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浙江金融業二十年發展概覽

20世紀90年代以來,浙江經濟發展較為迅速,金融業也得到了蓬勃發展。總結回顧浙江金融二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金融業規模增長迅速

2012年,全省金融業增加值2762億元,比1992年增長了36倍,占地區生產總值的近7.97%,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17.62%,金融業已成為服務業的支柱產業。規模以上金融業營業收入超過9000億元。全省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568億元,位居全國第五,與我省經濟總量基本匹配。

二、行業競爭力日益增強

銀行業金融機構存貸款規模保持平穩較快增長,2012年末,全省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66679.1億元、59509.2億元,分別比1992年增長64倍和61倍。證券期貨交易規模較大,2012年全省證券經營機構代理交易額為6.26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三,期貨經營機構代理交易額為39.22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三,交易額占全國總量的10%以上。保險業服務領域不斷拓寬,2012年全省實現保費收入、發生賠付支出分別為984.6億元、342.6億元,分別位居全國第四、第五,同比分別增長12.0%、33.7%;保險深度為2.85%,保險密度為1802.3元/人。其他金融業態蓬勃發展,2012年末,省內金融信托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財務公司資產總額達933.05億元,融資性擔保機構在保余額1101.64億元,在中國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資金規模達780億元。

三、金融機構發展形成品牌亮點

具有“浙銀品牌”之稱的銀行機構穩健發展,2012年末,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含分支機構)達12072家,在浙銀行機構的創新能力和風險處置能力在各大總行中享有較高聲譽。證券市場“浙江板塊”加速崛起,2012年末全省有各類證券機構637家,境內上市公司246家,累計募集資金4888億元。保險業的“浙江亮點”逐步顯現,農業保險、科技保險、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等業務創新發展,2012年末全省有各類保險機構3669家。期貨業的“浙江軍團”創新發展,2012年末全省有各類期貨機構177家,經營規模、業務創新在全國保持領先地位。“浙商系列”法人金融機構加快發展,2012年末有10多家“銀證保”等各領域的“浙商系列”總部金融機構,13家城市商業銀行在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模式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扎根基層的81家“浙江農信”資產質量、綜合效益等指標在全國名列前茅。“浙江小貸”支農支小品牌逐步打響,2012年末全省有小額貸款公司277家、村鎮銀行48家、融資性擔保機構589家、融資租賃公司105家、典當公司449家,成為基層小微金融的新生力量。一大批互聯網金融企業開始涌現,成為全省金融體系的新興力量。

四、金融要素市場建設步伐加快

區域性交易市場體系不斷健全,搭建了涵蓋股權、產權、金融資產、大宗商品等各類品種的交易平臺體系,滿足企業掛牌、股份流轉、債券融資、金融資產轉讓等多方面需求。2012年末,全省有地方交易場所67家,當年交易額達29723億元。債券市場融資工具利用力度不斷加大,2012年共發行銀行間市場債務融資工具金額1488億元,發行企業債426億元,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35億元。民間金融市場規范發展,2012年末,全省有民間融資服務中心29家、民間資本管理公司19家,當年管理民間融資規模160億元,新型平臺作用逐步顯現。

五、金融產業貢獻度不斷提升

2012年,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凈利潤達1165.84億元,證券和期貨經營機構利潤總額63億元。金融業稅收688億元,占全省稅收總額比重達12.1%。

六、金融對外開放水平穩步提升

目前,全省已擁有外資銀行法人機構2家、分行12家、支行8家,另有12家外資保險機構在我省開展業務。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金融機構引進戰略投資者取得實質性進展,澳洲聯邦銀行、荷蘭合作銀行、摩根士丹利集團、日本三井住友等國際知名金融機構與我省金融機構開展了戰略合作。

七、金融生態環境不斷優化

二十年來,全省各級政府注重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制定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金融業發展的政策,通過建立和完善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強化信貸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協調、鼓勵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等措施,有效保障了龍頭企業、塊狀經濟、轉型升級重點產業、民營經濟、中小企業、“三農”和“三個千億”工程等重點領域和項目的資金需求,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建立了處置非法集資的協調機制,強化對民間融資的規范引導和重大金融風險的預防處置,確保了區域金融和社會的穩定。由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發布的《中國城市金融生態環境評價》報告中,浙江金融資產質量連續兩次排名全國第一。金融生態環境“金融生態”一詞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2004年首次系統提出,中國社會科學院從經濟發展、司法公正、金融機構的獨立性、政府干預程度、企業競爭力、企業誠信、金融合規性、社會保障體系等方面對一個區域進行評價,并以《中國地區金融生態環境評價》報告形式發布。前10位城市中,浙江有6個地市入圍。

八、互聯網金融領跑全國

浙江是互聯網金融發展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也是全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一個縮影。截至2012年,浙江互聯網金融總體呈現持續、快速、創新發展的態勢:互聯網支付保持行業領先優勢、網絡小額貸款穩健運營;網絡理財產品更具多元化、個性化;網絡銀行、互聯網征信等新興業態加速發展。

九、金融人才隊伍建設

浙江是金融大省,為滿足浙江打造“金融強省”工作對金融人才的需求,金融人才隊伍的建設為浙江金融保駕護航。具體主要表現為金融人才隊伍逐年增加、金融人才隊伍質量逐年提高、金融人才政策體系日益完善、金融人才活力明顯增強等方面。2003年全省金融從業人員18.3萬人,2012年全省金融從業人員達36.3萬人,增長了近一倍。為將浙江省打造成為金融人才高地,2012年,由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牽頭組織,同浙江銀監局、浙江證監局、浙江保監局共同制定了《浙江省2010—2020年金融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這是我省首個以金融人才為目標群體的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提出了未來十年全省金融人才工作的指導思想和戰略目標,明確了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任務、重點人才工程及相關政策措施,構筑了以人才優先發展引領我省金融業快速發展的新藍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栗县| 吉林市| 齐河县| 墨玉县| 灌南县| 延长县| 双峰县| 平昌县| 沙河市| 铁力市| 金阳县| 福安市| 定南县| 庆阳市| 龙门县| 德阳市| 太白县| 龙山县| 岳阳县| 九龙坡区| 法库县| 龙口市| 永济市| 德江县| 蛟河市| 石棉县| 芦山县| 昂仁县| 民和| 抚宁县| 嘉善县| 泰和县| 彭山县| 弥勒县| 泰兴市| 绥化市| 许昌市| 开封市| 大余县| 秦安县| 宝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