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綱鑒易知錄·全2冊(中華經(jīng)典普及文庫)
- (清)吳乘權(quán)等
- 7606字
- 2020-12-11 18:30:59
綱鑒易知錄卷二
夏紀(jì)
少康
綱 癸卯,夏少康元?dú)q,相后緡生少康于有仍。
綱 甲子,二十有二歲,夏少康自有仍奔虞。
紀(jì) 少康為仍牧正,澆使椒求之。逃奔有虞,為之庖正,虞思妻之二姚而邑諸綸。有田一成,有眾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撫其官職。
綱 辛巳,夏少康三十有九歲。
綱 壬午,四十歲,夏遺臣靡興師討浞,伏誅,奉王踐天子位。王命誅澆及豷,復(fù)禹舊績,夏道復(fù)興,諸侯畢朝。
紀(jì) 夏之舊臣靡,自有鬲氏收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使女艾滅澆于過,使季杼滅豷于戈。有窮由是遂亡,少康乃歸故都。于是夏道復(fù)興,諸侯來朝。
綱 癸巳,五十有二歲,封庶子無馀于越,以奉先王墓祀。
紀(jì) 少康恐禹墓之絕祀,乃封其庶子于越,號曰無馀,春、秋祀禹墓于會稽。
綱 癸卯,六十有一歲,王崩,子季杼踐位。
帝杼
綱 甲辰,夏后杼元?dú)q。
綱 庚申,十有七歲,王崩,子槐踐位。
帝槐
綱 辛酉,夏后槐元?dú)q。
綱 丙戌,二十有六歲,王崩,子芒踐位。
帝芒
綱 丁亥,夏后芒元?dú)q。
綱 甲辰,十有八歲,王崩,子泄踐位。
帝泄
綱 乙巳,夏后泄元?dú)q,命東夷,命西羌。
綱 庚申,十有六歲,王崩,子不降踐位。
帝不降
綱 辛酉,夏后不降元?dú)q。
綱 己未,五十有九歲,王崩,弟扃立。
帝扃
綱 庚申,夏后扃元?dú)q。
綱 庚辰,二十有一歲,王崩,子廑踐位。
帝廑
綱 辛巳,夏后廑元?dú)q。
綱 辛丑,二十有一歲,王崩,不降之子孔甲立。
帝孔甲
綱 壬寅,夏后孔甲元?dú)q。
綱 甲辰,三歲,采鐵鑄劍。
綱 戊辰,二十有七歲,商主癸生子履。
紀(jì) 主癸之妃扶都,見白氣貫月而生湯。
綱 壬申,三十有一歲,王崩,子皋踐位。
帝皋
綱 癸酉,夏后皋元?dú)q。
綱 癸未,十有一歲,王崩,子發(fā)踐位。
帝發(fā)
綱 甲申,夏后發(fā)元?dú)q,諸夷賓于王門。
綱 壬寅,十有九歲,王崩,子癸踐位。
桀癸
綱 癸卯,夏后癸元?dú)q。
綱 甲子,二十有二歲,公劉遷國于豳。
紀(jì) 后稷封邰,別姓姬氏,至公劉遷于豳。公劉雖在戎、狄之間,復(fù)修后稷之業(yè),務(wù)耕種,行地宜,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資,居者有畜積,民賴其慶,百姓懷之,多從而保歸焉。周道之興自此始。
綱 乙亥,三十有三歲,伐蒙山,有施氏獻(xiàn)妹喜,王嬖之。
紀(jì) 桀能申鉤索鐵,負(fù)恃其力,不務(wù)德而武傷百姓。有趙梁者,教為無道,勸以貪狠。伐蒙山有施氏,有施氏進(jìn)女妹喜,桀嬖之,所言皆聽。為之為瓊室、象廊、瑤臺、玉床,行淫縱樂。為肉山、脯林,酒池可以運(yùn)舟,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以為戲劇。
綱 丁丑,三十有五歲,商主癸薨,子履嗣位。
綱 商湯始居亳。
紀(jì) 自契封商至于成湯凡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所居。
綱 戊寅,三十有六歲,商湯始用師征葛。
綱 己卯,三十有七歲,商湯遣使以幣聘伊尹于有莘。
綱 商湯進(jìn)伊尹于夏王桀。
紀(jì) 伊尹適夏,告以堯、舜之道,桀不聽。
綱 壬午,四十歲,伊尹復(fù)歸于亳。
綱 甲申,四十有二歲,夏王桀囚商湯于夏臺,既而釋之。
紀(jì) 是時(shí)田者張網(wǎng),四面合圍,以殄天物,于是成湯出田,命去網(wǎng)三面,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惟不用命者乃入吾網(wǎng)。”漢南諸侯聞之曰:“湯仁及禽獸,而況于人乎?”皆歸心焉。桀疾其大得諸侯和也,召之,囚于重泉夏臺,已而釋之。
綱 癸巳,五十有一歲,太史令終古出奔商。
紀(jì) 夏桀鑿池為夜宮,男女雜處,三旬不朝。太史令終古執(zhí)其圖法泣諫,不聽;終古出奔商。
大費(fèi)之裔曰費(fèi)昌,見二日東出,焰西沈。問于馮夷,夷曰:“西夏東商。”費(fèi)昌乃歸湯。
綱 甲午,五十有二歲,殺諫臣關(guān)龍逄。
紀(jì) 關(guān)龍逄進(jìn)諫曰:“人君謙恭敬信,節(jié)用愛人,故天下安而社稷宗廟固。今王侈靡嗜殺,民惟恐君之后亡矣!人心已去,天命不佑,盍少悛乎?”不聽。龍逄立而不去,桀怒,遂殺之。
綱 夏亡。
是時(shí),兩日斗,眾星殞,泰山崩,地震,伊、洛竭。
右夏十七主,計(jì)四百三十九年。
商紀(jì)
成湯
綱 乙未,商王成湯十有八祀。
綱 王誓師伐夏桀,放之于南巢。
紀(jì) 桀暴戾不悛,王乃誓師伐桀。伊尹相湯,費(fèi)昌為御,與桀戰(zhàn)于鳴條,桀師敗績,湯遂放桀于南巢。桀曰:“吾悔不遂殺湯于夏臺!”
綱 仲虺作誥以告王。
綱 王歸自夏,誕告萬方。
綱 三月,商王踐天子位于亳,定都,建國號曰商。改正朔,易服色,改歲曰祀。
紀(jì) 三月,湯歸于亳,踐天子位,定都焉。以建丑冬十二月為歲首。色尚白,牲用白牡,以白為徽號。
綱 王至東郊,論諸侯功罪,立禹后與古圣賢有功者之后,封孤竹等國各有差。
綱 是歲大旱。
綱 丙申,十有九祀,大旱。
綱 丁酉,二十祀,大旱。夏桀卒于亭山。
綱 戊戌,二十有一祀,大旱,發(fā)莊山之金鑄幣賑民。
綱 己亥,二十有二祀,大旱。
綱 庚子,二十有三祀,大旱。
綱 辛丑,二十有四祀,大旱。禱于桑林,以六事自責(zé),雨。
紀(jì) 時(shí)大旱七年,湯以身禱于桑林之野,祝曰:“無以予一人之不敏傷民之命。”以六事自責(zé)曰:“政不節(jié)歟?民失職歟?宮室崇歟?女謁盛歟?苞苴行歟?讒夫昌歟?”言未已,大雨方數(shù)千里。
綱 作大濩樂。
紀(jì) 時(shí)天雨歲則大熟,天下歡洽,遂作桑林之樂名曰大濩。作諸器用之銘以為警戒。
綱 祀棄為稷。
綱 丁未,三十祀,王崩,嫡孫太甲踐位。
太甲
綱 戊申,商王太宗太甲元祀,冬十有二月,伊尹祠告于先王,奉嗣王祗見厥祖,百官總己以聽冢宰。伊尹乃明言烈祖之德以訓(xùn)于王。
綱 王徂桐宮居憂。
紀(jì) 王不明厥德,顛覆湯之典刑。伊尹營宮于桐,俾王居憂于桐宮,乃自攝政當(dāng)國以朝諸侯。
綱 己酉,二祀,王在桐宮。
綱 庚戌,三祀,冬十有二月朔,伊尹奉王歸于亳。
紀(jì) 太甲居桐三年,自怨自艾,處仁遷義,伊尹乃以冕服奉太甲歸于亳。太甲增修厥德,諸侯咸歸,保惠庶民,不敢侮鰥寡。
綱 伊尹既復(fù)政,將告歸,乃陳戒于王。
綱 庚辰,三十有三祀,王崩,廟號太宗,子沃丁踐位。
沃丁
綱 辛巳,商王沃丁元祀。
綱 戊子,八祀,阿衡伊尹薨,葬于亳。咎單訓(xùn)伊尹事。
綱 己酉,二十有九祀,王崩,立弟太庚。
太庚
綱 庚戌,商王太庚元祀。
綱 甲戌,二十有五祀,王崩,子小甲踐位。
小甲
綱 乙亥,商王小甲元祀。
綱 辛卯,十有七祀,王崩,弟雍己立。
雍己
綱 壬辰,雍己元祀,商道衰,諸侯或不朝。
綱 癸卯,十有二祀,王崩,弟太戊立。
太戊
綱 甲辰,商王中宗太戊元祀,亳有祥。伊陟相王,大修成湯之政。
紀(jì) 太戊立,伊陟為相。亳有祥,桑、榖共生于朝,一暮大拱。太戊懼,問于伊陟。陟曰:“妖不勝德。王之政其有缺與?王其修德。”太戊從之,大修先王之德,三日而祥桑枯死。
綱 丙午,三祀,諸侯畢朝。
紀(jì) 太戊側(cè)身修行,明養(yǎng)老之體,早朝晏退,問疾吊喪,三年而遠(yuǎn)方重譯來朝者七十六國。又有賢臣巫咸、臣扈共輔佐之,商道復(fù)興。
命中衍為車正。
綱 戊午,七十有五祀,王崩,廟號中宗,子仲丁踐位。
仲丁
綱 己未,商王仲丁元祀。
綱 甲子,六祀,遷都于囂。
綱 藍(lán)夷作寇。
綱 辛未,十有三祀,王崩,國內(nèi)亂,弟外壬立。
外壬
綱 壬申,商王外壬元祀。
綱 丙戌,十有五祀,王崩,國內(nèi)復(fù)亂,弟河亶甲立。
河亶甲
綱 丁亥,商王河亶甲元祀,徙都于相。商道浸衰。
綱 乙未,九祀,王崩,子祖乙踐位。
祖乙
綱 丙申,商王祖乙元祀,圮于相,徙都于耿。
綱 甲辰,九祀,圮于耿,徙都于邢。巫賢作相,商道復(fù)興,諸侯賓服。
綱 甲寅,十有九祀,王崩,子祖辛踐位。
祖辛
綱 乙卯,商王祖辛元祀。
綱 庚午,十有六祀,王崩,弟沃甲立。
沃甲
綱 辛未,商王沃甲元祀。
綱 乙未,二十有五祀,王崩,國亂,祖辛之子祖丁立。
祖丁
綱 丙申,商王祖丁元祀。
綱 丁卯,三十有二祀,王崩,國亂,沃甲之子南庚立。
南庚
綱 戊辰,商王南庚元祀。
綱 壬辰,二十有五祀,王崩,國亂,祖丁之子陽甲立。
陽甲
綱 癸巳,商王陽甲元祀,商道復(fù)衰,諸侯莫朝。
綱 己亥,七祀,王崩,弟盤庚立。
盤庚
綱 庚子,殷王盤庚元祀,遷都于殷,改國號曰殷。
紀(jì) 時(shí)商道浸衰,乃謀遷都于殷。臣民皆安土重遷,盤庚作書以告諭臣民,遂歸于亳。改商曰殷。盤庚行湯之政,商道復(fù)興。
綱 丁卯,二十有八祀,王崩,弟小辛立。
小辛
綱 戊辰,殷王小辛元祀,殷道復(fù)衰。
綱 戊子,二十有一祀,王崩,弟小乙立。
小乙
綱 己丑,殷王小乙元祀。
綱 甲寅,二十有六祀,古公亶父自豳遷于岐,改國號曰周。
綱 丙辰,二十有八祀,王崩,子武丁踐位。
武丁
綱 丁巳,殷王高宗武丁元祀,王宅憂,甘盤為相。
紀(jì) 武丁居喪,弗言。以甘盤為相,百官總己以聽。
綱 己未,三祀,免喪,弗言。得傅說,爰立作相,總百官。資學(xué)于說。
紀(jì) 武丁既免喪,猶弗言,恭默思道。夢上帝賚以良弼,乃使人以形旁求于天下。說為胥靡,筑于傅巖,求得之,命以為相,以總百官。又置諸左右,朝夕納誨,以受學(xué)焉。說乃陳說命三篇,用訓(xùn)于王。
綱 壬戌,六祀,重譯來朝者六國。
紀(jì) 武丁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而雊。祖己訓(xùn)諸王,武丁內(nèi)反諸己以思王道,蠻夷重譯來朝者六國,自是章服多用翟羽。
綱 戊子,三十有二祀,伐鬼方。
紀(jì) 鬼方無道,武丁伐之,三年乃克,自是內(nèi)外無患,而殷道復(fù)興。
綱 丁酉,四十有一祀,周古公亶父生子季歷。
綱 乙卯,五十有九祀,王崩,廟號高宗,子祖庚踐位。
祖庚
綱 丙辰,殷王祖庚元祀。
綱 壬戌,王崩,弟祖甲立。
祖甲
綱 癸亥,殷王祖甲元祀。
綱 庚寅,二十有八祀,周世子季歷生子昌。
紀(jì) 古公之妃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太任生子昌,有圣瑞,古公曰:“我后世當(dāng)有興者,其在昌乎?”
綱 周古公亶父薨,少子季歷嗣立。
紀(jì) 古公三子:長曰太伯;次曰仲雍,一名虞仲;少曰季歷。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古公病,二人托名采藥,遂之荊蠻,國民君事之,號為句吳。
綱 乙未,三十有三祀,王崩,子廩辛踐位。
廩辛
綱 丙申,殷王廩辛元祀。
綱 辛丑,六祀,王崩,弟庚丁立。
庚丁
綱 壬寅,殷王庚丁元祀。
綱 壬戌,二十有一祀,王崩,子武乙踐位。
武乙
綱 癸亥,殷王武乙元祀,遷都于河北。
綱 丙寅,四祀,王出畋,崩于河、渭之間,子太丁踐位。
紀(jì) 武乙無道,為偶人,謂之天神;與之博,令人為行。天神不勝,乃僇辱之。為革囊,盛血,仰射之,命曰“射天”。畋獵于河、渭之間,為暴雷震死。
太丁
綱 丁卯,殷王太丁元祀,周公季歷伐燕京之戎。
綱 己巳,三祀,王崩,子帝乙踐位。
帝乙
綱 庚午,殷王帝乙元祀,命周公季歷為牧師。
紀(jì) 周公季歷伐始呼、翳徒之戎,王賜之圭瓚秬鬯,為侯伯。
綱 丙子,七祀,周公季歷薨,世子昌嗣立。
綱 丁丑,八祀。
綱 辛巳,十有二祀,周西伯治岐,發(fā)政施仁。
紀(jì) 西伯行于野,見枯骨,命瘞之。吏曰:“此無主矣。”西伯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有一國者一國之主。吾即其主。”遂葬之。天下聞之曰:“西伯澤及枯骨,況于人乎!”西伯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歸之。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皆往歸焉。
綱 鳳凰鳴于岐山。
綱 甲申,十有五祀,岐周地震。
紀(jì) 西伯寢疾,五日而地震,東西南北不出郊圻。西伯曰:“天之見妖以罰有罪,率德改行,其可免乎?”未幾疾愈。
綱 壬辰,二十有三祀,周西伯昌生子發(fā)。
紀(jì) 初昌為世子,取于有莘氏,曰太姒。太姒不妒忌,生十子,長曰伯邑考,蚤卒;次曰發(fā),性慈和,有圣德,西伯以為世子;次曰旦,旦師于虢叔,仁圣多材藝,西伯任以政事。
綱 癸巳,二十有四祀,命西伯昌距昆夷,備狁。
綱 丙午,三十有七祀,王崩,子辛踐位。
紀(jì) 帝乙妾生微子,又生仲衍,已而為后,生辛。帝乙及后以微子賢,欲立為太子。太史據(jù)法爭曰:“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乃立紂為后。
紂辛
綱 丁未,殷王紂辛元祀,王拒諫、崇侈、嗜酒色。
紀(jì) 紂資辯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
紂性汰侈,好酒色,始為象箸,箕子嘆曰:“今為象箸,必為玉杯。玉杯、象箸,必將食熊蹯、豹胎,他又將稱是。王求足欲,天下殆哉!”
綱 甲寅,八祀,伐有蘇氏,獲妲己,嬖之。縱淫樂,重刑辟,百姓顫怨。
紀(jì) 紂伐有蘇氏,有蘇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寵,其言是從,所好者貴之,所惡者誅之。于是使師涓作朝歌北鄙之音,北里之舞,靡靡之樂。造鹿臺,為瓊室玉門,臺廣三里,高千尺,七年乃成。厚賦斂以實(shí)鹿臺之財(cái),盈鉅橋之粟。益收狗馬、奇物,充牣宮室。益廣沙丘苑臺。大聚樂戲于沙丘,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男女裸相逐其間,宮中九市,為長夜之飲。諸侯有叛者,妲己以為罰輕誅薄,故威不立。乃重為刑辟,為熨斗以火燒熱,使人舉之,手爛。更為銅柱,以膏涂之,加于炭火之上,使有罪者緣之,足滑墜火中,與妲己觀之,大樂,名曰炮烙之刑。天下顫怨。
綱 丁巳,十有一祀,醢九侯。鄂侯諫,脯之。囚西伯于羑里。
紀(jì) 紂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有女入之紂;女不喜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鄂侯爭之強(qiáng),辯之疾,并脯鄂侯。又剖孕婦視其胎,斮朝涉之脛,視其髓。西伯聞之竊嘆;崇侯虎知之以告紂,紂乃囚西伯于羑里。
綱 戊午,十有二祀,周西伯演易于羑里。
綱 己未,十有三祀,釋西伯。西伯因獻(xiàn)洛西之地,請除炮烙之刑,從之。遂賜西伯弓矢鉞,使得專征伐。
紀(jì) 西伯之臣散宜生、閎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之九駟及奇怪之物,因殷嬖臣費(fèi)仲而獻(xiàn)之。紂大悅曰:“此一物足以釋西伯,況其多乎!”乃赦西伯。西伯因獻(xiàn)洛西之地,請除炮烙之刑。紂大喜,許之,賜之弓矢鉞,使專征伐。
綱 庚申,十有四祀,虞、芮質(zhì)成于周。
紀(jì) 虞、芮之君相與爭田,久而不平,乃相與朝周。入其境,耕者讓畔,行者讓路。入其邑,男女異路,班白者不提挈。入其廟,士讓為大夫,大夫讓為卿。二國之君感而相謂曰:“我等小人,不可以履君子之庭!”乃相讓,以其所爭之田為閑田而退。天下聞之而歸者,四十余國。
綱 辛酉,十有五祀,周西伯得呂尚,立為師。
紀(jì) 呂尚者,其先祖嘗為四岳,佐禹平水土,虞、夏之際封于呂,姓姜氏,尚其苗裔也。西伯將出獵,卜之曰:“非龍,非彲,非熊,非羆,非虎,非貔,所獲霸王之輔。”果遇呂尚于渭水之陽,與語,大悅。曰:“自吾先公太公曰:‘當(dāng)有圣人適周,周因以興。’子真是耶!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謂之“師尚父”。
綱 乙丑,十有九祀,西伯伐崇,因作豐邑,徙都之。
綱 周西伯立靈臺。
綱 丙寅,二十祀,周西伯昌薨。世子發(fā)嗣。
紀(jì) 西伯寢疾,謂世子曰:“見善勿怠,時(shí)至勿疑,去非勿處:此三者,道之所以止也。”世子再拜受教。西伯薨,葬于畢。
綱 丁卯,二十有一祀。
綱 癸酉,二十有七祀,周西伯發(fā)生元子誦。
紀(jì) 西伯納呂尚之女曰邑姜,邑姜賢,立未嘗倚,坐未嘗倨,怒未嘗厲,是年生子誦。
綱 丁丑,三十有一祀,周西伯東觀兵,戡黎。
紀(jì) 西伯上祭于畢。東觀兵于盟津。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復(fù)于下,至于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是時(shí)諸侯皆畔殷歸周,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皆曰:“紂可伐矣!”王曰:“汝未知天命,未可也。”乃引師還。
黎為不道,西伯舉兵伐之。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王曰:“我生不有命在天!”弗聽。
綱 戊寅,三十有二祀,微子諫,不聽,去之。箕子諫,被囚,因佯狂為奴。比干固爭,死之。
紀(jì) 紂有賢臣梅伯,性忠直,數(shù)諫諍;紂怒,殺而醢之。有雷開者,阿佞進(jìn)諛言;紂賜金玉而封之,賞以夏田。微子數(shù)諫不聽,遂去。箕子諫,亦不聽。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為人臣諫不聽而去,是彰君之惡而自說于民,吾不忍為也!”乃被發(fā)佯狂而為奴,遂隱而鼓琴以自悲,傳之曰箕子操。比干極諫,陳先王艱難,天命不易,國家將亡之明征,請王洗心易行;伏于象魏之門。紂大怒曰:“比干自以為圣人,吾聞圣人之心有七竅。”遂剖視之。
綱 商亡。
右商二十八主,計(jì)六百四十四年。
周紀(jì)
武王
綱 己卯,周武王十有三年,冬一月癸巳,周王發(fā)帥師會諸侯伐商,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
紀(jì) 王聞紂暴虐滋甚,殺王子比干,囚箕子,微子抱其祭器奔周,于是遍告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伐!”遂東伐紂。
綱 春正月,周王大會諸侯于孟津,誓師伐商。二月癸亥,周王陳師于商郊。甲子,商受帥其旅會戰(zhàn)于牧野。
綱 商師潰,受反奔鹿臺自燔死。王即位,國號周,復(fù)商舊政。
紀(jì) 紂聞武王來,亦發(fā)兵七十萬人拒武王。武王使師尚父與百夫致師,以大卒馳紂師。紂師雖眾,皆無戰(zhàn)心,倒兵以戰(zhàn),以開武王。武王馳之,紂兵皆崩畔。紂反走,登鹿臺之上,衣珠玉,自燔而死。武王斬妲己。于是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閭,發(fā)鉅橋之粟,散鹿臺之財(cái),歸頃宮之女。殷人咸喜曰:“王之于仁人也,死者封其墓,況于生者乎?王之于賢人也,亡者表其閭,況于在者乎?王之于財(cái)也,聚者散之,況于復(fù)籍乎?王之于色也,在者歸其父母,況于復(fù)征乎?”
綱 封紂子武庚為殷侯,使管叔、蔡叔、霍叔監(jiān)殷。
綱 夏四月,王來自商,諸侯受命于周。
紀(jì) 諸侯尊王為天子,王始改正朔,以建子月為歲首,改祀曰年。色尚赤,服以冕。
歸馬華山之陽,放牛桃林之野,倒載干戈,包之虎皮,車甲釁而藏之府庫,示天下不復(fù)用。
綱 大封建諸侯于天下。
紀(jì) 王追思元圣,封神農(nóng)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帝堯之后于薊,帝舜之后于陳,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于營丘,曰齊;封周公于曲阜,曰魯;召公奭于北燕;畢公高于畢;叔鮮于管;叔度于蔡;叔振鐸于曹;叔武于郕;叔虔于霍;康叔封于衛(wèi)。兄弟之國十有五人,同姓者四十余人。班賜宗彝,分殷之器物于諸侯。
綱 祀于周廟,追王太王、王季、文王,因定謚法。
紀(jì) 祀于太廟,始定祀先之禮。諱名立謚,賤不誄貴,幼不誄長,惟天子稱天以誄之,諸侯不得相誄。追王古公亶父曰太王,季歷曰王季,文考曰文王。
綱 柴于上帝,望于山川,大告武成。
綱 王受丹書之戒,為銘以自警。
紀(jì) 王踐阼三月,召士大夫而問焉,曰:“惡有藏之約,行之博,萬世可以為子孫恒者乎?”師尚父對曰:“在丹書,有之曰:‘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兇。’凡事不強(qiáng)則枉,弗敬則不正;枉者滅廢,敬者萬世。藏之約,行之博,可以為子孫恒者,此言之謂也。”王聞書之言,惕然恐懼,退而為戒,書于席之四端及幾、鑒、盥盤、楹、杖、帶、履屨、觴豆、戶牖、劍、弓、矛,各為銘焉。
綱 王訪道于箕子,箕子陳洪范。
紀(jì) 王克殷,釋箕子之囚,訪問以天道,箕子以洪范陳之,乃封于朝鮮而不臣。
綱 殷故臣伯夷、叔齊去周,隱于首陽山,不食而死。
紀(jì)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遜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及武王伐紂,夷、齊乃相與叩馬陳君臣以諫。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夷、齊恥之,隱于首陽山,義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于首陽山。
綱 立徹法。
綱 遷都于鎬。
綱 建學(xué)養(yǎng)老。作大武樂。
綱 肅慎氏來貢。
紀(jì) 時(shí)九夷、八蠻,各以方物來貢。肅慎氏貢楛矢、石砮,其長尺有咫。王欲昭令德之致遠(yuǎn),銘其括曰“肅慎氏之貢矢”。
綱 庚辰,十有四年,西旅獻(xiàn)獒,召公奭作書戒王。
紀(jì) 西旅底貢厥獒,召公以獒非常貢,易啟人主異好,不可以示諸侯,乃作書名曰旅獒,用訓(xùn)于王。
綱 王有疾,周公旦祝告三后,求以身代王。
紀(jì) 武王有疾,周公以王室未安,殷民未服,根本易搖,故請命太王、王季、文王,欲以身代王死。史錄其冊祝之文,藏于金縢之匱。王翼日乃瘳。
綱 辛巳,十有五年,春,巡狩方岳,祀百神,朝諸侯。
綱 壬午,十有六年,夏,箕子來朝。
紀(jì) 箕子朝周,過故殷墟,傷宮室毀圮,禾黍生焉,欲哭不可,欲泣則為近婦人,故作麥秀之歌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兮,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殷之遺民聞之,莫不流涕。
綱 乙酉,十有九年,冬十有二月,王崩,世子誦踐位。周公旦位冢宰,正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