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大歷史:初民、貴族與寡頭們的早期華夏
- 李碩
- 1755字
- 2019-05-16 12:48:16
又一場內戰
陽虎這三年連續打仗,暴露出來魯國貴族的一個新問題,就是這些人已經失去了祖宗輩的勇氣,不想,也不敢在戰場上拼命了。
齊、魯兩國這三年的戰爭,更像小孩游戲,或者像中學生郊游,還沒上戰場各種新鮮刺激,咋咋呼呼;真到兩軍對陣,都縮頭縮腦不敢沖鋒。一個叫冉猛的士人,一年里兩次戰斗,一次裝成腿受傷的瘸子,一次干脆從戰車上假摔下來,而且臉皮很厚,洋洋自得,氣得陽虎罵他“盡客氣也!”這個“客氣”,不是我們今天說的謙遜有禮貌,而是裝蒜、虛情假意的意思。他拿這些人沒辦法。
不僅魯國如此,當時鄭、衛、齊、宋等中原國家,甚至楚國這種原來頗具蠻夷色彩的國家,都出現了貴族退化問題。打仗本來是貴族的老本行,現在老本行不行了,文化上也未必有造詣,只剩了斗雞走狗、聲色犬馬。陽虎跟了季氏多年,像季平子為斗雞翻臉一類的事兒,他見得多了。
三桓不得志的支庶子弟,也逐漸集中到陽虎周圍,形成了一個政治集團。魯定公八年,孔子50歲時,陽虎最終下決心對三桓動手。上次想除掉季氏、三桓的是國君魯昭公,現在換成了季氏的家臣陽虎。
陽虎的第一步策略,用后世“三十六計”的說法,是“李代桃僵”——他自己準備代替孟氏族長孟懿子,用季、叔兩家投靠他的兩個支庶子弟,替換掉季、叔兩家的族長。這樣表面上還維持著三桓家族的格局,但他就變成正規、合法掌控魯國政權的人了。
但也不是沒問題。陽虎能真正控制的只是季氏家族,各級管家基本都換成忠于他的人了,但孟孫、叔孫兩家他還沒能控制住。如果把三桓族長都抓起來,孟孫和叔孫兩家肯定會糾集武裝開戰。
春秋列國還沒有專業軍隊,都是大小貴族的私家武裝。季孫氏獨大,武裝力量占魯國的一半,孟孫、叔孫合起來就是另一半。所以陽虎要做打內戰的準備。都城曲阜這一帶是季孫家的勢力范圍,陽虎秘密下令集中曲阜地區的戰車。在平時,戰車和戰馬是分開的,戰車保存在車庫里,戰馬飼養在靠近水源、草地的牧場,這需要一段時間。
還要把季桓子抓起來,而且不能走漏風聲,引起孟、叔兩家警覺。于是陽虎聲稱在曲阜郊外的莊園“蒲圃”舉辦射獵宴會,邀請季桓子參加,想趁機把他抓起來殺掉。
但調集兵車的消息還是傳出去了。孟懿子感覺不妙,忙從自己的封地——成城調集武裝,讓他們在陽虎準備動手的那天趕到曲阜。一部分人先潛入了孟懿子家,裝成做工的苦役埋伏起來。
到宴會這天,陽虎“陪”著季桓子出城,他乘車走在最前面,堂弟陽越的車在最后,季桓子的車被夾在中間。還有號稱負責“圍獵”的步兵,拿著矛和盾走在季桓子馬車兩側。
看到這形勢,季桓子知道此行兇多吉少,他悄悄對車夫說:你家祖祖輩輩都是給季氏效力的,你也要善始善終啊。
車夫說:您這話說晚了!現在陽虎當政,全國人都聽他的。我要違抗他的命令就得死,而且死了對您也沒什么用。
季桓子說:現在也不晚,你只要把我送到孟孫家就行!
車夫還有點猶豫,經不住季桓子的鼓動,決心冒險。當車隊經過一個十字路口時,車夫突然轉向,打馬朝孟孫家飛馳。陽越的馬車緊追不舍。
孟孫家早偷偷戒備了,看到季桓子的馬車跑進自己家,立刻關了大門。陽越追來,被孟家人從門縫里放箭射死了。
陽虎見勢不妙,立刻控制了魯定公和少年叔孫武叔(“武”是謚號,他實際上叫叔孫州仇),雙方打起了內戰。戰事一旦拖久,陽虎這邊就逐漸不行了,因為他沒控制住季桓子,季氏在魯國影響力大,忠心追隨陽虎的人越來越少。他只好撤出曲阜。不過他跑得很從容,還在孔子當年停喪的五父之衢吃了頓晚飯,住了一夜。手下人催他快走,三桓的人就要追來了。陽虎說:“他們撿了條命,高興還顧不上呢,哪有工夫追我?”
三桓勢力逐漸反攻,到最后,陽虎只剩了魯、齊邊界上的兩座城池和季氏老巢費城,陽虎死黨公山不狃一直在那里固守。陽虎看大勢已去,就投靠了齊國。
這一步走得有點兇險,因為他主政魯國期間,跟齊國連年打仗,結下了不少冤仇。如今到了齊國,沒多久就被逮捕了,齊國大臣們爭論怎么處置他,陽虎卻找機會逃出來,去晉國投靠了趙簡子,受到重用,這步棋趙簡子已經想到了。
這關系就復雜了,晉國的范獻子聯絡著三桓,趙簡子卻收容了三桓的叛逆,范、趙矛盾也逐漸公開化。
陽虎這次叛亂的直接后果,就是孔子可以當官了,孔子終于有了夢寐以求的從政機會。但我們先放下孔子的仕途,來介紹他的思想和學術。因為只有了解了這些,才會明白他的主張是什么,他當了官都想要干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