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俞敏洪親述新東方創業發展之路
- 俞敏洪
- 1356字
- 2019-04-29 14:57:11
我為什么選擇從出國考試入手
從北大出來以后,我很自然地要開始自己的事業,繼續著手創辦培訓班。因為我當時已經考過了托福、GRE,對這兩個考試非常熟悉,所以就決定從托福和GRE的培訓開始做起。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發現盡管國內出現了學習英語的熱潮,學習英語的人越來越多,但是更多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夠通過考托福和GRE出國。這就意味著,參加英語考試的生源比純粹學習英語的生源要更加充足。所以我最終決定,從出國考試開始做。后來我發現,這一決定十分英明,因為我要是只從英語培訓開始做的話,到最后我的培訓班可能就是一個小型的英語培訓機構。正是由于我當時隱約地感覺到了出國考試培訓將會變成中國的一個熱門培訓,并且出國人數每年都會越來越多,所以才有了這樣一個想法,覺得從托福、GRE入手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而且,這兩個考試在當時被認為是比較難的,尤其是GRE。坦率地說,連北大的老師也沒有幾個愿意去教GRE的,因為教GRE的基本要求是你的詞匯量得在兩萬左右。那時,沒有幾個人會吃飽了撐的背兩萬個詞匯在那放著,而我恰恰就是這樣一個吃飽了撐的沒有事干的人。因為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得肺結核在醫院住了一年。那一年,我在醫院沒事干,就一邊讀書一邊背了很多單詞。所以在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其實已經掌握了接近兩萬的詞匯。后來,我在北大又當了六年多的老師——在北大當老師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因為北大的學生本身非常聰慧,而且中間的黑馬也非常多,所以我不得不時時做好學生向我挑戰的準備。就這樣,在北大的六年間,我的英語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我實際上是當時北京教GRE教得最好的老師之一。甚至不夸張地說,我是京城GRE詞匯第一老師。
就這樣,我教授這兩個考試實際上是有了一個比較高的門檻。也就是說,我不會遇到別的跟我教得同樣好甚至比我教得更好的老師,來跟我競爭。由于我參加過這兩個考試,再加上自己的不斷鉆研,對這兩個考試的教學有了比較大的把握。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出來以后招的大多數學生都來自北大、清華,因為中國的出國熱就是從北大、清華開始并蔓延的。為什么呢?因為國外的很多學校、研究生院都知道北大、清華是中國最好的大學,所以只要北大、清華的學生申請,基本上都有希望被錄取。緊接著跟進的,就是復旦、同濟、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的學生。所以,這些學生之間就產生了競爭,他們需要在托福和GRE中比別人考得高,于是這些學生就變成了我培訓班里的學生。由于這些學生大多來自名牌大學,并且都是奔著出國來的,所以剛好跟我的教學水平和內容契合。
此外,這些學生本身的基礎也非常不錯,所以很容易被教出高分來。一旦他們被教出高分,會反過來對我培訓班的發展有很好的影響,甚至說非常重要的影響。當時,我并沒有抱著要在國內一直開培訓班的想法,甚至那時這個培訓班都不叫新東方,就是一個培訓班而已。我個人的想法也是想通過這樣的教學,能夠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希望自己在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重新考托福、GRE,以后自己也能申請到美國大學的獎學金,或進入美國的一所名牌大學,能夠出國讀書。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也非常愿意跟我的學生打交道,因為這樣我可以認識一些非常聰明、有才華的人,未來到了國外也可以跟他們變成朋友。這就是盡管那時英語學習在中國也還算火,但是我要從這兩個出國考試入手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