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一

十多年前,我曾應邀寫過一篇憶舊短文,取題為《讀書苦旅》。此文講的是我小學求學階段正值十年“文革”,為覓書一閱處心積慮,絞盡腦汁,幾近饑不擇食。我能找到的都看,包括當時盛行的“社論”。——那是一個特定的歷史年代。

后來,被稱為“浩劫”的十年結束了。后來,我們國家走向改革開放、蒸蒸日上的大道。后來,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隨心所欲地盡情看書、讀書。然而,后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中小學學生只是讀教材,不讀“書”了。即便是小學語文開設了“閱讀”課,但讀的內容是教材限定的,讀的方法是老師規定的,讀的目的是為了“語文”考試成績。

閱讀,是人的一種天性,是心靈的自由放飛,也是精神發育與生長的雨露。但不知為何,現時學校的“閱讀”課總是給學生一副桎梏。

晚近,拜讀了王小堅老師的新作《對閱讀教學的重新定義》。看來,在一線默默耕耘的老師對小學“閱讀教學”也多有不滿,多有異議,多有新見。看來,以應試為取向的“閱讀教學”,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小堅老師對閱讀教學研究了將近二十年,承擔了多個相關研究課題,并且矢志不渝地進行“校本化”的改革與探索。這本新作應該是他對小學閱讀教學深入研究的結晶。也正基于此,他敢于“重新定義”所謂的閱讀教學,此書很值得我們一讀。

小堅老師對閱讀教學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稱之為“閱讀教學新理念”:涵泳、表現、拓展、語用和童心。我沒有系統研究過小學閱讀教學,但憑直覺,憑自己的讀書體悟,我認為他講得還是很有一番道理,至少可引起大家的思索和討論。

就這十個字的“新理念”而言,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涵泳”。其實,讀書本無功利心,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精神訴求,是對心靈的一種滋養、一種慰藉、一種催動,如同“春雨”,可以“潤花”。所以,閱讀教學最重要的功能必定是對精神世界的潛移默化,是似乎縹緲不定的體悟,是一種心靈與心靈的對話。有道是,讀書破萬卷,才能下筆如有“神”。一個“神”字,揭示了常讀書、多讀書、喜讀書的真諦。倘若閱讀教學罔顧這一點,勢必會走向歧路。其次是“童心”(如果表述為“童趣”是否更恰當?)。小學生的閱讀,切忌成人化,切忌用成年人的思維和要求來規約學生、評價學生。小學生尚處于浪漫如燦、無憂無慮的年華,童心、童真、童趣是其精神世界的支柱,也是其心靈外溢的主要形態。如果我們說教育要遵循兒童心理的規律,那么,讓“童心”浸潤閱讀教學而不是讓閱讀教學踐踏“童心”就是一條金科玉律。我們要重拾起這條金科玉律,還兒童閱讀的本真。當然,作為教學,閱讀的表現、拓展和語用也是要關注的,只不過這幾條首先要服從“涵泳”和“童心”。這就是我對《對閱讀教學的重新定義》一書的理解與感悟。

最后我還想提一下,差不多十年前,我主持了教育部重點課題——“作文先導式”語文教學改革實驗,這是以學生的體驗為基本教學資源、以學生體驗的表達(說文、作文)為主要教學環節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其核心部分——“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探索從落實三大基本要素(活動體驗、表達與交流、閱讀與升華)入手,將突破點放在課堂教學中,根據習作教學的實際需要與進度,靈活安排或穿插拼音教學、識字教學、閱讀教學、作文常識教學以及相應的思維訓練(包括想象力、觀察力訓練)。它有表達交流與閱讀拓展兩個變式,實施此模式要把握生成、整合、潛移、評議四項教學策略。在課題研究的整個過程,小堅老師和他的團隊都是積極主動的參與者。在這里我想說,一線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教育科研,而且必須持之以恒,才能走得更遠、更好,小堅老師正是這樣做的。

是為序。

方展畫方展畫: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第九屆國家督學、浙江省教育學會副會長、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2017年7月28日于杭州銀湖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芬河市| 崇礼县| 基隆市| 万安县| 泸水县| 岚皋县| 天水市| 睢宁县| 揭阳市| 芜湖县| 来安县| 石景山区| 南宫市| 巫山县| 乌兰浩特市| 乐亭县| 建平县| 肥城市| 崇州市| 当雄县| 礼泉县| 徐闻县| 桃源县| 修水县| 江永县| 桂阳县| 朔州市| 开江县| 玉龙| 昌图县| 尖扎县| 邯郸市| 清水河县| 色达县| 融水| 河西区| 宁河县| 铁岭县| 沽源县| 高平市| 梓潼县|