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寇準與巴東

湖北巴東舊縣坪遺址的發掘,是三峽考古的重要項目,被列入二〇〇二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本來靜默無聞的山間遠縣,一下子翻起身來,進入文化主流話題,在互聯網上被頻繁“點擊”。

據介紹,舊縣坪遺址文化內含上自商周,下迄明清,相當豐富。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六朝至宋代的縣城建筑遺存。有保存較好的六朝時期城墻、城門、道路、房址;隋唐時期的縣衙、倉庫和石板路面;宋代的民居區和官府區以及寺廟建筑、街道、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統。這些不同時期的遺址,疊壓在一起,考古學家把它們層層分離,分代識別,很不容易。

在宋代縣城中,官府居中,為北宋衙門所在,其核心建筑規模宏大、布局嚴謹,包括大型的門前臺階、門址、圍墻、回廊、庭院、水池等附屬建筑。官府之東為百姓居住區,西為文化設施和倉儲區。街道與巷道的布局很有規律,其風格講究平穩對稱。考古學界認為,“作為唐宋時期的山區縣城,保存如此完整,在三峽地區尚屬首見,在全國也極為少見”。這是全國僅有的被全面揭示的宋代縣城遺址。

在專業考古學家關注宋代縣城的結構時,“社會上”(如果以互聯網為代表)卻在炒作“寇巴東”。“寇巴東”是指宋朝名相寇準,因為寇準初入仕途是做巴東縣令,遂得了這個外號。現在考古發掘出來的北宋縣衙,正是寇準坐過的大堂,所以寇準漸漸被“社會”提升為巴東舊縣坪考古事件中的歷史主角。

秋風亭

寇準是華州下邽(今陜西省渭南市)人,十九歲中進士,少年得志,曾任巴東縣令三年。寇準在任期間,曾寫下許多詩文,有名句“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等,后匯入《巴東集》(即《寇忠愍公詩集》)。他還在縣城內建了一座“秋風亭”,常在亭中觀景、飲酒、作詩。后來寇準當了宰相,參與澶淵之盟,所以成為歷史名人(在楊家將的悲壯故事里更是個正面大忠臣)。一人成名,文物升天。寇準成了名,秋風亭也因此不朽。傳說歷代的巴東縣令,多以為秋風亭是個有助仕途的吉祥之所,便也學寇準的樣子到秋風亭飲酒賦詩,以求官運亨通。另外,秋風亭的名聲也受過其他大文人的推動,如蘇轍就到過這里,在秋風亭旁低回,感嘆寇準的人生。明代已將秋風亭(經過重建的秋風亭)列為“巴東八景”之一,即“古亭曉月”。

關于寇準與巴東的傳說還有不少,作為這次考古大發現的連鎖反應,被盡情宣揚出來。舊縣坪遺址—巴東—寇準—秋風亭,等等,這種逐漸延長的知識鏈環并沒有完結,這個鏈環已從古代的遺址連到了今人的情感。在網上看到一篇好文章,題目是“秋風亭”,作者不詳,講的正是巴東—寇準—秋風亭。文章最后說:“秋風是種很容易成為歷史的東西。不同的是,秋風穿過有的人的生命后,仍然很輕,而穿過有的人的生命后,卻變得很重很重。”不用說,作者所贊賞的,是“很重很重”的那種。

厚重感,是今人面對歷史時的心情。我們現在看巴東,它正浸在歷史的懷抱里,也正處于一個文化再造的過程中。巴東是一個怎樣的“地方”(place)?我們對它的確認,毫無疑問已經增加了一個新的指標。對一個“地方”的地理塑造,歷史之手往往出人意料,具有強大的隱含力量。

能夠感到歷史的力量的人,是厚重的。考古學家以現代價值觀激活了死去的廢墟,釋放出隱含的歷史力量。而思維與情感善于與歷史鏈接的人,更會在遼闊的歷史空間里,捕捉永恒的價值,這是“當代”與“歷史”的真正碰撞。《秋風亭》的作者深慕寇準的愛民精神,故借秋風寫道:“秋風亭的秋風,吹到萊公柏上,才有了一種歷史的囈語。隨時傾耳,風與那枝葉,如北宋時的朝野之聲泛起,把個今人的心胸塞得滿滿的。”

巴東,只是一個三峽小縣,而整個的三峽何嘗不是浸在歷史的懷抱里。眾多的考古發現,打開了三峽地理的歷史人文底蘊,我們的心胸恐怕已經塞不下那些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了。雖然我們也在不大情愿地準備接受一個事實,即三峽許許多多的文物古跡——包括巴東舊縣坪——都將被淹沒在上升的水位之下(為搶救古跡,考古學家們也已經盡了力),但沒有人認為三峽歷史也會因此被抹掉。從地理角度看問題的人有一個信心,只要三峽這個地方在,什么都不怕。不是有俗話說“跑了和尚,跑不了廟”嗎?“廟”就是三峽,誰也搬不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昌市| 双桥区| 寻甸| 体育| 香格里拉县| 鹤壁市| 读书| 泌阳县| 东港市| 昂仁县| 蕲春县| 固原市| 武定县| 龙岩市| 两当县| 石城县| 咸阳市| 体育| 买车| 天镇县| 和林格尔县| 黄石市| 子洲县| 合阳县| 南华县| 福贡县| 九江市| 皮山县| 清水县| 永靖县| 诸城市| 剑阁县| 色达县| 自贡市| 津市市| 咸丰县| 孝昌县| 石棉县| 嘉定区| 桐城市| 陆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