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綱鑒易知錄·全2冊(中華經典普及文庫)
- (清)吳乘權等
- 8410字
- 2020-12-11 18:30:59
綱鑒易知錄卷一
三皇紀
盤古氏
綱 盤古氏首出御世。
紀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變化而庶類繁矣。相傳首出御世者曰盤古氏,又曰渾敦氏。
天皇氏
綱 天皇氏,繼盤古氏以治。
紀 一姓十三人,繼盤古氏以治。澹泊無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十干曰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十二支曰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兄弟各一萬八千歲。
地皇氏
綱 地皇氏,繼天皇氏以治。
紀 一姓十一人,繼天皇氏以治。爰定三辰,是分晝夜,以三十日為一月。兄弟各一萬八千歲。
人皇氏
綱 人皇氏,繼地皇氏以治。
紀 一姓九人,繼地皇氏以治。相厥山川,分為九區,人居一方,故又曰居方氏。當是時也,萬物群生,淳風沕穆,主不虛王,臣不虛貴,政教君臣所自起,飲食男女所自始。亦號九皇氏,兄弟合四萬五千六百年。
有巢氏
綱 有巢氏構木為巢。
紀 太古之民,穴居野處,與物相友,無有妎傷之心。逮后人民機智,而物始為敵,爪牙角毒概不足以勝禽獸。有巢氏作,構木為巢,教民居之,以避其害。未知稼穡,食草木之實。未有火化,飲禽獸之血而茹其毛。先取其皮蔽前,后取而蔽后。號曰有巢氏之民。
燧人氏
綱 燧人氏鉆木取火。
紀 自有巢氏教民巢居,然猶未知熟食也。燧人氏作,觀星辰而察五行,知空有火,麗木則明,于是鉆木取火,教民以烹飪,而民利之,故號燧人氏。以為燧者,火之所生也,乃別五木以改火,順四時而遂天之意,由是火之功用洽矣。時未有文字,燧人氏始作結繩之政。立傳教之臺,興交易之道,人情以遂,故又謂之遂皇。有四佐焉,曰明由、必育、成博、隕丘。
五帝紀
太昊伏羲氏
綱 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
紀 太昊之母居于華胥之渚,生帝于成紀。以木德繼天而王,故風姓。有圣德,象日月之明,故曰太昊。
綱 作都于陳。
綱 教民佃漁畜牧。
紀 人生之始也,與禽獸無異,知有母而不知其父,知有愛而不知其禮。臥則呿呿,起則吁吁,饑則求食,飽則棄余,茹毛飲血而衣皮革。太昊始作網罟,以佃以漁,以贍民用,故曰伏羲氏。養犧牲,以充庖廚,故又曰庖犧氏。
綱 畫八卦,造書契。
紀 太昊德合上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龍馬負圖,于是仰觀象于天,俯觀法于地,中觀萬物之宜,始畫八卦。卦有三爻,因而重之為卦六十有四,以通神明之德。作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書制有六:一曰象形;二曰假借;三曰指事;四曰會意;五曰轉注;六曰諧聲。使天下義理必歸文字,天下文字必歸六書。
綱 作甲歷,定四時。
紀 起于甲寅,支、干相配為十二辰,六甲而天道周矣。歲以是紀而年不亂,月以是紀而時不易,晝夜以是紀而人知度,東西南北以是紀而方不惑。
綱 制嫁娶。
紀 上古男女無別,太昊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倫之本,而民始不瀆。
綱 以龍紀官。
紀 太昊時有龍馬負圖出于河之瑞,因而名官,始以龍紀,號曰龍師。命朱襄為飛龍氏,造書契;昊英為潛龍氏,造甲歷;大庭為居龍氏,治屋廬;渾沌為降龍氏,驅民害;陰康為土龍氏,治田里;栗陸為水龍氏,繁滋草木,疏導泉源。又命五官:春官為青龍氏,又曰蒼龍;夏官為赤龍氏;秋官為白龍氏;冬官為黑龍氏;中官為黃龍氏。于是共工為上相,柏皇為下相,朱襄、昊英常居左右,栗陸居北,赫胥居南,昆連居西,葛天居東,陰康居下,分理宇內,而政化大洽。
綱 造琴瑟。
紀 太昊作荒樂,歌扶徠,詠網罟,以鎮天下之人,命曰立基。斫桐為琴,繩絲為弦。弦二十有七,命之曰離徽,以通神明之貺,以合天人之和。桑為三十六弦之瑟,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而樂音自是興焉。
綱 帝崩,葬于陳,神農氏繼世踐位。
炎帝神農氏
綱 炎帝神農氏,以火德王。
紀 少典氏之君娶于有氏之女曰安登,生二子焉,長曰石年,育于姜水,故以姜為姓。以火德代伏羲氏治天下,故曰炎帝。
綱 都陳,遷于曲阜。
綱 初蓺五谷。嘗百草,制醫藥。
紀 古者,民茹草木之實,食禽獸之肉,未知耕稼,炎帝因天時,相地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始教民蓺五谷,而農事興焉。民有疾病,未知藥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溫、平、熱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義,嘗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書以療民疾,而醫道自此始矣。復察水泉甘、苦,令人知所避就。由是斯民居安食力,而無夭札之患,天下宜之,故號曰神農氏。
綱 始為日中之市。
紀 炎帝之世,其俗樸重端愨,不忿爭而財足,始列廛于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綱 以火紀官。
紀 因火德王,故以火紀官,為火帝。春官為大火,夏官為鶉火,秋官為西火,冬官為北火,中官為中火。
綱 帝崩于長沙茶鄉。
傳八世,至榆罔而亡,有熊氏繼世而立。
黃帝有熊氏
綱 黃帝有熊氏,以土德王。
初,神農氏母弟世嗣少典為諸侯。帝榆罔之世,少典國君之妃曰附寶者,感電光繞斗而有娠,生帝于軒轅之丘,因名軒轅,姓公孫。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國于有熊,故號有熊氏。長于姬水,故又以姬為姓。
綱 及炎帝戰于阪泉。
紀 神農氏衰,諸侯相侵伐,炎帝榆罔弗能征。于是軒轅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榆罔欲侵陵諸侯,諸侯益叛之。軒轅修德振兵,教熊、羆、貔、貅、、虎,以與榆罔戰于阪泉之野。三戰,然后得其志。
綱 誅蚩尤于涿鹿。
紀 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好兵喜亂,作刀戟大弩以暴虐天下。軒轅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蚩尤能作大霧,軍士昏迷。軒轅為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戮之。
綱 諸侯尊帝為天子,代神農氏以治天下。
紀 軒轅自涿鹿誅蚩尤還,天下諸侯共尊為天子,以代神農氏治天下。因其有土德之瑞,故號曰黃帝。
綱 以云紀官。
紀 帝初受命,適有云瑞之應,因以云名官,號為云師。春官為青云,夏官為縉云,秋官為白云,冬官為黑云,中官為黃云。
綱 立六相暨史官。
紀 黃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風后明乎天道,太常察乎地利,蒼龍辨乎東方,祝融辨乎南方,大封辨乎西方,后土辨乎北方。帝命倉頡為左史,沮誦為右史。倉頡見鳥獸之跡,體類象形而制字。
綱 立占天官。
紀 帝受河圖,得其五要,乃設靈臺,立五官以敘五事。命鬼臾占星,斗苞授規,正日月星辰之象,于是乎有星官之書。命羲、和占日,尚儀占月,車區占風。
綱 命大撓作甲子。
紀 帝命大撓探五行之情,占斗綱所建,始作甲子。
綱 命容成作蓋天及調歷。
紀 帝命容成作蓋天,以象周天之形。綜六術,以定氣運。問鬼臾上下周紀,以作調歷,歲紀甲寅,日紀甲子,而時節定。是歲己酉朔旦,日南至,而獲神策,得寶鼎。鬼臾
曰:“是謂得天之紀,終而復始。”乃迎日推策,造十六神歷,積邪分以置閏,配甲子而設蔀。于是時惠而辰從矣。
綱 命隸首作數。
紀 帝命隸首定數,以率其羨,要其會,而律、度、量、衡由是而成焉。
綱 命伶倫造律呂。
紀 帝命伶倫取竹嶰谿之谷,以生空竅厚鈞者,斷兩節間吹之,以為黃鐘之宮。又制十二筒以象鳳凰之鳴,而別十二律,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以比黃鐘之宮,生六律、六呂,候氣之應,以立宮、商、角、徵、羽之聲,治陰陽之氣,節四時之變,推律歷之數,起消息,正閏余。
綱 命榮猨作十二鐘。
紀 帝命榮猨鑄十二鐘,協月筒以和五音,立天時,正人位焉。
綱 命大容作咸池之樂。
紀 帝命大容作承云之樂,是為云門、大卷,命曰咸池。
綱 作冕旒,正衣裳。
紀 帝作冕,垂旒充纊。為玄衣黃裳,以象天地之正色。旁觀翚翟、草木之華,乃染五采為文章,以表貴賤,于是袞冕衣裳之制興。
綱 作器用。
紀 帝命甯封為陶正,赤將為木正,以利器用。揮作弓,夷牟作矢,以威天下。
綱 作舟車。
紀 帝命共鼓、化狐刳木為舟,剡木為楫,以濟不通;邑夷法斗之周旋,作大輅以行四方,由是車制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而天下利矣。
綱 作合宮。
紀 帝廣宮室之制,遂作合宮,祀上帝,接萬靈,布政教焉。
綱 作貨幣。
紀 范金為貨,制金刀,立五幣,以制國用,而貨幣行矣。
綱 作內經。
紀 帝以人之生也,負陰而抱陽,食味而被色,寒暑蕩之于外,喜怒攻之于內,夭昏兇札,君民代有。乃上窮下際,察五氣,立五運,洞性命,紀陰陽,咨于岐伯,而作內經。復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脈息;巫彭、桐君處方餌,而人得以盡年。
綱 命元妃西陵氏教民蠶。
紀 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帝元妃,始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服,而天下無皴瘃之患,后世祀為先蠶。
綱 畫野分州,經土設井。
紀 帝畫野分州,得百里之國萬區。命匠營國邑,置左右太監監于萬國,萬國以和。遂經土設井以塞爭端,立步制畝以防不足。使八家為井,井開四道,而分八宅。井一為鄰,鄰三為朋,朋三為里,里五為邑,邑十為都,都十為師,師十為州。分之于井而計于州,則地著而數詳。
綱 屈軼生于庭,鳳凰巢于閣,麒麟游于囿。
紀 有草生于庭,佞人入則指之,名曰屈軼。鳳凰巢于阿閣,麒麟游于苑囿焉。
綱 帝崩于荊山之陽,葬橋山。子玄囂踐位。
紀 帝采首山之銅,鑄三鼎于荊山之陽。鼎成,崩焉;其臣左徹取衣、冠、幾、杖而廟祀之。
少昊金天氏
綱 少昊金天氏,以金德王。
紀 名摯,姓己,黃帝之子玄囂也。母曰嫘祖,感大星如虹下臨華渚之祥而生帝。黃帝之世降居江水,邑于窮桑,故號窮桑氏。國于青陽,因號青陽氏。以金德王天下,遂號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
綱 徙都于曲阜。
綱 鳳鳥來集,以鳥紀官。
紀 少昊之立也,鳳鳥適至,因以鳥紀官。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祝鳩氏,司徒也;雎鳩氏,司馬也;鸤鳩氏,司空也;爽鳩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鳩民者也。五雉,為九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為九農正,扈民無淫者也。
綱 作大淵之樂。
紀 時諸福之物畢至,作大淵之樂以諧人神,和上下,是曰九淵。
綱 帝崩,葬于曲阜,高陽氏踐位。
紀 葬于云陽,故又曰云陽氏。
顓頊高陽氏
綱 顓頊高陽氏以水德王,色尚赤。
紀 帝姬姓,祖黃帝,父昌意。初,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是為女樞,感瑤光貫月之祥生帝于若水。年十歲佐少昊,年二十即帝位,以水德紹金天氏政。初國高陽,故號高陽氏。
綱 都于帝丘。
綱 命五官。
紀 以少昊之四子重、該、修、熙實能金、木及水,乃俾重為木正,曰句芒;該為金正,曰蓐收;修、熙相代為水正,曰玄冥;又以炎帝之子句龍為土正;而帝之孫黎為火正,曰祝融:是為五官。
綱 改作歷象,以建寅月為歷元。
紀 帝制歷,以孟春為元。是歲正月朔旦立春,五星會于天,歷營室,冰凍始泮,蟄蟲始發,雞始三號,鳥獸萬物,莫不應和,故帝為歷宗。
綱 作承云之樂。
紀 帝命飛龍氏會八風之音,為圭水之曲。以召氣而生物,浮金效珍,于是鑄為之鐘,作五基、六英之樂以調陰陽,享上帝,朝群后,名曰承云。
綱 帝崩,葬于濮陽,高辛氏踐位。
帝嚳高辛氏
綱 帝嚳高辛氏,以木德王,色尚黑。
紀 帝姬姓,名夋。祖曰少昊,父曰極。生而神靈。年十五,佐顓帝,受封于辛。年三十,以木德代高陽氏為天子。以其肇基于辛,故號高辛氏。
綱 都于亳。
綱 作六英之樂。
紀 帝命咸黑典樂,為聲歌,名曰六英。
綱 帝崩,葬于頓丘,子摯踐位。
紀 帝普施利物,不私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既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服從。帝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與帝禋祀上帝而生棄,為舜后稷,其后為周。次妃有娀氏女曰簡狄,祈于高禖,有飛燕之祥而生契,為舜司徒,其后為商。三妃陳鋒氏女曰慶都,有赤龍之祥而生堯,是為陶唐氏。四妃娵訾氏女曰常儀,生摯。帝崩,子摯嗣立。
綱 帝摯尸位九年而廢,諸侯尊弟放勛踐位。
紀 摯在位九年,荒淫無度,不修善政,諸侯于是廢之,而推尊堯為天子。
帝堯陶唐氏
綱 甲辰,唐帝堯元載,帝自唐侯踐天子位于平陽,以火德王。
紀 帝姓伊耆,名放勛,帝嚳高辛氏之子,帝摯之弟,黃帝軒轅氏之曾孫也。帝母陳鋒氏女,曰慶都,為高辛氏妃,感赤龍之祥,孕十有四月而生堯于丹陵,育于母家伊侯之國,后徙耆,故曰伊耆氏。年十有三佐帝摯封植,受封于陶;年十有五復封于唐,為唐侯,故又號陶唐氏。摯在位九年,天人厭棄,諸侯尊帝為天子。年十有六,踐天子之位于平陽。以火德王,以建寅之月為歲首。
綱 命羲、和作歷象,以授民時。
綱 乙巳,二載,命羲、和置閏法,定四時成歲。
綱 戊申,五載,南夷越裳氏來朝,獻大龜。
紀 南夷有越裳氏,重譯來朝,獻神龜,蓋千歲,方三尺余,背有科斗文,記開辟以來;堯命錄之,謂之龜歷。
堯之庭有草生焉,曰蓂莢,十五之前日生一葉,十五之后日落一葉,小余則一葉厭而不落,觀之可以知旬朔,故又名歷草。
綱 庚戌,七載,麒麟游于郊藪,鳳凰巢于阿閣。
綱 乙卯,十有二載,巡狩方岳。
綱 癸巳,五十載,游于康衢,觀于華。
紀 帝治天下五十載,游于康衢,兒童歌曰:“立我烝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有老人擊壤而歌于路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觀于華,華封人祝曰:“使圣人富、壽、多男子。”帝曰:“辭,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封人曰:“天生萬民,必授之職。多男子而授之職,何懼之有?富而使人分之,何事之有?天下有道,與物皆昌;天下無道,修德就閑。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鄉,何辱之有?”
綱 癸卯,六十載,虞舜以孝聞。
紀 舜母死,瞽瞍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瞍愛妻后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順適不失子道,孝而慈于弟,日以篤謹。年二十,以孝聞。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之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之器不苦窳。作什器于壽丘,就時于負夏。所居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綱 甲辰,六十有一載,洪水為患,咨四岳,舉鯀,命為司空,俾乂。
綱 壬子,六十有九載,鯀治水,績用弗成。
綱 癸丑,七十載,征虞舜登庸,二女嬪于虞。
紀 堯之子丹朱不肖,乃求賢自代,訪諸四岳,岳曰:“有鰥民曰虞舜,瞽瞍之子。父頑,母嚚,弟傲,舜以孝道諧其家,使不至于惡。”帝曰:“我其試哉。”乃召用,命以位,以二女妻舜。
綱 帝試舜以事。
紀 堯將遜位于舜,先試之以事,以觀其才德。乃使之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納于百揆,百揆時敘。賓于四門,四門穆穆。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
綱 舜舉十六族。
紀 高陽氏有才子八人,曰蒼舒、敳、梼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天下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曰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天下謂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濟其美,不隕其名。舜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
綱 甲寅,七十有一載,舜流四兇族。
紀 帝鴻氏有不才子,號曰“渾沌”;少昊氏有不才子,號曰“窮奇”;顓頊氏有不才子,號曰“梼杌”;縉云氏有不才子,號曰“饕餮”:天下謂之“四兇”。舜皆投之四裔。
綱 乙卯,七十有二載,舜使禹平水土,益掌火,棄教民播種,契為司徒,敷五教。
綱 丙辰,七十有三載,春正月,帝薦舜于天。舜受終于文祖。
綱 己未,七十有六載,制五刑。
綱 庚申,七十有七載,作大章樂。
綱 辛酉,七十有八載,舜巡狩方岳。
綱 神龜負文出于洛。
綱 癸亥,八十載,禹治水成功,因定九州貢賦,秉玄圭入覲告成。
綱 甲子,八十有一載,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
綱 癸未,一百載,帝崩于陽城。
紀 帝之為君也,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彤車白馬,茅茨不剪,樸桷不斫,素題不枅,大路不畫,越席不緣,太羹不和,粢食不毇。藜藿之羹,飯于土簋,飲于土铏。金銀珠玉不飾,錦繡文綺不展,奇怪異物不視,玩好之器不寶,淫泆之樂不聽,宮垣室屋不堊色。布衣掩形,鹿裘御寒,衣履不敝盡不更為也。
綱 乙酉,一百有二載,舜避堯之子居于南河之南,天下不歸堯之子而歸舜,舜于是踐天子位。
帝舜有虞氏
綱 丙戌,虞帝舜元載,春正月元日,帝格于文祖,踐天子位于蒲阪,以土德王。
紀 帝姚姓,名重華,瞽瞍之子。帝堯登庸而禪以帝位,攝政二十有八載。堯崩,喪畢,始踐天子之位于蒲阪。以土德王,仍以建寅之月為歲首。
綱 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
綱 命九官。
紀 禹為司空,棄為后稷,契為司徒,皋陶為士,垂為共工,益為虞,伯夷為秩宗,后夔典樂,龍作納言,是所謂九官也。
綱 封朱于丹,以奉先祀。
綱 帝朝于瞽瞍,封弟象于有庳。
綱 禹、皋陶、益、稷相與陳謨。
綱 巡狩四岳八伯。
綱 丁亥,二載,求賢才,納諫,立誹謗木。
紀 帝廣視聽,求賢才以自輔。欲納諫,以聞其失。立誹謗之木,使天下得攻其過。置敢諫之鼓,使天下得盡其言。
綱 造五弦琴。
紀 帝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綱 戊子,三載,考績。
綱 庚寅,五載,作箾韶樂九成,鳳凰來儀。
帝以夔為樂正,命夔為二十三弦之瑟。夔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正六律,和五音,以通八風。重、黎欲益求人,帝曰:“一夔足矣。”
綱 甲午,九載,三考,黜陟幽明。
綱 己亥,十有四載,帝庸作歌。
紀 時景星出,卿云興,百工相和而歌。帝乃歌之曰:“卿云爛兮,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八伯咸進稽首曰:“明明上天,爛爛星陳,日月光華,弘于一人。”
綱 丁巳,三十有二載,帝命禹攝政總師。
綱 戊午,三十有三載,春正月朔旦,禹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
綱 帝命禹敘洪范九疇。
綱 復九州。
綱 庚申,三十有五載,命禹征有苗。
紀 時有苗弗率,帝命禹徂征。三旬,苗民逆命,禹班師。帝乃誕敷文德,舞干、羽于兩階。七旬有苗格。
綱 癸酉,四十有八載,帝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
綱 乙卯,五十載,禹避舜之子,居于陽城。天下不歸舜之子而歸禹,禹于是踐天子位。
夏紀
大禹
綱 丙子,夏后禹元歲,春正月,禹踐天子之位于韓。以金德王,仍以寅月為歲首,改“載”曰“歲”。
紀 帝姒姓,名文命,崇伯鯀之子,黃帝軒轅氏之玄孫也。母有莘氏女,曰修己,生禹。長九尺二寸。帝舜舉禹,使續父業。居外八年,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至是受帝舜之禪,踐天子之位于安邑,即韓國也。以金德王,仍有虞以建寅之月為歲首。色尚黑,牲用玄,以黑為徽號。
綱 巡狩,會諸侯于涂山。
紀 禹南巡狩,會諸侯于涂山,執玉帛者萬國。
初,禹娶涂山氏女,名曰,生子啟,辛、壬、癸、甲,啟呱呱而泣,禹弗子,惟荒度土功。
綱 作大夏樂。建旗、旐以辨等級。
紀 禹命皋陶為夏籥九成,昭其成功也。
初,黃帝作車,少昊加牛,奚仲加馬,禹命奚仲為車正,建旌旗、斿旐,以別尊卑等級。
懸鐘、鼓、磬、鐸、鞀,以待四方之士,曰:“導以道者擊鼓,諭以義者擊鐘,告以事者振鐸,啟以憂者擊磬,有獄訟者搖鞀。”常曰:“吾不恐四海之士留于道路,恐其留吾門也。”一饋而十起,一沐三握發,以勞天下之民。
古有醴酪,禹時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
是時天雨金三日。
綱 丁丑,二歲,皋陶薨。帝薦益于天。
綱 己卯,四歲,鑄九鼎。
紀 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
綱 庚辰,五歲,巡狩。
紀 禹出,見罪人,下車問而泣之。左右曰:“罪人不順道,君王何為痛之?”禹曰:“堯、舜之人皆以堯、舜之心為心。寡人為君,百姓各自以其心為心,是以痛之。”
禹以歷山之金鑄幣,贖民之無賣子者。
禹濟江,黃龍負舟,舟中人懼。禹仰天嘆曰:“吾受命于天,竭力以勞萬民。生,寄也;死,歸也;予何憂于龍焉?視龍猶蝘蜓!”須臾,龍俯首低尾而逝。
綱 癸未,八歲,巡狩江南,會諸侯,戮防風氏。帝崩于會稽。
紀 初,禹到大越,上茅山,大會計,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會稽。會稽者,會計也。至是禹巡狩江南,致群臣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后至,禹殺而戮之。禹崩于會稽,因葬焉。
帝啟
綱 甲申,夏后啟元歲,諸侯奉嗣子踐天子位。
綱 乙酉,二歲,伯益歸政就國。帝親政,大饗于諸侯。
紀 伯益歸政就國于箕山之陰,啟親政,乃即鈞臺以饗于諸侯。
綱 丙戌,三歲,有扈氏大戰于甘。
紀 時有扈氏無道,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啟召六卿征之,大戰于甘。不勝,六卿請復之。啟曰:“今茲不勝,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班師,琴瑟不張,鐘鼓弗考,不因席,不仍味,親親長長,尊賢委能,隱神期月,而有扈服,遂滅之。
綱 壬辰,九歲,王崩,子太康踐位。
太康
綱 癸巳,夏太康元歲,王尸位,不修先王之政。
綱 辛亥,十有九歲,王畋于洛表,羿拒于河。五弟御母以從,遂都陽夏。
紀 太康畋獵于洛水之表,十旬弗歸。有窮后羿,因民弗忍,拒之于河,不得歸國。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從,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太康既失國,不得歸,遂都陽夏。
綱 辛酉,二十九歲,王崩于陽夏,后羿立太康弟仲康。
仲康
綱 壬戌,夏仲康元歲,命胤侯掌六師。
綱 秋九月朔,辰弗集于房。
綱 癸亥,二歲,命胤侯征羲和。
紀 惟時羲和沉亂于酒,遐棄厥司,至于日食大變,尚罔聞知;王命胤侯往征之。
綱 甲戌,十有三歲,王崩,子相踐位。
帝相
綱 乙亥,夏后相元歲,徙都商丘。
紀 時權歸后羿,相為羿所逐,居商丘,依同姓諸侯斟灌、斟氏。
綱 壬午,八歲,寒浞殺羿。
紀 有窮后羿因夏民以代夏政。羿恃其善射,不修民事,淫于原獸。棄武羅、伯因、熊髠、尨圉而用寒浞。浞行媚于內,施賂于外,娛羿于畋,外內咸叛。羿歸自畋,家眾殺而烹之。羿篡夏自立凡八歲,至是浞復殺羿而代之,不改有窮之號。浞因羿室,生澆及豷。
綱 壬寅,二十有八歲,寒浞弒王于商丘。
紀 浞使澆滅斟灌、斟而弒帝相。后緡方娠,逃出自竇,歸于有仍。夏遺臣靡奔有鬲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