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華吟誦讀本:少兒歌詩30首②作者名: 戴學忱主編本章字數: 620字更新時間: 2019-11-18 14:14:29
出版說明
隨著中華傳統文化的逐漸復興,歌詩與吟誦正在迅速地進入校園,進入家庭,走進人們的文化生活。歌詩與吟誦是古典詩文的有聲表現形式,不記譜、依字行腔、平長仄短、緣情而發,聽來頓挫有致、回腸蕩氣,具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多年來,戴學忱先生在創作歌詩、繼承與發展吟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吟誦作為我國傳統的詩歌教學方式之一,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它符合語言發音的基本規律,對學習古典文化大有助益。但在以往的教學中,因為吟誦調幾乎失傳,加之音樂性較弱,孩子學習興趣不高。那么如何才能讓初學者體會到吟誦的魅力呢?在本書中,戴先生以《清明》音頻為例,將歌詩與吟誦做對比演示,為初學者由吟唱向吟誦過渡提供了借鑒。
本書作為《中華吟誦讀本:少兒歌詩30首》的延續,書中的大部分作品選自小學語文課本。上篇以歌詩為主,下篇向吟誦過渡。為了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書中還特別收錄了傳統節日方面的詩歌,如描寫元宵節的《上元竹枝詞》、描寫清明節的《清明》、描寫端午節的《節令門·端陽》、描寫七夕的《浪淘沙》、描寫中秋節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描寫重陽節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為方便大家學習,每首詩均配音頻二維碼。錄音過程不加配樂,以清吟的方式錄制。
在編排體例方面,除原文和注釋外,文前另設詩意情境導引文字,詩中使用“吟誦標識”來標明詩中涉及入聲和韻腳的字,如“▲”標示入聲,字體紅色標示韻腳字,以幫助讀者醞釀情緒,反復體味,理解詩意,掌握要領。
中華書局編輯部
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