俄斯出走的原因,可能他已經發覺了在故鄉他很難活到87歲(希臘傳說中的年齡)。整個希臘都知道西摩尼得斯在30歲以及在公元前469年死亡時,是當時公認的最杰出的作家。因為他是負有盛名的詩人和歌唱家,受到雅典獨裁者希帕恰斯的邀請,他發現在希帕恰斯的宮中能和另外一位詩人阿那克里翁和平相處。他在波斯戰爭后還活著,曾又被選聘,為陣亡將士撰寫墓志銘。在老年時,他住在錫拉庫斯獨裁者海厄洛一世(Hieron Ⅰ)的宮中。那時他的聲望極高,令人仰若泰斗。公元前475年,海厄洛與阿克拉加斯(Acragas)獨裁者索倫(Theron)失和,兩人即將兵戎相見時,他能使兩位獨裁者達成和議。普盧塔克在他不朽的《是否老年人應行統治?》(“Should Old Men Ctovern? ”)一文中告訴我們,西摩尼得斯到很高的年齡仍在抒情詩和合唱歌曲方面獲獎。他死后依王者的哀榮葬于阿克拉加斯。

西摩尼得斯的特殊個性和他作為一個詩人一樣著名,希臘人對他的缺點和癖性既恨又愛。他酷愛金錢,如果沒有金錢誘惑則文思不靈。他是第一個為報酬而寫詩的人,他的理由是詩人也和其他人一樣需要生活。這種做法首開希臘作風的先河,因此,劇作家阿里斯托芬支持大眾對他的反感,他說“西摩尼得斯會為賺一個銅板坐著囚車下海”,以形容其嗜財如命。西摩尼得斯對他能發明記憶術頗感自豪,西塞羅對這種記憶術很稱贊,并予以采用。其主要原則是將所要記的東西或事務作一種合邏輯的區分和順序安排,以便每一個項目能自然地導出下一個項目。他富于急智,才華橫溢,妙語連珠地靈活應對,像一股智力旋風一樣橫掃希臘各城。但屆老年時,他曾表示深悔不該多說話,然而事實上他從未停止發言。

我們深感驚異,在一個獲得這么多喝彩和如此豐厚報酬的詩人現存的斷簡殘篇中,能發現那股在荷馬之后對希臘文學發生重大影響的憂郁之情(在荷馬時代的希臘人過于活潑因而不會悲觀,過于沖動因而不會感覺枯燥)。其中,有一段的內容如下:


我們這個時代的生活特征是匱乏和罪惡,但我們在地下的長眠卻永無休止……人類的力量甚為渺小,他們的過失也不易窺見。在短暫的生命中憂患卻接踵而至,最后,無人可以幸免,死亡終于逼臨。在整個生命中也善惡兼備……屬于人的,沒有永生。塞俄斯島的吟游詩人曾巧喻人類的生命和綠葉的生命一樣;但是聽過這句話的人很少銘記于心,因為青年滿懷壯志,充滿希望。人值青年,如盛開的花朵,心情敞暢,富于幻想,希望永不衰老,更無死亡;健康時也不會想到病患時的憂傷。僅作這種想象的人實在是愚者,他們也未曾了解我們青年時期和整個生命如何短暫。


這些幸福的島嶼并未能使西摩尼得斯獲得安慰,奧林匹斯山諸神的神圣也變成了他作詩的工具,而非靈魂的慰藉。當海厄洛向他提問,請他對神的本質與品性加以解說時,他要求給予一天的準備時間。翌日他要求給予兩天的寬限,每次要求寬限的時間都加倍,以便作較久的思索。最后當海厄洛要求他說明時,他的答復是越思索越感到困惑。

塞俄斯不僅出了這位大名鼎鼎的西摩尼得斯,同時,也出了他的侄子——抒情詩繼承人巴克利德斯(Bacchylides),并且在亞歷山大時代出了偉大的解剖學家埃拉西斯特拉圖斯(Erasistratus)。就人物而言,塞利弗斯、安得羅斯、忒諾斯、米克諾斯、西西諾斯及伊俄斯就不如塞俄斯鼎盛。菲勒塞德斯(Pherecydes,約公元前550年)曾生活于西羅斯(Syros),他因為是畢達哥拉斯之師而著名,也是第一位寫散文的哲學家。至于得洛斯,根據希臘傳說,阿波羅神曾誕生于此。因此,該島和他的神殿同樣神圣,在其境內生死都不允許;所有將生將死的人都要迅速運離該島,所有島上已有的墳墓也都移走,以便保持該島的純潔。在波斯人被擊退后,雅典和其盟邦伊奧尼亞將所謂德里亞(Delia)邦聯的“財寶庫”設于該島。伊奧尼亞人每四年在此舉行一次虔敬卻是歡宴性的集會,以慶祝美神(男性)的節日。在公元前7世紀,曾有詩歌對當時情形作如下描述:女人束著美麗的腰帶,商人在其攤位極其忙碌,群眾列隊路旁以觀賞神圣游行的行列;神殿內進行著緊張的儀式和莊嚴的獻祭;因美麗和歌喉被選出的雅典和得洛斯的少女載歌載舞;運動和音樂競賽在露天劇院進行。雅典人每年派遣一個使節團到得洛斯慶祝阿波羅誕辰,在使節團未返回前不得處決任何死刑囚犯。因此,這讓對蘇格拉底判決和執刑的間隔拉長了,而使文學及哲學大受其益。

在基克拉澤斯群島中,納克索斯是最大的一個島,而得洛斯幾乎是最小的一個。這個最大的島以酒及大理石聞名,公元前6世紀時已經很富足,擁有自己的海軍和雕刻學校。納克索斯東南是阿莫爾戈斯(Amorgos),也就是令人不易親近的西摩尼得斯的家鄉所在地,他那種對女人毫不恭維的諷刺詩一直都被由男人所寫的歷史謹慎保持。西摩尼得斯那時將女人比作狐貍、驢子和豬,也比作多變的海洋,并且信誓旦旦地說任何丈夫沒有在一天內不遭受妻子盤詰的。西面為帕羅斯,幾乎全是由大理石組成,其公民在這些大理石山造屋而居。雕刻家普拉克西特列斯(Praxiteles)在那里發現那些半透明石塊后,曾把它雕琢磨光,使其類似人類肉體的組織和有溫暖感。約在公元前8世紀末期,阿基羅庫斯誕生于該島,雖是一名女奴之子,他卻成為希臘最偉大的抒情歌唱家。一個從軍的機會使他來到了北方的薩索斯島,在那里與土著作戰。但他發現他的生命比盾牌更可貴,因此棄盾而逃,而后他對他的潛逃做了很多雋語以示解嘲。回到帕羅斯后,他與富有的里卡貝斯(Lycambes)之女紐貝勒(Neobule)墜入情網。他形容她是一位謙遜而秀發垂肩的少女,并且嘆息(而后很多世紀也作了同樣的嘆息)“僅僅觸摸到了她的手”。但是她的父親里卡貝斯只是稱贊他的詩,而不屑于他的收入,于是好事未成。因此,阿基羅庫斯以里卡貝斯、紐貝勒和她的妹妹為目標作了很尖刻的諷刺詩來發泄。根據傳說,三人均因此自縊而死。阿基羅庫斯也黯然離開帕羅斯豐盛的無花果和魚產,再度踏上從軍的征途,這次沒有逃脫,他在與納克索斯人的戰斗中陣亡。

我們從他的詩里可以了解到他無論對朋友和仇敵都出言粗魯,且有失戀者縱情色欲的嗜好。我們可以描述他是一個有靈感而音韻調和的海盜,他的散文粗率而詩韻優美;他采取已經大眾化了的民謠抑揚音韻,重新將之琢磨為簡短、尖刻的六音步詩,這就是后來成為希臘悲劇古典媒介的“抑揚三音步詩”。他很愉快地試驗抑揚格的六音步詩、抑揚格的四音步詩和近乎一打的其他音步詩。他為希臘詩賦予音步式,希臘人將這種形式一直保持到底?,F在他的詩殘存的僅有數篇,我們無法從他的遺著內判定其成就,因此,必須接受古人的說法,他是荷馬后最著名的詩人,賀拉斯喜愛模仿他技術上的多變;而使用希臘語的偉大批評家、拜占庭的阿里斯托芬,當有人問及他最喜愛阿基羅庫斯哪首詩時,他的答復僅是三個字“最長的”。

自帕羅斯向西,經過一上午的航程便到了西弗諾斯,該地以金銀礦馳名,人們由于政府的授權而擁有這些礦產。島上礦產量極豐富,因此,該島能在德爾菲自建財寶庫,且財寶庫建筑使用的是女雕像柱,安詳華麗,并建有許多其他紀念碑、紀念塔建筑物,而財寶庫仍然在每年歲末為民眾分配相當數目的盈余。公元前524年,來自薩摩斯島的一批海盜登陸西弗諾斯島,強索100塔倫(相當于今日的60萬美元)。希臘其余各地以平靜和堅韌的心情接受了這一次“英勇的”掠奪行為,而人類通常也都是以這種相同的心情去忍受朋友的不幸或災禍。

多利安人的涌入

多利安人也來到基克拉澤斯群島,并將他們尚武的精神加以轉化,耐心地將山坡改為梯田,以便能蓄貯稀少的雨水,以用于谷物和葡萄的灌溉。他們在米洛斯島承繼了銅器時代先人開采黑曜石的方法,因而使這個島得以異常繁榮。由于這種繁榮的結果,將來我們會看到,雅典人不惜一切努力,希望能在對抗斯巴達的戰爭中獲得米洛斯的支援。1820年,曾在這里發現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神像。

向東然后轉南,多利安人征服了賽拉和克里特兩島,并且從賽拉又派出一批人向昔蘭尼殖民。若干人在塞浦路斯定居,在那里,自公元前11世紀起曾有一小批阿卡狄亞的希臘人奮起斗爭,以與古老的各腓尼基王朝爭奪主宰權。根據傳說,在這里的一個小腓尼基王皮革馬利翁(Pygmalion),對他親手雕刻的一座阿佛洛狄忒神像極為傾慕,以至于墜入情網,因此,他祈求女神賜予這座神像生命,以便能與之結為夫婦。當女神同意后,他終于如愿以償,與自己的作品結了婚。鐵的出現減低了對塞浦路斯銅的需求,因此使該島不再位于希臘經濟發展主要來源之內。本地人采伐木材煉銅,腓尼基人采伐后用來造船,希臘人則伐林后用來開墾農田,使塞浦路斯成為炎熱與半荒蕪的狀態。島上的藝術,也和島上的居民一樣,在希臘時代是一種埃及、腓尼基和希臘影響的混合,但從未形成自身的特色。

多利安人在塞浦路斯島僅是希臘居民的一小部分,但在羅得斯島及南羅得斯島和希臘大陸連接地區,多利安人則已成為統治階層。羅得斯島在自荷馬至馬拉松戰役各世紀都很繁榮(雖然在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各地后300年內才達巔峰)。在一個自亞細亞伸出的海岬上,多利安移民建立和發展了克尼都斯城,因其位置良好,自然成為一個沿海貿易港口。天文學家歐多克索斯(Eudoxus)、史學家(或寓言家)克特西亞斯(Ctesias)以及在亞歷山大建造那座有名的燈塔的索斯特拉托斯(Sostratus)就是在這里誕生,我們除了能在這里發現古廟的廢墟外,也會在大英博物館內發現哀傷但具有莊重氣質的德墨忒爾神像。

在克尼都斯對面是科斯島,這里是“醫藥之父”希波克拉底的故鄉,與克尼都斯同為希臘的醫學中心。畫家阿佩萊斯及詩人忒奧克里托斯均誕生于此。沿著海岸再稍向北行是哈利卡納蘇斯(Halicarnassus),這里是希羅多德的誕生地,并且在亞歷山大大帝后300年曾是卡利亞王摩索拉斯(Mausolus)及其所寵愛的阿爾忒米西亞(Artemisia)的王朝所在地。這個城與科斯、克尼都斯及羅得斯島三座主城(林杜斯[Lindus]、加米路斯[Camirus]、拉里蘇斯[Ialysus])形成了所謂多利安六城,也曾有一個時期成為伊奧尼亞十二城較弱的競爭對手。

伊奧尼亞十二城

·米利都與希臘哲學的誕生

向卡利亞西北行進約90英里是一多山的河岸地區,其寬度約20—30英里,即古伊奧尼亞之所在。希羅多德曾稱贊“這里的空氣和氣候為普世之冠”。大部分城市位于河口,或在道路的末端,自內陸運出的貨物,通過這些河流或道路經地中海運往各地。

伊奧尼亞十二城最南端的米利都,在公元前6世紀是希臘最富有的城市,自米諾斯時代起卡利亞人居住于此。約公元前1000年,伊奧尼亞人從阿提卡來到這里,他們發現了古愛琴海文化(雖已衰頹),這個遺存的文化顯然將來可以作為他們文明發展的起點。伊奧尼亞人到達米利都時并未帶女人同來,他們的做法很簡單,就是把當地居民中的男性殺死,然后娶這些寡婦為妻,因此,文化與血統同時混合。米利都也和其他大多數的伊奧尼亞城市一樣,最初臣服于領導他們作戰的國王,然后聽命于擁有土地的貴族,最后順從代表中產階級的“專制君主”。公元前6世紀初期,在獨裁者色拉西布洛斯(Thrasybulus)統治之下,米利都的工業和貿易發展登峰造極。由于財富的聚集增長,文學、哲學及藝術開花結果。羊毛自內陸豐饒的牧場運到后進入城內紡織廠做成衣服。伊奧尼亞人從腓尼基人那里學到了很多事物,它本身的教育也逐漸改善,因而也在埃及、意大利、普羅彭蒂斯及歐克森等地建立殖民地作為貿易站。僅米利都就設有80個這種殖民地,其中60處在北方。米利都從阿比多斯、基齊庫斯、西諾波、奧爾比亞、特拉佩佐斯及狄俄斯庫里阿斯,獲得亞麻、木材、水果及金屬,而用手工藝品作為交換。這個城市的財富和奢華為整個希臘世界所知,也招致了很多反感。商人因財源茂盛、利潤滾滾,對許多偏遠地區的工廠貸出許多金錢。這些商人可以說是伊奧尼亞復興的“美第奇”(Medici)。美第奇為15—16世紀意大利佛羅倫薩城的豪富家族,一門中出了三位教皇。——譯者注

在這種富于激勵性的環境中,希臘發展了她對于世界最特殊的兩種禮物——科學和哲學。貿易的樞紐就是思想交換地、不同習慣及信仰的摩擦場;由分歧產生矛盾、比較和思想;進而,多種迷信相繼消失,理性逐漸開始?,F在在米利都和以后在雅典一樣,人們自成百個分散的城邦前來。由于商業的競爭,思想自然很活躍;由于長期離開原鄉的祭壇和家鄉,思想自然也就沒有傳統的束縛。米利都人自己也遠赴其他國家各城,也由于目睹呂底亞、巴比倫、腓尼基和埃及文明而眼界大開。因此,埃及的幾何學和巴比倫的天文學進入了希臘人的思想領域。貿易和數學,外國商業和地理,航海和天文得以攜手發展。同時,財富創造了閑暇,“文化貴族”在思想自由之下日益成長(因為只有少數人有閱讀能力)。沒有強有力的僧侶集團,也沒有古老而具有授意性的典籍限制人們的思潮;就是在某種意義上成為希臘圣經的荷馬史詩,也還沒有真正定型;同時,其神話也還帶有伊奧尼亞懷疑論和具有誹謗性歡愉的痕跡。此時思想首次大眾化和塵世化,而且對世界和人類的各項問題尋求合理和一致的答案。公元前6世紀,中國與印度也出現了類似的運動。

一棵新植物(雖有其變化與盛衰)也有其根源。埃及祭司的古老智慧和波斯的東方哲賢,可能甚至印度的卜者、迦勒底的僧侶科學、赫西俄德的人格化的宇宙論等與腓尼基人及希臘商人的自然現實主義混合后,產生了伊奧尼亞哲學。希臘宗教因為談論命運是神和人的主宰,所以也為這個哲學鋪了路:因為法律的觀念優于不可靠的個人論斷,因而也就表示出科學與神話以及專制與民主的本質區別。當人認識或了解他隸屬于法律時,也就真正獲得了自由。據我們所知,希臘人首先獲得了這個認識,而他們在哲學和政府上的自由也是他們成就的秘密,也是他們在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

因為生命是由承襲和變異、穩定習俗和經驗更新來推進,所以希望哲學的宗教根源能夠建構并滋養它;而且,在結束之時,它必遺留下神學的有利因素。希臘哲學史上曾有兩派并駕齊驅,一派是自然主義者,一派是神秘主義者。后者源于畢達哥拉斯,承其衣缽者為巴門尼德斯(Parmenides)、赫拉克利特、柏拉圖及克里安塞(Cleanthes)至普羅提諾(Plotinus)、圣保羅;前者由泰勒斯開其先河,而后歷經阿那克西曼德、色諾芬尼、普羅泰戈拉(Protagoras)、希波克拉底、德謨克利特至伊壁鳩魯和萊喀古斯,偶爾也有許多偉大的哲學家如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等把這兩種主流加以混合,以期將尚未形成定論的生命范疇予以公平處理。但縱然是在這些偉大哲學家當中,其主要的努力或者說希臘思想的特性,仍為對理性的熱愛與追求。

泰勒斯誕生于約公元前640年,出生地可能是米利都,一般人認為他的父母是腓尼基人,他所受的很多教育來自埃及和近東;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東方文化傳入西方。他也曾經經商,但是他經營的程度僅以取得生活的必需為度。每個人都知道他在榨油投機上的成功故事。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說法:“一般人傳說泰勒斯通過觀察天文,知道橄欖在來年要豐收,因此在冬季以最低廉的代價把米利都和塞俄斯島兩地的榨油業者都先雇好,因為在冬季,沒有人和他競爭。等到榨油季節一到,許多人都需要這些工人,他立刻依照自己的條件以高價將這些轉雇于他人,因而獲利甚豐。他以這種方法向眾人證明,如果一個哲學家選擇致富途徑是很容易的?!? class=其余的時間他則用于研究,有一個故事說他在觀察星體時落入溝中,這可以證明他在研究時的專注和精力集中。雖然他很愛孤獨,但對城市的事物仍有興趣,他與獨裁者色拉西布洛斯私交甚篤,同時也主張伊奧尼亞各邦應組成聯邦,以聯合對抗呂底亞和波斯。

據說,是他將數學和天文學傳入希臘的。古人曾說他在埃及的時候,在人影等于人實際高度時去丈量各金字塔的陰影,以測知金字塔的高度?;氐揭翃W尼亞之后,他對幾何的定理研究異常著迷,他把這種研究視為一種演繹科學,他發明了幾則定理,而后由歐幾里得加以搜集。圓被其直徑所等分;任何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兩底角相等;半圓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兩直線相交,其對頂角相等;如兩三角形有兩角及一邊相等時,則兩三角形全等。這些定理奠定了希臘幾何學的基礎。而他對天文的研究,也為西方文明建立了天文學,因而脫離了東方的占星術。他曾作了幾次不太重要的觀察,曾因成功預言公元前585年5月28日的日食而震驚了整個伊奧尼亞,他這次預言可能是基于埃及的記錄和巴比倫的計算。他的宇宙理論的其余部分并不比當時的埃及和猶太宇宙論顯著優越。他當時想象的世界是一個浮在浩瀚無垠水域上的半球,而大地是一個平盤,這個平盤又漂浮在這個半球內部的平面上。因此,我們不要忘記歌德對他的批評:他具有他那個時代人類所有的錯誤,但他內在觀察所得則是他自己的創造。

一如若干希臘神話所說的海洋神是萬物之父,泰勒斯也認為水為萬物的第一來源,水既是萬物的原始,也是萬物的歸宿。亞里士多德認為他這種說法可能是“基于萬物的助長成分或營養成分以及萬物的種子都含有水分……既然萬物都來自水也因水而生,自然水就成了第一來源”。也許是由于他相信水是氣體、液體及固體三態的最基本形態(理論上三態均能變為水)。他的思想要點并非是將萬物化為水,而是將萬物化為一種物質,這也就是歷史上的首次一元論。亞里士多德描述泰勒斯的看法為物質主義者或唯物主義者,但泰勒斯本人則進一步說明世界上所有的微粒(particle)均有生命,物質和生命實是一體而不能分離,植物、金屬以及動物和人類都有一個不朽的“靈魂”。巨大的力量可以改變其形態,然而其“靈魂”永不死亡。泰勒斯習慣的說法是生與死之間并無顯著區別。當有人想刺激或激怒他,而以既然生死并無顯著區別,何以他仍選生而不選死相問時,他的答復仍然是:“因為生與死并無區別?!?/p>

在老年時,在眾人的同意下他接受了“哲人”(Sophon)的稱號。當希臘人而后列舉“七哲人”時,他們以泰勒斯居首。當有人問及什么事情最困難時,他以那句最著名的箴言“認識你自己”為答。當問及何者最易時,他的答復是“向人提供意見”。對于何謂神的答復是“無始無終者”。對于何者才是最道德與最公道的生活方式的答復是“我們永遠不要做責備他人的事”。根據作家第歐根尼·拉爾修(Diogenes Laertius)的說法,他是在觀賞一次競技比賽時死于熱、渴及衰弱,因為他的年事實在太高了。

斯特拉博說泰勒斯是第一位寫自然科學(physiologia,物理學),或事物存在與發展原則的人。他的著作由他的學生阿那克西曼德積極推展。阿那克西曼德雖然生活于公元前611——前549年,令人驚訝的是他所解說的一部分哲學與赫伯特·斯賓塞(H.Spencer)于1860年所發表的非常類似(斯賓塞對他本人的獨創力深為疑慮)。阿那克西曼德所說的第一個原則是極大的“無法確定的無極限”(apeiron),也就是不具備特別品性的無限質量,但是能依固有力量發展為宇宙間所有各種不同的實體。參照斯賓塞的進化定義,進化乃是“從不確定、松散的同質進化到確定、凝聚的異質”的本質上的一種變遷。這個有靈性、永存,但非人性也不涉及道德的“無極限”,是阿那克西曼德的體系中唯一的神。這個神是不變而永恒的,因此,也與塵世間可變且短暫生存的諸神迥異。(這里也就產生了埃利亞學派[Eleatic School]的形而上學——只有永恒的神才是真神。)從這個不具特性的“無定形”產生了許多變幻無窮的新世界,這些新世界在經過無窮的變化后又依進化及死亡的方式回到這個“無極限”。所有相反的事物也為這個原始的“無極限”所包容——冷與熱、濕與干、液體與固體及氣體等;在發展變化中這些具有潛能的品性變為現實,成為多種及確定的事物;在分解中這些相反的品性仍舊分散歸于“無極限”。(這是赫拉克利特和斯賓塞學說的一個來源。)在這種事物的升沉中各種元素互相斗爭,也作為一種對立力量互相侵占。在發生相反力量時即產生分解現象,于是“事物即消失于其所誕生之處”。

雖然阿那克西曼德在天文研究上犯了奇怪的錯誤,由于當時儀器的缺乏,這種錯誤是可以原諒的,他較泰勒斯的想法更進一步,認為大地是懸于宇宙中間的一個圓柱體,并且只有在距其他所有物體等距離時才可存留。他認為日、月、諸星體都是圍繞大地作圓形旋轉。阿那克西曼德為說明他的想法,在斯巴達制作了一架日晷儀(可能是按照巴比倫的式樣),在這架儀器上可顯示各星體的運動、黃道的傾斜所謂黃道就是太陽每年在天上經過的大圓。既然這個圓的平面也是地球軌道的平面,黃道的傾斜就是赤道平面及其旋繞太陽軌道平面間的斜角(約23°)。、至點(冬至、夏至)、分點(春分、秋分)及季節的連續。在朋友赫克特斯(Hecataeus)的幫助下,他畫了一幅已有人居住的世界地圖(顯然是在一塊銅片上)埃及人此前曾繪有地圖,只是所含地區較為有限。,使地理學成為一門學問。

阿那克西曼德認為大地在其最初時期為流體狀態,外面的熱力使一部分干燥成為陸地,一部分蒸發成為云。同時,在大氣中熱度的變化造成了風的移動。有機體是由于原始的潮濕經各時期逐漸形成的。陸地上最初的動物是魚,由于地面上逐漸干燥,魚才形成了今日的體形。人在最初也是魚,人在最初誕生下來時體形結構和今日不同,因為如此無法覓取食物,也就會被消滅。

另外一位較次要的人物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學生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他認為萬物的原始是空氣。所有其他物質都是自空氣產生,經由稀釋產生了火,或因為凝縮而逐漸產生云、水、土及石。至于靈魂則是氣體,這個氣體或靈魂使我們靈肉一體。因此,世界上的空氣是遍布的靈氣、呼吸或神。他這個思想足以抵御所有希臘哲學的風暴,并且可在禁欲和精神超脫及基督教中發現樂園。

在米利都的全盛時期,不僅產生了希臘最早的哲學,也產生了最早的散文和歷史編纂。詩對一個處于青春期的國家似乎是很自然的事(當想象力大于知識時),同時,強烈的信心就會賦予土地、樹木、海洋和天空等自然力量一種品性。詩既很難避免泛靈論(animism),泛靈論也同樣不易避開詩。散文是不受想象和信仰拘束的一種心聲,是人間、俗世與“平淡無奇”事情的語言,是一個國家成熟的表征,也是幼年時期的墓志銘。到這個時期(公元前600年)幾乎所有的希臘文學都是詩體。教育方面,已用韻文傳授特殊知識和道德,甚至早期的哲學家如色諾芬尼、巴門尼德斯及恩培多克勒也把他們的思想披上詩的外衣。就如同科學在最初是哲學的一種,但極力奮斗以期脫離全體性、臆斷性及無法證明的境界,哲學在開始也是詩的一種,但極力想脫離神話、泛靈論和譬喻的范疇。

因此,菲勒塞德斯和阿那克西曼德用散文以解說他們的學說算是一件大事。當時被希臘人稱為理性作家或散文作家的人也開始使用這種新媒介編纂他們各邦的年譜。因此,卡德摩斯編了米利都年譜(于公元前550年),歐加昂編了薩摩斯的年譜,桑索斯編了呂底亞的年譜。在這個世紀結束之前的赫克特斯完成了兩部著作——《探詢集》(Historiai, Inquiries)和《地之周圍》(Ges Periodos, Circuit of the Earth),使歷史和地理獲得了劃時代的進展。《地之周圍》一書將已知的世界區分為兩大洲——歐洲和亞洲,并且將埃及包括在亞洲內。倘若(許多人懷疑)現存的斷簡殘篇是真跡,對研究埃及確有貢獻,后來希羅多德從這里邊剽取了許多資料(但希羅多德本人并不承認)。他寫的《探詢集》一開始就是一連串的懷疑:“我僅寫出我認為真實的,因為許多希臘傳說對我而言似乎是荒謬可笑的?!焙湛颂厮拱押神R的作品當作歷史,并且閉著眼睛接受許多故事,雖然如此,他仍然作了一番誠實的努力,以便能將事實與神話加以區分,并追溯有關系譜,使之能成為希臘的信史。因為這位“歷史之父”誕生得很早,因此,希臘的歷史編纂由來已久。

對赫克特斯和當時大多數城市及希臘殖民地的理性作家與散文作家而言,“歷史”一詞的意義是對任何事物事實的探查。就現代觀念而言,也同時適用于科學、哲學及歷史編纂。但這個名詞在伊奧尼亞則有一個懷疑性的含意,其主要意義為諸神及神人英雄(半神半人的英雄)的奇異故事已由塵世間的事件記載及因果的合理解釋所取代。赫克特斯開始了這種程序和方法,希羅多德加以發揚光大,而修昔底德則將之完成。

在希羅多德以前,希臘散文的貧乏與散文文學開始時的米利都被外來征服和社會貧窮有密切關系。內部腐化后自然就會循著歷史的慣例為外來的征服鋪路。財富的增長和社會風氣奢侈又使享樂主義大行其道,同時,禁欲主義和愛國主義似乎就會被人遺棄,被認為可笑或荒謬。這一現象所產生的結果,使希臘人中流行一句“米利都人從前曾經很勇敢”的輕蔑語。昔日緩和階級斗爭的信條是“給強者以少量,給弱者以慰藉”,當這一信條喪失力量后,對世間的財物競爭更加尖銳。富人支持一個寡頭式的獨裁政治,形成一個聯合黨派以對抗企求民主政體的貧民。一旦貧者控制政府,便將富者放逐,在打谷場集合起富者所留下的子孫,加以奴役,終至飽受虐待而死。若干年后,富者重掌政權,于是將民主領導人物置于薪堆上活活燒死。約公元前560年,呂底亞王克羅蘇斯開始將自克尼都斯至達達尼爾海峽的亞洲希臘海岸歸屬于呂底亞的統治時,米利都因拒絕幫其姐妹邦得以保全其獨立。但在公元前546年,波斯王居魯士征服了呂底亞后,便毫無困難地將由于黨派傾軋陷于不振的伊奧尼亞城市吞并入波斯帝國。米利都的偉大時代已成陳跡。在各邦的歷史中,科學與哲學在腐敗介入后達到極盛,而智慧卻成為死亡的預兆。

·薩摩斯的波利克拉底

自米利都渡過港灣,在接近邁安德河河口的地方是不太顯赫的米烏斯(Myus)鎮和較著名的伯利納(Priene)城。公元前6世紀,在這里居住著“七哲人”之一的比阿斯。一如赫爾米普斯(Hermippus)所說,希臘的“七哲人”是17人;因為不同的希臘人列有不同的名單,但大多數人同意這七人是泰勒斯、梭倫、比阿斯、米蒂利尼的庇達庫斯、科林斯的佩里安德、斯巴達的奇倫(Chilon)及羅得斯的克里奧布盧斯(Cleobolus)。希臘人尊敬智慧一如印度人尊敬神圣、文藝復興時代的意大利尊敬藝術天才、年輕的美國尊敬經濟企業。希臘的英雄不是圣人,不是藝術家,也不是百萬富翁,而是賢哲之士。希臘最榮耀的哲人并非純理論家,而是能將其智慧很活躍地運用于現實的人。這些人的嘉言在希臘人中成為名言,甚至有時雕刻在德爾菲阿波羅神殿內。例如人們多喜歡引用比阿斯以下的名言:最不幸的人是不了解如何忍受逆境的人;人們應當隨時安排自己的生命,既可享高壽,也不慮早折;我們應當珍視智慧為一個自青年過渡到老年的工具,因為智慧較之任何其他財產更可持久。

伯利納以西是伊奧尼亞第二大島嶼薩摩斯島。本島的首府位于東南岸,當進入掩護良好的港口(這個港口曾出入薩摩斯艦隊著名的紅色船只),就可看到城池在山頂上矗起,儼然是這些山的頭飾:首先是碼頭和商店,繼之為住宅,其次為設有工事的衛城,然后是偉大的赫拉神殿,再向后是海拔5000英尺的高峰和岡巒起伏的山區。在這種形勢和氣魄下,自然可使每一個薩摩斯人的愛國心油然而生。

薩摩斯于公元前550至前525年在波利克拉底統治下達到極盛。因為港內商賈云集,收入頗豐,使得這位獨裁者能夠利用公共建設計劃(這個計劃的推行曾獲得希羅多德的稱贊)的推行來解決失業危機。公共建設工程中一個最偉大的項目是為向城內供水所建的一個長四五百英尺的山洞;如果我們明白在鑿這個山洞時是由兩端同時開始,相遇于中間,其方向上的誤差為18英尺,高度上的誤差為9英尺,即不難了解當時希臘的數學與工程能力。今日從事類似工程,其兩端相遇時誤差僅數英寸,或沒有誤差。

薩摩斯遠在波利克拉底之前已經成為一個文化中心。約在公元前590年,富于想象的寓言家伊索曾是希臘雅德蒙(Iadmon)的弗里吉亞奴隸。一個未證實的傳說曾述說雅德蒙如何將他釋放(給予自由),伊索如何旅行各地,遇到梭倫,居住在克羅蘇斯的宮中,盜用了克羅蘇斯命他在德爾菲分配的金錢,并且在憤怒的德爾菲人的手里慘遭橫死。他的寓言多半取自東方,在古典時代為雅典所悉知,普盧塔克說蘇格拉底把這些寓言寫成了詩句。雖然那些寓言在形式上是東方式的,但在哲學上仍具希臘特性?!白匀弧⒋蟮?、海洋、星辰以及日月軌道的美麗異常可愛,但其余的卻是恐懼和痛苦”,尤其是當人盜用公款后忐忑難安時更是這樣?,F在我們仍然可在梵蒂岡的博物館內看到他,在這個博物館里有一只伯里克利時代的杯子留有他的形象:半禿頭而蓄有短尖和修整的胡須,很有心得地聆聽一只快樂的狐貍講話。

偉大的畢達哥拉斯誕生于薩摩斯,但于公元前529年離開這里前往意大利克羅通納(Crotona)居住。阿那克里翁自忒俄斯來到此地,目的是歌頌波利克拉底的魅力和做他兒子的師傅。在宮廷中最偉大的人物是藝術家狄奧多魯斯,真可謂薩摩斯的“達·芬奇”,他是萬事通,在許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希臘人說他(可能是根據多數人的說法)發明了水平儀、曲尺和車床;他精于石刻、金屬品制作、石工、木工、雕刻及建筑。他參加了在艾菲索斯的第二阿爾忒彌斯神殿設計,建筑了一個大亭供斯巴達人公共集會之用,協助將泥塑方法介紹給希臘,與羅爾庫斯共享自埃及或亞述將青銅中空鑄制法導入薩摩斯的榮譽。在狄奧多魯斯之前制生銅神像時是將銅片釘于木型上,現在已可依新法鑄制“德爾菲馬車御者”和米隆的“擲鐵餅者”等杰作。薩摩斯的陶瓷也很著名;普林尼對薩摩斯的陶瓷很推崇,他告訴我們西芭莉的祭司不用其他刀類,而僅用薩摩斯的陶瓷碎片以自行去勢。

·艾菲索斯的赫拉克利特

自薩摩斯渡過卡斯特里亞(Caystrian)海灣就是伊奧尼亞最著名的艾菲索斯城。這個城是約在公元前1000年時由雅典移民所建,由于開拓與卡斯特里亞和邁安德河的貿易而繁盛。其人口、宗教和藝術都含有強烈的東方成分,阿爾忒彌斯在那里始終都被崇拜為東方的母性和生殖的女神。她著名的神殿被毀過多次,也重建多次。在一個古老祭壇的位置上兩次重建,兩次被毀,第一次建于約公元前600年,可能是最早期的伊奧尼亞式重要建筑。第二次建于約公元前540年,部分是由于克羅蘇斯的慷慨所促成,由艾菲索斯的帕紐斯、薩摩斯的狄奧多魯斯和神殿的一位祭司德米特里共同設計。當時是希臘已經建造的最大神殿,無疑也是世界七大奇觀之一。

這個城市的著名不僅是因為廟宇,也因為它的詩人、哲學家及穿著華麗的婦女。早在公元前690年,據說最早的希臘挽歌詩人卡里努斯(Callinus)就住在這里。更為偉大和丑陋的是希波那克斯(Hipponax),在約公元前550年他開始寫詩,題目極為粗魯,語句晦暗,詩體卻極為高雅,全希臘開始討論他,整個艾菲索斯開始憎恨他。他既瘦且矮,跛而殘,簡直一無可取。在他殘存的文稿中告訴人們,女人只能帶給男人兩天快活——“第一天是娶她時,第二天是葬她時”。他也是一個無情的諷刺作家,他用詩文攻擊艾菲索斯每一位名士,從最低的罪犯到神殿中最高的祭司無一幸免。當兩位雕刻家布帕路斯(Bupalus)和阿西尼斯(Athenis)展覽一件關于他的諷刺畫時,他用最惡毒的詩文對這兩位雕刻家加以反擊,有些詩句的流傳比雕刻家的刻石還持久,措辭的尖刻在當時無出其右者。有兩句典型而經過琢磨的句子如下:“請代我拿著外套,我現在就要擊穿布帕路斯的眼睛。我練習有素,手法精巧,永遠不會有失誤?!眰髡f希波那克斯是自殺而死,這可能是大家一致的愿望。

艾菲索斯最著名的子民可能是“隱者”赫拉克利特,他生于約公元前530年,出身貴族家庭,認為民主是一種錯誤。他曾說(111)括弧內的數字,是學者比沃特就赫拉克利特的斷簡殘篇所標示的號數。:“壞人太多,好人太少?!薄皩ξ叶?,一個頂好的人抵得上一萬人?!保?13)但是貴族、女人、學者也都沒有使他滿意。他也曾以愉快的心情、苛刻的筆調寫出:“學識豐富并不能形成一種思想,如果有的話,豐富的學識應已使赫西俄德、畢達哥拉斯、色諾芬及赫克特斯等獲得了良好的教導。”(16)“因為唯一真正的智慧是了解一種思想,這種思想本身能在任何情形下支配任何事物?!保?9)因此,他像一位中國賢哲一樣,遁跡山林,去沉思能解釋所有事物的思想。他不屑于用一般人都能了解的語言去解釋他的結論,寧可在生命及言語上隱而不彰,希望從自我毀滅的黨派或群眾中獲得安全。他用含蓄而深奧的格言來解釋他的觀點,他把這個格言存在阿爾忒彌斯神殿,使后世百思難解,困惑迷惘。

在近代文學中,人們一般認為赫拉克利特是以流變為中心概念而建立其哲學,但在現存的不完整文稿中很難支持這種解釋。他也和大多數哲學家一樣,衷心希望能在“繁多”(Many)后面發現“唯一”(One),在世界的慌亂升沉和紛沓中發現思想穩定的統一和秩序。他也和巴門尼德斯一樣熱情地說過“萬物歸于一”。這是一個哲學問題,究竟什么是這個“萬物歸于一”的“一”?他的答復是“火”??赡芩鞘芰瞬ㄋ谷税莼鸬挠绊?。由于他將火和靈魂與神聯系起來判斷,可能他在象征和現實層面上都認為“能量”與火是二而一的。他的殘稿對此未能確定。“這個世界……既不是由一個神,也并非由一個人所造,很早就是,現在也是,將來也是一個永存的火,無論就點燃或熄滅而言,均不例外?!保?0)萬事皆是火的一種方式,或是火的“下沉”而逐漸凝結成為水蒸氣、水及地,或是遵循著火的“上升”,從地而水,而潮濕,以至于火。在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中可能有一個星云說:世界始于火(或熱或能量),這個火變為氣體或蒸汽,然后降落為水,這個水在蒸發后的化學殘余凝為地的固體;水和地(液體與固體)是變化的兩個階段,也是一種實體的兩種形式(25)。“所有萬物都變化為火,火也變為萬物?!保?2)所有的變化都遵循著一種“上升或下沉”,也是自能量或火的一種形式過渡到另一種形式(有時多,有時少,有時凝結)。“上升與下沉實際是二而一的”(69);稀釋與凝結是在變遷的永久振動上的運動;所有物體都是在下沉及凝結或上升及稀釋的實際過程中形成,并且都是自火而生或回歸于火;所有形式都是一種基本能量的形成方法。按照斯賓諾莎的說法:火與能量是永恒而無所不在的東西,或最基本的來源;凝結與稀釋(下沉和上升)是其支流;其模式或特別形式則為世界上可目睹的事物。

赫拉克利特雖然在“永恒之火”里發現了一個令他安慰的和諧,但他仍為這火的無休止變遷所困惑。他的第二個思想核心是變化的永恒性和無所不在性。他發現宇宙間、思想上或靈魂上沒有靜止的東西。沒有一件東西真正是它的現況,萬物都在變。沒有任何物體可持續不變,即使在短暫的時間內。所有物體已不再像以往的形態,都朝向著其未來的形式而變化。這是哲學上的一個新著眼點:赫拉克利特不僅像泰勒斯一樣質問事物是什么,并且也和阿那克西曼德、留克利希阿斯、盧克萊修(Lucretius)和斯賓塞一樣詢問事物如何變成了現況;他也和亞里士多德一樣主張對第二個問題的研究才是解答第一個問題的最佳途徑。在他的殘稿中無法找到他那句名言:“萬物皆流變,無物常駐?!钡袣v史資料都異口同聲地承認是出自赫拉克利特之口?!澳阌肋h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因為水永遠是在流動。”(41)“我們既存在,又不存在?!保?1)(因為我們本身也在變)關于這一點,和黑格爾的說法一樣,宇宙是一個廣大的“變遷”。眾多、多樣、變化和單一、同一、存在一樣真實;眾多也和唯一一樣無異?!氨姸唷奔础拔ㄒ弧保凰凶兓际鞘挛飦碜曰驓w返火的一種過程?!拔ㄒ弧奔词恰氨姸唷?,火的中心永遠閃動著變化。

赫拉克利特由此過渡到了他哲學的第三個要素——對立的統一,矛盾的互賴,斗爭的和諧?!吧窬褪菚兒鸵?、冬和夏、戰爭與和平、飽饜與饑餓?!保?6)“善與惡無異,善與惡為一?!保?7—58)“生命與死亡無異,睡與醒、年幼與年長也莫不皆然?!保?8)這些相反的現象都是波動的階段,永變之火的過渡時刻;彼此在意義與存在上都有必要;對方的沖突和互動、改變和交換、統一與和諧才是實際。“他們并不了解如何自行差異又自行一致。有相對緊張的可以產生和諧,例如弓和豎琴即是如此。”(45)例如弦的緊張,在松緊之間可以產生震動的和諧,我們稱之為音樂或一個音階,因此,對立的交替和斗爭可以造成生命與變化意義與和諧上的真諦。在有機物與有機物、男人與男人、男人與女人、世代與世代、階級與階級、國家與國家、意識與意識、信仰與信仰的斗爭中,斗爭對立的兩方即“生命之機”上的經與緯,其作用即在交互對立中產生一種整體的、不可見的、統一的和隱藏的和諧?!皬南喈惖奈矬w中產生最美的和諧,任何喜愛者對此均可了解。”(46)

這三個根源(火、變化、對立的統一)進入了赫拉克利特有關神和靈魂的觀念。他對“因犯殺人罪祈求寬宥而更以犧牲血染自己,因而毫無所得的人”(130)或者這些人“為此而向神像禱告,這些人對神的真實特質實在是毫無所知”(126)付之一笑。他也不承認人的不朽,人和其他所有物質一樣,是在變化中的一陣火焰,“如黑夜的蠟燭一樣有點燃和熄滅”(77)。雖然如此,人仍是火,靈魂或最主要根源是所有物質中的永恒能源的一部分,因此,也永無死亡。所謂生與死,不過是人類對事物流動分析觀念上任意選定的兩點,但如從宇宙公正的立場來看,這也不過是形式無窮變化中的現象而已。在每一剎那間我們都有一部分死亡,但整體仍活著,在每一秒我們之間有一人死亡,但世界上的生命仍然存在。死亡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終結;誕生是一個終結,也是個開始。我們的語言、思想,甚至我們的道德都是具有偏見的,因為這些只代表一部分或某些群體的利益;哲學對事物的觀察必須基于整體。“對神而言,所有事物都是美麗的、良好的和正確的,只有人才能判定何者為錯,何者為對?!保?1)

靈魂是經常變遷中的生命火焰的短暫火舌,因此,神才是永恒之火,世界上永不毀滅的大能(indestructible energy)。他能包容所有對立的統一,沖突的和諧,所有斗爭的總結與意義。這個神圣之火,和生命一樣(因為兩者無所不在且實為一體),經常變化形式,經常通過變化之梯(或上或下),經常消耗也經常重新制造物質。事實上,在遙遠的某一天,“火將審判萬物并行判決”(26),在最后審判或宇宙大災禍時將破壞萬物,并為新形式開辟道路。雖然如此,不滅之火的運行并非毫無意義或紛亂無章,如果我們能對世界有整體了解,就可在這個世界里發現廣大的非人類智慧——一種理性或智慧的語言。我們應當按照這種“自然”之道來鑄塑我們的生命,這種宇宙的規律、這種智慧或有秩序的大能便是神?!白詈貌灰獌A聽我,而去傾聽智慧的語言”(1),以尋求并遵循整體的無窮盡理性。

當赫拉克利特將他這四個思想基本觀念應用于倫理道德時,他闡釋了所有生命及行為。利用“能量”以產生理性,與秩序結合,是為至善。變化不是一種罪惡,而是一種恩賜?!叭酥挥性谧兓胁趴砂l現休憩,始終辛勞于同一事物(無變化)或總是新的開端久而必覺厭倦。”(72—73)相反事物的相互需要使彼此互相了解,因此,斗爭和生命的痛苦也是可原宥的。“人們若皆能獲得所期望的事,未必是很好的,因有疾病才使人感到健康的可愛;同樣,罪惡、饑餓、辛勤也使人感到善良、飽餐和休憩的歡欣。”(104)他指責那些希望結束宇宙斗爭的人。沒有對立的緊張,也就不會產生和諧,沒有生命之布的織造,也就沒有發展,和諧并不是沖突的結束,而是一種緊張,在這個緊張的持續中,沒有一方真正勝利,但雙方在彼此依附下發展(如青年的激進和老年人的保守)。為使優秀者能有別于拙劣者,生存的斗爭是必需的,因此也可產生最高的境界?!岸窢幨侨f物之父,萬事之王;斗爭的結果區分了哪些是神,哪些是人,哪些是奴隸,哪些是自由人。”(44)結果,“斗爭是一種公正裁判”(62);個人、群體、種族、機構和帝國間彼此的競爭構成了自然界的最高法庭,對這個法庭判決的結果是無法上訴的。

總之,我們現有的赫拉克利特130件殘稿,可以說是希臘的主要思想之一?!吧袷ブ稹保―ivine Fire)的理論過渡到禁欲主義;“最后大火”(Final Conflagration)的觀念又經過禁欲主義到達基督教。理性在猶太哲學家斐洛(Philo)和基督教神學那里成為“圣言”(Divine Word),神通過人格化后的智慧創造并掌管萬物;在某種程度上,這也為自然規律的早期的現代觀念鋪路。德行,如同對自然的服從一樣成了禁欲主義的口號;對立的統一在黑格爾的思想中又行復活,并且黑格爾對這種觀念有著很強烈的主張;變遷的思想也在法國哲學家柏格森(Bergson)的思想中再度出現。斗爭決定一切的觀念在達爾文、斯賓塞和尼采時代再度出現,這些人在24個世紀后,又繼續赫拉克利特的反民主之戰。

我們對赫拉克利特的生活可以說毫無所知,關于他的死亡,我們僅可從作家第歐根尼·拉爾修的說法(這個說法并未獲得支持)中獲得一點端倪,據此,我們或許可以得到一個平淡的結局:


他終于變成一個極度的憤世者,習慣上,他把時間耗費在徜徉山水之間,以野草及植物為食。由于這種習慣,他患了水腫癥,于是回到了城里求醫,但他并不將病情直接告訴醫生,而是說給醫生一個謎語:“雨后是否可以產生干旱?!贬t生無法了解他,因此,他把自己關在一個牛舍里,蒙以牛糞,希望依此法所獲的熱力能將身上的濕氣蒸發。因為這種方法無效,終致死亡,享年70歲。

·忒俄斯的阿那克里翁

在艾菲索斯以北數英里是科洛封(Colophon),這個城的得名可能是由于位居山坡上。希臘文Colophon、拉丁文Colliss、英文Hill均為“山”意,以這個城里的騎兵對失敗的敵人給予最后一擊而出名。在希臘文里,Colophon成了“最后一擊”的同義語,這個詞傳入英語后,成了出版商使用的一種標記,出版商最初時把它印于最后一頁,以示已經完畢。反對僧侶的齊諾弗尼斯(Xenophanes)生于公元前576年,他形容科洛封人為:“穿著高貴紫服,發型奢華,油光滿面,他們頗以此自豪。這里的社會浮華有很長久的歷史。”詩人米姆奈爾摩斯(Mimnermus)曾在這里,也可能是在士麥那(Smyrna),為一個已感染上東方悲觀色彩的民族歌唱他飛逝的少年及愛情的抒情歌。他傾心于娜諾(Nanno),這個女孩在他唱歌時用她的笛子奏出哀怨的伴奏。當她拒絕了他的愛情后(可能她認為對一個詩人而言,結婚即等于死亡),他寫了連篇累牘的挽詩來紀念她:


我們的奔放歡欣像春天初展的綠葉,

陽光何時照射,何時轉烈,


少年的歡欣何其短暫,

發自神靈的善惡頗不易見;

但幽暗之神永遠靠近我們的目標,

握在她手里,一是死亡,一是悲慘年代的煎熬。


另外一位較著名的詩人在一個世紀后居住附近的忒俄斯鎮。這個詩人便是阿那克里翁,他雖然漫游各地區,但生(公元前563年)死(公元前478年)均在忒俄斯鎮。很多宮廷都愿意羅致他,因為在當時僅有西摩尼得斯和他齊名。我們發現他曾加入到一批色雷斯的阿夫季拉的移民行列,曾從軍,參加了一兩次戰役,但以當時詩歌般的作風棄盾而逃,而后即安于舞文弄墨;在薩摩斯城波利克拉底的宮中住過很多年;雅典暴君希帕恰斯從那里依官方儀節用50槳大船把他接到雅典,以光耀其宮廷;后來,在波斯戰爭后他回到忒俄斯鎮,以詩歌和美酒安度晚年。他飲食過度,雖享高壽(85歲),但終因飲食而死(據稱因一葡萄籽哽入喉中致死)。

亞歷山大港曾保存阿那克里翁的5本著作,但僅有零亂的雙韻詩留傳下來。詩的題材是酒、女人和兒童,處理抑揚格詩時,他的態度頗為詼謔。在他完美無瑕的結構中似乎無任何題材令人感到不潔,或在高雅的韻律中感到粗俗。既不像希波那克斯的粗鄙惡毒,也不像薩福的戰戰兢兢,阿那克里翁提供了一個宮廷詩人高雅優美的聲韻,使后來的賀拉斯足以取悅任何奧古斯都,在奧古斯都愉悅之余,賜以醇馥美酒,作為報酬。文法家阿特納奧斯認為他不穩定的詩歌和多變的愛情是一種姿態;可能阿那克里翁隱藏了他那使女人很感興趣的忠誠,并且藏匿了他的清醒以擴大其聲譽。一個慎重的傳說告訴人們,在他酒醉的時候如何被一個兒童絆跌,并且用粗魯的語句咒罵這種過錯,又如何在年老時再度與這個青年陷入情網,并且用一些溺愛的贊詞作為贖愆。他的厄洛斯(愛神)的手段極有技巧,達到了在男人和女人中左右逢源的境地;但是在晚年他還是選擇了女人,對女人大獻殷勤。在一個美麗的殘稿中曾有如下的敘述:“看呀!金發的愛神用他的紫色球擲向我,她召我向前與一個穿花色拖鞋的少女相嬉。但她站在高高的萊斯博斯呼喚,卻發現了我的頭發蒼蒼,因而轉尋其他獵物?!焙髞硪晃徊胖侵繛榘⒛强死镂虒懴铝艘韵掠袉⑹拘缘哪怪俱懀?/p>


噢!葡萄樹呀!你可釀成醇馥醉人的美酒,愿你青蔥、蔓長,生長在阿那克里翁的墳上,因此,嗜酒的朋友將在長夜的飲宴中輕撫一位鐘愛童子者的詩琴,而在他埋首之處也隨風飛舞著多產的嫩枝,因雨露愈益嬌嫩,氣味芳香,卻像他干老的口中能吐氣如蘭。

·塞俄斯島,士麥那,福西亞

希臘本土自忒俄斯向西,是一連串的海灣和海岬,從渡過10英里的海路到達塞俄斯島為止,可能在這里,荷馬在無花果、橄欖樹和阿那克里翁的葡萄叢中度過了他的幼年。釀酒是塞俄斯島的重要工業,也雇用很多奴隸,公元前431年,這個島上有3萬名自由人,10萬名奴隸。當時塞俄斯島成為奴隸交換場所,奴隸販子自債權人手里購入無力償還債務的人,購入男童售到呂底亞和波斯的宮中成為閹人。公元前6世紀,特利馬庫斯(Drimachus)領導與他同為奴隸的人起來反抗,擊敗了所有派往鎮壓他們的軍隊,在一個山寨中自立為“王”;他用差別的掠奪方法加重富者的負擔,凡富者順從他的可獲得“保護”,對富者加以威脅以使他們能以更為公正的待遇對待奴隸;最后,他自愿把他的頭割下交給他的朋友,以便他們能因此向政府要求所公布的賞金。因此,在而后許多世紀內他被推崇為奴隸的守護神:這可能是寫斯巴達克斯(Spartacus)斯巴達克斯死于公元前71年,曾領導奴隸反抗羅馬統治者。一類史詩的最佳題材。藝術和文學在財富和奴役的滋養下甚為昌盛;在這里產生了一個組織,這個組織也可以說是游吟詩人的延續;戲劇家伊翁和史學家泰奧彭波斯(Theopompus)均誕生于此;傳說格勞科斯(Glaucus)于公元前560年在這里發現了鐵的焊接技術;阿基爾莫斯(Archermus)和他的兩個兒子布帕路斯與阿西尼斯也在這里創造了公元前6世紀最美的希臘塑像。

從這里返回希臘本土,可以經過埃利色雷和克拉佐曼納——伯里克利的亦師亦友阿那克薩戈拉(Anaxagoras)的誕生地。從此再向東行,有一個遮蔽良好的港灣,那里就是士麥那,士麥那原是由伊奧尼亞人遠在公元前1015年所開拓,后來由移民及外來的征服變成了一個伊奧尼亞城。這個城在阿喀琉斯時代已很著名,約公元前600年,被呂底亞的阿爾雅底斯劫掠,一再遭受破壞,且于1924年又被希臘人所毀。士麥那歷史之悠久,堪與大馬士革相媲美,曾目睹歷史上一切的興衰更替。目前的名稱為伊茲密爾(Ismir,這個名稱和之前的名字士麥那可能都與沒藥——一種有香氣帶苦味的樹脂,用于制作香料及藥劑,自古在西亞及東歐一帶被視為貴重物品——的貿易有關),在人口上為土耳其的第二大城。從它的遺跡中,我們可以看出它以往富足而多姿多彩的生活:一個室內運動場,一個室外周圍有看臺的競技場和一個自地下掘成的劇院。街道廣闊且完善,廟宇和宮殿點綴裝飾其間;主街稱為黃金街,在整個希臘聞名遐邇。

伊奧尼亞最北部的城為福西亞,今日稱為福基亞(Fokia),赫耳墨斯河幾乎把它與薩迪斯本身連接一起,希臘人與呂底亞的商業使它獲得相當的利益。福西亞的商人為尋覓市場而航行很遠,他們把希臘文化帶到了科西嘉,他們還建立了馬賽城。

這便是伊奧尼亞十二城,這樣的敘述一方面像是走馬看花,另一方面像做了一小時的時空飛行。雖然這十二城競爭激烈,互相嫉妒,未能在共同防御上結成同盟或統一陣線,但各城的公民都承認他們有共同的背景和利益,并且在帕尼歐尼翁(Panionium)的偉大節日,定期在接近伯利納的米卡利海峽集會。泰勒斯曾請求他們組成一個統一的政治體,在這個體制中,每一個男人除了是本城的公民外,也是泛伊奧尼亞聯邦的公民。但是各城市間的商業競爭過于激烈,這個意見未能被各城所接受,各城市間寧可從事兩敗俱傷的戰爭,也不愿組成政治聯盟。因此,當波斯入侵時,臨時組成的聯盟顯得根基太弱,無法發揮戰斗力,伊奧尼亞各城淪于“大王”的權力之下。雖然如此,獨立和競爭精神給予伊奧尼亞社會以競爭的激勵和對自由的酷愛。也是在這種情形下,伊奧尼亞發展了科學、哲學和歷史,以及營建和發展了伊奧尼亞式都城,同時,也產生了許多詩人,使希臘在公元前6世紀文風之盛,幾可與公元前5世紀相埒。當伊奧尼亞淪落之后,各城將其文化遺產贈給了前來解救他們的雅典,將希臘智識領導地位拱手讓給雅典人。

萊斯博斯的薩福

在伊奧尼亞十二城之上是埃奧利斯(Aeolis)大陸十二城,這十二城是在特洛伊陷落后,由北希臘而來的埃奧利斯和阿哈伊亞移民所建。這十二城大多數都很小,在歷史上也處于不太顯著的地位,但是萊斯博斯的埃奧利安(Aeolian)島,在財富、文明和文學天才上都可以和伊奧尼亞的各中心分庭抗禮。島上的火山土壤使它成了一個天然的蘭花與葡萄園。島上5座城以密特里尼最大,因為商業而致富,其富足程度幾可與米利都、薩摩斯及艾菲索斯相比。公元前7世紀之末,商人階層與貧窮公民成立聯盟,推翻了地主貴族,使勇敢、粗魯的庇達庫斯享有梭倫般的權力,而任其獨裁了10年。貴族陰謀重掌權力,但被庇達庫斯擊敗,其領導人物(包括阿爾凱奧斯和薩福)先自密特里尼然后自萊斯博斯被放逐。

阿爾凱奧斯是一個作威作福的煽動者,他將政治與詩混為一體,使每一首抒情詩歌都敲響了叛亂的警鐘。他出身貴族,但以極為粗鄙下流的語句攻擊庇達庫斯,因此,他的放逐可以說是罪有應得。他塑造了自己作詩的風格,后人稱之為“alcaics”(“阿爾凱奧斯式”之意);據說每一節都有其本身的韻和美。有一個時期他歌頌戰爭,表示他的家產都來自軍事的戰利品和裝備,但到他有表現英雄氣概之機時,卻和阿基羅庫斯一樣棄甲而逃,并將他做這個決定的勇氣以抒情詩加以歌頌。偶爾他也對愛情予以謳歌,但他的筆最喜歡稱贊的還是酒,酒在萊斯博斯和詩一樣頗負盛名。他勸我們四季痛飲,莫負良辰,因為酒在夏天可以解除我們的口渴,在秋天可使肅殺之氣獲得一層光輝,在冬季可以溫暖我們的血液,在春天可以慶祝萬物的復蘇。


宙斯神已興云作雨,九霄之上風暴無已。

溪流似長日潺潺作聲,寒氣乍降只見霜冰。

讓我們!戰勝嚴冬,多集柴薪,火光熊熊。

美酒醇郁,其甜如蜜,舉杯痛飲,再無寒意。

甘醴入口,卷發下垂,人間樂事,舍我其誰。

心志愉悅,永勿悲痛,勿為俗務,羈繞回縈。

朋友??!哀傷毫無助,亦無所償。

醇露是萬能靈丹,最能刺激我們如泉的靈感。


在他同時代的人物中有一位最著名的希臘女人,雖然他對此處之泰然,不以為意,但這仍是他的不幸。這位女人就是薩福,當她在世的時候,全希臘已經很尊敬她。根據編纂家斯托比亞斯(Stobaeus)的述說,梭倫的侄子艾克舍斯底德斯(Execestides)于酒后唱了一首薩福的歌,梭倫極為喜愛,立即要求他的侄子教他。這時有一位朋友問他,學此歌何用?梭倫的答復是“我寧愿學會即死”。蘇格拉底可能也具有相同的看法,稱她為“唯一的美人”或“美神”,柏拉圖則為她寫出了令人狂喜的短句:


或謂希臘有九位文藝女神。她們何其輕盈!

看!萊斯博斯的薩福豈非第十位!


斯特拉博也曾說過:“薩福實在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因為我們自亙古以來的史料中還無法找出另外一位女性能在詩文上望其項背?!痹趶那爸灰惶岬健霸娙恕?,人們知道指的是荷馬,而現在只要提到“女詩人”,人們也知道指的是誰。

薩福(在輕柔的埃奧利斯方言里,她自稱為Psappha)約于公元前612年生于萊斯博斯的艾萊蘇斯(Eresus),但在她仍為孩提時舉家遷往密特里尼。在公元前593年,她是陰謀推翻庇達庫斯而被放逐到皮拉(Pyrrha)的貴族之一。在19歲時,她已在詩歌和政治方面嶄露頭角。她并不因貌美而著名:她的身材小而纖弱,頭發、眼睛和皮膚較一般希臘人稍黑,但她舉止高雅,風度優美,儀態超俗,具有內在聰慧而無令人感覺老于世故的矯飾。她自己也曾說:“我具有一顆赤子之心?!逼毡R塔克曾說:“從她的詩詞里我們知道她是一位熱情洋溢的人,她每一句話似乎都含有火焰?!彼粋€心愛的學生阿提西斯(Atthis)說她好像穿著番紅和紫色,然后再飾以美麗的花圈。她必定是小巧玲瓏而具有魅力。因為和她一齊放逐到皮拉的阿爾凱奧斯很快就向她示愛。他的示愛詞句如下:“戴著紫羅蘭花冠、潔白而甜蜜的薩福,我很想向你傾訴衷曲,但羞恥使我難以啟齒。”而她的答復倒并不這樣轉彎抹角,比較率直:“倘若你的居心純潔高尚,而且你并不準備出口鄙俗,羞恥將不能遮蔽你的眼目,當然也不妨直接講出你要說的話。”這個詩人曾用抒情歌和夜曲稱頌她,但是我們沒有聽說他們之間曾有更進一步的親密交往。

原因可能是由于薩福的第二次被放逐。庇達庫斯由于恐懼她那支逐漸成熟的筆,可能是在公元前591年(當時人們也許還認為她是一個無害或不能興風作浪的女孩)把她放逐到西西里。大約在這個時候她嫁了一個安得羅斯的富商,許多年后她曾寫道:“我現在有一個小女孩,美麗如金花,我親愛的克拉斯,我寧舍去整個的呂底亞、可愛的萊斯博斯,也不能舍去她?!彼龑幙缮崛乃缢赖恼煞蚰抢锢^承的在呂底亞的財富,在5年的放逐后她回到了萊斯博斯,成為這個島上社會和知識界的領袖。在她的一件殘稿中,我們發現了奢華的魅力:“但我希望大家知道,我愛輕松的生活,對我而言,光明與美是屬于上天的愿望。”后來她對她的弟弟查拉克蘇斯(Charaxus)極為依戀。在一次赴埃及的商業之旅中,她弟弟與一名娼妓墜入情網,并不顧她的懇求,終于與該娼妓結婚,這簡直使她苦惱透頂。

同時,她也感到了熱情的需要,期盼要過活潑的生活。她開辦了一個訓練少女的學校,她教這些少女詩、音樂和舞蹈。這可以說是歷史上的第一所女子精修學校(finishing school),她不稱呼她的學生為學生,而稱呼她們為伴侶(hetairai),當時這個字還沒有男女不分的含義。沒有丈夫的薩福,與這些女孩子逐一發生戀情,遺稿中有一段說:“愛情好像下降的疾風橫掃橡葉般震撼我。”另一殘稿上記載著:“阿提西斯,很早以前我就愛著你,當我的少女之青春正像一朵盛開的花朵時,你在我眼里好像一個拙陋的孩子?!钡悄菚r阿提西斯接受了一個密特里尼少年的求愛,薩福寫了一首詩來發泄她無比的嫉妒,這首詩由哲學家朗吉努斯(Longinus)保留,然后由文學家約翰·阿丁頓·西蒙茲(John Addington Symonds)以不完美的薩福式韻律譯出:


他好像神仙的儔侶,幸福無比

和你并肩并首,向你的花容凝睇,

相偎相依,聽你如銀的傾訴

還有你那,對愛情的淡笑淺譏,

是否我應再晤你片刻,傾吐胸中抑郁

我滿懷淤悶,心底戰栗!

啊!我欲語無言,肝腸寸斷

我熱血沸騰!火辣直沖雙頰。

我雙目失神,哄聲震耳欲聾。

四肢顫抖,汗下如雨,

面枯勝秋草,難堪死神纏

我蹣跚,我得之于愛情的是恍惚失神,而非狂喜。


阿提西斯的父母令她退了學。有一個認為是屬于薩福的函件記下了她們離別的經過和感觸:


她(阿提西斯?)痛苦傷感地離開了我,并且說:“呀!我們的命運多舛呀!我發誓,我離開你是違反我的意愿的?!蔽遥ㄋ_福)答復她說:“你歡欣地離去吧,但是請你不要忘記我,你知道我是如何地喜愛你。如果你不能記憶我的時候,我就會提醒你,因為我們共同度過的生命是那樣的可愛和美好。因為在有很多用紫羅蘭做成的花圈,更有許多芬芳玫瑰的環繞中,你在我身旁裝飾你的飄然秀發,還用百朵鮮花織成的花環,圍繞你的香頸;也用很多昂貴而極精美的香膏涂抹你的嫩膚,然后倒向我的懷中。我們去過所有附近的山丘、圣所和溪流;我們也從未感覺充滿樹間的多種早春的聲音和夜鶯的婉轉是一種聒叫,你仍然和我前行,徜徉林叢。”


在這個同一手稿的后面我們發現了她悲痛的哭號:“我從此不要再看到阿提西斯,我寧愿已經死亡?!边@真是純真的愛情呼喊,升華為誠與美,超乎善與惡的境界。

稍后的古代學者曾經辯論這些詩是否就是女同性戀的解說,或者僅是詩興的模擬之作。對我們而言,這些詩都是一流佳作,給人以肅然感覺,思維活潑,在語言和方式上都完美無疵。一張殘稿描寫“百花盛開的春之足音”,另一篇寫“喜愛肢體松懈者,苦而甜的慘痛”;還有一篇是將無法達到的愛情比作“遠在枝頭盡處的紅熟蘋果,摘果的人錯失了這個蘋果,不僅是錯失,同時,也是高不可攀”。薩福在愛情之外還寫了許多其他的題材。就是在現有的存件中,她也使用了半百的韻律;她本人也曾把她的詩譜成曲,以便用豎琴來演奏。她的詩稿共有9本,總數1.2萬行;其中有600行目前尚存,但能連續者甚少。1073年,薩福和阿爾凱奧斯的詩曾被君士坦丁堡和羅馬教會當局當眾焚毀。然后于1897年,兩位英國學者格萊豐(Grenfell)和亨特(Hunt)在法姆(Fayum)的俄克西林庫斯(Oxyrhynchus)發現制混凝紙棺的原料是古書廢紙,而這些廢紙上有些是薩福的詩。

后世的男性為了報復她,世代相傳,可能捏造了一個關于她如何因單戀一個男人而死的故事。蘇伊達斯(Suidas)有一段記載告訴我們“這個娼妓薩福”(通常也是指女詩人)因為海員費昂(Phaon)不肯還以愛情而在萊夫卡島上跳下懸崖而死。米南德(Menander)和斯特拉博及許多其他的人都曾引述這個故事,詩人奧維德更將它作了較詳細的敘說。但它實在是具有太多傳說的特色,其真假仍是一個謎。據傳說她在晚年又重新喜愛男人,在埃及所存關于她的零星記載中,有一段她對一個求婚者的答復,內容異常令人傷感:“倘若我的胸部仍能哺乳,我的子宮仍能懷孕,則我對結婚的床笫毫不躊躇逡巡,但我的皮膚呈現了很多的皺紋,因此,愛神的催促將不再來臨。”——同時,她也勸她的求愛者設法尋求一個年輕的妻子。事實上我們并不知道她何時及如何死亡,我們只知道她在詩、熱情和溫雅上留下了令人難忘的記憶,甚至她的歌聲在當時比阿爾凱奧斯的更悅耳動聽,因而風頭也更健。在她最后的殘簡里,她責備那些不承認她的歌已經結束的人:


孩子們哪!當你們說“親愛的薩福,我們尊崇你是七弦琴最佳的演奏者”時,你們是污辱了諸女神的恩賜。你們沒有看到我的皮膚已經滿布皺紋,頭發由黑變白嗎?……誠然,一如多星的黑色緊隨燦爛如花的破曉,并且把黑暗帶到大地的盡頭,死亡也追蹤每一件有生命的事物,終于將他們捕捉于盡頭,使其無從逃逸。

北部帝國

在萊斯博斯以北是較小的特納多斯(Tenedos),古時的旅行家認為這里的女人是全希臘最美麗的。然后可以跟隨著富有冒險精神的希臘人進入北部希臘群島:伊姆布羅斯、蘭諾斯和薩摩色雷斯。企圖控制達達尼爾海峽的米利都人于約公元前560年在南岸建立了阿比多斯鎮,這個鎮迄今仍然存在;本章所述的各城,雖然換了名稱,但現在幾乎全部存在。從這里里安達(Leander)和拜倫游過了海峽,波斯王薛西斯的軍隊利用一座舟橋渡入歐洲。向東,福西亞人定居并建立了蘭普斯庫斯,也就是歐里庇得斯的誕生地。在普羅彭蒂斯范圍內有兩個島群:一個是普羅克納蘇斯,這里盛產大理石,因而使普羅彭蒂斯獲得了今名大理石海(Sea of Mormora);另一個是阿克頓納蘇斯,米利都人于公元前757年在它的最南角建立了大港基齊庫斯。沿著海岸的希臘城市逐一興起:巴勒莫、達斯西利姆、阿帕梅亞、阿斯塔庫斯、卡爾西登。希臘人為了急于獲得金屬、谷類和貿易,建立了克利索波利茲和西澤波利茲——“勝利之城”。然后沿著黑海南岸在希拉克勒亞、波的卡和西諾波建立了許多城鎮。斯特拉博說西諾波是一個由室內運動場、大會會堂和遮陽柱廊裝飾得很美麗的一個城市。犬儒學派的第歐根尼(Diogenes)的誕生地不會超出這個范圍。然后是阿米蘇斯、歐諾、特利波利斯和特拉佩佐斯——色諾芬將軍的1萬大軍在這里看見渴望已久的海水后曾歡呼雀躍??赡芟仁且涟⑺稳缓笫且翃W尼亞人開啟這個地區以供希臘殖民,使各母城的剩余人口與貿易獲得出路,并獲得食物和金銀等資源,其情形和近代初期歐洲發現美洲的情形一致。

沿著歐克森東岸向北行進入米底的科爾基斯,希臘人在那里建立了法色斯,并在克里米亞建立了西奧多里亞和潘蒂卡皮翁。在接近布格和特尼伯爾河口的附近建立了奧爾比亞城;在特尼伯爾河口建立了特拉斯鎮;在多瑙河口建立了特羅彌斯鎮。然后沿著黑海西岸南行,他們建立了伊斯特魯斯的城市:托米(詩人奧維德死在這里)、奧德蘇斯和阿波羅尼亞。對歷史敏感的旅行家看到這些現存城市的悠久歷史會感到異常震驚,但現在的居民,因為全神貫注于當前的工作,對隱藏于他們居地的深遠背景反而無動于衷。

約公元前660年,麥加利亞(Megaria)人又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建立了拜占庭其名稱可能取自一土耳其王,名為拜薩斯(Byzas)。。這個城從前名為君士坦丁堡,今名伊斯坦布爾。約在伯里克利之前,這個城已成為后來拿破侖所稱的“歐洲之鑰”。在公元前3世紀時,波里比阿形容它的海上地位為“就安全與繁榮而言,在世界既知城市中無出其右者”。拜占庭的致富來自對通過海峽的船只征收通行稅,并將塞西亞和巴爾干的谷物向希臘世界出口。另外,魚群擁塞于狹小的海峽內,幾乎是唾手可得。因為城市的形狀是彎曲形,加上由于漁業所積聚的財富,拜占庭后來獲得了“金角”(Golden Horn)的名稱。在伯里克利時期雅典人控制了拜占庭,在那里征收通行稅以在緊急時彌補國庫的不足,調節自黑海運出的谷物以作為戰時禁運手段。

沿著普羅彭蒂斯的北岸或沿色雷斯海岸,希臘人在色里布利亞、伯利蘇斯、比薩勒、加利波利和塞斯杜斯建立了許多城鎮。而后的移民又在色雷斯西南海岸伊努斯和阿夫季拉等地建立了城市。同時留基波和德謨克利特是在阿夫季拉深思他們的原子唯物主義哲學。離開色雷斯海岸是薩索斯島,“荒蕪和丑陋得像一只浮在海中驢子的背部”,雖然阿基羅庫斯對它作了以上的形容,但它的金礦極豐富,其產量足以支付整個政府的開支。在(或接近)馬其頓的東岸,希臘的淘金者(主要是雅典人)建立了尼阿波利斯和安費波利斯——而后馬其頓王菲利普攻陷這兩座城從而導致了戰爭,雅典因而失去自由。其余的希臘人,大多數來自查爾西斯和艾瑞特利亞,征服了三指形的查爾西地半島,并為之命名。而公元前700年時在那里建立了30個城鎮,其中數個注定了要在希臘歷史上扮演重要角色:斯塔格魯斯(亞里士多德的誕生地)、西諾、門德、波蒂迪亞、阿坎索斯、克利奧納、托羅內和奧利蘇斯,這些城市于公元前348年被菲利普攻陷(經由狄摩西尼的演說記錄獲知)。最近在奧利蘇斯的挖掘發現了一個相當大的城鎮,有許多二層樓房,其中若干備有25個房間。在菲利普時期,奧利蘇斯似乎已經有了6萬居民,我們可以根據這個數字判斷一個次要城市的富饒和希臘人在伯里克利以前生機勃勃和積極的擴展。

最后,在查爾西地和歐波埃之間,伊奧尼亞人則殖民于埃彼亞各島——格羅提亞、伯利雅哥斯、伊科斯、波帕來索斯、斯干第勒、西諾斯。我們已經繞完了在北方和東方的帝國軌道。希臘的擴展和進取使愛琴海的各島嶼、小亞細亞的海岸、達達尼爾海峽、黑海、馬其頓和色雷斯都成了繁忙而希臘化了的城市,農業、工業、貿易、政治、文學、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和演說都很發達,但也充滿了奸詐和性放縱?,F在剩下的是如何征服另一個在西方的希臘,以搭建古希臘和現代世界的橋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梨树县| 吉隆县| 临洮县| 宁波市| 罗源县| 建始县| 乐至县| 青海省| 黄浦区| 宝山区| 木里| 监利县| 台前县| 济源市| 平和县| 平乡县| 巩留县| 宜兴市| 泽普县| 榆树市| 武胜县| 闽侯县| 奎屯市| 漾濞| 海城市| 扶绥县| 基隆市| 海口市| 阿瓦提县| 余庆县| 科技| 伊金霍洛旗| 海丰县| 甘谷县| 肇庆市| 汨罗市| 安岳县| 平遥县| 抚松县| 广安市| 达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