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朱熹的歷史觀:天理視域下的歷史世界作者名: 趙金剛本章字數: 535字更新時間: 2020-03-13 14:10:49
二 形上、形下
朱子關于氣的論述,最為基本的是關于理氣的界定與區分。在張載看來,凡是無形者皆可以稱為“道”,而二程堅決反對張載的這一看法。《遺書》卷十五言:
離了陰陽更無道,所以陰陽者是道也。陰陽,氣也。氣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
在二程看來,無形的氣也是氣,氣并不是理或者道,道或者理是陰陽運動的根源,即“所以”。雖然道不能離開氣而獨立存在,但不能將氣的根據與氣本身混淆。朱子也講“道亦氣,氣亦道”,強調理氣的“不離”,但他同樣強調理氣的“不雜”。朱子在《周易本義》里講“陰陽迭運者,氣也,其理則所謂道”。氣雖然是質料,卻不是背后的“所以然”與根據。前引答《黃道夫》書中材料亦是這點的明證。朱子在《答劉叔文》書中,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所謂理與氣,此決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則二物渾淪,不可分開各在一處,然不害二物各為一物也。若在理上看,則雖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然亦但有其理而已,未嘗實有是物也。
朱子“理與氣,此絕是二物”的表述十分堅決,以至于羅欽順據此認定朱子把理和氣分得太開。其實朱子是在這里強調理的形而上的優先性。朱子既強調理氣的不雜,也講理氣的不離。關于朱子理氣形上形下的問題,在朱子哲學中一般置于“理氣先后”的命題下討論,陳來先生于此有著詳細的分析,本書對此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