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與哀愁:說出你的家族故事
- 李宇宏
- 1995字
- 2020-02-26 15:35:29
6.“母親”與“兒媳”
一段時間后,這個家人盼望已久的男孩終于出世了。姑姑認為自己在婆家和村里該得到應得的尊重了,日子也一定會越來越順遂。但是,姑姑沒有想到,早年自顧自地生孩子,忽略了對其他孩子的照顧。
姑姑的大女兒小婷有過一段封閉自我的時期。即使小婷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熟懂事,但在和她聊起兒時的種種時,她還是有些別扭。在叛逆的青春期,原本成績很好的小婷在知道姑姑懷上弟弟后性格大變。她說,家里并不富裕,生活勉勉強強,自己從小到大一點點小的要求家里都因為經(jīng)濟狀況而滿足不了,那為什么生完之后還要生?為什么一定要生兒子?她甚至因此懷疑過自己和妹妹在家中的意義。
在姑姑忙于生子的時候,小婷很長一段時間都住在她奶奶家里。她成日與奶奶爭吵,她奶奶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動手打她,好幾次打出血。她說她已經(jīng)習慣了,也不需要跟姑姑說,覺得沒人可以幫助她。
小婷聽到過她奶奶與姑姑的對話,她奶奶三番五次地讓姑姑勸小婷別讀書了,女孩子不需要讀那么多書。小婷說,這對她當時的情緒影響很大,再加上課業(yè)繁重,她也開始疑惑女孩子是不是需要讀書。漸漸地,她開始不愿和人說話,覺得家里人隨時會剝奪她上學的權利,她感覺自己很無助。
在小婷封閉自己、不愿與外人交流期間,姑姑向先祖以及公婆祖誠心祈求希望事情有所轉機。每逢祭祀,她總是向神明祈求希望大女兒身心健康,有一天能理解媽媽的苦衷。
一次,在一個以求學出名的公祖廟里,她遇到了幾位與自己際遇相同的母親。同是因為求子,大孩子覺得受到冷落而自我封閉。相似的際遇讓她們一下子就聊得很投機。從其他幾位母親的口中,相似的經(jīng)歷、相似的想法突然讓她察覺到自己的不是。這一刻她才突然醒悟,這樣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地位和尊重算什么呢?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因為求男丁,而對其他孩子不負責,自己該是一位多不稱職的母親。
姑姑開始像年輕時的小英一樣,抽出更多的時間和小婷交流,鼓勵小婷讀書。這才讓她感受到自己是一位真正的母親。
小婷說自己現(xiàn)在可以繼續(xù)讀書,考到大學,全因媽媽的鼓勵。即使自己的媽媽學歷不高,只會說:“媽媽永遠都支持你讀書,不管別人說什么,媽媽付出多少。只要你愿意讀下去,媽媽把房子賣掉都可以。”年少的她感受到了媽媽的難處和愛。
在計劃生育管制嚴格的時期,姑姑的第二個女兒小杉出生。為了躲避計生人員的監(jiān)察,小杉自出生后沒幾天就被送到了她奶奶家里,連一口母乳都沒吃過。
對于這段經(jīng)歷,二女兒小杉本該沒有記憶。但每當小杉住到她奶奶家的時候,她奶奶就跟小杉一次又一次地提起。小杉在學校寫作文的時候,清晰地引用了她奶奶對她說的話:“我媽媽是個狠心的人,只喜歡姐姐,只為了生男的,我是家里最不受照顧的一個孩子。我小時候連一口母乳都沒喝過。”小杉是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在學習上非常自覺,令姑姑欣慰的是,小杉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普通初中保送到重點高中。然而對于姑姑在她小時候疏于照顧的事,時至今日,小杉每每和姑姑起爭執(zhí)時都會提起,這大概會成為母女間永久的裂縫。
如今姑姑通過自己的努力撐起了整個家,內(nèi)外家務事她都親力親為,還自己管理了一片菜地,自給自足。在她身上,總能看見小英的堅毅。她也牢記小英的囑托,“帶著信仰,做事總不會差。知足者常樂”。
故事背后的故事
制作完成這部紀錄片的時間是2014年,還沒有二孩政策。雖然這是一部很優(yōu)秀的紀錄短片,我們也還是擔心如果放在公共平臺播出,會不會對姑姑以及姑姑超生的孩子們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
沒想到世界變化快。現(xiàn)在到處都在鼓勵多生娃,姑姑似乎也從“落后分子”一下子變成了生娃模范。
能夠掌控自己命運的人實在太少了,尤其就女性而言。即使是在21世紀的今天,生育能力,特別是生育男孩的能力,仍然是判斷很多中國女性價值最主要的指標;犧牲和服從仍然是很多女性人生的主旋律。如果你恰巧生在海南或者福建等省份,要服從的除了長輩和族人,還有供奉的各路神仙。
姑姑在香火中成長。對各路神仙的篤信支撐她走過所有人生的苦難,也讓她信命,安命。從小英到姑姑,再到下一輩的孩子們,不知道哪個時代能讓更多的女性不用隨波逐流,有掌握自己命運的能力,有可以說yes或者no的機會。
因為紀錄片導演范儉的作品《搖搖晃晃的人間》,我有機會認識詩人余秀華女士。在傳統(tǒng)中國女性中,余女士與眾不同。雖然身患疾病,但是她的女性意識,她對愛情的渴望,并沒有因此有任何的削弱。她在一個非常殘酷的生存空間里,頑強地保持思想上的獨立,在詩歌中表達她的掙扎,在現(xiàn)實生活中為自己的幸福抗爭。在中國,雖然有很多健康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但能夠像余秀華這樣努力掌控自己命運的人,也是鳳毛麟角。
同樣生長在海南的王穎淇是個幸運的姑娘。她也是家中的大姐姐,小弟弟只有幾歲,但是她和姑姑的命運截然不同。她碩士畢業(yè),父母給予了她很好的培養(yǎng)和教育。穎淇特別愛自己的弟弟,一家人和樂幸福。
很多的家庭悲劇源于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和桎梏。一旦觀念轉變,會讓很多人的成長記憶除去陰霾,陽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