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

2.1 投資

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日臻完善,投資對人們來說不再顯得陌生,它所涉及的范圍和領域已經相當廣泛,影響著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然而,何為投資,目前國內學術界尚無統一定義。由于經濟體制差異、發展階段不同等種種原因,各個國家和時期的學者對投資有著不同的界定。

2.1.1 國外對投資的定義

明確界定“投資”的定義,是研究政府投資和民間投資的基礎。投資是西方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凱恩斯(1936)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指出:“投資,包括一切資本設備之增益,不論所增者是固定資本、運用資本或流動資本。”保羅·薩繆爾森(1948)在《經濟學》中對投資作了定義:“對經濟學者來說,投資總是意味著實際資本形成。對大多數人們而言,投資總意味著是用貨幣購買幾張通用汽車公司的股票,購塊地皮或開立一個儲蓄存款戶頭。”約翰·伊特韋爾(1996)在《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大辭典》中認為:“投資就是資本形成—獲得或創造用于生產的資源。資本主義經濟中非常注重在有形資本—建筑、設備和存貨方面的企業投資。但是政府、非營利性公共團體、家庭也進行投資,它不但包括有形資本還包括人力資本和無形資本的獲得。原則上,投資還應該包括土地改良或自然資源的開發,而相應地,生產度量除包括生產出來用于出售的商品和勞務外,還應包括非市場性產出。因此,政府或家庭購置汽車、建造道路、橋梁和機場,同企業的這些行為一樣,都是投資。在研究與發展上的支出,不論由企業、政府還是非營利性的大學承擔,都是投資,更為重要的是,無論在何處,教育和培訓都是人力資本投資的主要形式。”

總的來說,在西方國家的經濟理論和活動中,大體上是從兩個角度對投資(Investment)進行定義:第一,從宏觀角度定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投資特指金融投資,是資金擁有者在金融市場上購買資產的行為,常見的金融投資品有存款、股票、債券、黃金、期貨等;廣義投資范圍更廣,除了金融投資,還包括非金融投資,投資對象除了上述金融產品之外,還有房地產、藝術品等各種有價值資產。第二,從微觀角度定義。投資被認為是資金擁有者所進行的以形成(有形或無形)資本為目的的經濟行為。譬如國家出資修建鐵路(形成鐵路)、投入教育(形成人力資本),企業建造廠房(形成廠房)、技術改造(形成技術資本)、購進機器設備(形成固定資產),個人購買房子(形成房屋產權),這些都屬于投資行為,它們都形成了對生產或增值有利的實際資本(張穎,2005;陳節勵,2003)。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完善,市場已經滲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資本”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各種金融產品衍生工具也是層出不窮,所以當前理論界一般將“投資”理解為金融投資。

2.1.2 國內對投資的定義

國內對“投資”的認識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變,先是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去理解,然后逐漸與西方經濟學相接軌。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理論界對“投資”的定義主要是以馬克思的《資本論》為依據,將其區分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屬性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中曾經指出,“投資,即貨幣轉化為生產資本”。也就是說,投資是用貨幣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以形成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一種經濟活動。長期以來,我國在實際工作和理論研究中一直將其視為重要的經典依據,并據此對投資進行定義。。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金融市場的發展,人們對投資范疇的認識發生了本質變化,“金融投資”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1979年出版的《辭海》對投資的定義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為獲取利潤而投放資本于國內和國外企業的行為,主要是通過購買企業所發行的股票和公司債券來實現。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一般指基本建設投資”。1983年出版的《經濟大辭典·工業經濟卷》認為投資是“指經營盈利性事業時預先墊付的一定量的資本或其他實物,而且是基本建設投資的簡稱”。1987年5月出版的《經濟大辭典·金融卷》認為投資是“經濟主體(企業和個人)以獲得豐厚利益為目的,預先墊支一定量的貨幣和實物,以經營某項事業的行為”。1987年8月出版的《經濟大辭典·財政卷》認為投資是“在資本主義社會指貨幣轉化為資本的過程,在社會主義社會指貨幣轉化為生產經營資金的過程……這種墊支貨幣的過程,就是投資”。

厲以寧(1993)主編的《市場經濟大辭典》認為,投資是經濟主體以獲得未來收益為目的,預先墊付一定量的貨幣或實物,以經營某項事業的行為。狹義上的投資是指購進公債、公司債及股票;廣義上的投資是指經營某項事業,增加新貨幣,購進新資產、原料、新勞力從而產生新生事物。陳岱孫(1998)在《市場經濟百科全書》中認為,投資是指為獲取預期收益而投入資金或資源的經濟活動,預期收益主要是經濟收益但也包括社會收益,投入的資金(資本)一般是貨幣資金但也可以是實物資金或者其他資源。任淮秀(2001)認為,投資是經濟主體為獲取經濟效益而墊付貨幣或其他資源到某項事業的經濟活動,經濟效益是投資活動的出發點和歸結點,但是投資效益不僅體現在經濟效益還體現在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等諸多方面。劉樹成(2004)主編的《現代經濟辭典》認為,投資是指將現有資金投入某項事物,以期獲得未來收益的活動,投資可分為實物投資、金融投資和人力資本投資。張中華(2006)認為,投資是指一定經濟主體為了獲取預期不確定的效益而將現期的一定收入轉化為資本或資產。資本是一種生產要素,主要包括建筑、設備和存貨,而資產是能給所有者帶來貨幣收益的物品,不僅包括生產使用的建筑、設備和存貨,還包括出租獲利的住房、銀行存款、股票和債券。

2.1.3 本書對投資的定義

在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在總投資中占了絕大部分,而且我國政府始終沒有把企業的存貨投資作為投資調控的對象。所以,本書將投資直接界定為固定資產投資(不包括證券市場投資),即以貨幣形態表現的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工作量我國現在在實際的投資管理和統計工作中所說的“投資”,大多是指這一定義上的固定資產投資。,具體包括基本建設、技術改造、車船購置、房地產開發等。而且按照國內學術界的統一口徑將投資分成三類:政府投資、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也就是說,在對政府投資和民間投資進行理論和實證分析時,所用的投資概念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固定資產投資”,這樣足以反映我國政府投資和民間投資關系的基本情況。

綜上所述,投資其實是經濟主體為形成特定資產而進行的一系列經濟行為的總和。一項投資行為的發生,必然牽涉到許多經濟主體的經濟利益,體現著資源要素之間的經濟聯系。“投資”作為市場經濟中的一個基礎概念,一般包括主體、客體、資源、周期、目標五個因素。其中,主體可以是個人、家庭、企業或政府等;客體是指投資的對象或領域;資源是指投資過程中投入的有形或無形要素,如現金、股票、技術等;周期是指投資從開始到結束、從投入到取得報酬所需的時間;目標是指投資為了獲得什么資產,它可以是經濟利益,也可以是社會利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特克斯县| 南涧| 五华县| 米林县| 柏乡县| 沁源县| 高州市| 滦平县| 巩义市| 武陟县| 班戈县| 广南县| 龙南县| 郁南县| 东阿县| 府谷县| 灵寿县| 陆河县| 石家庄市| 正镶白旗| 长春市| 鲁甸县| 青铜峡市| 深州市| 封丘县| 永新县| 革吉县| 杭锦后旗| 吴江市| 泰安市| 吉林省| 三门峡市| 大埔区| 龙岩市| 普宁市| 都江堰市| 大洼县| 库车县| 六盘水市| 从江县| 大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