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訂人文地理隨筆(三聯精選)
- 唐曉峰
- 1838字
- 2021-11-23 17:16:42
垣曲有座博物館
二〇〇一年十一月,我們一行四人,到山西垣曲縣去考察一座商代的古城遺址,到縣城休息時,被指引到縣自然博物館去參觀。在印象上,垣曲縣并不是一個經濟發達縣,沒想到還會有自然博物館。在我國,即使是經濟發達的縣城,一般也不會建立自然博物館,因此對于垣曲縣的自然博物館,未曾入門,心中先有了一個令人高興的驚異。
自然博物館的小樓并不豪華,門窗也有幾分陳舊,因為樓前施工,博物館暫停開放。不過,經簡單交涉,博物館的負責人老文高興地打開門鎖,領我們進去。館內有幾個展室,陳列有展柜、動物模型、地貌沙盤、相片、圖畫等。剛進屋時覺得有點兒冷清,大概是由于經費的原因,館內維護也欠佳,但老文情緒飽滿的講解,不一會兒便調動起人們的情緒。我們津津有味地觀看那些礦物樣品和動植物標本,原來垣曲周圍的山中有這么多種東西。博物館就是有它的特別功能,你到大山里去跑,累死也看不到幾樣東西,但在博物館里,你倒背著手,悠然漫步,便可以接二連三地欣賞一樣一樣的自然奇物。
游覽自然博物館,已是一件久違了的事情。我們如今常看的展覽,不外是新潮商品或是科技發明,所到之處都有聲光電化來推動聲勢,眼中的千姿百態,盡為人工炫耀,看此種展覽時,我們心情躁動,物欲填胸,似乎也十分羨慕眼下的商品與科技大聯合的時代。但是,走入垣曲這座樸素的自然標本陳列室,卻是讓你重新來凝視一回大自然。面對體藏亙古的礦巖、翼展寬闊的蒼鷹等大自然的創造物,你的心情是恬靜從容的,但你領略到的卻是一種永恒的深刻,那是天演的神奇和沉默著的博大。而只有在這時,你才忽然意識到,其實人類自己也是屬于自然的。
我們人類當然是屬于自然的,垣曲自然博物館里就有一項關于人類自然進化史的展示。一九九四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垣曲縣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具有高等靈長類動物特征的曙猿化石。曙猿是生活在距今約四千五百萬年前的靈長類動物,它處于低等靈長類動物向類人猿進化的過渡階段,兼具二者的部分特征,善攀緣,喜歡在樹枝端部用四足行走,它們是長著皮毛和長尾巴的小動物,個頭比老鼠略大,重約兩百克。中美科學家曾在英國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認為通過對垣曲縣世紀曙猿的腳踝骨、下頜骨化石的研究,進一步證實了人類遠祖起源的歷史。賈蘭坡教授評價說:曙猿的發現,其意義可與周口店北京猿人的發現相媲美,這是中國二十世紀古生物學上又一極為重要的發現。博物館的壁上掛著一幅曙猿的復原像,相貌十分古怪。那么一個渺小丑陋的東西竟然是人類的太祖,我凝望著畫像,力圖從它(他)的目光中找到智慧與靈氣。
除了曙猿以外,博物館的另一個重點是關于歷山的內容。歷山在垣曲縣的東北部,是國家級森林公園,也是目前華北地區唯一保護完好的原始森林,總面積四百五十平方公里,其中垣曲縣境內有三百一十平方公里,其動植物資源堪稱華北地區的“動植物基因庫”。一九八五年,山西省政府設立“歷山自然保護區”。一九九三年被確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歷山在古代是有名的,因為“舜耕于歷山”。傳說山的頂上有一個舜王坪,是一塊不小的平臺,平臺上面有一道深溝,是“舜耕于歷山”的圣跡。傳說中還有舜在歷山時作的詩歌《思親操》,其句有:“陟彼歷山兮進嵬,有鳥翔兮高飛,瞻彼鳩兮徘徊,河水洋洋兮青泠,深谷鳥鳴兮鶯鶯。”詩是否為舜所作,恐難證實,但“深谷鳥鳴兮鶯鶯”的景觀應是不錯的。

歷山

舜王坪
我們在館里看了一陣后,忽然進來一位穿著整齊的小姐,她是特意被喊來的講解員,這位年輕的講解員同樣是熱情和精神飽滿的。她領我們來到歷山保護區的沙盤模型前面,便開始熟練地講解。她講得很仔細、很熱情,從地理到歷史到傳說,流暢似水。只是,我們有些讓她失望,因為開車的時間到了,我們必須馬上離開。她不得不在一句話的中途停住,帶幾分遺憾卻又十分理解地說:“我還沒講完呢……沒關系,歡迎你們再來!”
這位講解員給我們的印象很深。在基層,我們往往碰到這樣的講解員,如前年(一九九九)在臨汾領我們參觀姑射山的小劉,也是這樣的人,她們的講解是那么熱情、那么滔滔不絕、那么有家鄉自豪感,這在“上面”的博物館里是不大見得到的。“下面”的博物館視你為客人,拿出的是人的真情。
我們忘記了打聽垣曲縣這座不大的自然博物館是在什么時間、什么機緣下建立起來的,但有一個背景原因可以肯定:垣曲人是以歷山和中條山為榮耀的。在日益倡導保護自然環境的今天,歷山與中條山的自然生態價值定會與時俱進地受到珍重,相信垣曲縣的自然博物館也會更加受到人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