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資源利用的歷史
資源對人類如此重要,以至于人類歷史就是不斷地利用資源、消費資源的歷史,資源是人類生存必要的物質基礎。
人類最早的祖先古猿的一支,生活在森林的樹上。最初,原始森林的樹上有著豐富的果實,猿人們可以無憂地享用。隨著猿人數量的增多,樹上果實的減少,猿人們不再有足夠的果實充饑,迫不得已,越來越多地到地上尋找食物,這就是人類的祖先。地面的生活逐步使猿人的體型、器官、骨骼、四肢發生了改變,慢慢變成了直立的人。這時人類認識和支配自然的能力極其有限,生活環境十分嚴峻、困難,為了生存,人們結成十幾人的小群體,沿著河邊、湖岸、林際過著流動的生活,他們用棍棒和粗陋的石器防御和獵捕野獸,使人類可利用的資源有了進一步拓展,這就是舊石器時代。隨著所使用工具的不斷改進,比如帶尖的槍矛,帶把的石斧,從而進入了新石器時代,這時已使用火、漁網、泥土制成的陶器,這大大豐富了人類生存所需要的資源。
工具的改進,使人類所捕獲的動物更多而有剩余,從而逐步學會了馴獸、馴化狗、羊、驢、馬等,隨之產生了原始畜牧業,人類還逐步熟悉了植物的生長規律,利用改進的工具進行植物栽培,而形成了原始農業。這樣人類就不再單純依靠大自然的賜予,而通過自己的勞動,進行動植物的養殖獲得食物,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繁榮階段。這也是人類通過自己的努力,使資源供應更有保障的結果,而長期使用火,使人類掌握了煉銅、銅合金技術。金屬工具的使用,使生產效率大為提高,農業生產由金屬工具代替石器而逐步旺盛,手工業生產也隨之慢慢發展起來了,人類生產的產品更多、更豐富,這是人類利用礦產資源的開始,使人類的生存大有保障,生活質量大大提高,人類數量也不斷增加,所消耗的資源越來越多。
從人類社會初期到原始社會末,奴隸社會初,隨著技術進步,工具的改進,人類所利用的自然資源即天然動植物資源是不斷增加的,即獲得單位資源變得越來越容易,絕對數量不斷增加,資源供應是豐富的,增長型的。這一增長趨勢到原始社會末,奴隸社會初達到頂點,容易利用的天然動植物資源開始減少,剩下更難以利用的天然動植物資源,使人均獲得的資源增長放緩,至此以后,所利用天然動植物資源是逐步萎縮的。
這一結論,我們難以用統計數據證明,但氏族大戰可證明這一點,因為只有資源的萎縮和缺乏,才會引起人類的競爭,從而爆發氏族大戰。中國有記錄的最早的氏族大戰是原始社會末期,黃帝和炎帝領導的部落聯盟與蚩尤為首領的九黎部落大戰,從此開始了華夏人類爭奪生存資源的戰爭。
天然動植物的萎縮,使人類又要面臨嚴峻的生存環境,這使人們不得不依靠自身的努力,滿足生存需要的資源,如發展原始畜牧業、原始農業、手工業,這需要熟練的勞動力,需要人類由原始人向勞動人的轉化,這種轉化只有通過強制措施才能實現。所以我們在譴責奴隸主殘忍的同時,而不得不認為這是人類社會的進步,實現了人類自身的馴服,所以奴隸社會是因為天然動植物資源萎縮,更多地利用人力資源的社會。
隨著勞動工具的改進,特別是鐵制工具的出現,勞動效率大為提高,更多的土地被開墾、種植,使人類進入農業社會,即封建社會。農業社會是以土地為資源,靠天吃飯的社會,農業產量的增長是隨開墾的土地越來越多而增長的,當土地資源的開發達到盡頭時,農業經濟的發展也達到了頂點,沒有天災、人禍,收入便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形成恒定的資源供應,所以兩千多年來,封建社會的經濟發展沒有太大起色。
從人類社會之初到封建社會末,是人類主要利用地表資源,即各種動植物資源生存的時期,這一時期從利用的天然動植物資源的增長到萎縮,再更多利用人力資源,人工飼養動物,種植植物,手工制作各種生活用品,依靠供應穩定的土地資源生存,形成了利用資源的一個大周期。
經過人類生活漫長的積累和發展,到封建社會末,即16世紀中期,人類社會的科技創新進入爆發期,步入快速增長的快車道,人類社會也逐步邁向工業社會。首先是蒸汽機的出現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隨著電機、內燃機的出現,使人類社會迅猛發展。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生產效率的提高,工業革命所消耗的礦產資源也越來越多,價格越來越低,其中主要是鐵、銅為主的金屬資源構成了工業社會的骨架,以水泥、磚等非金屬資源構成了工業社會的肌肉,而石油、煤等能源則成為工業社會的血液。其中可能因為金屬、非金屬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或可以再生,而沒有成為工業社會發展的瓶頸,而不可再生的石油等能源,首先成為發展的短板,制約了工業社會的發展,這就是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
實際上,是能源決定著工業社會的運行狀況,決定著工業社會發展的快與慢,沒有能源現代工業社會的發展將戛然而止。工業社會正是在薪材、煤、石油等能源的相互接力下,保障了快速發展。蒸汽機的燃料最初是薪材,在需求增加,數量減少,價格上升的形勢下,很快由煤取代。石油的發現,內燃機的誕生,使石油很快又超過了煤,成為了工業社會能源消費的主力。石油消耗越多,價格越低,使工業社會逐步進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黃金時期,70年代的石油危機前達到頂點。此后,工業社會便出現造血不足貧血的狀況,滯脹、蘇聯解體、金融危機皆由此而生。自此以后,人類也積極開發新的能源供應,由陸地轉向海洋,但核電、天然氣供應這些礦產資源也都是不可再生資源,具有枯竭之虞。現在人們正逐步發展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等綠色能源,這些能源的供應與礦產資源的供應具有不同的特點,這些特點將決定人類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而使人類社會再次發生變革。
從人類利用資源的歷史來看,不同的社會所利用的資源是不同的,與其這樣說,倒不如說是不同的資源供應決定了社會性質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